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模板,特別是一種全木結構組合工具式的模板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建筑市場模板工程依然大量使用木材及竹木模板,因木模板具有容易采購,材質輕,使用方便的特點,因此針對性較普遍大多數結構均能采用所以是當前使用最廣,用量最大的模板材料。但是木模板體系很多年以來,一直沿用散拼散裝作法,致使模板損耗量大,周轉次數低,浪費大量的木材來源,幾次周轉后施工質量嚴重下降,同時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特別是在當今勞動力緊缺的時代,已無法滿足提升勞動效率和生產力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全木結構組合工具式墻體模板系統,要解決木模板體系耗損量大浪費大量木材、周轉次數低、周轉后施工質量下降以及人力資源緊缺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全木結構組合工具式墻體模板系統,包括兩側結構相同的側模板和拉接側模板的對拉螺栓,所述側模板包括面板、設置在面板外側的豎向背楞以及設置在豎向背楞外側的橫向龍骨,所述面板的高度與墻體同高,由標準母板和連接公板沿墻體寬度方向交替設置,所述標準母板的豎向背楞沿板寬方向至少間隔設置三個,分別為兩個端部母背楞和至少一個中部連接背楞,所述端部母背楞的外邊緣相對標準母板的外邊緣超出設置,所述連接公板的豎向背楞是沿板寬方向設置的兩個端部公背楞,所述端部公背楞的外邊緣相對連接公板的外邊緣內縮設置,超出尺寸和內縮尺寸相適應,保證連接公板的端部搭接在端部母背楞的表面,所述標準母板和連接公板之間預留有調節縫,所述對拉螺栓自中部連接背楞和端部公背楞處對應穿過。
所述對拉螺栓為包括三段式穿墻螺桿、墊塊、定位件、蝴蝶卡和緊固螺母,所述穿墻螺桿包括中部的內桿和兩端的外桿,所述內桿的兩端部套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外側頂在墊塊的內側,所述墊塊的外側頂在面板的內側,所述外桿的一端穿過面板固定在墊塊上,外桿的另一端貫穿豎向背楞夾設于橫向龍骨之間并通過外側的蝴蝶卡和緊固螺母固定。
所述定位件為厚條狀水泥墊塊、硬塑料套管或者定位螺帽。
所述中部連接背楞處對應的標準母板上開有對拉螺栓孔。
兩個端部公背楞之間的連接公板上開有對拉螺栓孔。
所述豎向背楞為木方。
所述面板與豎向背楞之間通過由面板釘入豎向背楞的自攻螺絲固定連接,沿墻體高度方向的自攻螺絲的間距最大為30mm,所述自攻螺絲的長度不小于40mm。
所述橫向龍骨為方鋼、槽鋼或工字鋼。
所述面板還包括不規則板,不規則板的寬度介于標準母板的寬度和連接公板的寬度之間,不規則板與豎向背楞的連接構造和標準母板與豎向背楞的連接相同。
所述墻體模板系統還包括陰角模板,該陰角模板包括垂直設置的兩塊陰角面板、位于陰角面板夾角處的陰角方鋼、陰角面板外側的陰角背楞以及設置在陰角背楞的外側的橫向龍骨,所述陰角面板通過自攻螺絲與陰角背楞固定連接,所述對拉螺栓自陰角背楞處對應穿過。
所述標準母板的寬度為91cm或122cm。
所述連接公板的寬度為16~18cm。
所述端部母背楞的外邊緣相對標準母板的外邊緣超出尺寸的寬度為20~25mm。
所述端部公背楞的外邊緣相對連接公板的外邊緣內縮尺寸的寬度為20~25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改變了現有不適合社會發展的木模板體系,提高了企業的生存能力及施工質量,同時為社會及國家節約有限的木材資源,避免其它模板體系缺點而進行的針對性設計,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本實用新型與傳統的散拼散裝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一、施工后的混凝土觀感質量好:本模板體系能夠自密閉,使用相互配合的標準母板和連接公板,再配制少量不固定尺寸模板作為配板,在混凝土施工中,沒有明顯的漏漿現象,完成后的混凝土表面觀感質量非常好,質量正常情況一次合格率可達90%以上。
