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輕鋼骨架輕型板。
背景技術:
在建筑領域,通常使用的為彩鋼板和混凝土板,其中彩鋼板質輕,施工便利,但是存在使用壽命短,并且抗火性能差,能耗大,不利于節能降耗。而混凝土板雖然使用壽命和抗火性能較好,但是自重大,一般都是采用現場澆筑,施工方法單一,對環境影響大,不符合綠色建筑的理念。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業內出現了鋼骨架輕型板,其主要以輕鋼骨架為支撐,內部填充混合料而形成,但是在施工時,將多塊板平鋪,板與板之間接縫處理繁瑣,給施工上帶來很大的不便,發明一種性能優越,使用方便的輕鋼骨架輕型板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施工方便、性能優良的的輕型板材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輕鋼骨架輕型板,其關鍵技術點在于,其包括輕鋼骨架、橫向增強件、縱向增強件和填充在所述輕鋼骨架內的混合料填充部;
所述輕鋼骨架由相對設置的兩個C型鋼以及兩個異型鋼順次焊接而成,所述C型鋼和異型鋼的頂端齊平,所述C型鋼的高度小于異型鋼的高度,所述兩個所述C型鋼的槽口相向設置,所述兩個異型鋼的槽口相向設置,兩個所述異型鋼相背一側為相互匹配的臺階狀結構;
所述橫向增強件為金屬增強網,所述金屬增強網的四周與所述輕鋼骨架固定連接;
所述縱向增強件包括上鋼板和下鋼板,所述上鋼板和所述下鋼板之間設置有豎加強筋,所述上鋼板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C型鋼的上翼緣固定連接,所述下鋼板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C型鋼的下翼緣固定連接;
所述混合料填充部的上表面和所述輕鋼骨架的表面齊平,所述上鋼板的表面裸露于所述混合料填充部外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一個所述異型鋼的外側為上凸下凹形臺階狀結構,另一個所述異型鋼的外側為上凹下凸形臺階狀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異型鋼的底緣設有向上折彎。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C型鋼外側設有筋。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所述異型鋼上設置有吊裝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一個所述吊裝孔開設在所述上凸下凹形臺階狀結構上,吊裝孔朝下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輕鋼骨架輕型板,在異型鋼相背的一側設置臺階狀結構,在鋪設時,相鄰板由平面對接改變為搭接,可以增加板和板之間的牢固性,簡化施工步驟。縱向增強件既可以增強縱向的強度,裸露于混合料填充部的上鋼板作為與安裝龍骨的焊接部,可以增加整體牢固性和提高施工的便捷性,整體結構具備輕質、高強、耐久、保溫隔熱、耐火、防水、抗震和節能環保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上凸下凹形臺階狀結構和上凹下凸形臺階狀結構相互對齊搭接,增加了兩個板之間的牢固性,并且提高了防水性。
本實用新型的異型鋼的底緣設有向上折彎,可以提高整個輕鋼骨架的強度,防止變形。
本實用新型的吊裝孔開設在所述上凸下凹形臺階狀結構上,吊裝孔32朝下設置,有效避免了從板縫中流入的水進入板內,減少了進水的幾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剖視圖;
在附圖中:1混合料填充部、2C型鋼、21筋、3異型鋼、31折彎、32吊裝孔、4金屬增強網、5上鋼板、6下鋼板、7豎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實用新型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附圖1和2所示的一種輕鋼骨架輕型板,其關鍵技術點在于,其包括輕鋼骨架、橫向增強件、縱向增強件和填充在所述輕鋼骨架內的混合料填充部1。
所述輕鋼骨架由相對設置的兩個C型鋼2以及兩個異型鋼3順次焊接而成,所述C型鋼2和異型鋼3的頂端齊平,所述C型鋼2的高度小于異型鋼3的高度,所述兩個所述C型鋼2的槽口相向設置,所述兩個異型鋼3的槽口相向設置,兩個所述異型鋼3相背一側為相互匹配的臺階狀結構,一個所述異型鋼3的外側為上凸下凹形臺階狀結構,另一個所述異型鋼3的外側為上凹下凸形臺階狀結構,上凸下凹形臺階狀結構和上凹下凸形臺階狀結構相互匹配,用于兩塊板接觸面的搭接,增加了兩個板之間的牢固性,并且提高了防水性,簡化了板上防水施工工序,所述異型鋼3的底緣設有向上折彎31,可以提高整個輕鋼骨架的強度,防止變形,所述C型鋼2外側設有筋21。
本實用新型的橫向增強件為金屬增強網4,所述金屬增強網4由相互交叉的鋼筋焊接而成,所述金屬增強網4的四周與所述輕鋼骨架固定連接,對整個板的強度起到增強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縱向增強件包括上鋼板5和下鋼板6,所述上鋼板5和所述下鋼板6之間設置有豎加強筋7,所述上鋼板5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C型鋼2的上翼緣固定連接,所述下鋼板6的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C型鋼2的下翼緣固定連接,所述混合料填充部1的上表面和所述輕鋼骨架的表面齊平,所述上鋼板5的表面裸露于所述混合料填充部1外部。即可以增強縱向的強度,裸露于混合料填充部的上鋼板作為與安裝龍骨的焊接部,可以增加整體牢固性和提高施工的便捷性。
本實用新型的異型鋼3上設置有吊裝孔32,一個所述吊裝孔32開設在所述上凸下凹形臺階狀結構上,吊裝孔32朝下設置,另一個所述吊裝孔32開設在所述上凹下凸形臺階狀結構上,吊裝孔32朝側部設置,較之前朝兩側設置的吊裝孔,使進水率減少了一半。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并非本實用新型可行實施的窮舉。對于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對其所作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動,都應當被認為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