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墻體與屋面的連接結構、屋面連接梁及模塊化集成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808823閱讀:34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墻體與屋面的連接結構、屋面連接梁及模塊化集成房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房屋的墻體與屋面的連接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模塊化集成房屋的墻體與屋面的連接結構,同時還涉及該連接結構中使用的屋面連接梁和采用該連接結構的模塊化集成房屋。
背景技術
公布號為CN 102635248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模塊化快速組裝房屋,該房屋包括墻板和屋面板,在墻板的頂部固定有嵌件,屋面板搭設在墻板的頂部、嵌件上方位置處,并通過緊固件將屋面板固定在墻板上,因此在搭建該房屋時,先需要在墻板的頂部固定嵌件,并在搭設完屋面板后,需要在屋面板上標記出所述嵌件的安裝位置,以方便通過緊固件將屋面板固定在嵌件上,實現屋面板與墻板的固定連接,從而使得墻體與屋面的連接結構繁瑣,施工過程費時費力,與模塊化房屋快速裝配的需求相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模塊化集成房屋,同時還提供了該模塊化集成房屋的墻體與屋面的連接結構以及該連接結構中使用的屋面連接梁,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模塊化房屋的墻體與屋面的連接結構搭建過程費時費力的問題。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的模塊化集成房屋墻體與屋面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模塊化集成房屋,包括墻板、屋面板以及兩者之間設置的屋面連接梁,并定義墻板
的外側面的朝向為朝外、內側面的朝向為朝內,所述屋面連接梁包括連接在墻板的頂部的墻體連接板和連接在屋面板邊沿上的屋面連接板,所述屋面連接板包括貼合在屋面板上表面上的頂板、在頂板外邊沿處設置的下垂的外板、在外板的下側設置的向下懸伸的定位板,所述外板處于屋面板的外側;所述墻體連接板包括扣裝在墻板頂部的具有倒U型截面的卡座板、卡座板的外側設置的向外懸伸的懸臂板、懸臂板的外邊沿上向上立設的立壁板,立壁板的上邊沿處于定位板的下邊沿的上方,且立壁板和定位板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的任意一種相互連接,
第一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外側,在定位板的內側面和立壁板的外側面上對應設置有用于阻止定位板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并在立壁板上止旋裝配有內外延伸、并處于定位板下方的連接螺柱,連接螺柱的外端從定位板的外側露出,露出部分的外周上旋緊有與定位板在內外方向限位配合的施力螺母;
第二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內側,并在定位板的下沿上設有向內翻折的內翻沿,在立壁板上于定位板下方位置處穿設有內端從定位板的內側露出、外端從立壁板的外側露出的連接螺柱,連接螺柱內端的露出部分上止旋裝配有連接件,連接件的上沿上設有向外翻折、并搭接在所述內翻沿上的外翻沿,所述外翻沿與所述內翻沿在上下方向擋止配合,在連接螺柱外端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上旋設有在內外方向上與立壁板擋止配合的施力螺母;第三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 板的內側,在定位板的內側限位裝配有下側從定位板的下方露出的連接板,連接板的下側露出部分上止旋裝配有處于定位板下方、并向外懸伸的至少兩個連接螺柱,各連接螺柱沿定位板的下沿長度方向間隔分布,連接螺柱的外端從立壁板上開設的穿孔內穿過,穿出部分的外周上旋設有與立壁板在內外方向上限位配合的施力螺母,并在連接板的外側面與定位板的內側面上和/或定位板的外側面和立壁板的內側面上設有在用于阻止定位板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所述立壁板和定位板通過第二種方式相互連接,所述立壁板的內側面和定位板的外側面上對應設有用于阻止定位板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所述擋止結構包括定位板的外側面上凸設的截面為半圓形的安裝卡沿、立壁板的內側面上開設有截面輪廓為半圓周形的定位卡槽,所述安裝卡沿插接在所述安裝槽內。所述立壁板和定位板通過第二種方式相互連接,所述定位板處于所述外板的內偵U、且上沿 延伸至所述外板的下沿上方,在定位板的上沿上設有向外翻折、并一體連接在所述外板的內側面上的連接沿,所述連接沿的下側面、定位板的外側面的上側和外板的內側面的下側圍成截面呈倒U型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扣裝在立壁板的頂部。