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梁柱節點及節點連接方法,具體涉及一種長桿螺栓貫穿梁側加寬區的梁柱節點及節點連接方法。
背景技術:
裝配式結構所需的預制梁、預制柱需進行現場拼接,預制梁與預制柱的連接節點常采用現澆形式,即需對梁柱節點區支模、布設鋼筋骨架、澆筑混凝土,當節點混凝土達到要求強度后,再拆除節點區相關模板和支撐等。這種傳統的預制梁柱連接作業方法,其實質上仍是沿用現澆混凝土的思路,現場濕作業較多,工期較長,施工難度和勞動強度均較大,增大了預制結構的建造成本,不利于提升預制結構的建造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解決現有裝配式預制梁和預制柱節點的連接采用現澆形式,現場濕作業較多,工期較長,施工難度和勞動強度均較大,增大了預制結構的建造成本,不利于提升預制結構的建造效率的問題,提出了一種長桿螺栓貫穿梁側加寬區的梁柱節點及節點連接方法。
本發明的長桿螺栓貫穿梁側加寬區的梁柱節點,其組成包括預制柱、預制梁、兩個錨板、多個預應力長桿螺栓、多個高強螺母和多個箍筋,在預制梁與預制柱連接端的前后側設置梁加寬區,預制梁與預制柱連接后梁加寬區的外側端面設置有一個錨板,多個預應力長桿螺栓貫穿梁加寬區和預制柱,每個預應力長桿螺栓兩端用高強螺母緊固,多個箍筋均布設置在預制梁局部加寬區的上端面上。
本發明的長桿螺栓貫穿梁側加寬區的梁柱節點連接方法,所述方法是通過以下步驟實現的:
步驟一、在預制梁和預制柱上打螺栓孔:將預制梁的梁加寬區沿縱向打多個梁螺栓孔,在預制柱與預制梁連接的區域打多個柱螺栓孔,多個柱螺栓孔與多個梁螺栓孔一一對應;
步驟二、連接預制梁與預制柱:將預制梁吊裝到預制柱的連接區域,并使預制梁上的多個梁螺栓孔與預制柱上的多個柱螺栓孔一一對齊,長桿螺栓穿過梁螺栓孔和柱螺栓孔,且在預制梁與預制柱之間的預留后澆縫;
步驟三、涂抹硅酮耐候膠:將預制梁與預制柱之間的后澆縫處沿邊緣環向涂抹硅酮耐候膠,在上邊緣涂抹的硅酮耐候膠處留有開口;
步驟四、澆注砂漿:將空心薄管插入長桿螺栓與梁螺栓孔和柱螺栓孔之間,由開口向后澆縫內連續注砂漿,并注滿;
步驟五、安裝高強螺母:待砂漿體凝結后,在長桿螺栓兩端安裝上高強螺母,并擰緊;
步驟六、安裝多個箍筋:將多個箍筋均布設置在預制梁局部加寬區的上端面上,并澆筑混凝土將箍筋固定在預制梁上,至此,完成預制梁與預制柱的節點連接。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發明的節點是在預制梁與預制柱連接區域增設了梁加寬區,通過長桿螺栓貫穿梁側的梁加寬區的梁柱連接節點,減少現有施工難度和工作強度,更易于對結構構件的安裝定位,進而降低工程造價,加快施工速度。
二、本發明的方法是在預制梁與預制柱連接處設計了后澆縫,通過向后澆縫注砂漿來加強粘結,使得預制梁與預制柱的連接更牢固可靠,加強了梁柱連接的整體性。
三、本發明的方法施工工藝簡單,不需要復雜的施工機械。
附圖說明
圖1是具體實施方式一中預制柱A為預制邊柱時,預制柱A與預制梁B節點連接軸測圖;
圖2是具體實施方式二中預制柱A為預制中柱時,預制柱A與預制梁B節點連接軸測圖;
圖3是具體實施方式三中預制柱A為預制邊柱時,預制柱A與預制梁B節點連接軸測圖;
圖4是具體實施方式三中預制柱A為預制中柱時,預制柱A與預制梁B節點連接軸測圖;
圖5是錨板5、預應力長桿螺栓3和高強螺母4的連接關系立體圖;
圖6是圖1的俯視圖;
圖7是具體實施方式六的步驟一中預制梁B上多個梁螺栓孔B-1的位置示意圖;
圖8是具體實施方式六的步驟三中沿后澆縫7邊緣涂抹完硅酮耐候膠8后,硅酮耐候膠8的截面形狀示意圖;
圖9是圖8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和圖5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包括預制柱A、預制梁B、兩個錨板5、多個預應力長桿螺栓3、多個高強螺母4和多個箍筋6,在預制梁B與預制柱A連接端的前后側設置梁加寬區2,預制梁B與預制柱A連接后梁加寬區2的外側端面設置有一個錨板5,多個預應力長桿螺栓3貫穿梁加寬區2和預制柱A,每個預應力長桿螺栓3兩端用高強螺母4緊固,多個箍筋6均布設置在預制梁局部加寬區1的上端面上。箍筋6用于抵抗剪應力的作用。本實施方式中的預制柱A為預制邊柱。所述預制梁B兩側的梁加寬區2的加寬寬度為S。梁加寬區2的加寬區高度W2與預制梁B的梁高度W3相等。梁加寬區2的加寬區寬度S2和加寬區長度L2應滿足混凝土的局部受壓承載力的要求。設置錨板5是為了防止螺母直接作用于混凝土上造成局壓破壞。本實施方式中的長桿螺栓3一端與預制梁B固定,另一端與預制柱A固定。
