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飾面豎絲巖棉帶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涂料飾面豎絲巖棉帶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從外到內依次為飾面層、抹面層、豎絲巖棉帶和粘結層,抹面層的內部鋪壓有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巖棉帶與墻體找平層為條式粘或點框式粘,墻上安裝有水平面埋在外墻保溫系統中的金屬底座托架和錨固件,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涂料飾面豎絲巖棉帶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中加入金屬底座托架和錨固件,使巖棉帶材料與內部墻體的固定更加牢固,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巖棉帶在建筑外墻外保溫應用中的易脫落、起鼓、開裂等的技術問題,同時巖棉帶與墻體找平層的連接方式為條式粘或點框式粘,降低施工難度的同時使粘結層內部存有空間便于按壓施工增大粘結力度,本實用新型施工簡單,操作安全,應用前景良好。
【專利說明】涂料飾面豎絲巖棉帶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外墻保溫【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涂料飾面豎絲巖棉帶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建筑外墻保溫材料大多使用有機保溫材料,由于有機保溫材料易燃,著火后不易撲救,并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外墻外保溫用有機保溫材料的著火危險性存在于外保溫施工前的材料存放、施工中的交叉作業以及入住后的整個建筑壽命中,安全隱患是長期的。而且,無機保溫材料由于其結構的限制,墻體不隔音,不能有效屏蔽外界的噪聲。目前出現的一種新型的外墻外保溫系統,包括表面帶有界面劑涂層的巖棉帶,巖棉帶內側通過粘接劑層滿粘于建筑外墻找平層外,巖棉帶外部為抹面砂漿層,抹面砂漿層內鋪壓有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巖棉帶的纖維排列方向垂直于墻體表面。巖棉帶的應用帶來良好效果,但在施工中對于巖棉帶在建筑外墻外保溫應用中的易脫落、起鼓、開裂等的技術問題,仍然不能完全解決,經常出現外墻保溫材料整體輕微下沉滑落或材料分層脫落的現象,且對于粘結層目前施工普遍采用滿粘法,浪費粘結劑的同時粘結效果也不好。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種新型的外墻保溫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涂料飾面豎絲巖棉帶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解決現有技術在施工中巖棉帶在建筑外墻外保溫應用中易脫落、起鼓、開裂等的技術問題,避免外墻保溫材料整體輕微下沉滑落或材料分層脫落的現象;同時解決目前施工中粘結層采用滿粘法、浪費粘結劑的同時粘結效果也不好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涂料飾面豎絲巖棉帶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從外到內依次為飾面層、抹面層、巖棉帶和粘結層,所述巖棉帶的兩側與抹面層和粘結層之間都有界面層;所述抹面層的內部鋪壓有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所述巖棉帶通過粘結層與混凝土墻或砌體墻的找平層相粘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墻或砌體墻與外墻保溫系統之間、在最底層和每個樓層上均安裝有金屬底座托架,所述金屬底座托架的豎直面通過中間位置的底座托架釘固定在墻體上,起承托作用的水平面埋在外墻保溫系統中,所述水平面的長度與巖棉帶的厚度相適應,其外側帶有護欄;所述巖棉帶與混凝土墻或砌體墻之間還安裝有錨固件,所述錨固件從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的外側穿過巖棉帶和粘結層釘入混凝土墻或砌體墻內。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粘結層為條粘式或點框粘式。
[0007]所述巖棉帶為酸度系數大于1.6的巖棉板經垂直纖維方向切割成的豎絲巖棉帶。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底座托架釘入混凝土墻或砌體墻內8?10厘米。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主要的技術優勢在于:通過在涂料飾面豎絲巖棉帶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中加入金屬底座托架和錨固件,使豎絲巖棉帶材料與內部混凝土墻體的固定更加牢固,解決了現有技術中豎絲巖棉帶在建筑外墻外保溫應用中的易脫落、起鼓、開裂等的技術問題,同時豎絲巖棉帶與墻體找平層的連接方式為條式粘或點框式粘,降低施工難度的同時使粘結層內部存有空間便于按壓施工增大粘結力度,本實用新型施工簡單,操作安全,應用前景良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涂料飾面豎絲巖棉帶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金屬底座托架7的結構示意圖。