所述立壁板的頂部伸入所述安裝槽內、底部的外側面與所述外板的外側面平齊、中部從所述底部的外側向內翻折并一體連接在所述立壁板的頂部,所述外板的下沿與立壁板的中部在上下方向擋止配合,并在外板的外側面上設有處于其下沿位置處、并向下延伸的導流沿。所述頂板的內側面的截面輪廓為與頂板的下側面相貼的弧面。所述卡座板內側槽側壁的下側面的截面輪廓為與卡座板的內側槽側壁的內側面相貼的弧面。所述屋面連接梁有兩個,各屋面連接梁以結合端部相接而圍成方框形的頂圈梁,頂圈梁的至少兩個拐角位置處具有由相鄰兩屋面連接梁的結合端部垂直相交結合而成的拼合部,拼合部具有由相鄰兩屋面連接梁的結合端部的底面形成的平面狀的拼合底面、由相鄰兩屋面連接梁的結合端部外側面形成的直角面狀的拼合側面,并在所述拼合部上裝設有固連兩相鄰屋面連接梁的頂梁護角,所述頂梁護角包括貼合在所述拼合底面上的底板、貼合在所述拼合側面上的側板,側板立設在底板上,并在所述底板和/或側板上開設有至少兩個與所述拼合部位置處相鄰兩屋面連接梁的結合端部分別對應的螺栓穿孔,螺栓穿孔內穿設有通過頂梁護角可拆固連相鄰兩屋面連接梁的定位螺栓。本發明的模塊化集成房屋墻體與屋面的連接結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模塊化集成房屋墻體與屋面的連接結構,包括用于裝設在墻板和屋面板之間的屋面連接梁,定義墻板的外側面的朝向為朝外、內側面的朝向為朝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連接梁包括連接在墻板的頂部的墻體連接板和連接在屋面板邊沿上的屋面連接板,所述屋面連接板包括貼合在屋面板上表面上的頂板、在頂板外邊沿處設置的下垂的外板、在外板的下側設置的向下懸伸的定位板,所述外板處于屋面板的外側;所述墻體連接板包括扣裝在墻板頂部的具有倒U型截面的卡座板、卡座板的外側設置的向外懸伸的懸臂板、懸臂板的外邊沿上向上立設的立壁板,立壁板的上邊沿處于定位板的下邊沿的上方,且立壁板和定位板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的任意一種相互連接,
第一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外側,在定位板的內側面和立壁板的外側面上對應設置有用于阻止定位板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并在立壁板上止旋裝配有內外延伸、并處于定位板下方的連接螺柱,連接螺柱的外端從定位板的外側露出,露出部分的外周上旋緊有與定位板在內外方向限位配合的施力螺母;
第二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內側,并在定位板的下沿上設有向內翻折的內翻沿,在立壁板上于定位板下方位置處穿設有內端從定位板的內側露出、外端從立壁板的外側露出的連接螺柱,連接螺柱內端的露出部分上止旋裝配有連接件,連接件的上沿上設有向外翻折、并搭接在所述內翻沿上的外翻沿,所述外翻沿與所述內翻沿在上下方向擋止配合,在連接螺柱外端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上旋設有在內外方向上與立壁板擋止配合的施力螺母;第三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內側,在定位板的內側限位裝配有下側從定位板的下方露出的連接板,連接板的下側露出部分上止旋裝配有處于定位板下方、并向外懸伸的至少兩個連接螺柱,各連接螺柱沿定位板的下沿長度方向間隔分布,連接螺柱的外端從立壁板上開設的穿孔內穿過,穿出部分的外周上旋設有與立壁板在內外方向上限位配合的施力螺母,并在連接板的外側面與定位板的內側面上和/或定位板的外側面和立壁板的內側面上設有在用于阻止定位板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本發明的屋面連接梁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屋面連接梁,包括用于連接在墻板的頂部的墻體連接板和用于連接在屋面板邊沿上的屋面連接板,所述屋面連接板包括用于貼合在屋面板上表面上的頂板、用于在頂板外邊沿處設置的下垂的外板、用于在外板的下側設置的向下懸伸的定位板;所述墻體連接板包括用于扣裝在墻板頂部的具有倒U型截面的卡座板、卡座板的外側設置的向外懸伸的懸臂板、懸臂板的外邊沿上向上立設的立壁板,立壁板的上邊沿處于定位板的下邊沿的上方,且立壁板和定位板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的任意一種相互連接,
第一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外側,在定位板的內側面和立壁板的外側面上對應設置有用于阻止定位板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并在立壁板上止旋裝配有內外延伸、并處于定位板下方的連接螺柱 ,連接螺柱的外端從定位板的外側露出,露出部分的外周上旋緊有與定位板在內外方向限位配合的施力螺母;