具體實施方式二:結合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預制梁B的數量為兩個,兩個預制梁B對稱設置在預制柱A的左右側。本實施方式中的預制柱A為預制中柱,本實施方式中的長桿螺栓3的兩端固定在同一方向的兩根預制梁B上。本實施方式中的錨板5的數量為四個。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三:結合圖3和圖4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在預制柱A與預制梁B連接的區域四周設置柱加厚區1,梁加寬區2的加寬區寬度S2小于柱加厚區1的加厚區厚度S1。當一個預制梁B與一個預制柱A連接時,預制柱A為預制邊柱;當兩個預制梁B對稱連接在一個預制柱A兩側時,預制柱A為預制中柱。為了使預制柱A能夠良好的承受來自預制梁B端的荷載,應根據受力特性來設置柱的加厚區厚度S1。若預制柱A與預制梁B連接界面能滿足混凝土的受壓承載力的要求,可不設置柱加厚區1;若不滿足,需在柱的周圍設置柱加厚區1,加厚區厚度S1應根據混凝土的受壓承載力要求進行計算。本實施方式中的長桿螺栓3貫穿梁加寬區2和柱加厚區1。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四:結合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柱加厚區1的加厚區高度W1與梁加寬區2的加寬區高度W2相等。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三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五:結合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梁加寬區2的加寬區長度L2小于柱加厚區1的加厚區長度L1。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四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六:結合圖1~圖9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是通過以下步驟實現的:
步驟一、在預制梁B和預制柱A上打螺栓孔:將預制梁B的梁加寬區2沿縱向打多個梁螺栓孔B-1,在預制柱A與預制梁B連接的區域打多個柱螺栓孔,多個柱螺栓孔與多個梁螺栓孔B-1一一對應;
步驟二、連接預制梁B與預制柱A:將預制梁B吊裝到預制柱A的連接區域,并使預制梁B上的多個梁螺栓孔B-1與預制柱A上的多個柱螺栓孔一一對齊,長桿螺栓3穿過梁螺栓孔B-1和柱螺栓孔,且在預制梁B與預制柱A之間的預留后澆縫7;
步驟三、涂抹硅酮耐候膠8:將預制梁B與預制柱A之間的后澆縫7處沿邊緣環向涂抹硅酮耐候膠8,在上邊緣涂抹的硅酮耐候膠8處留有開口8-1;硅酮耐候膠8為市售產品;
步驟四、澆注砂漿:將空心薄管插入長桿螺栓3與梁螺栓孔B-1和柱螺栓孔之間,由開口8-1向后澆縫7內連續注砂漿,并注滿;空心薄管防止漿體流入梁螺栓孔B-1和柱螺栓孔中;
步驟五、安裝高強螺母4:待砂漿體凝結后,在長桿螺栓3兩端安裝上高強螺母4,并擰緊至規定力矩;
步驟六、安裝多個箍筋6:將多個箍筋6均布設置在預制梁局部加寬區1的上端面上,并澆筑混凝土將箍筋6固定在預制梁B上,至此,完成預制梁B與預制柱A的節點連接。
具體實施方式七:結合圖6、圖8和圖9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是步驟二中后澆縫7的寬度T為20mm~30mm。其它步驟與具體實施方式六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八:結合圖6、圖8和圖9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是步驟二中后澆縫7的寬度T為25mm。其它步驟與具體實施方式六或七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