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機械廠房的底部支撐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廠房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機械廠房的底部支撐板。
背景技術:
為了改變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建筑,現在的廠房、倉庫和體育場館等大都采用鋼結構進行安裝。很多時候,這些鋼結構建筑的底部支撐不穩,存在了很大的安全隱患。同時,鋼結構的支撐高度一旦固定,很難進行調整。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機械廠房的底部支撐板,能夠保證鋼結構穩固可靠的支撐,保證了鋼結構與支撐板之間足夠緊密的接觸固定,提高了安全系數,鋼結構的固定高度可以根據實際的安裝情況進行調整,靈活簡便。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用于機械廠房的底部支撐板,包括: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二支撐板傾斜連接在第一支撐板的兩偵牝所述兩個第二支撐板的端部連接成一體,所述的鋼結構通過螺栓與兩個第二支撐板的連接處緊固連接后焊接,所述第一支撐板的底部設置有調節結構,所述調節機構與第一支撐板之間旋轉設置。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撐板的兩個端部與第二支撐板的連接處采用焊接固定設置。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兩個第二支撐板的連接處形成一銳角,所述銳角的范圍為32度 56度。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調節結構包括底座和螺桿,所述螺桿的底部旋接在底座上,所述螺桿的頂部與第一支撐板接觸設置。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用于機械廠房的底部支撐板能夠保證鋼結構穩固可靠的支撐,保證了鋼結構與支撐板之間足夠緊密的接觸固定,提高了安全系數,鋼結構的固定高度可以根據實際的安裝情況進行調整,靈活簡便。
圖1是本發明用于機械廠房的底部支撐板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第一支撐板,2、第二支撐板,3、底座,4、螺桿。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請參閱圖1,本發明實施例包括:一種用于機械廠房的底部支撐板,包括:第一支撐板I和第二支撐板2,所述第二支撐板2傾斜連接在第一支撐板I的兩側,所述第一支撐板I的兩個端部與第二支撐板2的連接處采用焊接固定設置,焊接強度高,更加牢固穩定。所述兩個第二支撐板2的端部連接成一體,在所述兩個第二支撐板2的連接處形成一銳角,所述銳角的范圍為32度 56度,這樣能夠保證鋼結構與第二支撐板2之間足夠緊密的接觸固定,提高了安全系數。所述的鋼結構通過螺栓與兩個第二支撐板2的連接處緊固連接后焊接,這樣一來,能夠保證鋼結構穩固可靠的支撐。所述第一支撐板I的底部設置有調節結構,所述調節機構與第一支撐板I之間旋
轉設置。本發明中,調節機構用來調整鋼結構的固定高度,可以根據實際的安裝情況進行調整,靈活簡便。具體地,所述調節結構包括底座3和螺桿4,所述螺桿4的底部旋接在底座3上,所述螺桿4的頂部與第一支撐板I接觸設置。本發明用于機械廠房的底部支撐板的有益效果是:
能夠保證鋼結構穩固可靠的支撐,保證了鋼結構與支撐板之間足夠緊密的接觸固定,提高了安全系數,鋼結構的固定高度可以根據實際的安裝情況進行調整,靈活簡便。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 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機械廠房的底部支撐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二支撐板傾斜連接在第一支撐板的兩側,所述兩個第二支撐板的端部連接成一體,所述的鋼結構通過螺栓與兩個第二支撐板的連接處緊固連接后焊接,所述第一支撐板的底部設置有調節結構,所述調節機構與第一支撐板之間旋轉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機械廠房的底部支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板的兩個端部與第二支撐板的連接處采用焊接固定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機械廠房的底部支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第二支撐板的連接處形成一銳角,所述銳角的范圍為32度 56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機械廠房的底部支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結構包括底座和螺桿,所述 螺桿的底部旋接在底座上,所述螺桿的頂部與第一支撐板接觸設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機械廠房的底部支撐板,包括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二支撐板傾斜連接在第一支撐板的兩側,所述兩個第二支撐板的端部連接成一體,所述的鋼結構通過螺栓與兩個第二支撐板的連接處緊固連接后焊接,所述第一支撐板的底部設置有調節結構,所述調節機構與第一支撐板之間旋轉設置。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用于機械廠房的底部支撐板能夠保證鋼結構穩固可靠的支撐,保證了鋼結構與支撐板之間足夠緊密的接觸固定,提高了安全系數,鋼結構的固定高度可以根據實際的安裝情況進行調整,靈活簡便。
文檔編號E04B1/36GK103243811SQ20131016567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8日
發明者褚介平 申請人:褚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