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移動式養生池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移動式養生池蓋,所屬領域是球墨鑄鐵管生產設備【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操作繁瑣、來回起吊產生變形、密封性不好的缺陷,重新設計了一種可移動的養生池蓋,該池蓋利用行走裝置驅動池蓋移動;增設密封槽,通過橡膠板與密封槽中的水、或油、或沙子阻隔外界空氣;采用蜂窩梁作為主體搭配槽鋼、角鋼構成池蓋的框架結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靠,操作方便,密封性好。
【專利說明】一種移動式養生池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球墨鑄鐵管生產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移動式養生池蓋。
【背景技術】
[0002]水泥涂襯后的球墨鑄鐵管需要進入養生工位,養生工位用于對襯完水泥的鑄管進行養生,以使鑄管內襯水泥快速達到硬化。養生池蓋用于對養生池頂部進行密封。目前采用的結構是固定式槽鋼焊接框架結構。這種方式養生池蓋需要安裝天車對養生池蓋進行反復起吊,球墨鑄鐵管才能進入或移出養生池,所安裝的天車和養生池蓋占地面積大,由于天車對養生池蓋的來回吊裝,養生池蓋易發生變形,剛度不足,養生池蓋對養生池的密封性不可靠。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可移動式養生池蓋,它結構簡單,重量輕,密封性可靠,操作方便。
[0004]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移動式養生池蓋,包括矩形的蓋體,蓋體借助密封裝置與養生池形成密封配合,在養生池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兩個導軌,導軌沿蓋體的橫軸方向設置并與地面固定連接,導軌上設置有行走裝置,行走裝置與蓋體固定連接,行走裝置包括驅動電機、與驅動電機輸出軸連接的行走輪,行走輪放置在導軌上,蓋體借助行走輪和導軌的配合與養生池形成滑動配合。
[0006]所述的密封裝置包括與蓋體下表面固定連接的前橡膠板、后橡膠板、左橡膠板、右橡膠板,前橡膠板、后橡膠板、左橡膠板、右橡膠板分別位于蓋體的前端、后端、左端、右端,前橡膠板、后橡膠板、左橡膠板、右橡膠板與養生池共同圍成一個密封腔室,在養生池左右兩個側壁上都增設凹字形的密封槽,密封槽內裝有密封介質,左橡膠板和右橡膠板的下端都浸泡在密封介質內。
[0007]所述的密封介質為水、或油、或沙子。
[0008]所述的蓋體包括蜂窩梁、角鋼、槽鋼,蜂窩梁沿蓋體的縱軸方向設置,角鋼和槽鋼沿蓋體的橫軸方向設置,角鋼與蜂窩梁的底部固定連接,槽鋼與蜂窩梁的頂部固定連接,蜂窩梁、角鋼、槽鋼固定連接形成整體框架,整體框架的上方設置有第一蓋板,第一蓋板與槽鋼固定連接,整體框架的下方設置有第二蓋板,第二蓋板與角鋼固定連接。
[0009]所述的第一蓋板是花紋鋼板,第二蓋板是彩鋼瓦。
[0010]所述的蓋體的左右兩側都固定有梯子。
[0011]蓋體上沿縱軸方向的前后兩端的上表面都設置有防護欄。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行走裝置來驅動蓋體移動,省去了安裝天車來回起吊的繁瑣,節省了安裝天車的占地面積,而且避免了因來回起吊而引起的養生池蓋的變形,增強了養生池蓋的剛性,密封性更可靠;采用密封槽與橡膠板配合的方式來密封,密封性較好;此外,采用蜂窩梁做主體結構搭配槽鋼、角鋼的方式構成框架結構,這樣的設置相比現有技術減輕了養生池蓋的重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14]圖2為圖1的左視圖。
[0015]圖3為左橡膠板和密封槽的位置關系示意圖。
[0016]附圖中,1代表驅動電機,2代表前橡膠板,3代表后橡膠板,4代表左橡膠板,5代表右橡膠板,6代表密封槽,7代表蜂窩梁,8代表角鋼,9代表槽鋼,10代表第一蓋板,11代表第二蓋板,12代表梯子,13代表防護欄,14代表行走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一種移動式養生池蓋,包括矩形的蓋體,蓋體借助密封裝置與養生池形成密封配合,在養生池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兩個導軌,導軌沿蓋體的橫軸方向設置并與地面固定連接,導軌上設置有行走裝置,行走裝置與蓋體固定連接,行走裝置包括驅動電機1、與驅動電機1輸出軸連接的行走輪14,行走輪14放置在導軌上,蓋體借助行走輪14和導軌的配合與養生池形成滑動配合。
[0018]實施例1,如圖1、圖3所示,采用蜂窩梁7做主體結構搭配槽鋼9、角鋼8的方式構成蓋體,蜂窩梁7沿蓋體的縱軸方向設置,角鋼8和槽鋼9沿蓋體的橫軸方向設置,角鋼8與蜂窩梁7的底部固定連接,槽鋼9與蜂窩梁7的頂部固定連接,蓋體的上方設置有第一蓋板10,第一蓋板10與槽鋼9固定連接,蓋體的下方設置有第二蓋板11,第二蓋板11與角鋼8固定連接,第一蓋板10優選為花紋鋼板,第二蓋板11優選為彩鋼瓦。蓋體的密封裝置包括與蓋體下表面固定連接的前橡膠板2、后橡膠板3、左橡膠板4、右橡膠板5,前橡膠板2、后橡膠板3、左橡膠板4、右橡膠板5分別位于蓋體的前端、后端、左端、右端,在養生池左右兩個側壁上都增設凹字形的密封槽6,密封槽6內裝有密封介質,左橡膠板4和右橡膠板5的下端都浸泡在密封介質內,密封介質為水、或油、或沙子,因水方便獲得而且成本低,優選為水,當球墨鑄鐵管水泥涂襯好后,需要在養生池中養生,球磨鑄鐵管進入養生池,在養生池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兩個導軌,導軌沿蓋體的橫軸方向設置并與地面固定連接,導軌上設置有行走裝置,行走裝置固定在蓋體上,行走裝置包括驅動電機1、與驅動電機1輸出軸連接的行走輪14,行走輪14放置在導軌上,蓋體借助行走輪14和導軌的配合與養生池形成滑動配合,行走裝置中的驅動電機1通過輸出軸帶動行走輪14在導軌上運行,蓋體隨行走輪14的運行而沿導軌移動,前橡膠板2、后橡膠板3都是受力可以變形的,并且不受力時可以恢復原狀,當蓋體移動時,前橡膠板2被養生池的池邊阻擋而變形,蓋體逐漸覆蓋養生池的上口,當蓋體完全覆蓋住養生池上口時,前橡膠板2由于脫離養生池的池邊而恢復原狀,行走裝置的驅動電機1停止工作,行走輪14停止運行,蓋體也停止移動,此時,球墨鑄鐵管在養生池中處于完全密封狀態,可以進行養生反應。
