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風感應智能恒溫生態幕墻系統及控溫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2350029閱讀:364來源:國知局
風感應智能恒溫生態幕墻系統及控溫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幕墻領域,特別涉及風感應智能恒溫生態幕墻系統及控溫方法。



背景技術:

幕墻是建筑的“外衣”,現代化建筑大多采用幕墻裝飾,其中大型商場、辦公樓等建筑對其內部環境的舒適性具有較高要求,一般都配備有空調系統進行制冷或制熱,使室內保持恒溫,但是這也帶來了極大的空調能耗問題,幕墻作為室內和室外熱交換的中間體,在建筑內恒溫環境的保持中起到重要作用。

順應上述趨勢,恒溫幕墻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圖4示意了現有技術中的一種恒溫幕墻,它包括內層玻璃1、外層玻璃2以及兩者之間形成的中間隔層3,中間隔層3構成空氣緩沖層,減少室內外之間的熱交換,使室內溫度相對穩定,外層玻璃2的下部設置進風口21,上部設置排風口22,該恒溫幕墻能依靠自然通風將中間隔層3中太陽輻射的熱量向排風口22排出,夏季開啟進風口21、排風口22,進行自然排風降溫,冬季關閉進風口21、排風口22,利用太陽輻射的熱量經開啟的門或窗進入室內,減少室內熱能的損失,從而節約能源和空調運行維修費用。

但是這種恒溫幕墻的恒溫和節能性并不顯著,主要由于其被動性,體現為,例如夏季,商場內氣溫平均在24度,而室外溫度可達到37度,溫差在10度以上,此時即使開啟上述的恒溫幕墻的進風口、排風口進行通風,根據煙囪效應,雖然中間隔層中流通的氣流能帶走部分熱量,但該氣流仍為溫度較高的熱氣流,難以使中間隔層內溫度得到較大的降低,由此內層玻璃兩側的溫差較大,根據熱傳遞速率計算公式:q=-λA(dt/dx),λ為導熱系數,A為傳熱面積,t為溫度,x為在導熱面上的坐標,q是沿x方向傳遞的熱流密度,dt/dx是物體沿x方向的溫度變化率,-表示熱量傳遞方向與溫度變化率方向相反,可以看出,熱傳遞的速率與溫度差成正比,此時室內外的熱交換量較大,空調能耗問題依然顯著,被動性地依靠自然熱效應換熱難以取得較好的節能效果。

公布號為CN104453039A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三層玻璃結構的復合式溫控幕墻,具有三層玻璃幕墻,通過半導體熱電溫控模塊對內側夾層風道中的空氣進行預冷或預熱,使幕墻整體主動式換熱實現隔熱或保溫功能,外側夾層風道保留自然通風技術被動式換熱,使室內、內側夾層、外側夾層以及室外順次形成多個溫度梯度,降低了熱交換速率,起到更好的節能效果,但是仍存在缺陷,一方面,它只有三種工作模式,并單純依據環境溫度<5度(冬季)、>28度(夏季),以及>5度但<28度(過渡季節,即春、秋季)三個區間范圍去確定采用哪種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單一,且無論采用哪種工作模式,外側夾層和內側夾層均由中間隔斷玻璃隔斷,室外、外側夾層兩者與內側夾層、室內兩者,只能通過熱傳遞的方式熱交換,幕墻整體無法“呼吸”,綜合前述兩點,內側夾層以及室內的溫度調節只能依靠半導體熱電溫控模塊和空調主動制冷或制熱,負荷較大,對空調節能是一種損失,節能性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單一的工作模式使幕墻對室外環境變化缺少應變能力,如強風來襲,開啟上下端風門將使外側夾層內產生強烈的對流,沖擊幕墻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感應智能恒溫生態幕墻系統,具有更智能的工作模式,提高節能效果及對環境變化應變能力。

本發明的上述第一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風感應智能恒溫生態幕墻系統,包括分立式的內層玻璃和外層玻璃,內層玻璃和外層玻璃分別獨立地安裝在幕墻安裝結構的內、外側,內層玻璃和外層玻璃之間為中空隔層,外層玻璃的上部設有排風口,下部設有進風口,

