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智能城市設施建設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智能密封休息艙。
背景技術:
在醫療衛生領域、特殊工作環境常根據實際的需要提供單獨的艙體,比如在醫療環境中提供救生艙、吸氧艙、手術艙,可以很方便的將艙內環境和艙外環境隔離,在艙體內進行醫療工作;在礦井環境,設置獨立的救生艙,可以在發生礦難時,提供臨時避難的環境;在交通領域,客車上提供休息艙,為乘客在有限的客車環境內提供良好的休息環境。對于獨立的休息艙的利用也逐漸擴展到各領域,由于艙體的封閉性良好、空間獨立,艙體作為良好的休息設施,被人們逐漸接受并受歡迎。在任何可以放置的區域,比如辦公休閑區、公園、酒店大廳、商場休閑區、旅游景點、學校等,投放休息艙,讓人們在疲累或需要放松的時候可以遠離喧鬧,在休息艙內休憩、放松。
目前雖然提出休息艙概念并且也在使用休息艙進行休息,如敞開式太空艙按摩椅,但是其不密封、噪音大,無法安靜休息,也不適合安放在室外,并智能使用;但是人們在需要休息時只能在放置太空休息艙的房間內進行使用,而且大部分休息艙也都是相對私有使用,并沒有大規模的面向社會開放共享,因此太空艙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室外環境下需要短時間休息時,卻沒有相應的休息艙提供,即便有放置休息艙的位置,人們也無法獲得艙的確切位置。此外,如按摩膠囊旅館,雖然封閉,但只能放置在屋內,無法放置在室外進行共享。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休息艙使用的局限性,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密封休息艙,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要查看休息艙所在位置,智能選取可供休息的休息艙,而且本發明的智能密封休息艙不受環境的限制,可以安放在任何位置為使用者提供便利。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智能密封休息艙,其特殊之處在于:
包括休息艙1、躺椅2;所述休息艙1為全密封結構,所述躺椅2為可調節式,所述休息艙1與躺椅2為一體式成型結構或所述休息艙1與躺椅2為分離式且躺椅2位于休息艙1內。
進一步地,在休息艙1外部設置有用于訪問平臺的二維碼9,在休息艙1的艙門3上安裝有密碼鎖5,所述密碼鎖5用于根據掃描二維碼9獲取身份驗證通過后的驗證信息開啟艙門3。
進一步地,所述休息艙1艙門3上設置鎖定傳感器,躺椅2上設置有重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室內空氣檢測器,休息艙躺椅2上設置有控制面板7,在控制面板7上設置有通訊模塊、分別與通訊模塊進行信息交互的休息艙管理模塊、調節休息艙內溫度及空氣的環境調節模塊。
進一步地,所述休息艙管理模塊控制面板上還設置有用于接收鎖定傳感器信息的鎖定模塊、用于接收重力傳感器信息的采集模塊;所述環境調節模塊內設置有用于接收溫度傳感器信息的溫控模塊、用于接收室內空氣檢測器信息的空氣調節模塊;所述鎖定模塊、采集模塊、溫控模塊、空氣調節模塊均與通訊模塊進行信息交互;所述溫控模塊與溫度調節裝置相連,所述空氣調節模塊與空氣調節裝置相連。
進一步地,在通訊模塊內設置有計時器,用于記錄人體位于躺椅上,重力傳感器感應的時間;
在控制面板上設置有感應區,在感應區下方放置與通訊模塊相連的脈搏測定器8,感應區與人體在躺椅2上時手臂脈搏處相對應;
控制面板上還設置有與通訊模塊相連的報警裝置;
所述休息艙的外殼具有保溫隔音性能,所述外殼安裝有用于為控制面板7提供電能的太陽能板。