二、木模板體系耗損量低:本模板體系為一次組裝定型,避免了多次散拼拆除,同一個工程至少可節約一半的鋼釘、木材和模板,極大的減少了木方及板材的切割和浪費,
三、節省人力:本模板體系加工制作方便簡單實用,只需把成品板材與木方牢固的結合即可,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用工人數,安裝拆除簡便易學,使勞動力短缺的矛盾得到了緩解,容易控制施工質量,降低了50%以上施工成本的同時又極大地提高了施工質量,使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極大地加強。
四、周轉能力強:本模板體系周轉次數是傳統模板的2-3倍,可重復多次使用,一般情況下至少能周轉10次以上,如能進行有效的管理并采用優質板面,如竹膠板可多達15次以上,經過反面重新安裝后又可再增加4-5次,使用后木方完整、板面完整;特別適用于全現澆多層結構,還可利用在基礎、質量要求不高的部位用于支模,比傳統施工方法可節約材料50%以上,減少工日50%以上,按最少10次周轉每平方米造價只有傳統方法的1/2-1/3。
五、降低能耗綠色環保:本模板體系將木方和模板有機結合起來,制作標準模塊、不規則模塊和連接模塊,模塊式生產,一次加工成型可多次使用,在施工過程中沒有重復散拼裝模板的現象,避免了板材及木方的隨意切割,有效地降低了材料管理難度;即使工程完工后,模塊90%處于完整狀態,模板木方還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另外施工過程中很少產生邊角廢料,因此有利于環保的要求,并且由于比傳統施工方法可節約50%-60%的木材資源,如能推廣使用將產生很大的社會效益,節約大量的森林資源,符合低碳社會的要求。采用的材質為全木,組合后的尺寸完全可以人力操作,安裝過程中幾乎不用垂直運輸機械,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也很少,由于全過程的施工中本工法中所用的模塊很完整,工程完工后木方模板還可以用于別的方面。
六、施工安全性高:在施工安全上由于是模塊化,在安裝拆除及吊運過程中可以極好的保證安全;在安拆過程中不使用釘子,不出現朝天釘現象,幾乎沒有扎腳現象發生;在安裝過程中把模塊背肋等通過穿墻螺桿連接成整體墻面模板;安裝時很少或者不用鋼釘,有效地防止扎腳的安全事故,并節約大量的鋼釘資源。
七、保證文明施工:在文明施工方面由于模塊化利于碼放整齊,節省場地能有效的保證文明施工的要求。由于本模板體系可做到工廠化生產,模塊化有利于碼放整齊,場地占用少,能很好的滿足文明施工標準。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側模板中標準母板的連接構造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側模板中連接公板的連接構造示意圖。
圖3是圖2中連接公板上自攻螺絲的布置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標準母板和連接公板的安裝匹配圖。
圖5是安裝完成后的一側模板示意圖。
圖6是陰角處角模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墻體模板組裝完成并澆筑混凝土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面板、1.1-標準母板、1.2-連接公板、2-豎向背楞、2.1-端部母背楞、2.2-中部連接背楞、2.3-端部公背楞、3-橫向龍骨、4-調節縫、5-對拉螺栓、5.1-穿墻螺桿、5.11-內桿、5.12-外桿、5.2-墊塊、5.3-定位件、5.4-蝴蝶卡、5.5-緊固螺母、6-對拉螺栓孔、7-自攻螺絲、8-陰角面板、9-陰角方鋼、10-陰角背楞。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可用于全部的現澆混凝土墻體,包括梯形截面墻體,需調整板面尺寸,墻厚度不限,一般墻高最好4米以下,主要原因木方多為4米長,超過4米墻體需定制木方,板面材料不限。
