專利名稱:微波熱處理金尾礦制造低膨脹微晶玻璃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晶玻璃的制造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微波熱處理金尾礦制造低膨脹微晶玻璃的方法。
背景技術:
據統計,在黃金礦石開采過程中黃金礦山尾礦的排出量占入選礦石的90%以上,數量巨大。隨著礦床類型及圍巖條件的不同,尾礦在組分種類和含量上各具特色,但基本上都是以鋁硅酸鹽礦物為主的復合礦物原料,其礦物成分通常以石英、長石、云母類、碳酸鹽類、粘土類、角閃石、石榴石、硅灰石、綠泥石及殘留金屬礦物為主,其組分及工藝性能均適合工業利用,可作為生產新型建材、化工、輕工陶瓷及部分新材料的原料,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尾礦的堆存量,減輕尾礦對環境的危害,而且還能降低原料成本,減少能源消耗。鋰鋁硅(Li2O-Al2O3-SiO2, LAS)系統微晶玻璃是一種具有極高研究價值的微晶玻璃,該玻璃熱學性能卓越,熱膨脹系數較低,甚至可以達到零膨脹(3(T700°C ),因而具有較高的熱穩定性,通常提到的低膨脹或零膨脹微晶玻璃一般是指LAS系微晶玻璃。由于低膨脹微晶玻璃的膨脹系數較小,晶相含量較高,晶體尺寸小,含堿量較低,所以具有良好的抗熱震、耐高溫、耐腐蝕以及較高的機械強度,還能夠制成透明材料。目前其他材料尚不能同時具備這些特性,該材料已構成材料科學中一個新的門類,被廣泛應用于天文望遠鏡、高溫電光源玻璃、實驗室用加熱器具、高溫熱交換器、代石英玻璃、高溫窗、雷達天線罩、炊具和餐具等領域。該體系微晶玻璃用途廣泛,一直受到國內外材料科研工作者的極大關注。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 技術問題:克服現有技術中微晶玻璃成本高、玻璃熔化溫度高、晶化時間長等缺陷,提供一種成本和能耗低、工藝簡單、產品性能較好的用微波熱處理金尾礦制造低膨脹微晶玻璃的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微波熱處理金尾礦制造低膨脹微晶玻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按重量比計量原料:金尾礦40 50%、石英20 25%、氧化鋁13 18%、碳酸鋰5 13%、氧化鎂2 4%、氧化鈦2 4%、氧化鋯0.5 1%、硼砂I 3%,以上原料總量為100%,將所有原料加入混料機中,混合均勻得配合料;
2)將配合料置于氧化鋁坩堝中,將氧化鋁坩堝送入工業微波爐,配合料經微波加熱熔融得到玻璃液,將玻璃液成型;
3)將成型后的玻璃液送入工業微波爐,經微波退火處理和晶化處理,得到低膨脹微晶玻璃。所述原料的粒徑均小于0.088mm。所述熔融時以每分鐘5 15°C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350 1500°C,并在此溫度下保溫15 35min ;所述成型是將熔融的玻璃液通過澆注法或壓延法成型。所述工業微波爐的功率為30 60KW ;退火處理時的溫度為570 630°C,保溫時間為25 35min ;晶化處理時的溫度為780 850°C,晶化時間為20 30min。本發明的積極有益效果:
(I)本發明利用金尾礦為主要原料,將其用在玻璃原料中代替部分常規原料如石英砂、氧化鋁、氧化鎂和堿等制造低膨脹微晶玻璃,金尾礦的加入量較大(可達50%),能夠節省原料成本20%以上。本發明可將金尾礦廢棄物有效利用,變廢為寶,減少了金尾礦的堆存量,減輕對環境的危害,節能降耗,實現了廢物的綜合利用。(2)本發明采取一步法熱處理工藝,縮短了生產周期,有利于產品質量的控制。(3)本發明中玻璃配合料的熔融、退火和晶化過程均采用工業微波爐加熱,該加熱方法能使材料自身整體同時升溫,加熱速度快、無污染,得到的樣品晶粒細化,結構均勻;同時微波處理過程能精確控制,縮短了熱處理時間,節約能源。(4)本發明的低膨脹微晶玻璃熱膨脹系數α在(15-37) X ΙΟ^Γ1 (25-500°C )之間,熱膨脹系數較低,熱穩定性較高。
圖1:本發明的低膨脹微晶玻璃的XRD圖譜;
圖1中所有衍射峰表明,產品具有良好的晶體結構,得到了相對單一的β_鋰輝石相,說明生成的是LAS低膨脹微晶玻璃。
圖2:本發明的低膨脹微晶玻璃的SEM照片;
圖2中樣品晶粒尺寸約為50-150nm,大小分布均勻。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微波熱處理金尾礦制造低膨脹微晶玻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O準確稱量金尾礦44kg、石英23kg、氧化鋁15kg、碳酸鋰9kg、氧化鎂2.5kg、氧化鈦3kg、氧化錯0.5kg、硼砂3kg,將上述原料一同加入混料機中混合均勻,得到配合料;上述原料的粒徑均小于0.088mm ;
2)將配合料置于氧化鋁坩堝中,再將坩堝放入工業微波爐中,配合料經微波加熱熔融得到玻璃液,熔融時以每分鐘10°C的升溫速率升溫到1350°C,并在此溫度下保溫25min ;
3)將熔融好的玻璃液通過澆鑄成型,然后置于功率為60KW工業微波爐中進行退火處理,處理溫度為580°C,保溫時間為30min ;
4)繼續微波加熱升溫到810°C,在此溫度下晶化處理25min,即得到本發明的低膨脹微晶玻璃。經測定,該例中樣品的熱膨脹系數α < 25 X IO-7IT1 (25-400°C )。實施例二:微波熱處理金尾礦制造低膨脹微晶玻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O準確稱量金尾礦46kg、石英23kg、氧化鋁14kg、碳酸鋰10kg、氧化鎂2kg、氧化鈦3kg、氧化錯1kg、硼砂Ikg,將上述原料一同加入混料機中混合均勻,得到配合料;上述原料的粒徑均小于0.088mm ;
