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簡易鋼管防護固定支托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施工現場安全通道兩邊及洞口臨邊防護、洞口防護普遍采用鋼管扣件式支撐連接固定體系,其穩定性差,而且容易失穩。在使用過程中周轉比較頻繁,且扣件的螺母丟失比較普遍,使用周期長,材料租賃費用較高,增加施工成本,同時在拆除過程中也不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簡易鋼管防護固定支托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簡易鋼管防護固定支托裝置,包括底部支托、側面十字固定支托和轉彎處水平桿連接支托,所述底部支托包括薄鋼板;所述側面十字固定支托包括短鋼管、調節螺栓、螺母,所述薄鋼板承載所述短鋼管,所述調節螺栓和所述螺母配套連接并貫穿所述短鋼管;轉彎處水平桿連接支托包括90°機制成品彎頭。
優選的,所述底部支托在薄鋼板四角開設有圓孔各一個,由φ12的膨脹螺栓固定于地面上。
優選的,所述立桿一側上的十字連接支托與底支托應配套,其數量為底支托數量的兩倍。
優選的,所述轉彎處水平桿連接支托分別由安裝好調節螺母和調節螺栓的兩個短鋼管與90°機制成品彎頭的兩邊焊接連接形成。
優選的,所述底部支托、側面十字固定支托、轉彎處水平桿連接支托與普通鋼管連接固定可形成一套臨邊工具式防護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固定支托與現有扣件固定相比,裝拆方便、簡單快捷,一次加工制作,可長期周轉使用。并且符合《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對臨邊防護、洞口防護的高度要求及臨邊防護、洞口防護定型化、工具式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固定支托底座正立面圖;
圖2為固定支托側面十字支托正立面圖;
圖3為側面十字固定支托側立面圖;
圖4為轉角處水平桿連接支托圖;
圖5為臨邊防護正立面大樣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請結合參閱圖1至圖5,所述簡易鋼管防護固定支托裝置包括薄鋼板1為100×100×5mm(長×寬×厚)、80mm長φ63mm短鋼管2、調節螺栓3為φ12×30mm(直徑×長度)、φ12螺母4、90°機制成品彎頭5組成。
所述底部支托包括薄鋼板1;所述側面十字固定支托包括短鋼管2、調節螺栓3、螺母4,所述薄鋼板1承載所述短鋼管2,所述調節螺栓3和所述螺母4配套連接并貫穿所述短鋼管2;轉彎處水平桿連接支托包括90°機制成品彎頭5。
所述底部支托在薄鋼板1四角開設有圓孔各一個,由φ12的膨脹螺栓固定于地面上。
所述立桿一側上的十字連接支托與底支托應配套,其數量為底支托數量的兩倍。
所述轉彎處水平桿連接支托分別由安裝好調節螺母和調節螺栓的兩個短鋼管與90°機制成品彎頭的兩邊焊接連接形成。
所述底部支托、側面十字固定支托、轉彎處水平桿連接支托與普通鋼管連接固定可形成一套臨邊工具式防護裝置。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過程中,所述底座薄鋼板為100×100×5mm(長×寬×厚),在薄鋼板四角開設φ14mm圓孔各一個;所述短鋼管直徑為φ63mm,長度為80mm,先在該短鋼管上開設φ14圓孔,將φ12螺母焊接于此圓孔處,再將調節螺栓φ12×30mm(直徑×長度)安裝于φ12螺母上,最后將該短鋼管與薄鋼板焊接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過程中,將調節螺母和調節螺栓分別焊接和安裝于80mm長φ63mm短鋼管上后,再分別將兩個80mm長φ63mm短鋼管垂直焊接,形成側面十字固定支托。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過程中,分別將上述安裝好調節螺母和調節螺栓的兩個80mm長φ63mm短鋼管與90°機制成品彎頭的兩邊焊接連接,形成轉彎處水平桿連接支托。
在本實用新型實施過程中,將上述底支座、側面十字固定支托、和轉彎處水平桿連接支托與工程中實際使用的φ48×3.5mm鋼管組合安裝形成的臨邊防護正立面大樣圖。
在本實用新型在實施過程中,具有安裝拆除便捷、周轉率高、費用低、速度快、安全穩定性高等性能,并且能保證作業人員安全,具有極大地推廣價值。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在此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改進,但這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