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在門窗洞上口的墻體外側,由內而外依次設置防水砂漿層、防火隔離帶、防水涂膜和雙層網格布。所述防火隔離帶為巖棉防火隔離帶。所述防火隔離帶通過巖棉專用粘結砂漿粘結到所述防水砂漿層上。所述防火隔離帶上還設置有用于將所述防火隔離帶固定連接到所述墻體上的連接件。所述雙層網格布外側還涂覆有外飾面涂料層。本實用新型的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沿外檐墻體做防水,并且考慮巖棉防火隔離帶,在隔離帶外檐增加一層防水構造,再用雙層網格布加強,不光有效阻擋上面雨水順著外墻面滲漏,而且起到防火隔離的作用,能夠有效消除安全隱患。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結構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 外檐結構。 -種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
【背景技術】
[0002] 常規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做法只考慮沿外檐墻體做防水,而不考慮防火,或者防 水防火均不作考慮,故均存在安全隱患。本發明人通過在實踐中的不斷總結改進,開發出了 一種能夠消除安全隱患,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能夠消除安全隱患,防水防 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
[0004]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在門 窗洞上口的墻體外側,由內而外依次設置防水砂漿層、防火隔離帶、防水涂膜和雙層網格 布。
[0005] 較佳的,所述防火隔離帶為巖棉防火隔離帶。
[0006] 較佳的,所述防火隔離帶通過巖棉專用粘結砂漿粘結到所述防水砂漿層上。
[0007] 較佳的,所述防火隔離帶上還設置有用于將所述防火隔離帶固定連接到所述墻體 上的連接件。
[0008] 較佳的,所述雙層網格布外側還涂覆有外飾面涂料層。
[0009] 本實用新型的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沿外檐墻體做防水,并且考慮巖棉 防火隔離帶,在隔離帶外檐增加一層防水構造,再用雙層網格布加強,不光有效阻擋上面雨 水順著外墻面滲漏,而且起到防火隔離的作用,能夠有效消除安全隱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 圖1為本實施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1] 圖中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0012] 墻體100,防水砂漿層200,防火隔離帶300,防水涂膜400,雙層網格布500,連 接件600,外飾面涂料層700。
【具體實施方式】
[0013]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 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 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 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4] 圖1為本實施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 施例提出一種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在門窗洞上口的墻體100外側,由內而外 依次設置防水砂漿層200、防火隔離帶300、防水涂膜400和雙層網格布500。
[0015] 具體的,防火隔離帶300采用巖棉防火隔離帶。防火隔離帶300通過巖棉專用粘 結砂漿粘結到防水砂漿層200上。防火隔離帶300上還設置有用于將防火隔離帶300固定 連接到墻體100上的連接件600。雙層網格布500外側還涂覆有外飾面涂料層700。
[0016] 本實施例的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沿外檐墻體做防水,并且考慮巖棉防 火隔離帶,在隔離帶外檐增加一層防水構造,再用雙層網格布加強,不光有效阻擋上面雨水 順著外墻面滲漏,而且起到防火隔離的作用,能夠有效消除安全隱患。
[0017]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 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 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其特征在于:在門窗洞上口的墻體外側,由 內而外依次設置防水砂漿層、防火隔離帶、防水涂膜和雙層網格布。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隔離 帶為巖棉防火隔離帶。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隔離 帶通過巖棉專用粘結砂漿粘結到所述防水砂漿層上。
4. 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 隔離帶上還設置有用于將所述防火隔離帶固定連接到所述墻體上的連接件。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防火的門窗洞上口外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層網格 布外側還涂覆有外飾面涂料層。
【文檔編號】E04D13/15GK203867097SQ201420006505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6日
【發明者】龐文娟, 汪靜, 石虬 申請人:上海朗詩規劃建筑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