內層玻璃設有通風口,所述排風口、進風口、通風口均設有用于啟閉的啟閉機構;

所述風感應智能恒溫生態幕墻系統還包括單片機,所述單片機耦接有

室內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室內,用于檢測室內溫度并向單片機反饋室內溫度信號Ti;

隔層溫度傳感器,設置在中空隔層,用于檢測中空隔層溫度并向單片機反饋隔層溫度信號Tm;

室外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室外,用于檢測室外溫度并向單片機反饋室外溫度信號To;

風速傳感器,設置在室外,用于檢測室外風速并向單片機反饋風速信號Vw

溫控裝置,設置在中空隔層內的幕墻安裝結構上,受控于單片機以制冷或制熱;

驅動裝置,設置在啟閉機構上,受控于單片機以驅動啟閉機構啟閉;

通訊裝置,用于與空調系統的控制面板通訊;

所述單片機內部具有:

狀態讀取單元,用于通過通訊裝置獲知室內空調系統的工作狀態為制冷或制熱;

風速比較單元,用于將風速信號Vw與預設的安全風速信號Vs比較得到風速比較結果;

制冷控制單元,用于在狀態讀取單元讀取到空調系統處于制冷狀態時啟動,向溫控裝置發送制冷信號,并將室內溫度信號Ti與隔層溫度信號Tm比較,將隔層溫度信號Tm與室外溫度信號To比較,得到溫度比較結果,并結合風速比較結果和溫度比較結果確定進風口、排風口和通風口的啟閉方案

生成并向驅動裝置發送相應的控制信號;

制熱控制單元,用于在狀態讀取單元讀取到空調系統處于制熱狀態時啟動,向溫控裝置發送制熱信號,并將室內溫度信號Ti與隔層溫度信號Tm比較,將隔層溫度信號Tm與室外溫度信號To比較,得到溫度比較結果,并結合風速比較結果和溫度比較結果確定進風口、排風口和通風口的啟閉方案

生成并向驅動裝置發送相應的控制信號;

所述驅動裝置響應于制冷控制單元或制熱控制單元發出的控制信號驅動啟閉機構啟閉以執行對應的啟閉方案;