[0019]在進行養生時,人可以通過蓋體上方的第一蓋板10穿過養生池蓋到達養生池的另一側,節省了需繞行養生池的人力和時間。
[0020]當養生反應結束后,球墨鑄鐵管需要移出養生池,驅動電機1反向工作,行走輪14在電機驅動1下做反向運行,蓋體也隨之反向移動,當蓋體完全脫離養生池上口時,驅動電機1停止工作,行走輪14停止運行,蓋體也隨之停止移動,球墨鑄鐵管被移出養生池后,移動式養生池蓋開始下一個工作循環。
[0021]實施例2,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在蓋體的左右兩側都設置安裝梯子12,由于有多個養生池,并且養生池較大,人員如果從一個養生池到達另一個養生池,需要繞過一個或多個養生池才能到達另一個養生池,梯子12的安裝使人員上到第一蓋板10,再通過第一蓋板10穿過養生池上方,最后從梯子12下到地面,這樣就能避免繞行養生池的情況,使人員從一個養生池到達另一個養生池的過程更便利、更安全。
[0022]實施例3,如圖2所示,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蓋體上沿縱軸方向的前后兩端的上表面都設置有防護欄13,由于養生池較深,人員在養生池蓋上方行走時容易產生晃動進而導致人員跌倒甚至跌落進養生池中,最終導致人員傷亡,因此,防護欄13的安裝起到了保護人員安全地穿過蓋體上方的作用,保證了人員在穿過養生池蓋過程中的安全,實用性很強。
[0023]本實用新型采用行走裝置驅動養生池蓋移動,避免了采用天車來回起吊的繁瑣以及反復起吊引起的池蓋變形;左橡膠板4、右橡膠板5與密封槽6的配合密封方式密封效果較現有技術有提高,并且穩定可靠;蜂窩梁7、槽鋼9和角鋼8構成的蓋體框架結構比現有技術中采用全部槽鋼框架結構重量輕;此外,池蓋還設置有梯子12及防護欄13構成的人員通道,避免了人員通過時的繞行,設計簡單合理,有實用性。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式養生池蓋,包括矩形的蓋體,蓋體借助密封裝置與養生池形成密封配合,其特征在于:在養生池的左右兩側對稱設置兩個導軌,導軌沿蓋體的橫軸方向設置并與地面固定連接,導軌上設置有行走裝置,行走裝置與蓋體固定連接,行走裝置包括驅動電機(1)、與驅動電機(I)輸出軸連接的行走輪(14),行走輪(14)放置在導軌上,蓋體借助行走輪(14)和導軌的配合與養生池形成滑動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式養生池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裝置包括與蓋體下表面固定連接的前橡膠板(2)、后橡膠板(3)、左橡膠板(4)、右橡膠板(5),前橡膠板(2)、后橡膠板(3)、左橡膠板(4)、右橡膠板(5)分別位于蓋體的前端、后端、左端、右端,前橡膠板(2)、后橡膠板(3)、左橡膠板(4)、右橡膠板(5)與養生池共同圍成一個密封腔室,在養生池左右兩個側壁上都增設凹字形的密封槽¢),密封槽¢)內裝有密封介質,左橡膠板(4)和右橡膠板(5)的下端都浸泡在密封介質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移動式養生池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介質為水、或油、或沙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式養生池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蓋體包括蜂窩梁(7)、角鋼(8)、槽鋼(9),蜂窩梁(7)沿蓋體的縱軸方向設置,角鋼(8)和槽鋼(9)沿蓋體的橫軸方向設置,角鋼(8)與蜂窩梁(7)的底部固定連接,槽鋼(9)與蜂窩梁(7)的頂部固定連接,蜂窩梁(7)、角鋼(8)、槽鋼(9)固定連接形成整體框架,整體框架的上方設置有第一蓋板(10),第一蓋板(10)與槽鋼(9)固定連接,整體框架的下方設置有第二蓋板(11),第二蓋板(11)與角鋼(8)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移動式養生池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蓋板(10)是花紋鋼板,第二蓋板(11)是彩鋼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式養生池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蓋體的左右兩側都固定有梯子(1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動式養生池蓋,其特征在于:蓋體上沿縱軸方向的前后兩端的上表面都設置有防護欄(13)。
【文檔編號】B28B11/24GK204109131SQ201420447066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8日
【發明者】習杰, 谷興海, 史超, 王軍良, 申平原 申請人:新興河北工程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