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頂部能連動的快搭帳篷架桿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28004閱讀:436來源:國知局
頂部能連動的快搭帳篷架桿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野營用品,尤其涉及一種頂部能連動的快搭帳篷架桿。



背景技術:

現有的帳篷架桿,包括一橫桿,該橫桿橫向兩端都固設有連接座,該每個連接座都能轉動連接有至少兩個副頂篷桿,該副頂篷桿末端通過轉動關節能轉動連接有腳桿,該腳桿能支撐在帳篷搭建地面上。它存在有如下不足:

其一,展開時,需相對轉動副頂篷桿和腳桿,相對轉動副頂篷桿和橫桿,該副頂篷桿個數如為四個,則需要轉動8次,同理收折時,也需要轉動8次,展開、收折十分不便;

其二,橫桿和副頂篷桿只通過連接座連接,連接強度差,支撐強度差;

其三,需要將副頂蓬桿先拉高一個角度,才能將帳篷順利打開,其原因是:因為產品重量以及結構問題,產品打開前,副頂蓬桿以轉動關節為支撐點,呈現支撐點高,中間連接部分低的一個下榻狀態,而該帳篷打開需要將副頂蓬桿以腳桿轉動關節為軸心,將該副頂蓬桿從下榻狀態克服反向受力死點打開到上翹狀態。由于產品本身的重力因素,再加上4根副頂蓬桿較長的力臂作用,使得打開該結構帳篷較為困難,一般需要2個人以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頂部能連動的快搭帳篷架桿,其克服了背景技術中帳篷架桿所存在的不足。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頂部能連動的快搭帳篷架桿,包括能橫向展收的剪叉式機構(10),該剪叉式機構(10)橫向兩側都具有一上連接端和一下連接端,該橫向側的上連接端能轉動連接有至少兩副頂篷桿(20),該副頂篷桿(20)末端能轉動連接有腳桿(30),該副頂篷桿(20)和對應橫向側的下連接端之間連接有支桿(40),剪叉式機構(10)橫向展收和副頂篷桿(20)相對上連接端的轉動構成連動。

一實施例之中:該剪叉式機構(10)包括一剪叉組(11),該剪叉組(11)包括兩中部能轉動連接在一起的連桿(12),該連桿(12)為硬性桿或彈性桿。

一實施例之中:該剪叉式機構(10)包括至少兩組剪叉組(11),該剪叉組(11)包括兩中部能轉動連接在一起的連桿(12),該連桿(12)為硬性桿或彈性桿;該些剪叉組(11)橫向布置且每相鄰兩剪叉組(11)的連桿(12)的末端能轉動連接在一起。

一實施例之中:該支桿(40)一端轉動連接在該對應橫向側的下連接端,另一端轉動連接在該副頂篷桿(20)。

一實施例之中:該上連接端和副頂篷桿(20)通過第一上連接座(13)轉動連接,該下連接端和支桿(40)通過第一下連接座(14)轉動連接。

一實施例之中:該副頂篷桿(20)為伸縮桿,且伸縮的一端連接上連接端,另一端連接腳桿(30)。

一實施例之中:該剪叉式機構(10)處設有能鎖定剪叉式機構(10)處于展開狀態及能解開鎖定以能收折剪叉式機構(10)的鎖定機構(70)。

一實施例之中:該上連接端和副頂篷桿(20)通過第一上連接座(13)轉動連接,該下連接端和支桿(40)通過第一下連接座(14)轉動連接;該同一橫向側的第一上連接座(13)和第一下連接座(14)分別設有上鎖接結構和下鎖接結構,該上鎖接結構和下鎖接結構配合為能裝拆連接且構成上述的鎖定機構。

一實施例之中:該上鎖接結構包括一凸設在第一上連接座(13)之下的插件(71),該下鎖接結構包括一凹設在第一下連接座(14)且能與插件(71)配合構成插接結構的插槽(72)和一設于第一下連接座(14)且能保持插件(71)和插槽(72)處于鎖接狀態或通過用戶操作能松釋保持的鎖接裝置,該鎖接裝置、插件(71)和插槽(72)相配合。

