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回音墻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用板材,具體為一種具備吸音效果的墻板。
背景技術:
目前建筑用吸音板材大多為木質、礦物棉材質,且帶有吸音孔的結構形式,通過共振或者吸音孔對聲音進行降噪,但是對于大型的公共場所或者強噪聲的環境,這樣的吸音板材就略顯單薄,降噪效果就不那么理想了,為了強化吸音效果,還有人設計出了金屬吸音板,主要是在一金屬板體的底面密布凹設諸多錐底具有一橢圓形微細孔的三角錐,又于金屬板體的頂面設具成形為微細波浪型表面,且于波浪型表面上對應橢圓形微細孔處上方周圍亦凹設成形三角錐;據此,使反射的聲波相互碰撞干擾而產生衰減,這樣的吸音板成本太高,重量大,施工不方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具備強聲減噪效果的防回音墻板。一種防回音墻板,它包括內墻板、外吸音層,內墻板與外吸音層通過粘合膠粘結,外吸音層由相互垂直交錯的楔子形狀的吸音塊組成。每兩個相鄰的吸音塊,其中一個吸音塊設置在另外一個吸音塊的中垂線上。每兩個吸音塊固定連接成T型,與鄰近的T型吸音塊交錯排布。內墻板為帶有吸音孔的石膏板或者木質板。所述的粘合膠為環氧 樹脂膠。所述的吸音塊為吸音泡沫。所述的吸音塊高度為50c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采用此種排列方式的吸音層,使得吸音泡沫與聲音的接觸面盡可能的增大,從而更加高效吸收聲音;其次,聲波在進入此墻體后,經過數次反射也極大的削弱了聲音的強度;整個墻板結構簡單,板材及吸音塊材質可選用通用材料,重量輕,施工效率高。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單元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單元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附圖1所示的一種防回音墻板,它包括內墻板1、外吸音層,內墻板I與外吸音層通過粘合膠粘結,外吸音層由相互垂直交錯的楔子形狀的吸音塊2組成。每兩個相鄰的吸音塊2,其中一個吸音塊2設置在另外一個吸音塊2的中垂線上。[0016]內墻板I為帶有吸音孔的石膏板。所述的粘合膠為環氧樹脂膠。所述的吸音塊2為吸音泡沫。所述的吸音塊2高度為50cm。實施例2:如附圖2所示的種防回音墻板,它包括內墻板1、外吸音層,內墻板與外吸音層通過粘合膠粘結,外吸音層由相互垂直交錯的楔子形狀的吸音塊2組成。每兩個相鄰的吸音塊2,其中一個吸音塊2設置在另外一個吸音塊2的中垂線上。每相鄰的兩個吸音塊2固定連接成T型,與鄰近的T型吸音塊組合交錯排布。內墻板I為帶有吸音孔的木質板。所述的粘合膠為環氧樹脂膠。所述的吸音塊2為吸音泡沫。所述的吸音塊 2高度為50cm,高吸音塊的設計,對于大氣流強聲噪音有很強的削弱效果。
權利要求1.一種防回音墻板,它包括內墻板、外吸音層,內墻板與外吸音層通過粘合膠粘結,其特征在于:外吸音層由相互垂直交錯的楔子形狀的吸音塊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音墻板,其特征在于:每兩個相鄰的吸音塊,其中一個吸音塊設置在另外一個吸音塊的中垂線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音墻板,其特征在于:每兩個吸音塊固定連接成T型,與鄰近的T型吸首塊交錯排布。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音墻板,其特征在于:內墻板為帶有吸音孔的石膏板。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音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合膠為環氧樹脂膠。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音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音塊為吸音泡沫。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音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音塊高度為50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回音墻板,它包括內墻板、外吸音層,內墻板與外吸音層通過粘合膠粘結,外吸音層由相互垂直交錯的楔子形狀的吸音塊組成,采用此種排列方式的吸音層,使得吸音塊與聲音的接觸面盡可能的增大,從而更加高效吸收聲音;其次,聲波在進入此墻體后,經過數次反射也極大的削弱了聲音的強度,整個墻板結構簡單,重量輕,施工效率高。
文檔編號E04B1/84GK203113616SQ20132007213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8日
發明者尚昱帆, 康一寧 申請人:尚昱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