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縫保溫節點構造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沉降縫保溫節點構造,包括設置在兩面基層墻體之間的沉降縫處理構造和設置在兩面基層墻體上的外保溫構造層,外保溫構造層包括由基層墻體向外通過粘結劑固定連接的模塑板、抹面膠漿和飾面層,模塑板通過錨釘固定在基層墻體上;沉降縫處理構造包括金屬蓋板和填充材料,金屬蓋板通過鋼釘固定設置在兩基層墻體相鄰相面上,兩面基層墻體之間、金屬蓋板內側裝有填充材料;金屬蓋板與外保溫構造層之間設有緩存構造。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即可保證建筑物之間的美觀性,也可以保證墻體之間的保溫防火效果,更能夠解決建筑物銜接處發生開裂、滲水的問題,從而有效延長外墻外保溫系統的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
沉降縫保溫節點構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保溫節點結構,具體涉及一種沉降縫保溫節點構造。
【背景技術】
[0002]伴隨著國家建筑行業的發展,高層建筑越來越多,外界環境對建筑物的體型以及高度的影響越來越大,在建筑物上設置變形縫成為必不可少的工藝。然而外墻外保溫行業在國內發展較晚,至今約有20多年的工程經驗,從而在節點設計上存在許多缺陷和不足。
[0003]當房屋相鄰的高度、載荷和結構形式差別很大而地基較弱時,房屋有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致使某些部位開裂。為此,應在適當位置如復雜的平面或體型轉折處、高度變化處、載荷、地基的壓縮性和地基處理的明顯不同處設置沉降縫。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沉降縫保溫節點構造。
[0005]其技術方案是:沉降縫保溫節點構造,包括設置在兩面基層墻體之間的沉降縫處理構造和設置在兩面基層墻體上的外保溫構造層,所述外保溫構造層包括由基層墻體I向外通過粘結劑2固定連接的模塑板3、抹面膠漿4和飾面層6,模塑板3通過錨釘固定在基層墻體I上;所述沉降縫處理構造包括金屬蓋板11和填充材料,金屬蓋板11通過鋼釘固定設置在兩基層墻體I相鄰相面上,兩面基層墻體之間、金屬蓋板11內側裝有填充材料;所述金屬蓋板11與外保溫構造層之間設有緩存構造。
[0006]其中,所述抹面膠漿4內敷設有玻纖網5。所述緩存構造為由里到外采用模塑聚苯板條7、背襯8、建筑密封膏9填充。所述模塑板3近緩存構造端設有翻包網14。
[0007]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即可保證建筑物之間的美觀性,也可以保證墻體之間的保溫防火效果,更能夠解決建筑物銜接處發生開裂、滲水的問題,從而有效延長外墻外保溫系統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參照圖1,一種沉降縫保溫節點構造,包括設置在兩面基層墻體之間的沉降縫處理構造和設置在兩面基層墻體上的外保溫構造層,所述外保溫構造層包括由基層墻體I向外通過粘結劑2固定連接的模塑板3、抹面膠漿4和飾面層6,模塑板3通過錨釘固定在基層墻體I上,這不但達到了基本的美觀效果,而且達到了防外墻開裂的目的。所述沉降縫處理構造包括金屬蓋板11和填充材料,金屬蓋板11通過鋼釘固定設置在兩基層墻體I相鄰相面上,使金屬蓋板錨固更加牢固防止脫落。兩面基層墻體之間、金屬蓋板11內側裝有填充材料,填充材料為不燃材料巖棉板(10),使該位置不會存在安全隱患。所述金屬蓋板(11)設置兩排,相互平行,互不連接。使得兩座建筑之間變形互不影響。所述金屬蓋板11與外保溫構造層之間設有20_的緩存構造縫隙。所述緩存構造為由里到外采用模塑聚苯板條7、背襯8、建筑密封膏9填充,使變形縫與保溫層連接處不會產生裂縫而漏水。所述模塑板3近緩存構造端設有翻包網14。所述抹面膠漿4內敷設有玻纖網5。
[0010]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施工方便,即可保證建筑物之間的美觀性,也可以保證墻體之間的保溫防火效果,更能夠解決建筑物銜接處發生開裂、滲水的問題,從而有效延長外墻外保溫系統的使用壽命。
【主權項】
1.沉降縫保溫節點構造,包括設置在兩面基層墻體之間的沉降縫處理構造和設置在兩面基層墻體上的外保溫構造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溫構造層包括由基層墻體(I)向外通過粘結劑(2)固定連接的模塑板(3)、抹面膠漿(4)和飾面層(6),模塑板(3)通過錨釘固定在基層墻體(I)上;所述沉降縫處理構造包括金屬蓋板(I I)和填充材料,金屬蓋板(I I)通過鋼釘固定設置在兩基層墻體(I)相鄰相面上,兩面基層墻體之間、金屬蓋板(11)內側裝有填充材料;所述金屬蓋板(11)與外保溫構造層之間設有緩存構造。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縫保溫節點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抹面膠漿(4)內敷設有玻纖網(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縫保溫節點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緩存構造為由里到外采用模塑聚苯板條(7)、背襯(8)、建筑密封膏(9)填充。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沉降縫保溫節點構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塑板(3)近緩存構造端設有翻包網(14)。
【文檔編號】E04B1/76GK205712519SQ201620577849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5日
【發明人】張宏峰, 石景信, 宮少峰
【申請人】山東秦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