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包括龍骨、陶板及至少兩個連接裝置,每個連接裝置包括第一夾持板、第二夾持板及連接板,第一夾持板與第二夾持板平行間隔設置,連接板穿設于第一夾持板,且連接板的一端與第二夾持板的中部固定連接,以形成兩個開口相反的U型夾持部,連接板的遠離第二夾持板的一端與龍骨固定連接,其中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夾持于陶板的一端上,其中另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夾持于陶板的另一端上。上述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的結構較為簡單且不會降低陶板的強度。
【專利說明】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陶板幕墻工程的安裝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背景技術】
[0002]由于陶板具有綠色環保、無輻射、色澤溫和、不會帶來光污染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裝飾領域。傳統的陶板通常是采用掛件的方式安裝在龍骨上,這樣的話,必須在陶板的背面開槽,然后再將掛件扣入槽中,然后將掛件懸掛在連接件上,最后將連接件固定在龍骨上。然而,在陶板的背面開槽會使陶板自身的強度大大降低,導致陶板容易被折斷,影響工程質量;且采用懸掛的方式安裝不牢固,且需要安裝的部件繁多,安裝復雜,嚴重影響施工的進度。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結構較為簡單且不會降低陶板強度的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
[0004]一種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包括龍骨、陶板及至少兩個連接裝置,每個連接裝置包括第一夾持板、第二夾持板及連接板,所述第一夾持板與所述第二夾持板平行間隔設置,所述連接板穿設于所述第一夾持板,且所述連接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夾持板的中部固定連接,以形成兩個開口相反的U型夾持部,所述連接板的遠離所述第二夾持板的一端與所述龍骨固定連接,其中,其中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夾持于所述陶板的一端上,其中另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夾持于所述陶板的另一端上。
[000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由一條形板從中部彎折形成,所述條形板從中部彎折形成兩個彎折部,其中一個彎折部與所述龍骨固定連接,另一個彎折部與所述連接板遠離所述第二夾持板的一端固定連接。
[000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陶板包括板狀本體及設置于所述板狀本體的邊緣的夾持邊,所述夾持邊的厚度小于所述板狀本體的厚度,所述U型夾持部夾持于所述夾持邊上。
[000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夾持邊設置于所述板狀本體的一端的邊緣,所述板狀本體的另一端開設有卡槽,所述其中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夾持于所述夾持邊上,所述其中另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夾持于所述卡槽的一個側壁上,且所述其中另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的一支臂收容于所述卡槽中。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板狀本體上開設有貫通所述板狀本體的相對的兩個側面的貫通孔。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卡槽具有長側壁和短側壁,所述長側壁的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夾持板的寬度,所述U型夾持部夾持于所述短側壁上。
[0010]上述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包括至少兩個連接裝置,且每個連接裝置的連接板穿設于第一夾持板,且連接板的一端與第二夾持板的中部固定連接,以形成兩個開口相反的U型夾持部,且連接板遠離第二夾持板的一端固定在龍骨上,且一個連接裝置具有兩個開口相反的U型夾持部,可以同時使用一個連接裝置分別夾持于兩個相鄰的陶板,從而減少了安裝陶板幕墻時使用的部件,結構十分簡單,且固定陶板時,只需將陶板的兩端分別夾持在兩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內,就能夠將陶板牢固地固定在龍骨上,避免了在陶板上開孔的固定方式而導致的陶板的自身強度降低的問題,因此,上述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的結構較為簡單且不會降低陶板的強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一實施方式的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圖1所示的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的陶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