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腳手架側向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腳手架被用于高處施工,在需要在較高位置進行施工時,需要多個腳手架進行依次堆疊,但是堆疊完成后的整體的穩定性較差,因此在進行施工時,需要多個工人在位于最下方的腳手架的外部進行幫扶,避免腳手架發生晃動,使用較為麻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腳手架側向支撐結構,本裝置在位于最下方的腳手架的側面形成輔助支撐,增加底部的腳手架的受力能力,避免發生晃動,確保腳手架堆疊的可靠性,提高施工安全性。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腳手架側向支撐結構,包括第一豎向管道和第二豎向管道,所述第一豎向管道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豎向管道的長度,在所述第一豎向管道和所述第二豎向管道之間配合有連接管道,在所述第二豎向管道與所述連接管道之間配合有斜向支撐板,在所述第一豎向管道內配合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上、下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一豎向管道的外部,所述螺紋桿延伸至所述第一豎向管道外部的那兩端處均配合有限位螺母,所述螺紋桿的下端配合有萬向輪,所述第二豎向管道的內底部設置有螺母,通過所述螺母配合有第一螺紋桿,所述第一螺紋桿的下端設置有支撐輪,所述第二豎向管道的側面設置有兩個以上的固定管,所述第二豎向管道和所述固定管之間配合有法蘭盤。
優選地,所述第一豎向管道和所述第二豎向管道的直徑相同。
優選地,所述連接管道分別與所述第一豎向管道和所述第二豎向管道之間焊接固定。
優選地,所述斜向支撐板分別與所述第二豎向管道和所述連接管道之間焊接固定。
優選地,所述固定管的外部設置有連接腳手架用的螺絲。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在位于最下方的腳手架的側面形成輔助支撐,增加底部的腳手架的受力能力,避免發生晃動,確保腳手架堆疊的可靠性,提高施工安全性,本裝置的結構較為簡單,成本較為低廉,適合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所示的一種腳手架側向支撐結構,包括第一豎向管道1和第二豎向管道2,所述第一豎向管道1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二豎向管道2的長度,在所述第一豎向管道1和所述第二豎向管道2之間配合有連接管道3,在所述第二豎向管道2與所述連接管道3之間配合有斜向支撐板4,在所述第一豎向管道1內配合有螺紋桿5,所述螺紋桿5的上、下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一豎向管道1的外部,所述螺紋桿5延伸至所述第一豎向管道1外部的那兩端處均配合有限位螺母501,所述螺紋桿5的下端配合有萬向輪6,所述第二豎向管道2的內底部設置有螺母(未圖示),通過所述螺母配合有第一螺紋桿7,所述第一螺紋桿7的下端設置有支撐輪711,所述第二豎向管道2的側面設置有兩個以上的固定管8,所述第二豎向管道2和所述固定管8之間配合有法蘭盤9。
本實用新型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第一豎向管道1和所述第二豎向管道2的直徑相同。
本實用新型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連接管道3分別與所述第一豎向管道1和所述第二豎向管道2之間焊接固定。
本實用新型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斜向支撐板4分別與所述第二豎向管道1和所述連接管道2之間焊接固定。
本實用新型中一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固定管8的外部設置有連接腳手架用的螺絲81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裝置在位于最下方的腳手架的側面形成輔助支撐,增加底部的腳手架的受力能力,避免發生晃動,確保腳手架堆疊的可靠性,提高施工安全性,本裝置的結構較為簡單,成本較為低廉,適合推廣使用。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