第二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內側,并在定位板的下沿上設有向內翻折的內翻沿,在立壁板上于定位板下方位置處穿設有內端從定位板的內側露出、外端從立壁板的外側露出的連接螺柱,連接螺柱內端的露出部分上止旋裝配有連接件,連接件的上沿上設有向外翻折、并搭接在所述內翻沿上的外翻沿,所述外翻沿與所述內翻沿在上下方向擋止配合,在連接螺柱外端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上旋設有在內外方向上與立壁板擋止配合的施力螺母;第三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內側,在定位板的內側限位裝配有下側從定位板的下方露出的連接板,連接板的下側露出部分上止旋裝配有處于定位板下方、并向外懸伸的至少兩個連接螺柱,各連接螺柱沿定位板的下沿長度方向間隔分布,連接螺柱的外端從立壁板上開設的穿孔內穿過,穿出部分的外周上旋設有與立壁板在內外方向上限位配合的施力螺母,并在連接板的外側面與定位板的內側面上和/或定位板的外側面和立壁板的內側面上設有在用于阻止定位板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本發明中墻體連接板通過卡座扣裝在墻板的頂部、屋面連接板通過頂板貼合在屋面板的邊沿處的上表面上,而墻體連接板和屋面連接板通過立壁板上穿設的連接螺釘沿內外方向夾緊在一起,并通過墻體連接板的立壁板和屋面連接板的定位板交錯位置處設置的相應結構上下限位、以防止屋面連接板被向上拔起,從而通過墻體連接板和屋面連接板將墻體和屋面板連接在一起,并在使用中通過在連接螺柱的外端旋緊施力螺母就能保證屋面連接板和墻體連接板的可靠連接,進而減小了屋面板和墻板連接的裝配難度,提高了裝配效率,并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模塊化房屋的墻體與屋面的連接結構搭建過程費時費力的問題。


圖1是本發明模塊化集成房屋實施例中模塊化集成房屋的結構示意 圖2是圖1的左視 圖3是圖1中地板、地圈梁和調節支架的連接結構示意 圖4是圖2中地板、地圈梁和調節支架的連接結構示意 圖5是本發明模塊化集成房屋實施例中地圈梁的結構示意 圖6是圖5中地圈梁拐 角位置處的結構示意 圖7是圖5中縱向加強桿與地圈梁型材的連接結構示意 圖8是圖7的左視 圖9是圖5中縱、橫向加強桿相互連接的結構示意 圖10是圖9的左視 圖11是本發明模塊化集成房屋實施例中地板和墻板的連接結構示意 圖12是本發明模塊化集成房屋實施例中調節支架與地圈梁的連接結構示意 圖13是本發明模塊化集成房屋實施例中門框板的結構示意 圖14是本發明模塊化集成房屋實施例中窗框板的結構示意 圖15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墻板和屋面板的連接結構示意 圖16是圖15中頂圈梁的結構示意 圖17是本發明模塊化集成房屋實施例中供電連接結構在室外通電插座開啟狀態下的結構示意 圖18是本發明模塊化集成房屋實施例中供電連接結構在室外通電插座關閉狀態下的結構示意 圖19是圖17中供電連接結構在使用狀態下與供電接頭連接的結構示意 圖20是圖17中室內用電插座的結構示意 圖21是圖17中室外通電插座的結構示意 圖22是圖1中抗風繩在頂圈梁和地面之間的連接結構示意 圖23是圖22中頂梁護角的結構示意 圖24是本發明模塊化集成房屋另一實施例中抗風繩在頂圈梁和地面間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模塊化集成房屋的實施例:如圖1至圖15所示,該模塊化集成房屋包括從下向上依次設置的調節支架1、地圈梁2、地板3、墻板4、頂圈梁5和屋面板6。如圖15、圖16、圖22、圖23所示,在墻板4的頂部搭接有屋面板6,屋面板6的邊沿和墻板4的頂部之間連接有頂圈梁5,頂圈梁5由四根圍繞在墻板四周的屋面連接梁首尾連接而成,而每根屋面連接梁則是由墻體連接板51和屋面連接板52連接而成,在頂圈梁5的拐角位置處具有由相鄰兩屋面連接梁垂直相交結合而成的上拼合部,該上拼合部具有由相鄰兩屋面連接梁的結合端部底面形成的平面狀的上拼合底面、由相鄰兩屋面連接梁的結合端部外側面形成的直角面狀的上拼合側面、由相鄰兩屋面連接梁的結合端部頂面形成的平面狀的上拼合頂面,并在該上拼合部上裝設有處于頂圈梁5外的頂梁護角頂梁護角518,頂梁護角518具有貼合在所述上拼合底面上的底板、貼合在所述上拼合側面上的側板,并在頂梁護角518的地板上開設有與所述上拼合部位置處相鄰兩屋面連接梁分別對應的螺栓穿孔,螺栓穿孔內穿設有通過頂梁護角518可拆固連相鄰兩屋面連接梁的上定位螺栓。如圖15和圖16所示,所述屋面連接板52包括貼合在屋面板6上表面上的頂板53、在頂板53外邊沿處設置的下垂的外板54、在外板54的下側設置的向下懸伸的定位板55,所述外板54處于屋面板6的外側、并與屋面板6的外側面之間具有間隙,定位板55處于所述外板54的內側、且上沿延伸至所述外板54的下沿上方,在定位板55的上沿上設有向外翻折、并一體連接在所述外板54的內側面上的連接沿56,所述連接沿56的下側面、定位板55外側面的上側和外板54內側面的下側圍成截面呈倒U型的安裝槽;所述墻體連接板51包括扣裝在墻板4頂部的具有倒U型截面的卡座板57、卡座板57的外側設置的向外懸伸的懸臂板58、懸臂板58的外邊沿上向上立設的立壁板59,卡座板57的頂面上設有沿板體長度方向延伸的兩條卡槽510,卡槽510內嵌裝有夾設在卡座板57和屋面板6之間的密封條(圖中未顯示),而立壁板59的頂部伸入所述安裝槽內、底部的外側面與所述外板54的外側面平齊、中部從所述底部的外側向內翻折并一體連接在所述立壁板59的頂部,所述外板54的下沿與立壁板59的中部在上下方向擋止配合,并在·外板54的外側面上設有處于其下沿位置處、并向下延伸的導流沿511。