所述溫控裝置響應于制冷信號制冷,響應于制熱信號制熱。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溫度傳感器檢測室內、隔層、室外的溫度,并結合風速傳感器檢測到的風速作為判斷采取何種工作模式的依據,而要達到更好的節能效果,關鍵在于在達到需要的室內環境溫度的過程(制冷或制熱)中對非電能驅動的自然熱交換的應用,降低空調系統負荷以及在達到所需室內環境溫度時,維持穩定的溫度環境,使空調系統不要頻繁啟停,由此,因為天氣、建筑內環境多變,使得室內、中間隔層、室外具有多種組合情況,而針對每種組合情況,均有相應的節能方案應對,處于制冷模式時,當Ti>Tm>To,該情形通常在室內通風效果不好,且在中間隔層受到長時間太陽熱輻射時發生,此時室外環境溫度相對室內、中間隔層較低,同時開啟通風口以及進風口、排風口,中間隔層內形成煙囪效應,熱氣流上升,相對較冷的氣流補充入中間隔層內,溫控裝置啟動制冷,能進一步促進煙囪效應,加快降低中間隔層溫度,同時冷氣流也通過通風口進入室內,與室內熱空氣直接形成冷熱流交匯,能迅速降低室內溫度,使得室內的空調系統在制冷過程中的負荷降低,做功減少,起到節能的效果,而后,室內和中間隔層溫度在空調系統、溫控裝置以及煙囪效應作用下降低,Ti、Tm、To的關系將變換到新的狀態,此時相應的啟閉方案也會改變;當Ti>Tm=To時,中間隔層溫度與室內相等,此時煙囪效應難以使中間隔層降溫,但是室內溫度較高,開啟通風口、進風口、排風口能使室外的冷氣流流入室內,與室內熱空氣直接形成冷熱流交匯,能迅速降低室內溫度;當Ti>Tm<To時,此時在太陽輻射較弱或沒有的情況下,而室內和室外環境變化較快,如室內設備、人流量劇增,活動增大溫度升高,在陰天,室外城市熱流、人流車流造成的局部性高溫,此時關閉進風口、排風口,防止室外熱氣流流入中間隔層,開啟通風口,使中間隔層的冷氣流和室內的熱氣流交匯,降低室內溫度,降低空調系統能耗;當Ti=Tm>To時,此時室內和中間隔層的溫度較高,與Ti>Tm>To時同理,開啟通風口、進風口、排風口;當Ti=Tm=To時,室內、中間隔層、室外氣流溫度接近,氣流交匯難以起到節能效果,并且在空調系統和溫控裝置制冷作用下,溫度將會較快地降低,建立新的穩態,因此關閉通風口、進風口、排風口,幫助新穩態的建立;當Ti=Tm<To時,室外溫度較高,關閉進風口、排風口阻熱,關閉通氣口,幫助快速建立新穩態;當Ti<Tm>To時,中間隔層由于太陽熱輻射呈現高于室內以及室外的溫度,此時關閉通風口,避免熱氣流進入室內造成室內人員不適,開啟進風口和排風口,通過煙囪效應使中間隔層降溫;當Ti<Tm=To,關閉通風口、進風口、排風口,避免熱氣流進入室內;當Ti<Tm<To,關閉通風口、進風口、排風口,避免熱氣流進入中間隔層與室內,維持穩態;以上包括了Ti、Tm、To的所有組合方式,而對于制冷模式,Ti<Tm<To,關閉通風口、進風口、排風口為制冷模式時的終態以及穩態,而其他情況均為暫態,也是各種初始條件不一樣的制冷過程中的必經過程,由此,在單片機控制下,溫控裝置制冷,和空調系統共同作用下,始終將Ti、Tm、To往Ti<Tm<To的穩態去建立,并且在每當Ti、Tm、To的組合方式改變時,單片機控制驅動裝置執行對應的啟閉方案,整個制冷以及達到目標溫度維持穩態的過程,多工作模式根據檢測結果,自動切換,在制冷初階段,利用自然熱交換快速降溫,降低空調系統能耗以節能,達到穩態時,室內、中間隔層、室外溫度呈現梯度,兩兩間溫差較小,熱傳遞速率得以降低,節約能耗,并且兩兩間只能通過玻璃熱傳遞而沒有直接的冷熱交匯,溫度環境可以維持相對穩定,減少空調系統的頻繁啟停,實現節能,同時在工作模式切換過程中,室外的大風環境作為考慮因素,風速作為第一優先級,風速超標,進風口和排風口關閉,保障安全,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具有應變能力,整個系統智能、節能;同理,制熱為制冷的逆過程,也能推導得到等同的有益效果。

進一步,所述風感應智能恒溫生態幕墻系統還包括上位機,所述單片機通過總線連接上位機。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單片機通過總線與上位機信息交互,可以由上位機集中監控。

進一步,所述啟閉機構為百葉窗。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百葉窗具有較好的隱蔽性和觀賞性,安裝較為便捷。

進一步,驅動裝置包括驅動模塊和電機,所述電機的驅動軸與百葉窗的轉軸連接,所述驅動模塊耦接并受控于單片機以驅動電機正反轉。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電機由驅動模塊驅動正反轉,帶動百葉窗的轉軸正反轉,實現通風口、進風口、排風口的啟閉。

進一步,通訊裝置為無線通訊模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空調控制系統自帶無線通訊功能,通過無線通訊方式獲取工作狀態信息,減少布線成本。

進一步,所述室內溫度傳感器、隔層溫度傳感器、室外溫度傳感器的型號均為DS18B20。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DS18B20體積小,適于各種環境安裝,對惡劣環境抵抗力強,且為數字輸出,節約了模數轉換,硬件開銷低,采用三線制連接單片機,簡化方案,以及還具有抗干擾能力強,精度高的特點。

進一步,所述狀態讀取單元還能夠讀取空調系統的工作狀態為待機;