本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之處在于:利用互聯網+,將傳統的休息服務設施與互聯網聯合,為使用者提供便利,根據即時通信工具獲取當前平臺中休息艙的位置信息、使用狀態、設備安全性能等信息,根據使用者自身的選擇愛好,可臨時使用或預約使用,解決使用者在戶外不能休息的問題,提供減壓、放松、休息的環境。對于本發明提供的休息艙可以隨意安放在室內外任何區域,比如商場、公園、街道、旅游景點、超市等位置,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使用休息艙,不受天氣環境的影響,為使用者提供密封、獨立的休息空間,在休息艙內與外界環境隔絕,確保使用者不被休息艙外的環境干擾,進行休息或使用休息艙,提供便利的同時保護隱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原理示意圖。
圖3為休息艙內控制面板結構示意圖。
標記說明:1、休息艙,2、躺椅,3、艙門,4、把手,5、密碼鎖,6、扶手,7、控制面板,8、脈搏測定器,9、二維碼,10、多媒體設備。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的理解本發明,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一步詳細說明,在本發明中的休息艙不限制于附圖中的形狀,休息艙內的空間至少應滿足使用者可以躺下,休息艙的外形可以根據城市景觀的需要設計成各種造型,本發明可以應用在機場、火車站、汽車站、公園、商場、超市、道路兩側等任何可以提供休息的場所。
實施例1
在本實施例中提出的智能密封休息艙,主要是為使用者在戶外提供密閉的休息環境,空間獨立、隱私性良好,并且艙體內溫度可調、空氣質量可控。智能密封休息艙包括休息艙1、躺椅2;所述休息艙1為全密封結構,所述躺椅2為可調節式,所述休息艙1與躺椅2為一體式成型結構或所述
在本實施例中的休息艙1內設置有躺椅2;所述休息艙1為全密封結構,所述躺椅2為可調節式。所述可調節式躺椅2根據使用者需求調整至滿足人體工學特性的狀態,本實施例中休息艙1與躺椅2為一體成型結構,躺椅2的周圍被休息艙1包圍,在休息艙1的壁上開設有供使用者進出的艙門3。休息艙1與躺椅2還可設計為分離式且躺椅2位于休息艙1內,休息艙1內的空間至少要滿足容納躺椅,還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設計其他輔助功能設備,如簡易桌等。
在躺椅2兩側的扶手6上設置有控制面板7,在躺椅2內部設置各執行休息艙多功能的模塊及電路或硬件設施,通過控制面板7來控制各功能模塊。在艙門3上設置有把手4、密碼鎖5,通過密碼鎖5開啟艙門3,在艙門3外側有二維碼9,用戶掃描二維碼9,得到反饋的驗證信息,而密碼鎖5用于根據掃描二維碼9獲取身份驗證通過后的驗證信息開啟艙門3。
所述休息艙1艙門3上設置鎖定傳感器,躺椅2上設置有重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室內空氣檢測器,休息艙躺椅2上設置有控制面板7,在控制面板7上設置有通訊模塊、分別與通訊模塊進行信息交互的休息艙管理模塊、調節休息艙內溫度及空氣的環境調節模塊。
所述休息艙管理模塊控制面板上還設置有用于接收鎖定傳感器信息的鎖定模塊、用于接收重力傳感器信息的采集模塊;所述環境調節模塊內設置有用于接收溫度傳感器信息的溫控模塊、用于接收室內空氣檢測器信息的空氣調節模塊;所述鎖定模塊、采集模塊、溫控模塊、空氣調節模塊均與通訊模塊進行信息交互;所述溫控模塊與溫度調節裝置相連,所述空氣調節模塊與空氣調節裝置相連。
在通訊模塊內設置有計時器,用于記錄人體位于躺椅上,重力傳感器感應的時間。在控制面板上設置有感應區,在感應區下方放置與通訊模塊相連的脈搏測定器8,感應區與人體在躺椅2上時手臂脈搏處相對應;控制面板上還設置有與通訊模塊相連的報警裝置。
根據鎖定傳感器來感應艙門是否關閉嚴密,在艙門關閉時啟動計時功能,并將鎖定傳感器及計時信息實時反饋至通訊模塊;同時在人體位于躺椅上時,重力傳感器在使用者預約時間內感應人體重力,判斷使用者的使用狀態,若在預約時間到,人體未離開躺椅,則認定使用者超時,報警裝置發出提示音,來提升使用者當前使用超時。