一實施例之中:該剪叉式機構(10)包括至少組一剪叉組(11),該剪叉組(11)包括兩中部能轉動連接在一起的連桿(12);該鎖定機構(70)包括一第一鎖桿(73)和一第二鎖桿(74),該第一鎖桿(73)一端能轉動連接剪叉組(11)的一連桿(12),該第二鎖桿(74)一端能轉動連接該剪叉組(11)的另一連桿(12),該第一鎖桿(73)另一端和第二鎖桿(74)另一端轉動連接在一起,且第一鎖桿(73)另一端和第二鎖桿(74)另一端設有一第一鎖桿(73)和第二鎖桿(74)處于180度時能產生自鎖的自鎖結構(75)。

一實施例之中:每相鄰兩剪叉組(11)的連桿(12)的末端能轉動連接在一起并構成一對中間連接位;該一對中間連接位的一個中間連接位能轉動連接有第一挑桿(51),該第一挑桿(51)和該一對中間連接位的另一個中間連接位連接有第二支桿(52),該第二支桿(52)一端轉動連接中間連接位,該另一端轉動連接第一挑桿(51)。

一實施例之中:該第一挑桿(51)沿垂直剪叉式機構(10)橫向展收方向布置,該一對中間連接位連接有兩個第一挑桿(51),該兩個第一挑桿(51)分別布置在剪叉式機構(10)的垂直橫向兩側。

一實施例之中:該至少一橫向側的上連接端還能轉動連接有第二挑桿(61),該第二挑桿(61)和該橫向側的下連接端連接有第三支桿(62),該第三支桿(62)一端轉動連接連接端,該另一端轉動連接第二挑桿(61)。

一實施例之中:該上連接端、副頂篷桿(20)和第二挑桿(61)通過第一上連接座(13)轉動連接,該下連接端、支桿(40)和第三支桿(62)通過第一下連接座(14)轉動連接。

本技術方案與背景技術相比,它具有如下優點:

快搭帳篷架桿包括剪叉式機構,剪叉式機構橫向側的上連接端能轉動連接有至少兩副頂篷桿,副頂篷桿末端能轉動連接有腳桿,副頂篷桿和對應橫向側的下連接端之間連接有支桿,剪叉式機構橫向展收和副頂篷桿相對上連接端的轉動構成連動,它能產生如下技術效果:a、能將背景技術的快搭帳篷架桿展收動作簡化簡單的拉伸動作,不存在力臂、重力、反向受力死點的影響,又減少了一字桿組的收折動作,使得該帳篷一個人就可以實現簡易的打開和收折,大大增加了該帳篷的實用性;頂部整體受力,能增強帳篷架桿的連接強度、支撐強度、受力強度;整體結構簡單,容易實現批量生產。

可根據客戶帳篷尺寸的要求靈活調整剪叉組的組數,整體結構簡單,容易實現批量生產。

第一挑桿沿垂直剪叉式機構橫向展收方向布置,連接強度高,提高篷布內部空間。

支桿一端轉動連接在該對應橫向側的另一個連接端,另一端轉動連接在該副頂篷桿,構成四桿機構,展收連動快速方便,受力穩定可靠。

副頂篷桿為伸縮桿,能增大帳篷內部空間。

剪叉式機構處設有能鎖定剪叉式機構處于展開狀態及能解開鎖定以能收折剪叉式機構的鎖定機構,帳篷架桿保持在展開狀態的穩定性高,使用安全性能高。

同一橫向側的第一上連接座和第一下連接座分別設有上鎖接結構和下鎖接結構,該上鎖接結構和下鎖接結構配合為能裝拆連接且構成上述的鎖定機構,操作方便,展收方便快速。

鎖定機構包括第一鎖桿和第二鎖桿,第一鎖桿另一端和第二鎖桿另一端設有一第一鎖桿和第二鎖桿處于180度時能產生自鎖的自鎖結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快速,增強架桿強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快搭帳篷架桿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一快搭帳篷架桿的腳桿收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一快搭帳篷架桿的腳桿相對副頂篷桿轉動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4是實施例一快搭帳篷架桿的兩個上連接端向上運動或/和相近運動的結構示意圖之一,使剪叉式機構收折,以帶動副頂篷桿轉動收折。

圖5是實施例一快搭帳篷架桿的兩個上連接端向上運動或/和相近運動的結構示意圖之一,使剪叉式機構收折,以帶動副頂篷桿轉動收折。

圖6是實施例一快搭帳篷架桿的腳桿相對副頂篷桿轉動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7是實施例一快搭帳篷架桿的腳桿相對副頂篷桿轉動的結構示意圖之三。