所述單片機還包括待機控制單元,用于在狀態讀取單元讀取到空調系統處于待機狀態時啟動,向溫控裝置發送待機信號;并在

當風速比較結果為Vw<Vs時,輸出同時開啟通風口、進風口、排風口的控制信號;

當風速比較結果為Vw≥Vs時,輸出同時關閉通風口、進風口、排風口的控制信號。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空調待機時,室外環境允許下,即風速比較結果為Vw<Vs,開啟通風口、進風口、排風口以使室內外通風,有益于室內空氣流通,有助于健康。

本發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控溫方法,具有更智能的工作模式,提高節能效果及對環境變化應變能力。

本發明的上述第二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控溫方法,基于上述的風感應智能恒溫生態幕墻系統實現,包括

步驟一:通過設置在室內的室內溫度傳感器檢測室內溫度并向單片機反饋室內溫度信號Ti;

通過設置在中空隔層的隔層溫度傳感器檢測中空隔層溫度并向單片機反饋隔層溫度信號Tm;

通過設置在室外的室外溫度傳感器檢測室外溫度并向單片機反饋室外溫度信號To;

通過設置在室外的風速傳感器檢測室外風速并向單片機反饋風速信號Vw;

通過通訊裝置與空調系統的控制面板通訊以使單片機獲知室內空調系統的工作狀態為制冷或制熱;

步驟二:當單片機獲知空調系統處于制冷狀態時,發出制冷信號;

將室內溫度信號Ti與隔層溫度信號Tm比較,將隔層溫度信號Tm與室外溫度信號To比較,得到溫度比較結果;

將風速信號Vw與預設的安全風速信號Vs比較得到風速比較結果;

結合風速比較結果和溫度比較結果確定進風口、排風口和通風口的啟閉方案

生成并向驅動裝置發送相應的控制信號;

當單片機獲知空調系統處于制熱狀態時,發出制熱信號;

將室內溫度信號Ti與隔層溫度信號Tm比較,將隔層溫度信號Tm與室外溫度信號To比較,得到溫度比較結果;

將風速信號Vw與預設的安全風速信號Vs比較得到風速比較結果;

結合風速比較結果和溫度比較結果確定進風口、排風口和通風口的啟閉方案

生成并向驅動裝置發送相應的控制信號;

步驟三:通過在中空隔層內的幕墻安裝結構上設置溫控裝置,由溫控裝置響應于制冷信號制冷,響應于制熱信號制熱;

通過驅動裝置響應于控制信號驅動啟閉機構開啟或關閉通風口、進風口、排風口以執行對應的啟閉方案。

進一步,步驟一中,還包括通過通訊裝置與空調系統的控制面板通訊以使單片機獲知室內空調系統的工作狀態為待機;

步驟二中,還包括當單片機獲知空調系統處于待機狀態時,向溫控裝置發送待機信號;并在

當風速比較結果為Vw<Vs時,輸出同時開啟通風口、進風口、排風口的控制信號;

當風速比較結果為Vw≥Vs時,輸出同時關閉通風口、進風口、排風口的控制信號。

本發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風感應智能恒溫生態幕墻系統,具有更智能的工作模式,提高節能效果及對環境變化應變能力。

本發明的上述第三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風感應智能恒溫生態幕墻系統,包括分立式的內層玻璃和外層玻璃,內層玻璃和外層玻璃分別獨立地安裝在幕墻安裝結構的內、外側,內層玻璃和外層玻璃之間為中空隔層,外層玻璃的上部設有排風口,下部設有進風口,其特征是:

所述排風口、進風口均設有用于啟閉的啟閉機構;

所述風感應智能恒溫生態幕墻系統還包括單片機,所述單片機耦接有

隔層溫度傳感器,設置在中空隔層,用于檢測中空隔層溫度并向單片機反饋隔層溫度信號Tm;

室外溫度傳感器,設置在室外,用于檢測室外溫度并向單片機反饋室外溫度信號To;

風速傳感器,設置在室外,用于檢測室外風速并向單片機反饋風速信號Vw

驅動裝置,設置在啟閉機構上,受控于單片機以驅動啟閉機構啟閉;

所述單片機內部具有:

風速比較單元,用于將風速信號Vw與預設的安全風速信號Vs比較;

溫控單元,設置于中空層內的幕墻安裝結構上,受單片機的控制實現制冷模式或制熱模式并結合風口啟閉方案以實現調節中空層的溫度使中空層溫度維持在預設溫度信號Tx,所述的方案包括

當Vw大于等于Vs時,單片機控制啟閉機構關閉;

當Vw小于Vs時,單片機具有以下三種運行策略:

運行策略一、在室外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環境溫度To>25攝氏度且To>Tm>Tx時,單片機控制啟閉機構動作,使得進風口以及排風口開啟,在煙囪效應的作用下帶走一部分熱量以降低中空層的溫度直至Tm趨于一穩定值,若Tm>Tx,則單片機控制進風口以及排風口關閉并啟動溫控單元進行制冷模式,使得Tm=Tx;

運行策略二、在室外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環境溫度To為22-25攝氏度時,單片機控制進風口以及排風口開啟,以實現循環通風,使得Tm=Tx;

運行策略三、在室外溫度傳感器檢測到環境溫度To<22攝氏度時,單片機控制啟閉機構動作,使得進風口以及排風口處于關閉狀態,并啟動溫控單元進行制熱模式,使得Tm=Tx。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結合室內、中間隔層以及室外溫度,風速檢測結果,使多種工作模式智能切換,能夠在空調系統開啟制冷或制熱時,利用自然熱交換快速降溫或升溫,降低空調系統能耗,在接近穩態時,室內、中間隔層、室外相互隔離,兩兩間保持較小的溫差,降低通過玻璃熱傳遞的速率,達到較好的恒溫效果,減少空調系統的頻繁啟停,節約能耗,同時對外界環境變化具有較好的應變能力。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圖2是單片機及外圍的電路部分的原理圖;

圖3是實施例的系統簡圖;

圖4是現有技術剖視圖。

圖中,1、內層玻璃;11、通風口;2、外層玻璃;21、進風口;22、排風口;3、中空隔層;4、百葉窗;5、小型空調;61、室內溫度傳感器;62、隔層溫度傳感器;63、室外溫度傳感器;64、風速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參見圖1,一種風感應智能恒溫生態幕墻系統,包括機械部分和電路部分,機械部分包括安裝在建筑側面的分立式的內層玻璃1和外層玻璃2,由橫向龍骨和縱向龍骨組成幕墻安裝結構,內層玻璃1安裝在內側,外層玻璃2安裝在外側,兩者之間形成中空隔層3,在中空隔層3內的橫向龍骨或縱向龍骨上安裝有小型空調5用以制冷或制熱,外層玻璃2的上部設有排風口22,下部設有進風口21,內層玻璃1設有通風口11,排風口22、進風口21、通風口11上均設有百葉窗4,百葉窗4的轉軸由電機驅動轉動正反轉以啟閉。

結合圖1及圖2,電路部分包括單片機,所述單片機連接有安裝在室內墻體上的室內溫度傳感器61,用于檢測室內溫度并向單片機反饋室內溫度信號Ti;安裝在中空隔層3內的幕墻連接結構上的隔層溫度傳感器62,用于檢測中空隔層3溫度并向單片機反饋隔層溫度信號Tm;安裝在室外的上部幕墻連接結構上的室外溫度傳感器63,用于檢測室外溫度并向單片機反饋室外溫度信號To;安裝在室外的下部幕墻連接結構上的風速傳感器64,用于檢測室外風速并向單片機反饋風速信號Vw無線通訊模塊,用于與空調系統的控制面板通訊,以使單片機獲知室內空調系統的工作狀態為制冷或制熱或待機,并由單片機控制小型空調5相應地也執行制冷或制熱或待機。

本實施例中均采用型號為DS18B20的溫度傳感器,風速傳感器64可采用風壓式、超聲波式或渦流式風速傳感器64,單片機的型號為AT89C51。

單片機將風速信號Vw與預設的安全風速信號Vs比較得到風速比較結果;將室內溫度信號Ti與隔層溫度信號Tm比較,將隔層溫度信號Tm與室外溫度信號To比較,得到溫度比較結果;并結合風速比較結果和溫度比較結果確定進風口21、排風口22和通風口11的啟閉方案;