所述休息艙的外殼具有保溫隔音性能,所述外殼安裝有用于為控制面板7提供電能的太陽能板,在控制面板上設置有電源模塊。
對于本實施例中休息艙1內的溫度控制,通過溫控模塊獲取休息艙1內溫度變化信號,將信號傳送至溫度調節裝置,對室內溫度進行調節,溫度調節裝置可選取安裝在休息艙1內的調溫設備,如空調,也可選取常規的制冷系統或制熱系統進行溫度調節。
對于本實施例中休息艙1內的空氣調節,通過室內空氣檢測器獲取艙內空氣的清新度、氧氣含量、空氣濕度等,將這些信息反饋至環境調節模塊,對室內空氣進行凈化、換氣、濕度調節等,可通過在休息艙1設置氣體存儲裝置、過濾系統、加濕系統等空氣調節裝置對空氣進行調節,也可以通過簡單的管道與進氣或排氣相結合,對于調節艙內氣體的設備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再詳細描述。
對于溫度及空氣的調節,溫控模塊與安裝在艙體內的溫度調節裝置相連,環境調節模塊與安裝在艙體內的環境調節裝置相連。
實施例2
在本實施例中的休息艙為全封閉式,主要是基于實施例1提供的休息艙,利用現有的互聯網技術,實現休息艙的智能管理。管理平臺通過安放在各處的休息艙1、遠端的平臺、用戶終端及用戶終端的即時通信工具組成信息網。平臺包括服務器、查詢模塊、預約模塊;在休息艙外部設置有與用于訪問平臺的二維碼,實現使用者與平臺之間的信息交互。用戶通過手持終端,如手機、pad等,利用手持終端內具有二維碼掃描功能的即時通信工具訪問平臺內的服務器,平臺將對休息艙的管理做成網頁或app的方式,用戶下載app安裝在手持終端,或用戶訪問網頁均可實現用戶、休息艙、服務器之間的通信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的休息艙1內設置有躺椅2;所述休息艙1為全密封結構,所述躺椅2為可調節式。所述可調節式躺椅2根據使用者需求調整至滿足人體工學特性的狀態,本實施例中休息艙1與躺椅2為一體成型結構,躺椅2的周圍被休息艙1包圍,在休息艙1的壁上開設有供使用者進出的艙門3。
在躺椅2兩側的扶手6上設置有控制面板7,在躺椅2內部設置各功能模塊,通過控制面板7來控制各功能模塊。在艙門3上設置有把手4、密碼鎖5,通過密碼鎖5開啟艙門3,在艙門3外側有二維碼9,用戶掃描二維碼9,得到平臺反饋的驗證信息,而密碼鎖5用于根據掃描二維碼9獲取身份驗證通過后的驗證信息開啟艙門3。
平臺的服務器內存放平臺所需的數據,數據包括用戶注冊信息資料、休息艙的編碼、休息艙的地理坐標,gps地圖、休息艙內溫度及空氣舒適度信息、休息艙當前的狀態等對休息艙的管理數據,在本實施例的gis地圖中加載有休息艙的地理坐標,對于休息艙當前狀態分為空閑狀態或使用狀態,使用狀態可具體顯示距離釋放休息艙為空閑狀態的剩余時間,對于休息艙使用時間的統計可以利用計時器來實現,計時的功能通過設置在平臺上的計時模塊來實現,同時將計時的信息放至服務器供其他模塊查詢使用。
查詢模塊內包括驗證單元、判斷單元、定位單元,其中驗證單元是根據使用者發送的查詢請求及服務器內使用者的注冊信息,驗證使用者身份;當使用者需要登錄網頁或app時,進行用戶注冊,用戶注冊的信息包括個人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綁定的銀行卡號、即時通信工具的賬號(比如微信、支付寶等)等,每當用戶訪問服務器時,均需對用戶身份進行驗證,確保使用者身份的安全性。
判斷單元,根據使用者發送的查詢請求,獲取服務器內休息艙的當前狀態。使用者在自身所在位置登錄平臺后,服務器內的定位單元根據使用者當前的地理位置,在設定區域范圍內顯示休息艙1的空閑狀態或剩余使用時間。對于使用者的地理位置及使用者選定的休息艙1地理位置通過gps地圖來提供,gpd地圖通過坐標的方式進行標定。
