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后置混凝土保溫幕墻連接件及施工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2422625閱讀:2265來源:國知局
后置混凝土保溫幕墻連接件及施工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混凝土保溫幕墻建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后置混凝土保溫幕墻連接件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混凝土保溫幕墻是由混凝土面層與保溫板材組成的、不承擔主體結構荷載和作用的建筑外墻外保溫構造,其包括現澆混凝土保溫幕墻和后置混凝土保溫幕墻。后置混凝土保溫幕墻是指在主體結構或建筑圍護墻體施工完成后再施工的混凝土保溫幕墻。后置混凝土保溫幕墻的施工與主體結構的施工分開進行,降低了施工干擾的可能性,能夠滿足各種不同墻體形式的保溫幕墻建設需求。當主體結構是混凝土結構時,需要在主體混凝土結構施工時預埋連接件,主體結構完工后,后置混凝土保溫幕墻通過該連接件與主體結構更好的固定在一起。這種連接方式存在下列缺陷:1.在主體混凝土結構澆筑時,有的預埋連接件需要穿透混凝土模板,這樣的方式會加快混凝土模板的損壞,增加施工成本,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CN203977590U中公開的內置保溫混凝土結構中的連接方式。2.為了在主體混凝土結構施工時預埋連接件不穿透混凝土模板,在主體混凝土結構施工時先留設長度不超過主體結構寬度的預埋件,在拆除模板后,再在預埋件上焊接連接件,這樣的施工方式,留設連接件不需要穿透混凝土模板,但是卻要在施工保溫層時進行焊接作業,但是焊接作業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違背了建筑保溫工程施工的安全準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不需破壞主體結構混凝土模板、也不需要焊接作業,安裝更加方便、結構更加穩定的后置混凝土保溫幕墻連接件以及相應的施工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設計一種后置混凝土保溫幕墻連接件,包括預埋支座和連接桿,所述預埋支座包括接駁器和連接鋼筋,所述接駁器通過所述連接鋼筋固定在主體混凝土結構面層鋼筋上;所述接駁器的末端預埋在主體混凝土結構內,所述接駁器的開口端與主體混凝土結構的模板內表面相貼合;在所述接駁器的內壁上設有內螺紋,所述連接桿的一端外壁上設有遇所述內螺紋相匹配的外螺紋,另一端設有通孔。

優選的,所述連接鋼筋為L型,一端焊接固定在所述接駁器的外表面,另一端綁扎在主體混凝土結構面層鋼筋上。

優選的,所述連接鋼筋為至少兩個,均勻分布在所述接駁器外壁的圓周上。

優選的,所述接駁器的末端為密封不通透結構。

使用上述連接件的后置混凝土保溫幕墻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安裝預埋支座:在主體混凝土結構模板封模前,將所述預埋支座按設計位置綁扎在主體混凝土結構的面層鋼筋上,使接駁器的末端位于主體結構內部,在接駁器的開口端貼上密封膠帶,并使接駁器的開口端與模板內表面頂緊;然后進行主體混凝土施工;

(2)安裝連接桿:主體混凝土結構施工完成后,拆除模板,清理出預埋支座的接駁器開口端,將所述連接桿帶外螺紋的一端擰入預埋支座的接駁器內,使用扳手擰緊;

(3)保溫層施工:所述連接桿安裝完畢后,將需要安裝的保溫板貼在主體混凝土結構上,使所述連接桿穿過保溫板;

(4)面層結構施工:將面層鋼筋網掛設在連接桿上,并用限位鋼筋穿過連接桿上的通孔進行限位;然后進行面層混凝土施工;

(5)后續施工:步驟(4)所述面層結構施工完畢后,按照常規方法進行面層混凝土養護、變形縫施工和收頭處理工作。

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主體結構在澆筑混凝土時,要避免碰觸主體混凝土結構的面層鋼筋和預埋支座,防止混凝土漿灌入預埋支座的接駁器內。

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面層混凝土施工的方法為:即采用壓縮空氣將噴涂專用混凝土通過管道輸送,高速高壓噴射到面層鋼筋網上;噴涂混凝土時,噴嘴至墻面的距離控制在400mm~60mm,快速移動噴嘴使混凝土表面基本平整;

混凝土噴涂分兩次完成,第一次混凝土噴涂厚度覆蓋面層鋼筋網,待混凝土初凝前,進行第二次混凝土噴涂,厚度為15~25mm,第二次混凝土涂抹后,及時收面抹光;混凝土硬化后形成保溫板的保護層。

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的混凝土配合比為:水灰比0.5、砂率0.45~0.55、水膠比0.5~0.55,膠骨比1:3.5~4.5。

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面層混凝土施工時的塌落度控制在80mm~120m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該連接件,預埋部分和連接部分為分體結構,先將預埋支座埋設于主體混凝土結構內,不用破壞主體混凝土施工用的模板,避免了模板的損耗,便于主體結構的施工;也避免了因模板被穿孔而造成的施工不便、影響主體結構混凝土澆筑效果等問題。

2.連接桿和預埋支座通過螺紋安裝固定在一起,施工更加便捷,與焊接方式的連接件相比,連接件的標準化程度更高,更加安全可靠、結構更加牢固,解決了焊接方式的連接件安全隱患大、施工效率低的問題。