圖8是實施例一快搭帳篷架桿的收折結構示意圖。

圖9是實施例一快搭帳篷架桿的應用實例之一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實施例一快搭帳篷架桿的應用實例之二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實施例二快搭帳篷架桿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12是實施例三快搭帳篷架桿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13是實施例四快搭帳篷架桿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14是實施例五快搭帳篷架桿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15是圖14中的A處局部放大分解示意圖。

圖16是圖14中的A處的鎖定裝置松釋的操作示意圖。

圖17是實施例五快搭帳篷架桿的展開結構示意圖,此時鎖定機構處于松釋狀態。

圖18是實施例五快搭帳篷架桿的剪叉式機構收折的結構示意圖。

圖19是實施例五快搭帳篷架桿的下桿相對上桿轉動收折的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0是實施例五快搭帳篷架桿的下桿相對上桿轉動收折的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21是實施例五快搭帳篷架桿的上桿相對副頂篷桿轉動收折的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22是實施例五快搭帳篷架桿的上桿相對副頂篷桿轉動收折的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23是實施例五快搭帳篷架桿的收折結構示意圖。

圖24是實施例六快搭帳篷架桿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25是實施例七快搭帳篷架桿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26是實施例八快搭帳篷架桿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27是實施例九快搭帳篷架桿的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28是實施例九鎖定機構處于松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29是實施例九鎖定機構處于鎖接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請查閱圖1至圖8,頂部能連動的快搭帳篷架桿,包括能橫向展收的剪叉式機構10,該剪叉式機構10橫向兩側都具有一個上連接端和一個下連接端,該剪叉式機構10能橫向展收。該每個橫向側的一上連接端都能轉動連接有至少兩個副頂篷桿20,該副頂篷桿20末端通過轉動關節21能轉動連接有腳桿30,該每一副頂篷桿20和對應橫向側的一下連接端之間連接有支桿40,剪叉式機構10橫向展收和副頂篷桿20相對連接端的轉動構成連動。

本實施例之中,該剪叉式機構10包括一剪叉組11,該剪叉組11包括兩中部能轉動連接在一起的連桿12,該中部并非特指中點,如長度1/3-2/3之間的位置,該兩連桿12的末端構成上述的兩個上連接端和兩個下連接端,該連桿12選用硬性的金屬桿。該支桿40一端轉動連接在該對應橫向側的下連接端,另一端轉動連接在該副頂篷桿20,如連接在該副頂篷桿20的中部。最好,該上連接端能轉動連接有第一上連接座13,該下連接端能轉動連接有第一下連接座14,該至少兩副頂篷桿20的一端都轉動連接在第一上連接座13,該支桿40一端都轉動連接在第一下連接座14。

根據需要:該副頂篷桿20能為單桿或為伸縮桿,如為伸縮桿則伸縮的一端連接連接端,另一端通過轉動關節21連接腳桿30,該伸縮桿可為伸縮管。該腳桿30能為單桿或為伸縮桿,或者,該腳桿30下端還能通過另一轉動關節連接另一下桿。

圖9繪示了本實施例的帳篷架桿的應用實例之一,該帳篷架桿連接有篷布80,該篷布80掛接在帳篷架桿之內,如通過吊繩81吊接在帳篷架桿。圖10繪示了本實施例的帳篷架桿的應用實例之二,該篷布80披覆在帳篷架桿之外。帳篷架桿與帳篷布能夠完全一體設置。該剪叉式機構上連接端支撐篷布,因此可認為是主頂篷桿。副頂篷桿整體支撐篷布或連接篷布,篷布連接穩定性高,強度高,篷布使用壽命長。本實施例之中,能夠通過篷布80的拉緊能使帳篷架桿保持在展開狀態。

本實施例之中,通過兩個上連接端向上運動或/和相近運動(兩下連接端向下運動或/和相近運動),使剪叉式機構收折,以帶動副頂篷桿轉動收折,收折帳篷架桿,或,通過兩個上連接端向下運動或/和相遠離運動(兩下連接端向上運動或/和相遠運動),使剪叉式機構展開,以帶動副頂篷桿轉動展開,展開帳篷架桿,它將背景技術的快搭帳篷架桿展收動作簡化為水平方向簡單的拉伸動作,不存在力臂、重力、反向受力死點的影響,又減少了一字桿組的收折動作,使得該帳篷一個人就可以握著上連接端實現簡易的打開和收折,大大增加了該帳篷的實用性。展開過程中:支桿相對副頂篷桿轉動,支桿相對轉動點自下往上轉動,支桿相對轉動點轉動時過了水平面后,形成受力反向死點,從而起到支撐整個帳篷架桿作用。