設定區域是為便于使用者選擇,在判斷單元內對用戶選擇范圍進行預先設定,以使用者所處位置為圓心,設定查找距離,該距離為查找半徑,組成的圓形區域為判斷單元需要確定的區域,在該圓形區域內進行尋找可用投放的休息艙1,對于查找距離的輸入則通過app或網頁由用戶手動輸入來確定。例如,用戶選擇100m的距離,那么以用戶所在位置為圓心,100m為半徑進行判斷,若選擇范圍內有休息艙1,則可將休息艙1通過地圖顯示,用戶根據自身需要選擇空閑狀態休息艙1,或根據正在使用狀態下休息艙1的剩余時間進行預約,通過定位單元將用戶選定的休息艙1位置發送至使用者手持終端,若沒有可使用的休息艙1,則反饋結果為0,用戶重新在手持終端設定新的選擇距離。
定位單元,用于對使用者及休息艙1進行定位,并將使用者選擇的休息艙1位置信息發送至使用者。根據使用者的手持終端與查詢模塊的交互,獲取當前使用者的地理位置,根據使用者的地理位置以及判斷單元中的范圍選擇,自行在gps中將定位后的休息艙1位置信息發送給使用者。
平臺內包括收費模塊,所述收費模塊用于根據使用者的使用時間或預約時間扣除費用,支付方式采用支付寶、微信、銀行卡等方式。
預約模塊用于根據使用者的請求信息進行登記預約,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來提前預約休息艙1,使用者在app或者網頁中對需要使用的時間進行設定,當時間設定后可選擇自動扣費或者手動支付的方式進行付費,若預約時間到,使用者為開啟休息艙1的艙門3,則預約模式取消、支付費用返回至使用者,同時將預約的休息艙1狀態釋放為空閑。
對于收費模塊的收費分為使用模式、預約模式,對于使用模式根據使用者的使用時間及結束時間來計費,對于預約模式,根據使用者的預約時間進行計費,若使用者在預約時間內觸發休息艙1的艙門3則由預約模式轉為使用模式的計費方式,若使用者在預約時間內并未觸發休息艙1的艙門3則費用返回使用者。
對于休息艙1的艙門3,所述休息艙1艙門3的上設置鎖定傳感器,休息艙1內設置有控制面板7,所述休息艙1艙門3上設置鎖定傳感器,躺椅2上設置有重力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室內空氣檢測器,休息艙1躺椅2上設置有控制面板7,在控制面板7上設置有與服務器進行信息交互的通訊模塊、分別與通訊模塊進行信息交互的休息艙1管理模塊、調節休息艙1內溫度及空氣的環境調節模塊;本實施例中,通訊模塊兼具無線路由器的功能,實現有線或無線的通信方式。控制面板7可以嵌在扶手6上,使用者通過操作控制面板7上的按鈕來操作休息艙1的功能,對于控制面板7上的各種模塊以及休息艙1內設置的傳感器均位于躺椅2內部。
所述休息艙1管理模塊內還設置有用于接收鎖定傳感器信息的鎖定模塊、用于接收重力傳感器信息的采集模塊;所述環境調節模塊內設置有用于接收溫度傳感器信息的溫控模塊、用于接收室內空氣檢測器信息的空氣調節模塊;所述鎖定模塊、采集模塊、溫控模塊、空氣調節模塊均與通訊模塊進行信息交互;所述空氣調節模塊用于休息艙1內換氣及空氣凈化、所述溫控模塊用于調節休息艙1內溫度;所述查詢模塊根據鎖定模塊判定休息艙1的當前狀態,所述故障模塊根據通訊模塊反饋的休息艙1管理模塊和/或環境調節模塊信息判斷休息艙1內設備是否正常運行;
在休息艙1管理模塊內還設置有與廣告模塊進行信息交互的多媒體模塊,所述多媒體模塊與休息艙1內的多媒體設備10相連。
當關閉艙門3時,鎖定傳感器觸發鎖定模塊,鎖定模塊將電信號發送至通訊模塊,通訊模塊對電信號進行處理,通過基站與服務器進行通信,收費模塊獲取當前休息艙1狀態,啟動使用模式計費方式,若鎖定電路未被觸發,則通信模塊與服務器的通信會告知收費模塊,當前休息艙1未被使用,根據使用者預約模塊中的預約時間啟動預約模式。
本實施例中休息艙的外殼具有保溫隔音性能,所述外殼安裝有用于為控制面板7提供電能的太陽能板,在控制面板7上設置有電源模塊。
對于本實施例中關于休息艙1的管理方法,根據使用者需求發送查詢信息,通過定位模塊獲取當前可使用休息艙1的地理位置;對當前使用者選取的休息艙1進行鎖定;使用者離開休息艙1后,平臺釋放休息艙1當前空閑的信息。
對于休息艙1的地理位置獲取,通過掃描位于休息艙1體的二維碼9與平臺建立連接,根據平臺內服務器存儲數據獲取當前處于空閑狀態的休息艙1,并在地圖上進行顯示,供使用者根據自己需求進行選擇。
使用者根據自身需求,設定使用休息艙1時間,若在設定時間內休息艙1未有使用記錄,則平臺釋放休息艙1當前空閑信息。
