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結構用結構平底板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屋面結構用結構平底板,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相對的兩個端面上均設置有結構、大小相同的咬合結構,所述咬合結構包括有扣合部以及連接扣合部和基座的連接部,所述背向基座一側的扣合部和連接部之間形成有卡口,所述朝向基座一側的扣合部、連接部和基座之間形成容置腔,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連接方便的屋面結構用結構平底板,而且該結構平底板可以降低屋面結構的厚度。
【專利說明】屋面結構用結構平底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屋面結構用結構平底板。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時代的發展,屋面結構也便的越來越復雜,功能也越來越多,現有技術中的屋面結構通常會包括有保溫層、吸音層、防潮層和主檁條,所述主檁條和這些保溫層、吸音層、防潮層等具有功能的結構層之間通常會設置有結構加強層,結構加強層一般采用厚壓型鋁板,這類壓型底板上一般設置有若干依次排列的三角狀加強結構,以此來提高該壓型底板的結構強度,但是這類壓型底板也僅僅只能提供保證結構強度這么單一的功能,對于現代的屋面結構所需求的功能已經不能適應,如果在屋面結構中采用該壓型底板,壓型底板內并不能放置具有保溫或者吸音的功能材料,只能堆疊于壓型底板上方,這樣容易出現屋面比較厚的缺點,使得屋面顯的臃腫,不僅僅如此,這類壓型底板之間并沒有設置連接結構,如果屋面面積比較大,當需要壓型底板之間相連,只能采取焊接的方法進行連接,工程上有時候為了避免焊接,還會采取加大該類壓型底板的長度,這樣就增加了搬運和安裝的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連接方便的屋面結構用結構平底板,而且該結構平底板可以降低屋面結構的厚度。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屋面結構用結構平底板,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相對的兩個端面上均設置有結構、大小相同的咬合結構,所述咬合結構包括有扣合部以及連接扣合部和基座的連接部,背向基座一側的扣合部和連接部之間形成有卡口,朝向基座一側的扣合部、連接部和基座之間形成容置腔。
[000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兩塊相鄰的結構平底板進行連接的時候,由于所述的基座兩側的固定結構大小、結構均相同,所以相連接的兩個結構平底板其中一個朝向基座一側扣合部會與另一個背向基座一側的扣合部相對,將這個兩部分插接于一起,卡口卡住一個扣合部,此時連接部相互抵觸,這樣就完成了兩塊結構平底板之間的連接,這樣的裝配方式簡單,簡化了施工過程,而且無需因為屋面過大而加大結構平底板的尺寸,只需要將一塊一塊的結構平底板拼接而成便可。
[0006]除此之外,朝向基座一側扣合部、連接部和基座之間形成有容置腔,可以將吸音棉或者保溫棉填充入容置腔內,在容置腔內形成一個具有功能的結構層,如果該屋面結構還有其他結構層的話在疊加于該結構平底板上,在其他結構層和扣合部之間使用自攻螺釘實現固定,這樣將原本的三層結構變化為兩層結構,大大簡化了屋面結構,使得屋面結構輕巧美觀,也相應的縮短了施工工序。
[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兩個連接部上均設置有凸起部,所述兩個連接部上凸起部的凸起方向呈相向設置,所述兩個凸起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0008]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凸起部截面呈等腰梯形設置。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這樣在兩塊結構平底板相互連接形成固定結構的時候,所述兩個凸起部相貼合且背向設置,所述兩個凸起部之間形成有空腔,所述凸起部截面呈等腰梯形設置,當該平底結構板受到擠壓沖擊的時候,可以有效的防止相互貼合的兩個連接部發生形變,避免出現彎折的問題,所以該兩個凸起部的設置可以進一步提高該結構平底板組合于一起時的結構強度。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基座于中心位置處設置有加強結構,所述加強結構呈三角狀設置。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加強結構和兩個固定結構之間均設置有穩定結構,所述穩定結構截面呈等腰梯形設置。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三角狀是一種穩定的結構形態,將加強結構設置為三角狀可以提高抗壓性,在加強結構和兩個固定結構之間設置有等腰梯形結構可以提高該結構平底板的穩定性,在和其他的功能性結構層之間連接更加穩定,利用三角狀加強結構配合等腰梯形的穩定結構,優化了該基座的結構性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屋面結構用結構平底板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參照圖1對本實用新型屋面結構用結構平底板實施例做進一步說明。