2)將配合料置于氧化鋁坩堝中,再將坩堝放入微波爐中,配合料經微波熱處理熔融得到玻璃液;熔融時以每分鐘10°c的速率升溫到1450°C,保溫20min ;
3)將熔融好的玻璃液澆鑄成型,然后置于40KW工業微波爐中,經微波退火處理,處理溫度為620°C,保溫時間為35min ;
4)繼續微波加熱升溫到800°C,進行晶化處理30min,即得到低膨脹微晶玻璃。該例中樣品的熱膨脹系數α < 15 X IO-7IT1 (25-400°C )。實施例三:微波熱處理金尾礦制造低膨脹微晶玻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O準確稱量金尾礦40kg、石英25kg、氧化鋁16kg、碳酸鋰Ilkg、氧化鎂2kg、氧化鈦3kg、氧化鋯0.5kg、硼砂2.5kg,將上述原料一同加入混料機中混合均勻,得到配合料;上述原料粒徑均小于0.088m ;
2)將配合料置于氧化鋁坩堝并將坩堝放入微波爐中,經微波熱處理熔融得到玻璃液;熔融時以每分鐘10°C的速率升溫到1400°C,并在此溫度下保溫30min ;
3)將熔融好的玻璃液澆鑄成型,然后置于30KW的工業微波爐中,經微波退火處理,處理溫度為600°C,保溫時間為25min ;
4)繼續微波加熱升溫到850°C,晶化處理25min,即得到低膨脹微晶玻璃。該例中樣品的熱膨脹系數α < 37 X KT7IT1 (25-500°C )。實施例四:微波熱處理金尾礦制造低膨脹微晶玻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準確稱量金尾礦50kg,石英20kg、氧化鋁13kg、碳酸鋰9kg、氧化鎂2kg、氧化鈦3kg、氧化錯0.5kg、硼砂2.5kg,將以上原料加入混料機中混合均勻,得到配合料;上述原料的粒徑均小于0.088m ;
2)將配合料置于氧化鋁坩堝并將坩堝放入微波爐中,經微波加熱熔融;熔融時以每分鐘10°C的速率升溫到1430°C,保溫20min ;
3)將熔融好的玻璃液通過壓延法成型,然后置于功率為60KW的工業微波爐中,經微波退火處理,處理溫度為620°C,保溫時間25min ;
4)繼續微波加熱升溫到820°C,晶化處理20min,即制造出低膨脹微晶玻璃。該例中樣品的熱膨脹系數α < 29 X IO-7IT1 (25-500°C )。表1:實施例中金尾礦的化學組成(wt%)
權利要求
1.一種微波熱處理金尾礦制造低膨脹微晶玻璃的方法,其特征是: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按重量比計量原料:金尾礦40 50%、石英20 25%、氧化鋁13 18%、碳酸鋰5 13%、氧化鎂2 4%、氧化鈦2 4%、氧化鋯0.5 1%、硼砂I 3%,以上原料總量為100%,將所有原料加入混料機中,混合均勻得配合料; 2)將配合料置于氧化鋁坩堝中,將氧化鋁坩堝送入工業微波爐,配合料經微波加熱熔融得到玻璃液,將玻璃液成型; 3)將成型后的玻璃液送入工業微波爐,經微波退火處理和晶化處理,得到低膨脹微晶玻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制造低膨脹微晶玻璃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原料的粒徑均小于 0.088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制造低膨脹微晶玻璃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熔融時以每分鐘5 15°C的升溫速率升溫至1350 1500°C,并在此溫度下保溫15 35min。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制造低膨脹微晶玻璃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成型是將熔融的玻璃液通過澆注法或壓延法成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制造低膨脹微晶玻璃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工業微波爐的功率為30 60KW。
6.根據權利要求1 5任一項所述制造低膨脹微晶玻璃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退火處理時的溫度為570 630°C,保溫時間為25 35min ;晶化處理時的溫度為780 850°C,晶化時間為20 30min。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波熱處理金尾礦制造低膨脹微晶玻璃的方法,原料重量組成金尾礦40~50%、石英20~25%、氧化鋁13~18%、碳酸鋰5~13%、氧化鎂2~4%、氧化鈦2~4%、氧化鋯0.5~1%、硼砂1~3%,將原料混合均勻,置于氧化鋁坩堝,經微波加熱熔融得到玻璃液,將成型后的玻璃液送入工業微波爐,經退火、晶化處理得到產品。本發明將礦山廢棄物金尾礦作為主要原料,變廢為寶,實現了廢物的綜合利用;采取一步法熱處理工藝,縮短了生產周期;熔融、退火和晶化過程采用工業微波爐加熱,加熱速度快、無污染,得到的樣品晶粒細化,結構均勻,節約能源,得到的微晶玻璃熱膨脹系數低,熱穩定性較高。
文檔編號C03C10/00GK103086602SQ201310067629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4日
發明者張雪峰, 李保衛, 賈曉林, 鄧磊波 申請人:內蒙古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