制冷模式:

制熱模式:

待機模式:

Vw<Vs時,同時開啟通風口11、進風口21、排風口22;

Vw≥Vs時,同時關閉通風口11、進風口21、排風口22;

并由單片機生成控制信號分別發送給設置在進風口21、排風口22、通風口11的三個驅動模塊,驅動模塊為電機正反轉驅動電路,以執行啟閉方案。

單片機還通過RS232總線連接上位機,參見圖3,當室內空調系統啟動時,控制面板發出控制信號給空調,同時單片機也與控制面板無線通訊獲知空調系統的工作狀態,并結合溫度檢測和風速檢測控制機械部分執行啟閉方案,溫度檢測和風速檢測是實時的,這里的實時實質上具有一定時間間隔,依照單片機設定的檢測間隔而定,在Ti、Tm、To的相互關系發生變化時,也實時改變啟閉方案,在整個室內制冷過程或制熱過程或待機過程中,風感應智能恒溫生態幕墻系統也是動態的過程,同時單片機通過總線與上位機建立聯系,多個單片機可以由上位機集中監控,使得更大范圍的恒溫節能控制更便捷的實現。

節能原理:通過檢測室內、隔層、室外的溫度,并結合風速作為判斷采取何種工作模式的依據,而要達到更好的節能效果,關鍵在于在達到需要的室內環境溫度的過程(制冷或制熱)中對非電能驅動的自然熱交換的應用,降低空調系統負荷以及在達到所需室內環境溫度時,維持穩定的溫度環境,使空調系統不要頻繁啟停,由此,因為天氣、建筑內環境多變,使得室內、中間隔層、室外具有多種組合情況,而針對每種組合情況,均有相應的節能方案應對。

處于制冷模式時,當Ti>Tm>To,該情形通常在室內通風效果不好,且在中間隔層受到長時間太陽熱輻射時發生,此時室外環境溫度相對室內、中間隔層較低,同時開啟通風口11以及進風口21、排風口22,中間隔層內形成煙囪效應,熱氣流上升,相對較冷的氣流補充入中間隔層內,溫控裝置啟動制冷,能進一步促進煙囪效應,加快降低中間隔層溫度,同時冷氣流也通過通風口11進入室內,與室內熱空氣直接形成冷熱流交匯,能迅速降低室內溫度,使得室內的空調系統在制冷過程中的負荷降低,做功減少,起到節能的效果。

而后,室內和中間隔層溫度在空調系統、溫控裝置以及煙囪效應作用下降低,Ti、Tm、To的關系將變換到新的狀態,此時相應的啟閉方案也會改變;

當Ti>Tm=To時,中間隔層溫度與室內相等,此時煙囪效應難以使中間隔層降溫,但是室內溫度較高,開啟通風口11、進風口21、排風口22能使室外的冷氣流流入室內,與室內熱空氣直接形成冷熱流交匯,能迅速降低室內溫度;

當Ti>Tm<To時,此時在太陽輻射較弱或沒有的情況下,而室內和室外環境變化較快,如室內設備、人流量劇增,活動增大溫度升高,在陰天,室外城市熱流、人流車流造成的局部性高溫,此時關閉進風口21、排風口22,防止室外熱氣流流入中間隔層,開啟通風口11,使中間隔層的冷氣流和室內的熱氣流交匯,降低室內溫度,降低空調系統能耗;

當Ti=Tm>To時,此時室內和中間隔層的溫度較高,與Ti>Tm>To時同理,開啟通風口11、進風口21、排風口22;

當Ti=Tm=To時,室內、中間隔層、室外氣流溫度接近,氣流交匯難以起到節能效果,并且在空調系統和溫控裝置制冷作用下,溫度將會較快地降低,建立新的穩態,因此關閉通風口11、進風口21、排風口22,幫助新穩態的建立;

當Ti=Tm<To時,室外溫度較高,關閉進風口21、排風口22阻熱,關閉通氣口,幫助快速建立新穩態;