圖1所示的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的連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4為圖1所示的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的固定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5為一實施方式的陶板幕墻的安裝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主要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7]如圖1所示,一實施方式的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100,包括龍骨110、陶板120及至少兩個連接裝置130。
[0018]龍骨110大致為長條形板狀。
[0019]請一并參閱圖2,陶板120大致為長條形板狀。具體的,陶板120包括板狀本體122及設置于板狀本體122的邊緣的夾持邊123。板狀本體122上開設有貫通板狀本體122的相對的兩個側面的貫通孔124,從而可以減輕陶板120的自身重量。在具體的實施例中,貫通孔124為多個。可以理解,陶板120也可以為空心板;或者是陶板120上只有一個貫通孔124。夾持邊123的厚度小于板狀本體122的厚度。在具體的實施例中,夾持邊123設置于板狀本體122的一端的邊緣,板狀本體122的另一端上開設有卡槽126。即卡槽126與夾持邊123分別位于板狀本體122的兩端。
[0020]請一并參閱圖3,連接裝置130至少為兩個。每個連接裝置130包括第一夾持板132、第二夾持板134及連接板136。第一夾持板132大致為長條形板狀。第二夾持板134大致為長條形板狀。第一夾持板132與第二夾持板134平行間隔設置。連接板136大致為長條形板狀。連接板136穿設于第一夾持板132,且連接板136的一端與第二夾持板134的中部固定連接,以形成兩個開口相反的U型夾持部138。其中,連接板136遠離第二夾持板134的一端與龍骨110固定連接。具體的,連接板136穿設于第一夾持板132,且連接板136的一端的端面與第二夾持板134的一個表面的中部固定連接。可以理解,連接板136還可以依次穿設于第一夾持板132和第二夾持板134。更具體的,第一夾持板132的長度與第二夾持板134的長度相等,且第一夾持板132的寬度大于第二夾持板134的寬度;連接板136的長度與第一夾持板132的長度相等。其中,其中一個連接裝置130的一個U型夾持部138夾持于陶板120的一端上,其中另一個連接裝置130的一個U型夾持部138夾持于陶板120的另一端上。在具體的實施例中,其中一個連接裝置130的一個U型夾持部138夾持于夾持邊123上,其中另一個連接裝置130的一個U型夾持部138夾持于卡槽126的一個側壁上,且該其中另一個連接裝置130的一個U型夾持部138的一支臂收容于卡槽126中。[0021]進一步的,卡槽126具有長側壁1262和短側壁1264,長側壁1262的長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夾持板134的寬度,以遮蔽第二夾持板134。且U型夾持部138夾持于短側壁1264上。可以理解,卡槽126的兩個側壁的長度也可以相等。
[0022]可以理解,陶板120與連接裝置130的還可以不采用上述方式固定,例如,可以在板狀本體122的兩側邊均設置夾持邊123,且夾持邊123設置在板狀本體122的兩端,其中一個連接裝置130的一個U型夾持部138夾持于一個夾持邊123上,其中另一個連接裝置130的一個U型夾持部138夾持于另一個夾持邊123上,以固定陶板120,此時,可以不在板狀本體122上設置卡槽126 ;或者還可以在板狀本體122的三個側邊設置夾持邊123 ;更或是在板狀本體122的四個側邊上均設置夾持邊123。
[0023]可以理解,一個夾持邊123可以使用一個連接裝置130夾持,也可以使用兩個、三個或是更多的連接裝置130夾持在一個夾持邊123上。
[0024]請一并參閱圖4,進一步的,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100還包括固定件140,固定件140由一條形板從中部彎折形成,條形板從中部彎折形成兩個彎折部142,一個彎折部142與龍骨110固定連接,另一個彎折部142與連接板136遠離第二夾持板134的一端固定連接。具體的,連接板136遠離第二夾持板134的一端與固定件140的其中一個彎折部142通過螺栓200固定連接;龍骨110與固定件140的另一個彎折部142通過螺栓200固定連接。可以理解,還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
[0025]上述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100包括至少兩個連接裝置130,且每個連接裝置130的連接板136穿設于第一夾持板132,且連接板136的一端與第二夾持板134的中部固定連接,以形成兩個開口相反的U型夾持部138,且連接板136遠離第二夾持板134的一端固定在龍骨110上,且一個連接裝置130具有兩個開口相反的U型夾持部138,可以同時使用一個連接裝置130分別夾持于兩個相鄰的陶板120,從而減少了安裝陶板幕墻時使用的部件,結構十分簡單,且固定陶板120時,只需將陶板120的兩端分別夾持在兩個連接裝置130的一個U型夾持部138內,就能夠將陶板120牢固地固定在龍骨110上,避免了在陶板120上開孔的固定方式而導致的陶板120的自身強度降低的問題,因此,上述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100的結構較為簡單且不會降低陶板120的強度。