定位板55處于立壁板59的內側,并在定位板55的下沿上設有向內翻折的內翻沿512,在立壁板59上于定位板55下方位置處穿設有內端從定位板55的內側露出、外端從立壁板59的外側露出的連接螺柱513,連接螺柱513內端的露出部分上止旋裝配有連接件514,連接件514的上沿上設有向外翻折、并搭接在所述內翻沿512上的外翻沿515,所述外翻沿515與所述內翻沿512在上下方向擋止配合,在連接螺柱513外端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上旋設有在內外方向上與立壁板59擋止配合的施力螺母516,該施力螺母516為蝶形螺母。頂板53的內側面的截面輪廓為與頂板53的下側面相貼的弧面。卡座板57內側槽側壁的下側面的截面輪廓為與卡座板57的內側槽側壁的內側面相貼的弧面。在立壁板59的內側面和定位板55的外側面上對應設有用于阻止定位板55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該擋止結構包括定位板55的外側面上凸設的截面為半圓形的安裝卡沿518、立壁板59的內側面上開設有截面輪廓為半圓周形的限位卡槽517,所述安裝卡沿518插接在所述限位卡槽517內。在連接螺柱513的外端面上開設有一字槽,該一字槽的延伸方向與連接件514上外翻沿515所處位置對應。在頂梁護角518底板的底板下側面上固定有吊耳螺栓519,吊耳螺栓519上捆扎固定有抗風繩8,抗風繩8的上端通過吊耳螺栓519固定在所述頂梁護角518上、下端通過地錨9錨固在地面上,以使抗風繩8從上向下相對于墻板4向外傾斜,并依靠在四個頂梁護角518位置處均布置該抗風結構,使得抗風繩8在拉緊的情況下向整個房屋施加緊固壓力和定位張力,保證房屋在受到風力侵襲時,不會出現墻體松動或蓋體移動的問題,保證房屋的可靠使用性能。
如圖3至圖11所示,地圈梁2連接在墻板4的下側,地圈梁2是由四根地梁型材21圍成的方框形圈梁,每根地梁型材21均為方鋼管,在地圈梁2的拐角位置處具有由相鄰兩地梁型材21垂直相交結合而成的下拼合部,該下拼合部具有由相鄰兩地梁型材21的結合端底面形成的平面狀的下拼合底面、由相鄰兩地梁型材21的結合端外側面形成的直角面狀的下拼合側面、由相鄰兩地梁型材的結合端部頂面形成的平面狀的下拼合頂面,并在該下拼合部上裝設有處于地圈梁2外的地梁護角29,地梁護角29具有貼合在所述下拼合底面上的底板、貼合在所述下拼合側面上的側板,并在地梁護角29的兩側板上分別開設有與所述下拼合部位置處相鄰兩地梁型材分別對應的螺栓穿孔,螺栓穿孔內穿設有通過地梁護角29可拆固連相鄰兩地梁型材21的下定位螺栓210。如圖5至圖10所示,在地板3內部的下方設置有呈十字狀交叉分布的橫、縱向加強桿25、26,并在每根地梁型材21的內側中間位置焊接固定有固定卡座27,在縱向加強桿26的中間部位于橫向兩側分別固定有定位卡座28,固定卡座27和定位卡座28均為開口朝上布置的槽鋼。縱向加強桿26為橋接在地圈梁2橫向延伸的兩根地梁型材21間的一根方鋼管,縱向加強桿26的兩端分別插裝在對應的固定卡座27內、并通過開口銷和銷軸鎖定連接在一起。橫向加強桿25為從中間斷開為對稱分布在縱向加強桿26中間部位的橫向兩側的橫向半桿,兩根橫向半桿均為方鋼管,每根橫向半桿的兩端分別插裝對固定卡座27和定位卡座28內,且橫向半桿也通過開口銷和銷軸鎖定連接在成對的固定卡座27和定位卡座28上。如圖11所示,在地梁型材21的頂面上通過鉚釘固定有緊靠外側邊沿分布的地槽梁22,地槽梁22為開口朝上的方形槽鋼,而用于將地槽梁22固定在地圈梁2頂面上的鉚釘在地槽梁22的長度方向上呈Z字型交替布置;同時,地槽梁22的內側空間構成了用于插裝墻板4的墻板安裝槽23,地梁型材21的頂面處于地槽梁22內側的部分構成了用于搭設地板3的支撐面24。而地板3是由一排復合板通過互補的公母企口相互對接而形成的,地板3的四周邊沿分別搭接在地圈梁2頂面上的支撐面24上。如圖1、圖2和圖12所示,在各地梁護角29的下方均設置有用于調整地圈梁2距地面高度的調節支架1,調節·支架I包括貼設在地面上的底撐板11、在底撐板11的上板面上立設的兩個間隔平行分布的立撐板12、在兩立撐板12的頂部橋接的頂撐板13,頂、底撐板13、11和兩立撐板12圍成處于地梁型材21下方的空腔,并在頂撐板13的沿上下方向穿設有調節螺柱14,調節螺柱14的上端從頂撐板13的上端伸出、下端處于所述空腔內,在調節螺柱14上端旋設有上調節螺母15、下端旋設有下調節螺母16,并在上、下調節螺母15、16之間裝設有套設在調節螺柱14的外周上的調節套體17,調節套體17的兩端分別擋止在上、下調節螺母15、16的相對端面上,且上調節螺母15還擋止在頂撐板13的頂面上。所述調節支架1、調節螺柱14、上調節螺母15、調節套體17和下調節螺母16 —起構成了用于升降地圈梁2高度的支腳結構,并在調節螺柱14的頂面上設有貼合在地梁護角29的底板部分的下板面上的墊板,以使調節螺柱14在上下方向上擋止在所述地梁護角29的下方。