實施例參見圖1-7所示,一種全木結構組合工具式墻體模板系統,包括兩側結構相同的側模板和拉接側模板的對拉螺栓5,所述側模板包括面板1、設置在面板外側的豎向背楞2以及設置在豎向背楞2的外側的橫向龍骨3,所述面板1的高度與墻體同高,由標準母板1.1和連接公板1.2沿墻體寬度方向交替設置。所述面板還包括不規則板,不規則板的寬度介于標準母板的寬度和連接公板的寬度之間,用于尺寸不合模數時進行配制。
所述標準母板1.1的豎向背楞沿板寬方向間隔設置三個,分別為兩個端部母背楞2.1和一個中部連接背楞2.2,所述端部母背楞2.1的外邊緣相對標準母板1.1的外邊緣超出設置,所述連接公板1.2的豎向背楞是沿板寬方向設置的兩個端部公背楞2.3,所述端部公背楞2.3的外邊緣相對連接公板1.2的外邊緣內縮設置,超出尺寸和內縮尺寸相適應以保證連接公板1.2的端部搭接在端部母背楞2.1的表面為準。不規則板與豎向背楞的連接構造和標準母板與豎向背楞的連接相同。
所述豎向背楞為木方。對拉螺栓5自中部連接背楞2.2和端部公背楞2.3處對應穿過。所述中部連接背楞2.2處對應的標準母板1.1上開有對拉螺栓孔6。兩個端部公背楞2.3之間的連接公板1.2上開有對拉螺栓孔6。
所述對拉螺栓為包括三段式穿墻螺桿5.1、墊塊5.2、定位件5.3、蝴蝶卡5.4和緊固螺母5.5,所述穿墻螺桿包括中部的內桿5.11和兩端的外桿5.12,所述內桿5.11的兩端部套有定位件5.3,所述定位件5.3的外側頂在墊塊5.2的內側,所述墊塊5.2的外側頂在面板1的內側,所述外桿5.12的一端穿過面板1固定在墊塊5.2上,外桿5.12的另一端貫穿豎向背楞2夾設于橫向龍骨3之間并通過外側的蝴蝶卡5.4和緊固螺母5.5固定。所述定位件為厚條狀水泥墊塊、硬塑料套管或者定位螺帽。本實施例中為定位螺帽。
所述面板1與豎向背楞2之間通過由面板1釘入豎向背楞2的自攻螺絲7固定連接,沿墻體高度方向的自攻螺絲的間距最大為30mm,所述自攻螺絲的長度不小于40mm。
所述橫向龍骨為方鋼、槽鋼或工字鋼。
所述標準母板1.1和連接公板1.2之間預留有調節縫4。所述調節縫的寬度不大于3mm。
所述墻體模板系統還包括陰角模板,該陰角模板包括垂直設置的兩塊陰角面板8、位于陰角面板夾角處的陰角方鋼9、陰角面板外側的陰角背楞10以及設置在陰角背楞10的外側的橫向龍骨3,所述陰角面板8通過自攻螺絲7與陰角背楞10固定連接,所述對拉螺栓5自陰角背楞10處對應穿過。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標準母板的寬度一般為為91cm或122cm,連接公板的寬度為16~18cm。因此端部母背楞的外邊緣相對標準母板的外邊緣超出尺寸的寬度為20~25mm,端部公背楞的外邊緣相對連接公板的外邊緣內縮尺寸的寬度為20~25mm。
本實用新型的制作步驟如下:
步驟一,選材料:根據工程需要選擇優質木方和模板,木方和模板的誤差要小于2mm,材料選用要選用木方斷面尺寸相同平直的材料,模板尺寸大小一致、厚薄一致是保證制作質量的根本。
步驟二,切割板材:根據墻體高度配制并切割板材,模板木方切割用高品質的木工臺鋸,用該鋸床能保證鋸口光滑,加工誤差在2mm內,保證高精度的模板加工質量,模板沒有毛邊能從而不易被水和灰漿破壞,提高了模板周轉次數和施工質量。
步驟三,模板鉆自攻螺絲孔:主要作用是避免模板面板(特別是竹膠板)在自攻螺絲的擠壓作用下被破壞,進一步在水及水泥漿作用下還極易產生破壞起皮和鼓包現象,使混凝土表面在質量上嚴重下降,降低模板周轉次數。在需要釘自攻螺釘的部位每隔15-20mm鉆直徑為3.2mm的孔,釘子不易過短,否則易松脫,最好用直徑3.5mm,長度40mm以上的自攻螺絲。
步驟四,組合模塊:把根據設計確定標準母板和連接公板,將兩者均分別與豎向背楞使用自攻螺絲組裝成模塊,形成標準母板模塊和連接公板模塊,還可以根據墻體的寬度需要制作不規則板形成不規則模塊,不規則模塊的結構與標準母板模塊相似,只是面板的寬度不同。自攻螺絲組裝模板會使面板和豎向背楞在安拆過程中不易分離,緊固力強。
步驟五,模板開鉆螺栓孔:根據設計要求確定對拉螺栓的孔距,用開孔器預先把模塊鉆孔,孔徑一般為直徑22mm,特殊情況需根據設計的螺栓直徑再開孔。
