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于建筑領域中腳手架的搭設平臺,尤其涉及一種供預制裝配式結構中搭設腳手架的懸挑架及其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近十多年來,落地式外腳手架、吊籃和外掛腳手架因其耗時、耗工、耗材和安全保障及經濟性等多方面原因逐漸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淘汰,特別是高層、超高層建筑施工中,取而代之的是懸挑腳手架和附著式升降腳手架。懸挑式腳手架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每層一挑,將立桿底部頂在樓板、梁或墻體等建筑部位,向外傾斜固定后,在其上部搭設橫桿、鋪腳手板形成施工層;另外一種是多層懸挑,將全高的腳手架分成若干段,利用懸挑梁或懸挑架作腳手架基礎分段懸挑分段預制裝配式結構中搭設腳手架懸挑腳手架外立面須滿設剪刀撐。
參閱圖1,傳統的懸挑梁或懸挑架是在裝配式外墻11開設洞口,然后將懸挑梁12(或懸挑架)從開設的洞口內穿設,在裝配式外墻內用一錨固拉桿13進行固定,在裝配式外墻外的伸出部分上預制裝配式結構中搭設腳手架。但是,該方法破壞了裝配式建筑的整體結構,降低了結構的強度,降低了結構的質量;并且腳手架搭設結束后需將開設的洞口封堵,增加了費用和勞動力,延長了工期,與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綠色施工理念不吻合,給施工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無需在裝配式建筑的外墻上開設洞口,從外墻的窗洞口伸出的懸挑架,保護了裝配式建筑的結構完整性,保證施工順利進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供預制裝配式結構中搭設腳手架的懸挑架,用于建筑墻體外腳手架的搭設平臺,建筑墻體上設有窗洞口,懸挑架包括:
水平放置的多根第一橫梁和多根第二橫梁,所述第一橫梁固定于樓板上,所述第二橫梁穿設于所述窗洞口向所述建筑墻體外延伸出供搭設所述腳手架的支撐端;以及連接于所述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的立柱。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直接通過穿設建筑墻體本身自有的窗洞口安裝固定懸挑梁,而免于在建筑墻體上開設洞口,保護了建筑墻體的結構完整性,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橫梁的遠離所述建筑墻體的一端設有一錨固拉桿,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橫梁。錨固拉桿的作用是將整個懸挑架與建筑墻體固定在一起,以保證在第二橫梁上預制裝配式結構中搭設腳手架的安全性能。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橫梁和所述第二橫梁之間設有一斜撐梁,所述斜撐梁為斜向雙角鋼。斜撐梁可以高效地傳遞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連接處的彎矩,增加懸架梁的整體結構剛度。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橫梁和所述第二橫梁為多根,且沿建筑墻體外圍間隔設置。根據所要施工的墻體長度設置多根,以保證在需要施工的區域預制裝配式結構中搭設腳手架。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多根第一橫梁之間以及多根所述第二橫梁之間設有連接梁。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第一橫梁和所述第二橫梁均為工字鋼,所述連接梁的兩端分別固設于所述工字鋼的腹板上,所述連接梁為雙角鋼。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使用所述的懸挑架的安裝方法,所述安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1:提供多根第一橫梁和多根第二橫梁,將所述第一橫梁水平固定于樓板上,將第二橫梁穿設于所述窗洞口并向所述建筑墻體外延伸以形成供搭設所述腳手架的支撐端;
S12:提供立柱,將立柱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橫梁和所述第二橫梁連接。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安裝方法還包括,將第一橫梁遠離所述建筑墻體的一端使用錨固拉桿固定于所述樓板上。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安裝方法還包括,提供斜撐梁,將所述斜撐梁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橫梁和所述第二橫梁固定連接。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安裝方法還包括,提供連接梁,將所述連接梁的兩端連接固定于多根所述第一橫梁之間以及多根所述第二橫梁之間。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的懸挑梁的示意圖;
圖2為供預制裝配式結構中搭設腳手架的懸挑架的主視圖;
圖3為供預制裝配式結構中搭設腳手架的懸挑架的左視圖;