如圖7至圖10所示,在地圈梁2中縱向延伸的地梁型材21于中間位置處擋托裝配有地梁撐角211,地梁撐角211具有貼合在地梁型材21底面上的底壁部分和貼合在地梁型材21外側面上的外壁部分,且外壁部分與地梁型材21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在一起,以使地梁撐角211通過螺栓連接固定在地圈梁2上,而在地梁撐角211的下方還設置有所述的調節支架1,在調節支架I上裝設有所述的調節螺柱14、上調節螺母15、調節套體17和下調節螺母16,以通過調節螺柱14擋止在地梁撐角211的下方。如圖11、圖13和圖14所示,墻板4的底部鉚接有包裹其底面和底部側面的U型嵌件,墻板4的底部嵌裝固定在該U型嵌件內,并連同該U型嵌件一起插裝在所述墻板安裝槽23內;墻板4的頂部支撐在屋面板6的下板面下、并通過頂圈梁5與屋面板6連接,通過屋面板6將墻板4壓緊在所述墻板安裝槽23內。根據各個墻板4在其所處部位的用途不同,可將各個墻板4分為隔板、門框板41和窗框板42,其中隔板為普通的復合板;門框板41的中間部位開設有用于安裝門框的門洞、其余實體部分仍為普通的復合板,在門洞的邊沿上固定有門框,在門框內安裝有門扇板;窗框板42的頂部中間部位開設有用于安裝窗框的窗洞、其余部分也是普通的復合板,在窗洞的邊沿上固定有窗框,在窗框內安裝的窗扇,各個隔板、門框板41和窗框板42中相鄰兩板體通過兩者相對側的互補公母企口相互對接、以將各個墻板4拼裝成房屋的四周圍墻。根據各個墻板4所處的安裝位置不同,可將各個墻板4分為側板和拐角板,其中側板為普通的直板狀復合板,拐角板為呈直角翻折的直角狀復合板,拐角板處于房屋的四個墻角位置處,而各個側板則處于房屋側面的相鄰兩拐角板之間,并且處于房屋同側的相鄰兩側板通過兩者相對端的互補公母企口相互對接、以使處于房屋同側的各個側板拼接成房屋的側壁,與拐角板相鄰的側板也是通過互補的公母企口與拐角板對接、以使房屋的側壁與墻角對接而圍成房屋的四周圍墻。如圖17至圖21所示,所述模塊化集成房屋在墻板4的底部位置處設置有供電連接結構,該供電連接結構包括墻板4,在墻板4上開設有貫通室內、外的接電孔,并在墻板3內側面上螺釘固定有封堵在接電孔內端孔口上的室內用電插座72,在墻板3外側面上螺釘固定有封堵在接電孔外端孔口上的室外通電插座71,在室內用電插座72和室外通電插座71之間橋接有將兩者導電連通的電纜7。其中,室內用電插座72為具有多孔插口的塊狀家用插板,室外通電插座71為圓筒狀工業插座,在室外通電插座71的外周上凸設有擋止在所述接電孔外端孔沿上的擋止翻沿76,在擋止翻沿76和墻板4之間夾設有封堵兩者之間間隙的防水墊圈77,且擋止翻沿76通過連接螺釘74固連在墻板4上、以使室外通電插座71通過所述連接螺釘74螺釘固連在墻板上;在室外通電插座71的外端面上鉸接有在開啟時向上翻開、在關閉時向下扣蓋的防水蓋73,以使防水蓋73在室外通電插座71不使用時對其外端面上的插口部位起到封堵效果,避免雨水直接落入室外通電插座71的插口內;在室外通電插座71使用時,防水蓋73向上翻開以使供電插頭75可插合在室外通電插座71的插口內,在保證供電連接結構可靠電連接的情況下,使防水蓋73在室外通電插座71和供電插頭75的結合部位上方起到遮擋效果,進一步提高使用狀態下,供電連接結構的防水效果。另外,為減少整個房屋所占用的地皮面積,如圖24所示,抗風繩08的上端通過吊耳螺栓519固連在頂圈梁5拐角位置處的頂梁護角518上;抗風繩,8下端捆扎固定在調節支架I的立撐板12上,并在調節支架I的底撐板11上固定有地錨09,地錨09穿過所述底撐板11而錨固在地面上,以使調節支架I通過地錨09固定在地面上,這樣就會使得處于房屋四角的抗風繩08被收攏在墻板4周圍,并使整個房屋的頂圈梁5和地圈梁2通過抗風繩08固連在一起,提高了整個房屋的整體性和建筑用地的有效使用率。

本實施例的頂梁型材在使用時,先將卡座板57卡扣在墻體的頂部,并將兩條密封條分別嵌裝在卡座的頂面上的兩個卡槽510內,將連接螺柱513裝設在立壁板59上,而施力螺母516處于立壁板59內側,連接件514處于立壁板59的外側,連接件514通過其內外兩側的鎖緊螺母固定在連接螺柱513上,且連接件514上的外翻沿515偏擺放置在連接件514本體的前側;
然后在將屋面板6壓在墻板4的頂部后,屋面板6會將密封條和卡座壓緊在墻板4的頂部,而懸臂板58會從屋面板6的邊沿向外伸出、立壁板59會間隔布置在屋面板6的外側,施工人員需要通過所述安裝槽將屋面連接板插裝在立壁板59的上方,并使安裝卡沿518和定位卡槽吻合插配;
接著將連接螺柱513順時針旋轉90度,使連接件514的外翻沿515處于連接件514本體的上側,并向外拉動連接螺柱513、直至連接螺柱513不能拉動,以使連接件514上的外翻沿515搭接在定位板43下側的內翻沿512上,也就是使連接螺柱513的內端通過連接件514止旋裝配在定位板55的下側;
最后旋緊施力螺母516,以將定位板55被夾緊在連接件514和立壁板59之間,實現屋面連接板和墻體連接板的可靠固定連接。因此本實施例與現有技術相比,無需在墻板4上固定嵌件,對應的也不需要在屋面板6上標記嵌件的安裝位置,而是通過屋面連接梁就能使墻板4可靠的連接在屋面板6上,從而簡化了墻體與屋面6的連接結構,加快了模塊化集成房屋的搭建效率。在上述實施例中,懸臂板與立壁板一體連接成倒7字型板體,并在立壁板的外壁面上設有處于所述倒7字型板體的拐角位置處、并與立壁板的外壁面平齊的向下延伸的導流沿,以通過導流沿將立壁板的外壁面上的雨水向下導流,起到對房屋內部空間防水防滲的作用,在其他實施例中,懸臂板也可以與立壁板通過螺紋連接、鉚接等常用的固定連接方式固定連接,對應的在追求防水防滲效果的情況下,也可以在立壁板上不設置的導流沿。