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安裝塔吊支撐方管的掛籠組件。
背景技術:
超高層塔吊的支撐方管傳統的安裝方法是先在核心筒墻體中預埋,且在安裝鋼板上焊接臨時支撐,再通過塔吊吊裝將支撐方案就位,接著在高空中搭設操作平臺且安裝施工人員在操作平臺上進行支撐方管的安裝焊接工作,待安裝焊接完成后拆除臨時支撐和操作平臺;而在拆除支撐方管時,需要再次搭設操作平臺。上述這種支撐方管的安裝方法十分麻煩且施工成本高,還具有較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直接搭設在臨時固定的支撐方管上,具有安裝拆卸方便以及可周轉使用的優點的掛籠組件。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安裝塔吊支撐方管的掛籠組件,其包括:
頂部連接桿,搭接于臨時固定于塔吊處的墻體上的支撐方管的頂部;以及
兩籠體,位于所述支撐方管相對的兩旁側且分別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頂部連接桿的兩端。
可選地,所述頂部連接桿為U形結構,所述支撐方管嵌設于所述頂部連接桿的U形開口部位中。
可選地,所述頂部連接桿由型鋼加工而成。
可選地,所述籠體為矩形框體結構,包括四根立桿和用于安裝相鄰的所述立桿之間的橫桿。
可選地,所述立桿和所述橫桿為型鋼且相互焊接。
可選地,所述籠體的底部焊接有鋼板。
可選地,所述頂部連接桿的數量為兩根,兩根所述頂部連接桿并行布置且分別位于所述籠體相對的兩側;所述頂部連接桿的兩端設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四根立桿中兩根相鄰的立桿頂端設有與所述第一固定孔對應的第二固定孔。
用于安裝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安裝本掛籠組件時,以搭接在臨時固定的支撐方管上的頂部連接桿作為支撐件,并通過可拆卸連接的方式將支撐方管兩側的籠體固定在頂部連接桿上;在拆除本掛籠組件時,將可拆卸的連接裝置拆除即可。這種簡單方便的安裝和拆卸方法有利于加快塔吊的施工進度;而且其結構簡單、成本低,具有很強的適用性。此外,本掛籠組件具有周轉功能,可在同型號的支撐方管之間循環利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安裝塔吊支撐方管的掛籠組件的正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用于安裝塔吊支撐方管的掛籠組件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用于安裝塔吊支撐方管的掛籠組件中頂部連接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用于安裝塔吊支撐方管的掛籠組件中與頂部連接桿固定的立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使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考圖1和圖2,圖1出示了本實用新型用于安裝塔吊支撐方管的掛籠組件的正視圖,圖2出示了本實用新型用于安裝塔吊支撐方管的掛籠組件的俯視圖。由圖1和圖2可知,本實用新型用于安裝塔吊支撐方管的掛籠組件主要由掛籠組件的頂部連接桿20和掛籠組件的籠體30組成。掛籠組件30作為容納施工人員的操作平臺,以供施工人員進行支撐方管10的安裝和拆卸工作;而頂部連接桿20將籠體30吊掛在支撐方管10上。
具體來說,在安裝支撐方管10時,本支撐方管10與塔吊處的核心筒墻體臨時固定,以待施工人員進行最終的焊接固定;在拆卸支撐方管10時,本支撐方管10與塔吊處的核心筒墻體焊接固定。頂部連接桿20直接搭接在支撐方管10的頂部;該頂部連接桿20的兩端分別懸挑出支撐方管10相對的兩旁側,且分別懸吊有籠體30;位于支撐方管10相對的兩旁側的籠體30與支撐方管10的端部之間通過可拆卸連接的方式固定。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頂部連接桿20為U形結構,具體參考圖3,圖3出示了本實用新型用于安裝塔吊支撐方管的掛籠組件中頂部連接桿的結構示意圖。由圖3可知,U形結構的頂部連接桿20由頂桿21以及位于頂桿21兩端的側桿22組成;其中頂桿21直接搭接在支撐方管10的頂部,兩根側桿22分別位于支撐方管10的相對的兩旁側,使支撐方管10正好嵌在U形結構的頂部連接桿20的U形開口部位內。采用這種結構的頂部連接桿20憑借頂桿21和側桿22形成的U形開口部位與支撐方管10牢固連接,進而提高本掛籠組件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籠體30為矩形框體結構,再次參考圖1和圖2可知,其由立桿31和橫桿32固定而成。具體來說,矩形框體結構的籠體30具有四根并排設置的立桿31,以及固接在這四根立桿21中相鄰的兩根立桿21之間的橫桿32;而且,相鄰的兩根立桿21之間至少具有位于其頂端、中部和尾端的三根橫桿32。如此通過四根立桿21以及多層的橫桿32形成具有較高的結構牢固性和安全性的籠體30。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立桿31和橫桿32為型鋼且通過焊接的方式相互固定。一般情況下,施工現場通常選用角鋼作為立桿31和橫桿32,同樣地,頂部連接桿20的加工原材料也選用角鋼一類的型鋼。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矩形框體結構的籠體30的底部焊接有鋼板40。具體地,在四根立桿31以及位于其尾端的四根橫桿32形成的矩形框架區域內設置多根加強桿,并在加強桿的頂部滿鋪花紋鋼板40且花紋鋼板40與加強桿焊接固定。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頂部連接桿20的數量為兩根,兩根頂部連接桿20并行布置且分別位于籠體30相對的兩側;由圖3可知,頂部連接桿20中的側桿22上設有第一固定孔70;而參考圖4,圖4出示了本實用新型用于安裝塔吊支撐方管的掛籠組件中與頂部連接桿固定的立桿的結構示意圖,由圖4可知,四根立桿31中兩根相鄰的立桿頂端設有與第一固定孔70對應的第二固定孔80。采用這種設計方式可以使籠體30受力更為平衡,結構更為穩固,施工更安全。此外,在進行本掛籠組件的安裝工作時,只需在相互對應的第一固定孔70和第二固定孔80中設置螺栓螺母60,即可實現籠體30與頂部連接桿20之間的可拆卸連接。在進行本掛籠組件的拆除工作時,只要拆除第一固定孔70和第二固定孔80中的螺栓螺母60即可,以供循環使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用于安裝塔吊支撐方管的掛籠組件以搭接在臨時固定的支撐方管上的頂部連接桿作為支撐件,并通過可拆卸連接的方式將支撐方管兩側的籠體固定在頂部連接桿上,即可完成本掛籠組件的安裝工作;并且將可拆卸的連接件拆除即可完成本掛籠組件的拆除工作。這種簡單方便的安裝和拆卸方法有利于加快塔吊的施工進度;而且結構簡單、成本低,具有很強的適用性。此外,本掛籠組件具有周轉功能,可在同型號的支撐方管之間循環利使用。
以上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可根據上述說明對本實用新型做出種種變化例。因而,實施方式中的某些細節不應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實用新型將以所附權利要求書界定的范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