[0012]附圖標記:1_飾面層、2-抹面層、3-巖棉帶、4-粘結層、5-界面層、6-混凝土墻或砌體墻、7-金屬底座托架、71-豎直面、72-水平面、73-預留孔、74-護欄、8_底座托架釘、9-錨固件、10-堿玻璃纖維網格布。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1所示,一種涂料飾面豎絲巖棉帶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從外到內依次為飾面層1、抹面層2、巖棉帶3和粘結層4,所述巖棉帶3的兩側與抹面層2和粘結層4之間都有界面層5 ;所述抹面層2的內部鋪壓有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10,所述巖棉帶3通過粘結層4與混凝土墻或砌體墻6的找平層相粘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墻或砌體墻6與外墻保溫系統之間安裝有金屬底座托架7,如圖2所示,所述金屬底座托架7的豎直面71通過中間位置預留孔內73的底座托架釘8固定在墻體上,起承托作用的水平面72埋在外墻保溫系統中,所述水平面72的長度與巖棉帶3的厚度相適應,其外側帶有護欄74,所述金屬底座托架7在每個樓層的外墻保溫系統中至少安裝一個、也安裝在勒腳部位最底層的巖棉帶3上;所述巖棉帶3與混凝土墻或砌體墻6之間安裝有錨固件9,所述錨固件9從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10的外側穿過巖棉帶3和粘結層4釘入混凝土墻或砌體墻6內。所述巖棉帶3與混凝土墻或砌體墻6的找平層的連接方式為條式粘或點框式粘。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粘結層4為條粘式或點框粘式;所述巖棉帶3為酸度系數大于1.6的巖棉板經垂直纖維方向切割成的豎絲巖棉帶,纖維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墻體表面,具有高抗壓強度和拉伸強度;所述底座托架釘8入混凝土墻或砌體墻6內8?10厘米。
[0014]本實用新型抗拉拔強度高,表觀抗拉拔強度大于200KPa ;防水抗沉降性能好,巖棉帶容重密實度高,防水性能好,不會產生巖棉板受潮后的沉降;施工操作簡單易行,現場用簡易木工手鋸可裁切,能夠抵抗儲運過程中巖棉散包破損;有益于勞動保護;通過在涂料飾面豎絲巖棉帶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中加入金屬底座托架8和錨固件9,使巖棉帶材料與內部混凝土墻體的固定更加牢固,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巖棉帶在建筑外墻外保溫應用中的易脫落、起鼓、開裂等的技術問題,同時巖棉帶3與墻體找平層的連接方式為條式粘或點框式粘,降低施工難度的同時使粘結層4內部存有空間便于按壓施工增大粘結力度,本實用新型施工簡單,操作安全,應用前景良好。
【權利要求】
1.一種涂料飾面豎絲巖棉帶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從外到內依次為飾面層(I)、抹面層(2)、巖棉帶(3)和粘結層(4),所述巖棉帶(3)的兩側與抹面層(2)和粘結層(4)之間都有界面層(5);所述抹面層(2)的內部鋪壓有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10),所述巖棉帶(3)通過粘結層(4)與混凝土墻或砌體墻(6)的找平層相粘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墻或砌體墻(6)與外墻保溫系統之間、在最底層和每個樓層上均安裝有金屬底座托架(7),所述金屬底座托架(7)的豎直面(71)通過中間位置的底座托架釘(8)固定在墻體上,起承托作用的水平面(72)埋在外墻保溫系統中,所述水平面(72)的長度與巖棉帶(3)的厚度相適應,其外側帶有護欄(74);所述巖棉帶(3)與混凝土墻或砌體墻(6)之間還安裝有錨固件(9),所述錨固件(9)從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10)的外側穿過巖棉帶(3)和粘結層(4)釘入混凝土墻或砌體墻(6)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飾面豎絲巖棉帶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結層(4)為條粘式或點框粘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飾面豎絲巖棉帶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巖棉帶(3)為酸度系數大于1.6的巖棉板經垂直纖維方向切割成的豎絲巖棉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涂料飾面豎絲巖棉帶薄抹灰外墻保溫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底座托架(7)釘入混凝土墻或砌體墻(6)內8?10厘米。
【文檔編號】E04B1/76GK203603277SQ201320786788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4日
【發明者】莊斌, 單寶龍, 李偉, 李新, 王曉光, 蔡洪霞, 富佳音, 宋永進, 王紅巖, 楊帆, 劉峰, 曹穎, 候凱 申請人:中建一局集團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