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圓形板、弧形板、環形板或者扇形板的鋼筋排布方法。
背景技術:
在現代工程設計中,場館類建筑和其他公共建筑以及工業水池等建筑、構筑物,由于本身造型和使用功能的要求,整體造型常常設計為圓(弧、環、扇)形,相應一般常會出現圓(弧、環、扇)形板。在此類板的鋼筋設計中,一般設計人員只對板鋼筋級別、直徑、間距等提出設計要求,對鋼筋的分布方法不作要求。設計的鋼筋間距在矩形板中容易滿足,但圓(弧、環、扇)形板由于近圓心處與遠圓心處環向間距不同而無法滿足,如果仍然按照矩形板布置鋼筋,雖然鋼筋間距能夠滿足,但鋼筋在板中的錨固方向和其它受力情況會發生變化,仍然達不到設計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既滿足鋼筋間距要求,節省鋼筋,鋼筋受力形式又相對合理的形板鋼筋排布方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形板鋼筋排布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步驟1、鋼筋分類:將鋼筋分為徑向鋼筋與環向鋼筋,原則是徑向鋼筋以圓心向外放射分布,環向鋼筋以圓心圓周布置,與徑向鋼筋垂直;
步驟2、形板確定:確定形板為單向板還是雙向板,如果為雙向板,徑向鋼筋或環向鋼筋在下均可;如果為單向板,以短筋在下部為原則布置徑向鋼筋、環向鋼筋;
步驟3、鋼筋安裝:以距形板的圓心最遠端板邊布置徑向鋼筋,鋼筋間距為設計間距,此設計間距在靠近圓心的方向上越來越小,在間距為設計間距尺寸的一半時,將徑向鋼筋隔一進行截斷,此時鋼筋切斷處鋼筋間距正好為設計間距;按照此種方法,在繼續接近圓心的過程中如果間距達到設計間距尺寸一半時,將徑向鋼筋隔一進行截斷,直至到達距圓心最近端板邊,環向鋼筋按照設計間距統一布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根據結構形式及受力狀態進行布筋,在最大限度滿足設計對鋼筋的受力及間距要求的前提下減少鋼筋使用景,而且鋼筋下料形式單一、品種規格少,施工中工人易于理解,操作簡單。
同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形板鋼筋排布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1、鋼筋分類:將鋼筋分為徑向鋼筋1與環向鋼筋2,原則是徑向鋼筋1以圓心向外放射分布,環向鋼筋2以圓心圓周布置,與徑向鋼筋垂直。
步驟2、形板確定:確定形板為單向板還是雙向板,如果為雙向板,徑向鋼筋或環向鋼筋在下均可;如果為單向板,以短筋在下部為原則布置徑向鋼筋、環向鋼筋。
步驟3、鋼筋安裝:以距形板的圓心最遠端板邊布置徑向鋼筋,鋼筋間距為設計間距,此設計間距在靠近圓心的方向上越來越小,在間距為設計間距尺寸 的一半時,將徑向鋼筋隔一進行截斷,此時鋼筋切斷處鋼筋間距正好為設計間距;按照此種方法,在繼續接近圓心的過程中如果間距達到設計間距尺寸一半時,將徑向鋼筋隔一進行截斷,直至到達距圓心最近端板邊,環向鋼筋按照設計間距統一布置。
上述形板鋼筋排布方法,其有益效果是:
1、受力合理。可保證環向、徑向鋼筋均軸心受力。
2、方便鋼筋下料。由于徑向鋼筋形式統一,下料規格少,可根據布筋原則在電腦中放樣,確定好尺寸后進行統一下料。
3、節省鋼材。以外向內原則進行布置,既能夠滿足設計對鋼筋間距要求,又能節省鋼筋。
4、適應性范圍廣。此鋼筋排布方法可用于圓形、弧形、環形、扇形板的鋼筋布置。
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優選實施方式,任何人應該得知在本發明的啟示下做出的結構變化,凡是與本發明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