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材料,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高強度建筑用磚。
背景技術:
建筑用的人造小型塊材,分燒結磚(主要指粘土磚)和非燒結磚(灰砂磚、粉煤灰磚等),俗稱磚頭。粘土磚以粘土(包括頁巖、煤矸石等粉料)為主要原料,經泥料處理、成型、干燥和焙燒而成。現有技術中,大多數老建筑被拆除后重新建造,而采用燒結的磚,成本較高,而且廢棄的建渣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為了提高建筑的強度,需要不斷的改進與創新。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新型高強度建筑用磚。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本發明包括磚塊本體、上凹槽、側凹槽、下折彎鋼筋和側折彎鋼筋,所述上凹槽設置于所述磚塊本體的上端面,所述側凹槽設置于所述磚塊本體的一側,所述側折彎鋼筋設置于所述磚塊本體的另一側,所述下折彎鋼筋設置于所述磚塊本體的下端面。
進一步,所述側折彎鋼筋和所述下折彎鋼筋均采用預埋的方式凝固于所述磚塊本體內并露出折彎部分。
具體地,所述側折彎鋼筋為兩根。所述下折彎鋼筋為四根,四根所述折彎鋼筋兩兩對稱。
進一步,所述磚塊本體采用廢棄建渣與水泥混合凝固而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是一種新型高強度建筑用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廢棄的建渣凝固而成,不需要燒結,同時設置上凹槽和側凹槽,預埋下折彎鋼筋和側折彎鋼筋,將上凹槽填充水泥,放上上一塊磚,下折彎鋼筋凝固于上凹槽內,同時側面的折彎鋼筋凝固于側凹槽內,有效的提高了強度,具有推廣使用的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組合結構示意圖。
圖中:1-磚塊本體、2-上凹槽、3-側凹槽、4-下折彎鋼筋、5-側折彎鋼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包括磚塊本體1、上凹槽2、側凹槽3、下折彎鋼筋4和側折彎鋼筋5,所述上凹槽2設置于所述磚塊本體1的上端面,所述側凹槽3設置于所述磚塊本體1的一側,所述側折彎鋼筋5設置于所述磚塊本體1的另一側,所述下折彎鋼筋4設置于所述磚塊本體1的下端面。
進一步,所述側折彎鋼筋5和所述下折彎鋼筋4均采用預埋的方式凝固于所述磚塊本體1內并露出折彎部分。
具體地,所述側折彎鋼筋5為兩根。所述下折彎鋼筋4為四根,四根所述下折彎鋼筋4兩兩對稱。
進一步,所述磚塊本體1采用廢棄建渣與水泥混合凝固而成。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