在上述實施例中,安裝板的內側壁的內壁面上開設有安裝槽,在所述安裝槽的內側壁的外壁面上凸設有用于伸入所述安 裝槽內的安裝卡沿,安裝卡沿與安裝槽的槽側壁在上下方向擋止配合,通過該安裝卡沿與安裝槽向配合對插入安裝槽內的安裝板進行定位,并增加整個屋面連接梁在上下方向的防拔性能,在其他實施例中,在不追求安裝精度的情況下,也可以取消所述安裝卡沿和定位卡槽。在上述實施例中,定位板、連接沿和屋面連接板的外板圍成倒U型的安裝槽,且屋面連接板的外板的下沿擋止裝配在立壁板中部的上方,而立壁板的頂部伸入所述安裝槽內,從而可將屋面連接板插裝在立壁板頂部,對屋面連接板進行初始定位,方便本發明的屋面連接梁的安裝,提高安裝效率,在其他實施例中,在不追求省時省力的屋面連接梁裝配效果的情況下,屋面連接板的定位板與外板也可以一體連接,對應的定位板與外板均處于立壁板的內側,對應的可去除已失去定位效果的安裝板。在上述實施例中,卡座的內側壁的下壁面為與其內側壁的外壁面相貼的弧面,屋面連接板的頂板的上側壁的內壁面為與其下壁面相貼的弧面,以通過將所述壁面加工成弧面、避免側壁與相應板面進行貼合時壁面所產生的干涉,起到防水防滲和減小對板面磨損的作用,在其他實施例中,如不追求相應的防水防滲和減小對板面磨損的作用,也可以將所述壁面加工成普通的平面狀壁面。 在上述實施例中,卡座的頂面上設有沿板體長度方向延伸的卡槽,卡槽內嵌裝有夾設在卡座和屋面板之間的密封條,以增強墻板與屋面板之間的防水防滲性能,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密封條也可以用密封膠層等其他密封結構替換,或者在不追求防水防滲效果的情況下,也可以去除該密封條等密封結構。在上述實施例中,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內側,并依靠連接螺柱內端固定的連接件、實現連接螺柱和定位板之間的止旋裝配,對應的在連接螺柱的外端端面上開設一字槽、以標記連接件上外翻沿所處位置,以避免在旋緊施力螺母時,連接螺柱隨施力螺母轉動,在其他實施例中,可通過以下兩種方式的任意一種實現屋面連接板中定位板和墻體連接板中立壁板的連接,
第一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外側,在定位板的內側面和立壁板的外側面上對應設置有用于阻止定位板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并在立壁板上止旋裝配有內外延伸、并處于定位板下方的連接螺柱,連接螺柱的外端從定位板的外側露出,露出部分的外周上旋緊有與定位板在內外方向限位配合的施力螺母,而所述的擋止結構可以是實施例1中所述的擋止結構,也可以是由定位板的外側面上凸設的下擋沿和外板的內側面上凸設的上擋沿構成,而上擋沿應處于下擋沿的上方,而連接螺柱可通過固定連接、型面配合等常用止旋配合結構止旋裝配在立壁板上;
第二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內側,在定位板的內側限位裝配有下側從定位板的下方露出的連接板,連接板的下側露出部分上止旋裝配有處于定位板下方、并向外懸伸的至少兩個連接螺柱, 各連接螺柱沿定位板的下沿長度方向間隔分布,連接螺柱的外端從立壁板上開設的穿孔內穿過,穿出部分的外周上旋設有與立壁板在內外方向上限位配合的施力螺母,并在連接板的外側面與定位板的內側面上和/或定位板的外側面和立壁板的內側面上設有在用于阻止定位板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所述的擋止結構可以是實施例1中所述的擋止結構,也可以是處于定位板上的下擋沿以及處于連接板和/或立壁板上的上擋沿,且在進行裝配過程中,需要在完成墻體連接板和屋面連接板后進行連接板的安裝,且需要在安裝前將連接螺柱按照上述“第一種方式”中的止旋裝配方式裝設在連接板上。本發明的墻體與屋面的連接結構的實施例:如圖15和圖16所示,本實施例中墻體與屋面的連接結構與上述實施例中墻體與屋面的連接結構相同,因此不再贅述。另外,該墻體與屋面的連接結構不但適用于上述實施例的模塊化集成房屋,也可以適用于其它房屋,如砌體房屋等。本發明的屋面連接梁的實施例:如圖15和圖16所示,本實施例中屋面連接梁的結構與上述實施例中屋面連接梁的結構相同,因此不再贅述。
權利要求
1.一種模塊化集成房屋,包括墻板、屋面板以及兩者之間設置的屋面連接梁,并定義墻板的外側面的朝向為朝外、內側面的朝向為朝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連接梁包括連接在墻板的頂部的墻體連接板和連接在屋面板邊沿上的屋面連接板,所述屋面連接板包括貼合在屋面板上表面上的頂板、在頂板外邊沿處設置的下垂的外板、在外板的下側設置的向下懸伸的定位板,所述外板處于屋面板的外側;所述墻體連接板包括扣裝在墻板頂部的具有倒U型截面的卡座板、卡座板的外側設置的向外懸伸的懸臂板、懸臂板的外邊沿上向上立設的立壁板,立壁板的上邊沿處于定位板的下邊沿的上方,且立壁板和定位板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的任意一種相互連接, 第一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外側,在定位板的內側面和立壁板的外側面上對應設置有用于阻止定位板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并在立壁板上止旋裝配有內外延伸、并處于定位板下方的連接螺柱,連接螺柱的外端從定位板的外側露出,露出部分的外周上旋緊有與定位板在內外方向限位配合的施力螺母; 