步驟六,模板加工完成后分規格運至施工現場碼放整齊備用。
本實用新型制作時主要只有兩種規格,標準母板常用寬度是91cm和122cm;連接公板的寬度為16~18cm,兩種模板高度依樓層高度確定,寬度根據混凝土墻體長度或流水段混凝土墻體長度確定。
標準母板的高度與混凝土墻同高,有效寬度與成品模板同寬,每間隔30cm加設豎向背楞,根據混凝土墻體長度或流水段混凝土墻體長度,尺寸不合模數時配制不規則板,不規則板和豎向背楞的連接構造與標準母板與豎向背楞的連接構造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現場施工步驟如下:
步驟一,模板底部找平:此模板體系加工精度高誤差小,所以要求對地面模板支架進行找平處理,保證標準母板模塊與角模板等連成整體后在陰陽角部位的垂直。模板安裝首先控制模板下口水平,誤差要求控制在3mm之內,模板底部找平是保證模板質量的關鍵,使一側模板組裝完成后很容校正合格。
步驟二,安放角模板:據工程實際設計成通用陰角模,模板安裝前把角模板放置到位臨時固定并保證角垂直。
步驟三,先組合一側的模板:在安裝模塊時要2個人一組立好,角模板構造與標準母板模塊相同,角模板立好后靠放第一塊連接公板模塊,再放置與標準母板模塊并依此類推直到另一個陰角處需配制一塊不規則模塊,從而組合成一面墻體的一側模板。模板之間板縫不需要太過緊密以使整面墻體模板有伸縮空間,允許模板之間不大于3mm的間隙,由于本模板體系墻體是由多塊模塊組合而成,。必要時通過調整每個板縫的間隙可整塊墻體模板長度,根據需要可微調模板的組合長度,一般情況下可調整1%左右的長短,使模板安裝更具靈活性,更便于模板的校正,特別是可使角模板不會因模板的誤差而不垂直和位移從而保證模板的安裝質量。
步驟四,臨時固定:組合模板時采用鐵絲把模板與鋼筋網片固定好防止倒下傷人,全部墻板模板安放就位時板塊之間用板方條臨時連接,待側模板完全組合后把臨時固定的鐵絲,板方條拆除即可。
步驟五,安裝穿墻螺栓:穿墻螺栓隨模板同時安裝,模板組合完成螺栓同時安裝到位。穿墻螺桿一般采用直徑為14mm的螺桿,水平間距可設置為53cm,豎向間距根據墻高確定,一般不大于60cm。模板的鋼度和強度由橫向龍骨來加強,具體尺寸需根據建筑的結構尺寸通過計算確定。對拉螺栓最好采用內桿和外桿三段構造的螺栓,也可用通長螺桿,但是安裝難度相應加大。墻體斷面控制采用同樣厚條狀水泥墊塊放到螺桿附近,無防水要求的也可采用硬塑料套管的方法,效果最好作法是在螺桿上用定位螺帽,可精確控制墻體斷面尺寸。
步驟六,安裝橫向龍骨:本模板建議采用40cm×60cm×2cm的方鋼,條件不允許也可采用架子管,方鋼的優點是與豎向背楞是面接觸受力均勻、木方不變形且有效的保證質量,施工方法同鋼管一樣也是用蝴蝶卡和螺母連接。
步驟七,預緊螺栓:預緊螺栓是先行把一側模板連成整體。扭矩不要大使蝴蝶卡扣橫向龍骨等臨時連接成整體即可,扭矩一般5-10Nm,主要是待另一側模板組合完成后有利于再調整。
步驟八,組合對側模板:組合方法同步驟三中的組合方式,模板組合過程中內外墻的側模板相對位置放置同規格模塊,不符合標準母板模塊的部分另配的不規則模塊也要內外相對,且外墻的側模板比內墻的側模板長5-10cm 用于定位,內外墻的側模板的螺栓孔要在一個高度預先鉆好孔。
步驟九,緊固螺栓:待雙側模板組合調整完畢后,進行螺栓緊固。第一步把全部螺栓按15-20Nm緊固一次。第二步再次扭緊螺栓并達到30Nm。分兩次緊固的是保證每條螺栓的預緊力能均恒,從而保證每條對拉螺栓受力可靠安全保證模板質量。
步驟十,模板垂直度和水平度調整:模板組合完畢調整模板平整與垂直度采用單側同時支撐同點拉緊的辦法,使墻體縱向不扭曲保證墻體平直。傳統的校正辦法是內外頂,極易不在一位置使整個墻體產生龍狀變形,即使在同一位置也極易使墻體斷面變小而達不到質量要求。在校正緊固螺絲時要用扭力板手,扭力控制在20n/m ,以防止扭壞墊塊,保證螺栓部位及墻體斷面尺寸及平整度。
步驟十一,混凝土的施工:此模板體系板塊之間的構造特點實現了自封閉不會產生漏槳現象,在混凝土施工中,沒有明顯漏漿現象,只是拆模后會有微小凸起條狀砼極易處理平整,混凝土表面觀感依然很好,一般情況下一次合格率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