3.采用該連接件的后置混凝土保溫幕墻施工方法更加安全、快捷,效率更高,主體結構和面層結構之間的連接固定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中預埋支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預埋支座的側視圖;

圖3是本發明中連接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主體混凝土結構施工時預埋支座安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主體混凝土結構施工完畢后預埋支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連接桿安裝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保溫板安裝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面層混凝土施工完畢后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接駁器,2為連接鋼筋,3為連接桿,4為通孔,5為連接桿的螺紋部;6為主體混凝土結構,7為主體混凝土結構的面層鋼筋,8為模板;9為保溫板,10為面層鋼筋網,11為限位鋼筋,為12面層混凝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以下實施例只是用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在以下實施例中所涉及的設備工具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常規設備工具;所涉及的施工方法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常規施工方法。

實施例1:一種后置混凝土保溫幕墻連接件,參見圖1、圖2、圖3,包括預埋支座和連接桿3,預埋支座包括接駁器1和連接鋼筋2,接駁器1通過連接鋼筋2固定在主體混凝土結構的面層鋼筋7上;連接鋼筋2為L型,一端固定在接駁器1的外表面,另一端綁扎在主體混凝土結構的面層鋼筋7上。其中,該連接鋼筋2為兩個,對稱設置在接駁器1外壁的圓周兩側。接駁器1的末端為密封不通透結構,預埋在主體混凝土結構6內,避免主體結構施工時混凝土由末端進入接駁器內。接駁器1的開口端與主體混凝土結構6的模板8內表面相貼合;在接駁器1的內壁上設有內螺紋,連接桿3的一端外壁上設有遇內螺紋相匹配的外螺紋,另一端設有通孔4。

實施例2:一種后置混凝土保溫幕墻連接件,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該連接鋼筋2為四個,均勻分布在接駁器1外壁的圓周外壁上。

實施例3:使用實施例1中連接件的后置混凝土保溫幕墻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安裝預埋支座:參見圖4,在主體混凝土結構模板8封模前,將預埋支座按設計位置綁扎在主體混凝土結構的面層鋼筋上,使接駁器1的末端位于主體結構內部,在接駁器1的開口端貼上密封膠帶,并使接駁器1的開口端與模板8內表面頂緊;然后進行主體混凝土施工。在主體結構在澆筑混凝土時,要避免碰觸主體混凝土結構的面層鋼筋和預埋支座,防止混凝土漿灌入預埋支座的接駁器內。

其中,預埋支座的接駁器1為M30×30螺母型鋼筋接駁器,連接鋼筋2的直徑為6mm。連接桿3采用直徑為30mm的鋼棒或鋼管制作而成,連接桿的螺紋部5為M30×30螺紋,另一端的通孔4直徑為10mm。

(2)安裝連接桿:主體混凝土結構施工完成后,拆除模板,參見圖5,清理出預埋支座的接駁器1開口端,將連接桿3帶外螺紋的一端擰入預埋支座的接駁器1內,使用扳手擰緊,參見圖6。

(3)保溫層施工:連接桿3安裝完畢后,將需要安裝的保溫板9貼在主體混凝土結構6上,使連接桿3穿過保溫板9,參見圖7。

(4)面層結構施工:將面層鋼筋網10掛設在連接桿3上,并用限位鋼筋11穿過連接桿3上的通孔4進行限位;然后進行面層混凝土12的施工,參見圖8。其中限位鋼筋11的直徑為6mm,長度為200mm。

面層混凝土施工的方法為:即采用壓縮空氣將噴涂專用混凝土通過管道輸送,高速高壓噴射到面層鋼筋網上;噴涂混凝土時,噴嘴至墻面的距離控制在400mm~60mm,快速移動噴嘴使混凝土表面基本平整;混凝土噴涂分兩次完成,第一次混凝土噴涂厚度覆蓋面層鋼筋網,待混凝土初凝前,進行第二次混凝土噴涂,厚度為15~25mm,第二次混凝土涂抹后,及時收面抹光;混凝土硬化后形成保溫板的保護層。其中,混凝土配合比為:水灰比0.5、砂率0.45~0.55、水膠比0.5~0.55,膠骨比1:3.5~4.5。面層混凝土施工時的塌落度控制在80mm~120mm。

(5)后續施工:步驟(4)面層結構施工完畢后,按照常規方法進行面層混凝土養護、變形縫施工和收頭處理工作。

面層混凝土養護措施包括:環境溫度低于0℃時,新涂抹的混凝土應采取保溫措施至混凝土強度達到C10。環境溫度高于0℃時,應在涂抹完畢后的l2h以內對混凝土面層加以覆蓋并保濕養護,對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混凝土表面不便澆水時,宜涂刷養護劑。

變形縫施工:養護期滿的混凝土面層應該及時進行變形縫施工。變形縫分為脹縫和縮縫,脹縫間距不應超過20m,漲縫邊沿50~100 mm范圍內應設置連接件;縮縫間距不應超過4m,縮縫的切縫深度不應切斷混凝土面板內鋼筋。變形縫采用金剛石鋸切割成型,并及時填注密封膠。

上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還可以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具體參數進行變更,形成多個具體的實施例,均為本發明的常見變化范圍,在此不再一一詳述。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