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防水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屋面隔熱減震防水材料。
背景技術:
屋面防水材料是建筑防水工程中常用的材料,通常鋪設于建筑物的墻體、屋面處,用于抵御外界雨水沖擊。屋面防水材料作為工程基礎與建筑物之間無滲漏連接,是整個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對整個工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的防水卷材普遍存在防水性能差、容易老化失效、自粘層不具備防水效果等問題,或存在自粘層與基面粘結處易竄水、穩定性差等不足。同時,屋面防水材料的隔熱效果通常較差,在炎熱的夏季,屋面防水材料容易直接將太陽照射在屋面處的熱量傳導至建筑物內部,使室內溫度升高,導致空調制冷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環保節能。此外,目前常用的屋面防水材料的緩沖作用較差,當雨水打在屋面防水材料表面時,會產生較大的沖擊力和噪音,給屋內人們帶來不舒適的體驗。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屋面隔熱減震防水材料。所述屋面隔熱減震防水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使用壽命較長,且能夠緩解由于外界陽光照射屋面造成的室內溫度升高的問題,降低夏季制冷成本,有利于節能環保。同時,所述屋面隔熱減震防水材料對于雨滴沖擊具有良好的減震緩沖作用,能夠降低雨水沖擊屋面時產生的噪音,改善使用體驗。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屋面隔熱減震防水材料,自上至下依次包括固定連接的反光層、粘合層、防水層、自粘層和隔離層;所述反光層為鋁箔層,所述防水層為自硫化丁基橡膠層。
進一步地,所述反光層的上表面為光滑面,所述反光層的厚度為0.1-0.15mm。
進一步地,所述反光層與所述粘合層之間設置有PET加強層,所述PET加強層的上下表面分別與所述反光層和所述粘合層固定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粘合層為壓敏膠層;所述粘合層的厚度為0.3-0.5mm。
進一步地,所述粘合層為丁基橡膠壓敏膠層。
進一步地,所述自粘層為丁基橡膠自粘膠層,所述自粘層的厚度不小于0.5mm。
進一步地,所述隔離層為防粘封膜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所述屋面隔熱減震防水材料的表面設置有反光層,所述反光層為鋁箔層,能夠有效反射照射于屋面的太陽光,避免屋面防水材料層吸收過多陽光熱量并將陽光熱量傳導至室內,具有良好的隔熱作用,能夠有效降低夏季室內制冷成本,節約制冷能源,有利于節能減排。所述防水層為自硫化丁基橡膠層,該層具有良好的抗老化、耐腐蝕、耐高溫以及耐低溫的性能,在長期設置于自然環境中時,不易發生老化、漏水的問題,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和良好的防水性能。同時,所述防水層具有一定的緩沖性能,能夠分散雨滴對屋面隔熱減震防水材料的沖擊力。所述粘合層不僅起到連接所述反光層和所述防水層的作用,而且,所述粘合層的緩沖性能較強,能夠進一步加強所述屋面隔熱減震防水材料的減震效果,降低雨滴沖擊屋面時造成的噪音,給使用者帶來更為安靜、舒適的體驗。所述防水層的下方固定設置有自粘層,所述自粘層可以與基層實現滿粘接、防止了竄水漏水現象的發生,施工簡便快速、安全環保,此外,所述自粘層也具有緩沖降噪的作用。
2、所述鋁箔層的上表面為光滑面,能夠有效提高反射率,增強所述反光層的隔熱效果,并增加所述屋面隔熱減震防水材料的美觀性。
3、所述反光層與所述粘合層之間固定連接設置有PET加強層,所述PET加強層能夠起到支撐反光層的作用,使得所述反光層能夠選用較小的厚度,進一步降低所述屋面隔熱減震防水材料的自重,有利于節約制造材料,降低運輸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所述屋面隔熱減震防水材料的結構示意圖(不包括所述PET加強層);
圖2是所述屋面隔熱減震防水材料的結構示意圖(包括所述PET加強層)。
圖中:1、反光層;2、粘合層;3、防水層;4、自粘層;5、隔離層;6、PET加強層。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屋面隔熱減震防水材料,自上至下依次包括固定連接的反光層1、粘合層2、防水層3、自粘層4和隔離層5;所述反光層1為鋁箔層,所述防水層3為自硫化丁基橡膠層。所述防水層3為自硫化丁基橡膠層,具有良好的抗老化、耐腐蝕、耐高溫以及耐低溫的性能,在長期設置于自然環境中時,不易發生老化、漏水的問題,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和良好的防水性能。同時,所述防水層3具有一定的緩沖性能,能夠分散雨滴對屋面的沖擊力。
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反光層1的上表面為光滑面,所述反光層1的厚度為0.1-0.15mm。上表面設為光滑面的所述反光層1具有更高的反射效率,有利于提高所述反光層1反射太陽光的效率,從而提高所述屋面隔熱減震防水材料的隔熱能力。
作為另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反光層1與所述粘合層2之間設置有PET加強層6(見圖2),所述PET加強層6的上下表面分別與所述反光層1和所述粘合層2固定相連。所述PET加強層6能夠起到支撐反光層1的作用,使得所述反光層1能夠選用較小的厚度,進一步降低所述屋面隔熱減震防水材料的自重,有利于節約制造材料,降低運輸成本。
作為另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粘合層2為壓敏膠層;所述粘合層2的厚度為0.3-0.5mm。所述粘合層2具有較高的緩沖性能,能夠進一步加強所述屋面隔熱減震防水材料的減震性能,降低雨滴沖擊屋面時造成的噪音,給使用者帶來更為安靜、舒適的體驗。
作為另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粘合層2為丁基橡膠壓敏膠層。
作為另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自粘層4為丁基橡膠自粘膠層,所述自粘層4的厚度不小于0.5mm。所述自粘層4可以與基層實現滿粘接、防止了竄水漏水現象的發生,施工簡便快速、安全環保。所述隔離層5為防粘封膜層,使用前,所述隔離層5能夠使所述自粘層4的底部保持粘性,使用時可直接將所述隔離層5撕下,使用方便。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