當Ti<Tm>To時,中間隔層由于太陽熱輻射呈現高于室內以及室外的溫度,此時關閉通風口11,避免熱氣流進入室內造成室內人員不適,開啟進風口21和排風口22,通過煙囪效應使中間隔層降溫;

當Ti<Tm=To,關閉通風口11、進風口21、排風口22,避免熱氣流進入室內;

當Ti<Tm<To,關閉通風口11、進風口21、排風口22,避免熱氣流進入中間隔層與室內,維持穩態;

以上包括了Ti、Tm、To的所有組合方式,而對于制冷模式,Ti<Tm<To,關閉通風口11、進風口21、排風口22為制冷模式時的終態以及穩態,而其他情況均為暫態,也是各種初始條件不一樣的制冷過程中的必經過程,由此,在單片機控制下,溫控裝置制冷,并且在每當Ti、Tm、To的組合方式改變時,單片機控制驅動裝置執行對應的啟閉方案,整個制冷以及達到目標溫度維持的過程,多工作模式自動切換,在制冷初階段,利用自然熱交換快速降溫,降低空調系統能耗以節能,達到穩態時,室內、中間隔層、室外溫度呈現梯度,兩兩間溫差較小,熱傳遞速率得以降低,節約能耗,并且兩兩間只能通過玻璃熱傳遞而沒有直接的冷熱交匯,溫度環境可以維持相對穩定,減少空調系統的頻繁啟停,實現節能,而在工作模式切換過程中,室外的大風環境作為考慮因素,由此風速作為第一優先級,風速超標,進風口21和排風口22關閉,保障安全,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具有應變能力,整個系統智能、節能;同理,制熱為制冷的逆過程,也能推導得到相同的技術效果。

實施例二

一種風感應智能恒溫生態幕墻系統,包括分立式的內層玻璃1和外層玻璃2,內層玻璃1和外層玻璃2分別獨立地安裝在幕墻安裝結構的內、外側,內層玻璃1和外層玻璃2之間為中空隔層3,外層玻璃2的上部設有排風口22,下部設有進風口21,其特征是:

所述排風口22、進風口21均設有用于啟閉的啟閉機構;

所述風感應智能恒溫生態幕墻系統還包括單片機,所述單片機耦接有

隔層溫度傳感器62,設置在中空隔層3,用于檢測中空隔層3溫度并向單片機反饋隔層溫度信號Tm;

室外溫度傳感器63,設置在室外,用于檢測室外溫度并向單片機反饋室外溫度信號To;

風速傳感器64,設置在室外,用于檢測室外風速并向單片機反饋風速信號Vw;

驅動裝置,設置在啟閉機構上,受控于單片機以驅動啟閉機構啟閉;

所述單片機內部具有:

風速比較單元,用于將風速信號Vw與預設的安全風速信號Vs比較;

溫控單元,設置于中空層內的幕墻安裝結構上,受單片機的控制實現制冷模式或制熱模式并結合風口啟閉方案以實現調節中空層的溫度使中空層溫度維持在預設溫度信號Tx,所述的方案包括

當Vw大于等于Vs時,單片機控制啟閉機構關閉;

當Vw小于Vs時,單片機具有以下三種運行策略:

運行策略一、在室外溫度傳感器63檢測到環境溫度To>25攝氏度且To>Tm>Tx時,單片機控制啟閉機構動作,使得進風口21以及排風口22開啟,在煙囪效應的作用下帶走一部分熱量以降低中空層的溫度直至Tm趨于一穩定值,若Tm>Tx,則單片機控制進風口21以及排風口22關閉并啟動溫控單元進行制冷模式,使得Tm=Tx;

運行策略二、在室外溫度傳感器63檢測到環境溫度To為22-25攝氏度時,單片機控制進風口21以及排風口22開啟,以實現循環通風,使得Tm=Tx;

運行策略三、在室外溫度傳感器63檢測到環境溫度To<22攝氏度時,單片機控制啟閉機構動作,使得進風口21以及排風口22處于關閉狀態,并啟動溫控單元進行制熱模式,使得Tm=Tx。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