圖4為供預制裝配式結構中搭設腳手架的懸挑架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隨著建筑行業的更新換代,考慮到施工的時間、成本限制以及安全性,對于高層或者超高層建筑的施工,懸挑式腳手架的應用正越來越廣泛。但是傳統的懸挑式腳手架是在已經砌好的建筑墻體上開設孔洞,如圖1所示,然后將懸挑梁從孔洞內伸出建筑墻體外,將位于建筑墻體內的一部分懸挑梁用錨固拉桿固定在樓板上,最后在伸出建筑墻體外的懸挑梁上預制裝配式結構中搭設腳手架。然而該種方案使得建筑墻體的結構遭受破壞,結構強度降低,并且在腳手架搭設結束后需進行封堵,浪費了時間。本發明利用存在高度差且使用立柱連接的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將第一橫梁用錨固拉桿固定,第二橫梁伸出建筑墻體上原有的窗洞口形成支撐端以預制裝配式結構中搭設腳手架,避免了對建筑墻體的結構破壞。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結構作進一步說明。
參閱圖2,本發明為一種供預制裝配式結構中搭設腳手架的懸挑架,用于在高層建筑墻體外預制裝配式結構中搭設腳手架,該建筑墻體上設有窗洞口,該懸挑架包括:第一橫梁2、第二橫梁3以及立柱4。第一橫梁2和第二橫梁3為多根并且均為水平放置,其中第一橫梁2是水平固定在建筑的樓板上,第二橫梁3水平地穿過建筑墻體1上的窗洞口延伸出一部分作為預制裝配式結構中搭設腳手架的支撐端,腳手架7就搭設在第二橫梁3伸出建筑墻體1的一部分上,第一橫梁2和第二橫梁3之間用立柱4來連接,使其成為一個整體。
第一橫梁2遠離建筑墻體的一端用一錨固拉桿與樓板拉緊并固定在樓板上,第一橫梁2靠近建筑墻體1的一端通過立柱與第二橫梁3連接,選擇的立柱的高度應與樓板到建筑墻體的距離相對應,使得第二橫梁可以順利穿過建筑墻體1上的窗洞口延伸出支撐端。
作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為了保證本發明供預制裝配式結構中搭設腳手架的懸挑架的結構強度,增加其安全性和使用壽命,在立柱附近設有一個斜撐梁5來連接第一橫梁2和第二橫梁3,斜撐梁5可以高效地傳遞立柱4和第一橫梁2以及第二橫梁3轉換處的彎矩,增加其結構強度,提高其使用壽命。
結合圖3、4,因為建筑墻體的外圍較長,施工區域較廣,所以腳手架7搭設的面積要根據其施工的領域來確定,所以設置的第一橫梁2和第二橫梁3的數量根據建筑墻體的長度以及建筑墻體1上的窗洞口的個數設置為多根,通常兩三米設置一個。
作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第一橫梁2和第二橫梁3均取用工字鋼,工字鋼包括中間的腹板,在多根第一橫梁之間以及多根第二橫梁之間用連接梁6來連接,使其成為一個整體。該連接梁6為雙角鋼,即將兩個角鋼背對背進行焊接在一起,然后將角鋼的端部連接于第一橫梁或第二橫梁的工字鋼的腹板上。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使用所述的懸挑架的安裝方法,所述安裝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截取一段長度適宜的工字鋼作為第一橫梁2和第二橫梁3,將第一橫梁2以水平地固定在樓板上,并且第一橫梁2的擺放方向與建筑墻體1上開設的窗洞口垂直,將第一橫梁2的一端靠近該窗洞口處。將第二橫梁3穿過該窗洞口水平置放于窗洞口上,擺放的方向依然與窗洞口垂直;
第二步,量取第一橫梁2上表面與窗洞口的距離,截取一段工字鋼作為立柱4,將其焊接在第一橫梁2的表面,將立柱4的上表面與第二橫梁3在建筑墻體內的一端用焊接的方式連接固定。
作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第一橫梁2與樓板的固定方式為使用一錨固拉桿卡設住第一橫梁2遠離窗洞口的一端,并與樓板固定連接,保證整個懸挑架的穩定性。
作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所述安裝方法還包括,截取一段長度適宜的工字鋼,作為斜撐梁。在第一橫梁2和第二橫梁3之間靠近立柱的位置將斜撐梁的兩端分別焊接在第一橫梁2和第二橫梁3上,斜撐梁5可以高效地傳遞立柱4和第一橫梁2以及第二橫梁3轉換處的彎矩,增加其結構強度,提高其使用壽命。
作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因為建筑墻體的外圍較長,施工區域較廣,所以腳手架7搭設的面積要根據其施工的領域來確定,所以設置的第一橫梁2和第二橫梁3的數量根據建筑墻體的長度以及建筑墻體1上的窗洞口的個數設置為多根,通常兩三米設置一個,為了將這些第一橫梁2和第二橫梁3連接成一個整體,截取長度與相鄰兩根第一橫梁2之間或者第二橫梁3之間的距離相等的角鋼,將兩根角鋼背靠背焊接在一起,形成一雙角鋼作為連接梁6,然后將連接梁的兩端連接到形成第一橫梁2或者第二橫梁3的工字鋼的腹板上,增加了懸挑架的整體結構強度,提高了施工人員的安全保障。
最后在第二橫梁3穿設出建筑墻體1的窗洞口的延伸部分上預制裝配式結構中搭設腳手架。
本發明無需在建筑墻體上開洞,直接將懸挑梁從外墻的窗洞口伸出,布置靈活,使用方便,克服了傳統懸挑型鋼給裝配式外墻帶來的諸多問題,可提高裝配式結構的施工質量,可縮短施工工期,可節約成本,可實現綠色施工。
以上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發明做出多種變化。因而,在不違反本發明的權利要求宗旨的前提下,實施例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定,本發明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