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鋼筋保護層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新型柱式塑料墊塊。
背景技術:
傳統的工藝是梁板底筋和柱筋使用砂漿墊塊,板面筋下安放“幾”型鋼筋支架,來確保鋼筋就位的準確性和混凝土保護層的厚度,但這種工藝在實際操作中存在很多問題,如低筋砂漿墊塊容易移位、破損、使保護層厚度失控(主要是負偏差)導致鋼筋露筋、混凝土裂縫等現象;留下隱患;特別是陽臺、雨篷之類的懸挑構件,若出現這種現象后果更是不堪設想,現有的塑料墊塊多單獨固定一根鋼筋,單獨固定一根鋼筋,會使其固定不徹底,連接不牢固,達不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牢固可靠,有效降低成本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新型柱式塑料墊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新型柱式塑料墊塊,包括外環和內環,所述的外環和內環之間圓心陣列設置至少兩個以上的格柵,所述的兩個格柵之間的格柵塊內設置第一環孔或第二環孔,所述的內環呈帶缺口的“R”形,內環 “R”形的中空部位為卡腔,內環 “R”形缺口的右端形成卡喉,外環的兩側設置至少一個以上的側卡孔,側卡孔的內部設置內孔,所述的內孔里穿有固定絲,外環的底部設置至少一個以上的下卡孔,所述的側卡孔和下卡孔均呈半圓形。
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環孔呈扇形,第二環孔呈圓形。
進一步地,所述的固定絲為鋼絲。
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環孔和第二環孔均為通孔。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新型柱式塑料墊塊,其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的塑料墊塊內環呈帶缺口的“R”形,結構簡單,方便快速對主鋼筋進行固定,第一環孔和第二環孔內也可穿入鋼筋,可以實現“一塊多用”的功能,節約成本,本實用新型加設側卡孔和下卡孔,根據需要將側卡孔或下卡孔對主鋼筋相鄰的鋼筋進行固定,通過三根鋼筋同時固定,使其連接的更加牢固,使其不易移位,使用起來更加安全可靠,同時,在側卡孔處設置固定絲,起到定位與二次固定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牢固可靠,有效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鋼筋混凝土結構新型柱式塑料墊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鋼筋混凝土結構新型柱式塑料墊塊的仰視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鋼筋混凝土結構新型柱式塑料墊塊的圖1中的A向局部放大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標號為:1為外環,2為內環,3為格柵,4為第一環孔,5為第二環孔,6為下卡孔,7為內孔,8為固定絲,9為卡喉,10為側卡孔,11為格柵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3所示,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新型柱式塑料墊塊,包括外環1和內環2,外環1和內環2之間圓心陣列設置至少兩個以上的格柵3,兩個格柵3之間的格柵塊11內設置第一環孔4或第二環孔5,第一環孔4呈扇形,第二環孔5呈圓形,第一環孔4和第二環孔5均為通孔;內環2呈帶缺口的“R”形,內環2“R”形的中空部位為卡腔,內環2“R”形缺口的右端形成卡喉9,外環1的兩側設置至少一個以上的側卡孔10,側卡孔10的內部設置內孔7,內孔7里穿有固定絲8,固定絲8為鋼絲,外環1的底部設置至少一個以上的下卡孔6,側卡孔10和下卡孔6均呈半圓形。
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