[0015]一種屋面結構用結構平底板(優選采用鋁合金材料制作),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相對的兩個端面上均設置有結構、大小相同的咬合結構,所述咬合結構包括有扣合部7以及連接扣合部7和基座1的連接部6,背向基座1 一側的扣合部7和連接部6之間形成有卡口 8,朝向基座1 一側的扣合部7、連接部6和基座1之間形成容置腔3。
[0016]所述扣合部7和連接部6優選呈L型設置,所述扣合部7相對于與連接部6連接的另一側設置有向下的折邊,這樣可以提高兩塊結構平底板扣合時對于扣合部7的咬合效果,所述兩個連接部6上均設置有凸起部4,所述兩個連接部6上凸起部4的凸起方向呈相向設置,所述兩個凸起部4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所述凸起部4優選為截面呈等腰梯形設置。
[0017]優選的,所述基座1于中心位置處設置有加強結構2,所述加強結構2呈三角狀設置。
[0018]優選的,所述加強結構2和兩個固定結構9之間均設置有穩定結構5,所述穩定結構5截面呈等腰梯形設置。
[0019]三角狀是一種穩定的結構形態,將加強結構2設置為三角狀可以提高抗壓性,在加強結構2和兩個固定結構9之間設置有等腰梯形結構可以提高該結構平底板的穩定性,在和其他的功能性結構層之間連接更加穩定,利用三角狀加強結構2配合等腰梯形的穩定結構5,優化了該基座1的結構性能。
[0020]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0021]將兩塊相鄰的結構平底板進行連接的時候,由于所述的基座1兩側的固定結構9大小、結構均相同,所以相連接的兩個結構平底板其中一個朝向基座1 一側扣合部7會與另一個背向基座1 一側的扣合部7相對,將這個兩部分插接于一起,卡口 8卡住一個扣合部7,此時連接部6相互抵觸,這樣就完成了兩塊結構平底板之間的連接,這樣的裝配方式簡單,簡化了施工過程,而且無需因為屋面過大而加大結構平底板的尺寸,只需要將一塊一塊的結構平底板拼接而成便可。
[0022]除此之外,朝向基座1 一側扣合部7、連接部6和基座1之間形成有容置腔3,可以將吸音棉或者保溫棉填充入容置腔3內,在容置腔3內形成一個具有功能的結構層,如果該屋面結構還有其他結構層的話在疊加于該結構平底板上,在其他結構層和扣合部7之間使用自攻螺釘實現固定,這樣將原本的三層結構變化為兩層結構,大大簡化了屋面結構,使得屋面結構輕巧美觀,也相應的縮短了施工工序。
[0023]這樣在兩塊結構平底板相互連接形成固定結構9的時候,所述兩個凸起部4相貼合且背向設置,所述兩個凸起部4之間形成有空腔,所述凸起部4截面呈等腰梯形設置,當該平底結構板受到擠壓沖擊的時候,可以有效的防止相互貼合的兩個連接部6發生形變,避免出現彎折的問題,所以該兩個凸起部4的設置可以進一步提高該結構平底板組合于一起時的結構強度。
【權利要求】
1.一種屋面結構用結構平底板,包括基座,其特征是:所述基座相對的兩個端面上均設置有結構、大小相同的咬合結構,所述咬合結構包括有扣合部以及連接扣合部和基座的連接部,背向基座一側的扣合部和連接部之間形成有卡口,朝向基座一側的扣合部、連接部和基座之間形成容置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結構用結構平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兩個連接部上均設置有凸起部,所述兩個連接部上凸起部的凸起方向呈相向設置,所述兩個凸起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結構用結構平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凸起部截面呈等腰梯形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屋面結構用結構平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基座于中心位置處設置有加強結構,所述加強結構呈三角狀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結構用結構平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加強結構和兩個固定結構之間均設置有穩定結構,所述穩定結構截面呈等腰梯形設置。
【文檔編號】E04D3/361GK204163292SQ201420526583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2日
【發明者】方曉東 申請人:浙江百安固金屬屋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