第二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內側,并在定位板的下沿上設有向內翻折的內翻沿,在立壁板上于定位板下方位置處穿設有內端從定位板的內側露出、外端從立壁板的外側露出的連接螺柱,連接螺柱內端的露出部分上止旋裝配有連接件,連接件的上沿上設有向外翻折、并搭接在所述內翻沿上的外翻沿,所述外翻沿與所述內翻沿在上下方向擋止配合,在連接螺柱外端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上旋設有在內外方向上與立壁板擋止配合的施力螺母; 第三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內側,在定位板的內側限位裝配有下側從定位板的下方露出的連接板,連接板的下側露出部分上止旋裝配有處于定位板下方、并向外懸伸的至少兩個連接螺柱,各連接螺柱沿定位板的下沿長度方向間隔分布,連接螺柱的外端從立壁板上開設的穿孔內穿過,穿出部分的外周上旋設有與立壁板在內外方向上限位配合的施力螺母,并在連接板的外側面與定位板的內側面上和/或定位板的外側面和立壁板的內側面上設有在用于阻止定位板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模塊化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壁板和定位板通過第二種方式相互連接,所述立壁板的 內側面和定位板的外側面上對應設有用于阻止定位板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模塊化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止結構包括定位板的外側面上凸設的截面為半圓形的安裝卡沿、立壁板的內側面上開設有截面輪廓為半圓周形的定位卡槽,所述安裝卡沿插接在所述安裝槽內。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模塊化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壁板和定位板通過第二種方式相互連接,所述定位板處于所述外板的內側、且上沿延伸至所述外板的下沿上方,在定位板的上沿上設有向外翻折、并一體連接在所述外板的內側面上的連接沿,所述連接沿的下側面、定位板的外側面的上側和外板的內側面的下側圍成截面呈倒U型的安裝槽,所述安裝槽扣裝在立壁板的頂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模塊化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壁板的頂部伸入所述安裝槽內、底部的外側面與所述外板的外側面平齊、中部從所述底部的外側向內翻折并一體連接在所述立壁板的頂部,所述外板的下沿與立壁板的中部在上下方向擋止配合,并在外板的外側面上設有處于其下沿位置處、并向下延伸的導流沿。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模塊化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的內側面的截面輪廓為與頂板的下側面相貼的弧面。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模塊化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板內側槽側壁的下側面的截面輪廓為與卡座板的內側槽側壁的內側面相貼的弧面。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模塊化集成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連接梁有兩個,各屋面連接梁以結合端部相接而圍成方框形的頂圈梁,頂圈梁的至少兩個拐角位置處具有由相鄰兩屋面連接梁的結合端部垂直相交結合而成的拼合部,拼合部具有由相鄰兩屋面連接梁的結合端部的底面形成的平面狀的拼合底面、由相鄰兩屋面連接梁的結合端部外側面形成的直角面狀的拼合側面,并在所述拼合部上裝設有固連兩相鄰屋面連接梁的頂梁護角,所述頂梁護角包括貼合在所述拼合底面上的底板、貼合在所述拼合側面上的側板,側板立設在底板上,并在所述底板和/或側板上開設有至少兩個與所述拼合部位置處相鄰兩屋面連接梁的結合端部分別對應的螺栓穿孔,螺栓穿孔內穿設有通過頂梁護角可拆固連相鄰兩屋面連接梁的定位螺栓。