[0026]如圖5所示,一實施方式的陶板幕墻的安裝方法為使用上述結構的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進行陶板幕墻的安裝。該陶板幕墻的安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27]S310:提供至少兩個連接裝置,每個連接裝置包括第一夾持板、第二夾持板及連接板,第一夾持板與第二夾持板平行間隔設置,連接板穿設于第一夾持板,且連接板的一端與第二夾持板的中部固定連接,以形成兩個開口相反的U型夾持部。
[0028]具體的,第一夾持板、第二夾持板及連接板均大致為長條形板狀。連接板穿設于第一夾持板,且一端的端面與第二夾持板的一個表面的中部固定連接。可以理解,連接板還可以依次穿設于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更具體的,第一夾持板的長度與第二夾持板的長度相等,且第一夾持板的寬度大于第二夾持板的寬度;連接板的長度與第一夾持板的長度相等。
[0029]步驟S320:將每個連接裝置的連接板遠離第二夾持板的一端固定安裝在龍骨上。
[0030]具體的,在將每個連接裝置的連接板遠離第二夾持板的一端固定安裝在龍骨上之前,還包括在龍骨上安裝固定件,固定件由一條形板從中部彎折形成,條形板從中部彎折形成兩個彎折部,其中一個彎折部與龍骨固定連接,另一個彎折部與連接板遠離第二夾持板的一端固定連接。
[0031]其中,固定件的一個彎折部與龍骨通過螺栓固定;龍骨與固定件的另一個彎折部通過螺栓固定連接。可以理解,還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
[0032]步驟S330:將其中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夾持在陶板的一端上,將其中另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夾持在陶板的另一端上。
[0033]其中,陶板大致為長條形板狀。陶板包括板狀本體及設置于板狀本體的邊緣的夾持邊,夾持邊的厚度小于板狀本體的厚度。板狀本體上開設有貫通板狀本體的相對的兩個側面的貫通孔,從而可以減輕陶板的自身重量。在具體的實施例中,貫通孔為多個。可以理解,陶板也可以為空心板;或者是陶板上只有一個貫通孔。在具體的實施例中,夾持邊設置于板狀本體的一端的邊緣,板狀本體的另一端上開設有卡槽。即卡槽與夾持邊分別位于板狀本體的兩端。其中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夾持于夾持邊上,其中另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夾持于卡槽的一個側壁上,且該其中另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的一支臂收容于卡槽中。
[0034]優選的,卡槽具有長側壁和短側壁,長側壁的長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夾持板的寬度,以遮蔽第二夾持板。且U型夾持部夾持于短側壁上。
[0035]上述陶板幕墻的安裝方法較為簡單,不會降低陶板的自身強度,從而提高了施工質量,使用的部件少,縮短了施工周期。
[0036]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龍骨、陶板及至少兩個連接裝置,每個連接裝置包括第一夾持板、第二夾持板及連接板,所述第一夾持板與所述第二夾持板平行間隔設置,所述連接板穿設于所述第一夾持板,且所述連接板的一端與所述第二夾持板的中部固定連接,以形成兩個開口相反的U型夾持部,所述連接板的遠離所述第二夾持板的一端與所述龍骨固定連接,其中,其中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夾持于所述陶板的一端上,其中另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夾持于所述陶板的另一端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由一條形板從中部彎折形成,所述條形板從中部彎折形成兩個彎折部,其中一個彎折部與所述龍骨固定連接,另一個彎折部與所述連接板遠離所述第二夾持板的一端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陶板包括板狀本體及設置于所述板狀本體的邊緣的夾持邊,所述夾持邊的厚度小于所述板狀本體的厚度,所述U型夾持部夾持于所述夾持邊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邊設置于所述板狀本體的一端的邊緣,所述板狀本體的另一端開設有卡槽,所述其中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夾持于所述夾持邊上,所述其中另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夾持于所述卡槽的一個側壁上,且所述其中另一個連接裝置的一個U型夾持部的一支臂收容于所述卡槽中。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狀本體上開設有貫通所述板狀本體的相對的兩個側面的貫通孔。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陶板幕墻的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具有長側壁和短側壁,所述長側壁的長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夾持板的寬度,所述U型夾持部夾持于所述短側壁上。
【文檔編號】E04B2/88GK203701361SQ201320893604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1日
【發明者】岳獻武, 楊志洲, 章超 申請人:深圳市華南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