實施例二

請查閱圖11,它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該至少一橫向側的上連接端還能轉動連接有第二挑桿61,該每一第二挑桿61和該橫向側的下連接端連接有第三支桿62。該第二挑桿61一端轉動連接在第一上連接座13。該第三支桿62一端轉動連接在第一下連接座14,該另一端轉動連接第二挑桿61中部。最好,該第二挑桿61朝內伸出,如附圖中伸出兩根第二挑桿61,兩個第二挑桿61和兩根副頂篷桿20周向間隔布置,如均勻周向間隔布置。它能產生如下優點:其一,增大帳篷內部空間,提高帳篷內部高度;2、能避免篷布之上形成積水;3、挑桿、第三支桿和剪叉式機構組成四桿機構,張開或收折連動方便快速;4、提高帳篷架桿整體支撐強度。

實施例三

請查閱圖12,它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該剪叉式機構10包括至少兩組剪叉組11,該剪叉組11包括兩中部能轉動連接在一起的連桿12,該些剪叉組11橫向布置且每相鄰兩剪叉組11的連桿12的末端能轉動連接在一起,如兩剪叉組11的連桿上端通過樞軸連接在一起,兩剪叉組11的連桿下端通過樞軸連接在一起。該橫向布置的至少兩組剪叉組11的橫向兩側的連桿末端構成上述的上連接端和下連接端。

實施例四

請查閱圖13,它與實施例三不同之處在于:每相鄰兩剪叉組11的連桿12的末端能轉動連接在一起并構成一對中間連接位;該一對中間連接位的一個中間連接位能轉動連接第一挑桿51,該每一第一挑桿51和該一對中間連接位的另一個中間連接位連接有第二支桿52。具體結構中:該第二支桿52一端轉動連接中間連接位,該另一端轉動連接第一挑桿51中部。該一對中間連接位的兩個中間連接位上下布置,且:位于下側的中間連接位和第一挑桿51通過第二下連接座53轉動連接,如第二下連接座53成L形片,該L形片一板靠接連桿末端且如通過連接相鄰連桿末端的樞軸連接在該連桿,該第一挑桿51轉動連接在L形片另一板;位于上側的中間連接位和第二支桿52通過第二上連接座54轉動連接;如第二上連接座54成L形片,該L形片一板連接連桿末端,該第二支桿52轉動連接在L形片另一板。最好,該第一挑桿51沿垂直剪叉式機構10橫向展收方向布置,且,該一對中間連接位連接有兩個第一挑桿51,該兩個第一挑桿51分別布置在剪叉式機構10的垂直橫向兩側。它能產生如下優點:1、增大帳篷內部空間,提高帳篷內部高度;2、能避免篷布之上形成積水;3、挑桿、第二支桿和剪叉式機構組成四桿機構,張開或收折連動方便快速;4、提高帳篷架桿整體支撐強度。

實施例五

請查閱圖14至圖23,它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于:

該剪叉組11的連桿12為彈性桿,如蒙古包式帳篷常用的彈性塑膠桿。該腳桿30還通過第二轉動關節31連接能轉動展開或收折的下桿32。

該剪叉式機構10處設有能鎖定剪叉式機構10處于展開狀態及能解開鎖定以能收折剪叉式機構10的鎖定機構70。該同一橫向側的第一上連接座13和第一下連接座14分別設上鎖接結構和下鎖接結構,該上鎖接結構和下鎖接結構配合為能裝拆連接且構成上述的鎖定機構。該上鎖接結構包括一凸設在第一上連接座13之下的插件71,該下鎖接結構包括一凹設在第一下連接座14的插槽72和一鎖接裝置。該插槽72與插件71配合構成插接結構,該鎖接裝置設于第一下連接座14且鎖接裝置、插件71和插槽72相配合,以能保持插件71和插槽72處于鎖接狀態或通過用戶操作能松釋保持。該鎖接裝置可采用傳統的卡扣結構、插銷結構或其它結構,下面具體介紹本實施例使用的結構:包括一設于插件71的防拔凸臺711、一能沿垂直插拔方向滑動連接第一下連接座14的操作件722,通過操作件722滑動控制操作件722是否靠接防拔凸臺,如靠接防拔凸臺則防拔,如未靠接則插件能自由拔插,最好,另配設彈性件723頂抵連接在操作件722和第一下連接座14用于使該操作件722受能活動至靠接防拔凸臺位置的彈力。

