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支撐架領域裝置,尤其是一種減少振動,延長柔性結構的使用壽命的柔性減震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柔性結構在室外的使用案例越來越多,柔性結構在大跨度、大開間的方案中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但柔性結構在風荷載的作用下會產生振動,對固定在柔性結構上的物體造成破壞,結構的受力桿件容易造成疲勞破壞。這就阻礙了柔性結構的使用空間,對振動要求嚴格的結構甚至無法使用柔性結構。目前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本發明會對控制柔性結構的振動,并將振動減少到最小、處于可控狀態,避免固定在柔性結構上的物體造成破壞,同時避免柔性結構的受力桿件造成疲勞破壞。
目前,關于本專利,公知的技術構造是鋼絲繩、支撐鋼架。該柔性結構 適用性受到限制,柔性結構的受力桿件容易造成疲勞破壞,使用壽命短。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的技術存在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柔性減震結構 ,該柔性減震結構 可以控制柔性結構的振動,并將振動減少到最小,使其處于可控狀態,避免固定在柔性結構上的物體造成破壞,同時避免柔性結構的受力桿件造成疲勞破壞。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包括地面錨固、阻尼減震系統、鋼絲繩、柔性結構鋼絲繩、支持鋼架、柔性結構。
支持鋼架一端固定在地面,另一端支撐著柔性結構鋼絲繩,支持鋼架與柔性結構鋼絲繩構成柔性結構,柔性結構鋼絲繩的兩端連接鋼絲繩,鋼絲繩上設有阻尼減震系統,鋼絲繩的末端連接地面錨固,地面錨固固定在地面。
所述的阻尼減震系統內設有彈簧。
所述的阻尼減震系統設在鋼絲繩在風荷載的作用下產生撓度的部位。
所述的鋼絲繩在風荷載的作用下產生撓度的部位設有1-5套阻尼減震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控制柔性結構的振動,并將振動減少到最小,使其處于可控狀態,避免固定在柔性結構上的物體造成破壞,同時避免柔性結構的受力桿件造成疲勞破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柔性減震結構 實施例的構造圖。
圖中
1、地面錨固
2、阻尼減震系統
3、鋼絲繩
4、柔性結構鋼絲繩
5、支持鋼架
6、柔性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所示實施例中,本實用新型包括地面錨固1、阻尼減震系統2、鋼絲繩3、柔性結構鋼絲繩4、支持鋼架5、柔性結構6。
支持鋼架5一端固定在地面,另一端支撐著柔性結構鋼絲繩4,支持鋼架5與柔性結構鋼絲繩4構成柔性結構6,柔性結構鋼絲繩4的兩端連接鋼絲繩3,鋼絲繩3上設有阻尼減震系統2,鋼絲繩3的末端連接地面錨固1,地面錨固1固定在地面;所述的阻尼減震系統2內設有彈簧;所述的阻尼減震系統2設在鋼絲繩3在風荷載的作用下產生撓度的部位;所述的鋼絲繩3在風荷載的作用下產生撓度的部位設有1-5套阻尼減震系統2。
對柔性結構6在風荷載的作用下產生撓度的部位加一套阻尼減振系統2,對控制柔性結構的振動進行控制,并將振動減少到最小、處于可控狀態,避免固定在柔性結構上的物體造成破壞,同時避免柔性結構的受力桿件造成疲勞破壞。阻尼減振系統2需要根據柔性系統進行結構計算,確認柔性結構在項目所在地最大風荷載的作用下產生振動的幅度,有針對性的設置一套或多套阻尼減振系統,并將振動減少到最小、處于可控狀態。
由技術常識可知,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或在等同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實用新型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