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砌墻磚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砌墻磚,包括由上底面、下底面和前后側面、左右側面組成的方形磚體,其特征在于,磚體中間開有正方形插口,插口與磚體構成“回”字形;磚體下底面與左右側面交接處各設有一塊垂直向下的插板,插板與磚體為一體結構;所述磚體下底面與左右插板交接的邊的中線將磚體、插口和插板前后對稱平分;所述插板高度大于插口高度,插板長度不大于于插口長度,插板寬度小于插口寬度的1/2。本實用新型的砌墻磚結構合理,用其砌成的磚墻強度可達到傳統磚墻2倍以上,既節約了砌墻空間,又提高了磚墻的強度,降低了使用成本,非常適用于現代的小戶型建筑,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專利說明】新型砌墻磚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砌墻磚。
【背景技術】
[0002]目前使用的砌墻磚基本都是由上底面、下底面和前后側面、左右側面組成的方形磚體,砌墻時用水泥將砌墻磚給粘接在一起砌成磚墻,砌墻磚之間相互不接觸,僅是依靠水泥的粘結力來固定。這樣傳統結構的砌墻磚相互之間的固定力不夠強,在面臨需要高強度磚墻的時候,就只能通過增加幾堵磚墻來增強磚墻的強度,浪費了大量空間來砌墻。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了 一種新型砌墻磚。
[0004]一種新型砌墻磚,包括由上底面、下底面和前后側面、左右側面組成的方形磚體,其特征在于,磚體中間開有正方形插口,插口與磚體構成“回”字形;磚體下底面與左右側面交接處各設有一塊垂直向下的插板,插板與磚體為一體結構;所述磚體下底面與左右插板交接的邊的中線將磚體、插口和插板前后對稱平分;所述插板高度大于插口高度,插板長度不大于于插口長度,插板寬度小于插口寬度的1/2。
[0005]本實用新型的砌墻磚在砌墻時,在最下層的砌墻磚上底面和左右砌墻磚之間的空隙都涂上水泥,所形成的水泥層比砌墻磚上底面要高,該高度為插板高度減去插口高度,左右砌墻磚之間的空隙寬度為插口寬度減去2倍插板寬度,然后取砌墻磚將其兩側插板分別插入最下層相鄰的砌墻磚插口中,然后在新一層砌墻磚上底面和插入同一插口的砌墻磚插板之間都涂上水泥,依次操作,即砌成如圖7?9所示的磚墻。由于每塊砌墻磚的插口中都插有左右兩塊砲墻磚的一側插板,并且所插入的左右砲墻磚又比被插入的砲墻磚要聞,如此依次壘高、相互插入的結構,使得每塊砌墻磚都和4塊砌墻磚相互鉤緊,而且砌墻磚之間還都填充有水泥,如此結構保證了砌墻磚所砌成的磚墻有足夠的強度,只需一堵磚墻就可達到傳統磚墻2倍以上的強度。
[0006]本實用新型的砌墻磚結構合理,用其砌成的磚墻強度可達到傳統磚墻2倍以上,既節約了砌墻空間,又提高了磚墻的強度,降低了使用成本,非常適用于現代的小戶型建筑,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砌墻磚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圖1的俯視圖。
[0009]圖3為圖1的仰視圖。
[0010]圖4為以圖1為基礎的結構標記圖(虛線部位為不可見部位)。
[0011]圖5為以圖3為基礎的結構標記圖。
[0012]圖6為砌墻磚砌墻時的連接結構示意圖(虛線部位為不可見部位)。[0013]圖7為用砌墻磚所砌成的墻的結構示意圖(視圖方向與圖1相同)。
[0014]圖8為圖7的俯視圖。
[0015]圖9為圖8的A-A剖視圖(圖9中不同的標記5標示不同層的砌墻磚的插板)。【具體實施方式】
[0016]實施例:如圖1?9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砌墻磚,包括由上底面1、下底面2和前后側面、左右側面3組成的方形磚體,其特征在于,磚體中間開有正方形插口 4,插口 4與磚體構成“回”字形;磚體下底面2與左右側面3交接處各設有一塊垂直向下的插板5,插板5與磚體為一體結構;所述磚體下底面2與左右插板5交接的邊的中線M將磚體、插口 4和插板5前后對稱平分;所述插板5高度H大于插口 4高度h,插板5長度L等于插口 4長度I,插板5寬度W小于插口 4寬度w的1/2 ;標記6所示為砌墻所使用的水泥。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砌墻磚,包括由上底面、下底面和前后側面、左右側面組成的方形磚體,其特征在于,磚體中間開有正方形插口,插口與磚體構成“回”字形;磚體下底面與左右側面交接處各設有一塊垂直向下的插板,插板與磚體為一體結構;所述磚體下底面與左右插板交接的邊的中線將磚體、插口和插板前后對稱平分;所述插板高度大于插口高度,插板長度不大于于插口長度,插板寬度小于插口寬度的1/2。
【文檔編號】E04C1/40GK203808343SQ201420166473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8日
【發明者】廖聲光 申請人:潮州市信達建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