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可移動的高效微型混凝土攪拌站。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化的越來越普及,各種機建項目開工建設,而機建項目的建設過程中都需要大量使用混凝土,而現有混凝土的生產均是采用傳統大型攪拌站輸送建筑混凝土方案,存在生產設備和使用場地龐大;生產操作人員多;對周邊環境影響嚴重;混凝土必須短時間內使用不能儲存;拆裝、搬遷和運輸生產設備均較困難,使用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占地面積小、制造成本低、節能環保、安裝拆卸方便、節省人工和攪拌效果好的可移動的高效微型混凝土攪拌站。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移動的高效微型混凝土攪拌站,包括有第一加料軟包、第二加料斗、液漿儲存槽和真空吸料混料泵,所述真空吸料混料泵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變速箱,所述變速箱的輸出軸上連接有混料箱,所述混料箱的內部設置原料輸送泵和乳化頭,所述第一加料軟包、第二加料斗均通過第二管道與所述混料箱連通,所述混料箱與所述液漿儲存槽之間通過第一管道連通,所述混料箱的出料口處連接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右側通過第四管道與所述液漿儲存槽連通,所述第三管道的左側設置有成品出口。
優選地,上述的一種可移動的高效微型混凝土攪拌站,其中所述真空吸料混料泵通過底座進行固定。
優選地,上述的一種可移動的高效微型混凝土攪拌站,其中所述第一加料軟包的底部設置有第一控制閥,所述第二加料斗的底部設置有第二控制閥。
優選地,上述的一種可移動的高效微型混凝土攪拌站,其中所述混料箱上分別設置有冷水入口和冷水出口。
優選地,上述的一種可移動的高效微型混凝土攪拌站,其中所述第四管道上設置有第四控制閥。
優選地,上述的一種可移動的高效微型混凝土攪拌站,其中所述第三管道與所述成品出口之間設置有第三控制閥。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有益效果是:包括有第一加料軟包、第二加料斗、液漿儲存槽和真空吸料混料泵,真空吸料混料泵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變速箱,變速箱的輸出軸上連接有混料箱,所述混料箱的內部設置原料輸送泵和乳化頭,第一加料軟包和第二加料斗均通過第二管道與混料箱連通,混料箱與液漿儲存槽之間通過第一管道連通,混料箱的出料口處連接有第三管道,第三管道的右側通過第四管道與液漿儲存槽連通,第三管道的左側設置有成品出口。使用時先把主介質液體(可以是水)放入液漿儲存槽,打開第四控制閥,啟動真空吸料混料泵,使其運轉約10秒鐘,之后開啟第二控制閥吸入液體添加劑,完成后關閉,之后打開第一控制閥按次序吸入粉體、顆粒(可以是液體或粉體),完成后關閉,這樣主要工序完成,此時所有物料按工藝要求繼續循環一定時間(如10分鐘),液漿儲存槽內的物料由最初的液體狀按工藝比例吸入顆粒或添加劑進行混合、剪切、破碎不斷高速循環直至均勻、細膩的乳化狀。下一步可根據漿料使用位置,打開第三控制閥,同時關閉第四控制閥。泵體會將混凝土通過管道輸送的方式送達目的地,整個混料過程完成。最后關閉泵電源,泵停止工作,液漿儲存槽同時也被輸送清空,可以進行第二次的混合、剪切、破碎、輸送。與傳統攪拌站、攪拌車、攪拌槽相比,體積有絕對優勢(可達一個平方米以內),可在狹窄的空間內靈活使用,如遂道、高空、山地等;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可達到50立方米/每小時以上的混合、輸送量(因不同功率而定),液體粉料、顆粒粉料、添加劑即配即用,不存在儲存時限的問題;由于采用真空吸料技術,不存在粉塵、異味等污染情況,節能環保;生產操作極其簡易、可大大精減作業人員;設備體積、重量小,制造成本低,拆裝、搬遷和運輸方便快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混料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液漿儲存槽 2、第一管道 3、第一控制閥
4、變速箱 5、第一加料軟包 6、第二加料斗
7、第二控制閥 8、第二管道 9、混料箱
10、第三管道 11、成品出口 12、第三控制閥
13、第四控制閥 14、底座 15、真空吸料混料泵
16、第四管道 17、冷水入口 18、冷水出口
19、原料輸送泵 20、乳化頭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可移動的高效微型混凝土攪拌站,包括有第一加料軟包5、第二加料斗6、液漿儲存槽1和真空吸料混料泵15,真空吸料混料泵15通過底座14進行固定,真空吸料混料泵15的輸出軸上連接有變速箱4,變速箱4的輸出軸上連接有混料箱9,混料箱9上分別設置有冷水入口17和冷水出口18,混料箱9的內部設置原料輸送泵19和乳化頭20,第一加料軟包5和第二加料斗6均通過第二管道8與混料箱9連通,第一加料軟包5的底部設置有第一控制閥3,第二加料斗6的底部設置有第二控制閥7,混料箱9與液漿儲存槽1之間通過第一管道2連通,混料箱9的出料口處連接有第三管道10,第三管道10的右側通過第四管道16與液漿儲存槽1連通,第四管道16上設置有第四控制閥13,第三管道10的左側設置有成品出口11,第三管道10與成品出口11之間設置有第三控制閥12。
使用時先把主介質液體(可以是水)放入液漿儲存槽1,打開第四控制閥13,啟動真空吸料混料泵15,使其運轉約10秒鐘,之后開啟第二控制閥7吸入液體添加劑,完成后關閉,之后打開第一控制閥3按次序吸入粉體、顆粒(可以是液體或粉體),完成后關閉,這樣主要工序完成,此時所有物料按工藝要求繼續循環一定時間(如10分鐘),液漿儲存槽1內的物料由最初的液體狀按工藝比例吸入顆粒或添加劑進行混合、剪切、破碎不斷高速循環直至均勻、細膩的乳化狀。下一步可根據漿料使用位置,打開第三控制閥12,同時關閉第四控制閥13。泵體會將混凝土通過管道輸送的方式送達目的地,整個混料過程完成。最后關閉泵電源,泵停止工作,液漿儲存槽1同時也被輸送清空,可以進行第二次的混合、剪切、破碎、輸送。與傳統攪拌站、攪拌車、攪拌槽相比,體積有絕對優勢(可達一個平方米以內),可在狹窄的空間內靈活使用,如遂道、高空、山地等;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可達到50立方米/每小時以上的混合、輸送量(因不同功率而定),液體粉料、顆粒粉料、添加劑即配即用,不存在儲存時限的問題;由于采用真空吸料技術,不存在粉塵、異味等污染情況,節能環保;生產操作極其簡易、可大大精減作業人員;設備重量輕,制造成本低,拆裝、搬遷和運輸方便快捷。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本發明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