9.一種模塊化集成房屋墻體與屋面的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裝設在墻板和屋面板之間的屋面連接梁,定義墻板的外側面的朝向為朝外、內側面的朝向為朝內,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連接梁包括連接在墻板的頂部的墻體連接板和連接在屋面板邊沿上的屋面連接板,所述屋面連接板包括貼合在屋面板上表面上的頂板、在頂板外邊沿處設置的下垂的外板、在外板的下側設置的向下懸伸的定位板,所述外板處于屋面板的外側;所述墻體連接板包括扣裝在墻板頂部的具有倒U型截面的卡座板、卡座板的外側設置的向外懸伸的懸臂板、懸臂板的外邊沿上向上立設的立壁板,立壁板的上邊沿處于定位板的下邊沿的上方,且立壁板和定位板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的任意一種相互連接, 第一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外側,在定位板的內側面和立壁板的外側面上對應設置有用于阻止定位板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并在立壁板上止旋裝配有內外延伸、并處于定位板下方的連接螺柱,連接螺柱的外端從定位板的外側露出,露出部分的外周上旋緊有與定位板在內外方向限位配合的施力螺母; 第二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內側,并在定位板的下沿上設有向內翻折的內翻沿,在立壁板上于定位板下方位置處穿設有內端從定位板的內側露出、外端從立壁板的外側露出的連接螺柱,連接螺柱內端的露出部分上止旋裝配有連接件,連接件的上沿上設有向外翻折、并搭接在所述內翻沿上的外翻沿,所述外翻沿與所述內翻沿在上下方向擋止配合,在連接螺柱外端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上旋設有在內外方向上與立壁板擋止配合的施力螺母; 第三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內側,在定位板的內側限位裝配有下側從定位板的下方露出的連接板,連接板的下側露出部分上止旋裝配有處于定位板下方、并向外懸伸的至少兩個連接螺柱,各連接螺柱沿定位板的下沿長度方向間隔分布,連接螺柱的外端從立壁板上開設的穿孔內穿過,穿出部分的外周上旋設有與立壁板在內外方向上限位配合的施力螺母,并在連接板的外側面與定位板的內側面上和/或定位板的外側面和立壁板的內側面上設有在用于阻止定位板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
10.一種屋面連接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連接在墻板的頂部的墻體連接板和用于連接在屋面板邊沿上的屋面連接板,所述屋面連接板包括用于貼合在屋面板上表面上的頂板、用于在頂板外邊沿處設置的下垂的外板、用于在外板的下側設置的向下懸伸的定位板;所述墻體連接板包括用于扣裝在墻板頂部的具有倒U型截面的卡座板、卡座板的外側設置的向外懸伸的懸臂板、懸臂板的外邊沿上向上立設的立壁板,立壁板的上邊沿處于定位板的下邊沿的上方,且立壁板和定位板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的任意一種相互連接, 第一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外側,在定位板的內側面和立壁板的外側面上對應設置有用于阻止定位板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并在立壁板上止旋裝配有內外延伸、并處于定位板下方的連接螺柱,連接螺柱的外端從定位板的外側露出,露出部分的外周上旋緊有與定位板在內外方向限位配合的施力螺母; 第二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內側,并在定位板的下沿上設有向內翻折的內翻沿,在立壁板上于定位板下方位置處穿設有內端從定位板的內側露出、外端從立壁板的外側露出的連接螺柱,連接螺柱內端的露出部分上止旋裝配有連接件,連接件的上沿上設有向外翻折、并搭接在所述內翻沿上的外翻沿,所述外翻沿與所述內翻沿在上下方向擋止配合,在連接螺柱外端的露出部分的外周上旋設有在內外方向上與立壁板擋止配合的施力螺母;第三種方式,定位板處于立壁板的內側,在定位板的內側限位裝配有下側從定位板的下方露出的連接板,連接板的下側露出部分上止旋裝配有處于定位板下方、并向外懸伸的至少兩個連接螺柱,各連接螺柱沿定位板的下沿長度方向間隔分布,連接螺柱的外端從立壁板上開設的穿孔內穿過,穿出部分的外周上旋設有與立壁板在內外方向上限位配合的施力螺母,并在連接板的外側面與定位板的內側面 上和/或定位板的外側面和立壁板的內側面上設有在用于阻止定位板向上移動的擋止結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墻體與屋面的連接結構、屋面連接梁及模塊化集成房屋,該連接結構中墻體連接板通過卡座扣裝在墻板的頂部、屋面連接板通過頂板貼合在屋面板的邊沿處的上表面上,而墻體連接板和屋面連接板通過立壁板上穿設的連接螺釘沿內外方向夾緊在一起,并通過墻體連接板的立壁板和屋面連接板的定位板交錯位置處設置的相應結構上下限位、以防止屋面連接板被向上拔起,從而通過墻體連接板和屋面連接板將墻體和屋面板連接在一起,并在使用中通過在連接螺柱的外端旋緊施力螺母就能保證屋面連接板和墻體連接板的可靠連接,進而減小了屋面板和墻板連接的裝配難度,提高了裝配效率。
文檔編號E04B1/343GK103233513SQ20131014348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4日
發明者楊建峰, 嚴亞剛, 李愛東, 匡合, 李晨, 張艷波, 閆凱歌 申請人:河南天豐節能板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