平臺對休息艙1的鎖定根據使用者的使用模式進行判定,當若使用者為預約模式,則使用者支付費用后,平臺自動鎖定休息艙1,當預約時間結束,平臺自動釋放休息艙1為空閑狀態;
若使用者為使用模式,則根據使用者進入休息艙1鎖定艙門3的時間開始計時,平臺自動鎖定休息艙1,當使用者離開休息艙1再次鎖定艙門3的時間結束,平臺自動釋放休息艙1;并根據計時時間自動扣費。
對于本實施例中休息艙1內的溫度控制,通過溫控模塊獲取休息艙1內溫度變化信號,將信號傳送至溫度調節裝置,對室內溫度進行調節,溫度調節裝置可選取安裝在休息艙1內的調溫設備,如空調,也可選取常規的制冷系統或制熱系統進行溫度調節。
對于本實施例中休息艙1內的空氣調節,通過室內空氣檢測器獲取艙內空氣的清新度、氧氣含量、空氣濕度等,將這些信息反饋至環境調節模塊,對室內空氣進行凈化、換氣、濕度調節等,可通過在休息艙1設置氣體存儲裝置、過濾系統、加濕系統等空氣調節裝置對空氣進行調節,也可以通過簡單的管道與進氣或排氣相結合,對于調節艙內氣體的設備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再詳細描述。
對于溫度及空氣的調節,溫控模塊與安裝在艙體內的溫度調節裝置相連,環境調節模塊與安裝在艙體內的環境調節裝置相連。
實施例3
在本實施例中的管理平臺及管理方法類似于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豐富了休息艙1的功能,在本實施例的管理平臺中還包括故障模塊,所述故障模塊用于對出現故障的休息艙1進行鎖定,并將鎖定的休息艙1信息共享至服務器內。在本實施例中休息艙1為空腔結構,躺椅2為獨立設置在休息艙1內的設備,休息艙1與躺椅2為分離式。
當休息艙1發生故障時,自動將存在故障的休息鎖定,并將該休息艙1的位置及時上報服務器。當休息艙1為故障模式時,若使用者正在休息艙1內,則根據故障發生時間結束計費,平臺自動鎖定休息艙1。對于發生故障或使用者在艙體內出現異常時,本實施例還能夠實現異常處理工作,管理者在平臺發現異常,利用管理者權限打開艙門3,進行救援工作。
而使用者在艙體內的異常,可以通過設置在控制面板7上的報警裝置發送信息,報警裝置與通訊模塊相連,將信息傳送至服務器,管理者在平臺上設置的報警燈或警告音得知發生異常,此時,定位單元將異常的休息艙gps坐標發送至平臺的服務器,便于對異常休息艙1進行定位。
此外,當使用者選定休息艙1時可以設定使用時間,重力傳感器感應人體在躺椅2上的狀態,將信息發送至計時器,計時器可以設置在控制面板7的通訊模塊內集成,也可以在服務器進行設置,當重力感應器感應人體在躺椅2上的時間超出預約時間一定的閾值,則報警裝置發出提示音給服務器,管理人員獲知后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打開艙門,若使用者在預約時間到,未離開休息艙則發送短信至使用者移動終端提醒是否繼續使用,若是則啟動計費功能,若否,則自動打開艙門,釋放當前休息艙為空閑狀態。閾值設定可通過管理者在服務器進行設定,分為不同級別的異常模式,如i級、ii級、iii等,超出5-10分鐘為i級,超出1小時為ii級,超過8小時為iii級,根據不同級別設定不同的處理方式。
或者通過在控制面板7設置脈搏測定器8,脈搏測定器8與報警裝置及通訊模塊相連,使用者在躺椅2上休息時,將手臂放置在脈搏測定器8上,當脈搏測定器8感應不到使用者脈搏跳動時,報警裝置發送告警信息至服務器,管理者通過管理權限打開艙門3,實現對使用者的救援。也可以在控制面板7上設置有感應區,在感應區下方放置脈搏測定器8,但是不論直接設置脈搏測定器8還是通過感應區來設置,實現脈搏測定的區域與人體在躺椅2上手臂脈搏處相對應。
所述平臺內還包括廣告模塊,所述廣告模塊用于提供多媒體信息的點播。
對應地,在休息艙1的控制面板7內設置與故障模塊進行信息交互的維修電路、與廣告模塊進行信息交互的多媒體模塊,所述多媒體電路與休息艙1內的多媒體設備10相連,多媒體的安裝為現有技術。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