根據需要,上述的所有實施例都可配設鎖定機構。

實施例六

請查閱圖24,它與實施例五不同之處在于:該至少一橫向側的上連接端還能轉動連接有第二挑桿61,該每一第二挑桿61和該橫向側的下連接端連接有第三支桿62。該第二挑桿61一端轉動連接在第一上連接座13。該第三支桿62一端轉動連接在第一下連接座14,該另一端轉動連接第二挑桿61中部。最好,該第二挑桿61朝內伸出,如附圖中伸出兩根第二挑桿61,兩個第二挑桿61和兩根副頂篷桿20周向間隔布置,如均勻周向間隔布置。它能產生如下優點:其一,增大帳篷內部空間,提高帳篷內部高度;2、能避免篷布之上形成積水;3、挑桿、第三支桿和剪叉式機構組成四桿機構,張開或收折連動方便快速;4、提高帳篷架桿整體支撐強度。

實施例七

請查閱圖25,它與實施例五不同之處在于:該剪叉式機構10包括至少兩組剪叉組11,該剪叉組11包括兩中部能轉動連接在一起的連桿12,該些剪叉組11橫向布置且每相鄰兩剪叉組11的連桿12的末端能轉動連接在一起,如兩剪叉組11的連桿上端通過樞軸連接在一起,兩剪叉組11的連桿下端通過樞軸連接在一起。該橫向布置的至少兩組剪叉組11的橫向兩側的連桿末端構成上述的上連接端和下連接端。

實施例八

請查閱圖26,它與實施例七不同之處在于:每相鄰兩剪叉組11的連桿12的末端能轉動連接在一起并構成一對中間連接位;該一對中間連接位的一個中間連接位能轉動連接第一挑桿51,該每一第一挑桿51和該一對中間連接位的另一個中間連接位連接有第二支桿52。具體結構中:該第二支桿52一端轉動連接中間連接位,該另一端轉動連接第一挑桿51中部。該一對中間連接位的兩個中間連接位上下布置,且:位于下側的中間連接位和第一挑桿51通過第二下連接座53轉動連接,如第二下連接座53成L形片,該L形片一板靠接連桿末端且如通過連接相鄰連桿末端的樞軸連接在該連桿,該第一挑桿51轉動連接在L形片另一板;位于上側的中間連接位和第二支桿52通過第二上連接座54轉動連接;如第二上連接座54成L形片,該L形片一板連接連桿末端,該第二支桿52轉動連接在L形片另一板。最好,該第一挑桿51沿垂直剪叉式機構10橫向展收方向布置,且,該一對中間連接位連接有兩個第一挑桿51,該兩個第一挑桿51分別布置在剪叉式機構10的垂直橫向兩側。它能產生如下優點:1、增大帳篷內部空間,提高帳篷內部高度;2、能避免篷布之上形成積水;3、挑桿、第二支桿和剪叉式機構組成四桿機構,張開或收折連動方便快速;4、提高帳篷架桿整體支撐強度。

實施例九

它與實施五、六、七、八不同之處如下描述,下面以它與實施例五不同之處舉例描述:請查閱圖27、圖28和圖29,它與實施例七不同之處在于:該鎖定機構包括一第一鎖桿和一第二鎖桿,該第一鎖桿一端能轉動連接剪叉組11的一連桿12,該第二鎖桿一端能轉動連接該剪叉組11的另一連桿12,具體結構如:連桿12處固設有一定位座121,該鎖桿的一端能轉動連接在該定位座121上。該第一鎖桿另一端和第二鎖桿另一端轉動連接在一起,如該兩鎖桿另一端靠接再配設樞軸穿過兩鎖桿另一端以將它們轉動連接在一起。該第一鎖桿另一端和第二鎖桿另一端設一第一鎖桿和第二鎖桿處于180度產生自鎖的自鎖結構75,第一鎖桿和第二鎖桿處于180度此時二者相向運動無法使兩鎖桿相對轉動,二者另一端向上或向下活動使二鎖桿處于非180度則自鎖解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范圍,即依本發明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涵蓋的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