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施工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整石-鋼筋混凝土組合仿石梁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組合仿石通常采用鋼筋混凝土干掛石材的方式建造而成,即此組合仿石包括鋼筋混凝土和裝飾石材,各個裝飾石材貼設于鋼筋混凝土的外側壁上,其施工步驟是:先構建鋼筋混凝土的柱子或梁,然后再在柱子或梁的外側壁貼設各裝飾石材。
此種方式建造的組合仿石對其建筑尺寸沒有太大的限制,但是由于各裝飾石材是干掛于由鋼筋混凝土構建的柱子或梁的外側壁,且目前的各裝飾石材均呈方形狀,故可以直觀地看見相鄰兩塊石材之間拼接的接縫,影響外部美觀。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整石-鋼筋混凝土組合仿石梁的施工方法,其施工便捷、實施效率高。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
一種整石-鋼筋混凝土組合仿石梁的施工方法,包括鋼筋混凝土,所述鋼筋混凝土由第一鋼筋網和混凝土構成,所述第一鋼筋網沿梁的長度方向設置且放置于梁底板上,還包括四塊整石,各所述整石分別相互拼接構成中空梁狀,將所述第一鋼筋網圍合于內,且每塊所述整石的內側壁沿水平方向分別對應垂直植入多根第二鋼筋,各所述第二鋼筋的自由端分別就近搭接于所述第一鋼筋網上;并且,相鄰的兩所述整石之間通過l型角鋼、螺栓和螺母的配合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混凝土澆筑于各所述整石與所述梁底板圍合而成的中空結構內;
該整石-鋼筋混凝土組合仿石梁的施工方法如下:
(1)、準備四塊整石,與梁的長度適配的梁底板,復數塊l型角鋼、復數個螺栓和復數個螺母,鋼筋混凝土所需的混凝土,復數根第一縱向鋼筋,復數根第一箍筋和各整石所需的復數根第二鋼筋,并確定梁底板的安裝位置;
(2)、各所述l型角鋼的兩臂分別鉆設第一安裝孔,對各所述整石的表面進行處理,按照各石安裝孔的孔深應分別滿足植筋的埋置深度的要求,各所述整石的內側壁分別沿水平方向等間距垂直鉆設多個石安裝孔,隨后清理各所述第一安裝孔和各所述石安裝孔,之后各所述石安裝孔內分別注入粘接劑,將各所述第二鋼筋分別沿水平方向垂直固結于對應的所述石安裝孔內;
(3)、通過建筑領域內常見的方式將所述梁底板安裝于安裝位置上,將各所述第一縱向鋼筋和各所述第一箍筋按常規方式進行綁扎,形成第一鋼筋網,并將此第一鋼筋網放置于所述梁底板上;
(4)、待所述粘接劑強度達到要求后,將四塊所述整石分別沿各所述第二鋼筋相互靠近的方向吊裝于所述梁底板上,吊裝就位后,四塊所述整石分別位于所述梁底板的前側、后側、左側和右側,四塊所述整石和所述梁底板圍合成具有上側開口的橫梁,且四塊所述整石將所述第一鋼筋網圍合于其內;
(5)、在吊裝過程中,每塊所述整石上的各所述第二鋼筋的自由端分別就近搭接于所述第一鋼筋網上;
(6)、在每塊所述整石吊裝完成后,均需確定各所述l型角鋼的兩臂分別在相鄰兩塊所述整石的內側壁的安裝位置,在每塊所述整石的安裝位置對應于相對應的所述第一安裝孔處分別鉆設第二安裝孔,隨后清理各所述第二安裝孔,將各所述螺栓分別安裝至對應的所述第二安裝孔內,待強度達到要求后,將各所述l型角鋼分別通過對應的所述第一安裝孔與相對應的所述螺栓安裝在一起,并旋入相配設的所述螺母,對相鄰的兩所述整石進行加固;
(7)、待步驟(1)-步驟(6)完成后,從步驟(4)所述的上側開口處澆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結后便得到整石-鋼筋混凝土組合仿石梁。
各所述整石的外部分別搭設有用于加固所述整石的多個輔助模板和/或加固件。
各所述整石的內側壁分別對應噴涂有隔離劑,且相鄰的兩塊所述整石的連接處噴涂有隔離劑。
在步驟(5)中,按照鋼筋焊接的驗收標準的要求,將各所述第二鋼筋的自由端與所述第一鋼筋網的搭接處進行焊接。
準備另一塊整石,待澆注混凝土后,將另一塊所述整石貼合于步驟(7)所述的上側開口處。
所述粘接劑為植筋膠或者環氧膠。
所述梁底板為整石。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通過四塊整石包圍鋼筋混凝土,一方面四塊整石和梁底板可作為鋼筋混凝土的定型、加固模板,并具有施工方便、可精準掌握組合仿石梁的外形尺寸的優點,另一方面鋼筋混凝土凝結后,組合仿石梁的外側壁上均無明顯可見的拼接接縫,增加仿石柱的整體美觀性和外觀的真實性,且無需進行二次裝飾。
二、由于鋼筋混凝土位于中空結構內,鋼筋混凝土作為仿石梁的受力部分,且各整石分別與第一鋼筋網通過多根第二鋼筋搭接在一起,加強了仿石梁的整體受力性能。
三、通過在各整石的內側壁上噴涂隔離劑,注入混凝土后,使得整石的內側壁與鋼筋混凝土之間形成柔性層,以緩解整石與鋼筋混凝土之間溫度應力產生的變形和可能產生的開裂現象;并且,由于相鄰的兩整石之間也噴涂有隔離劑,注入混凝土時,能夠阻隔混凝土順著各整石間的縫隙滲透出來臟染各整石的表面,從而減少后期的清洗和修整的工作量,進而節約時間和經濟成本。
四、各整石的外部分別按常規的方式搭設有若干個加固件和輔助模板,用以加固相應的整石,防止整石未加固時晃動,以達到各整石在整體上穩固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剖視圖。
圖2為本發明中整石與l型角鋼的連接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另一結構的剖視圖。
圖中:
1-整石11-上開口
12-上側開口2-第一鋼筋網
3-第二鋼筋4-l型角鋼
5-梁底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詳細闡述。
一種整石-鋼筋混凝土組合仿石結構體,如圖1-3所示,包括鋼筋混凝土和至少四塊的整石1,此鋼筋混凝土由多根第一鋼筋網2和混凝土構成,各第一鋼筋網2豎向設置,且底部固定裝設于基底的施工位置上;或者各第一鋼筋網2沿梁的長度方向設置并放置于梁底板上。
在本發明中,各整石1均呈方形狀。
其中,上述基底與四塊整石能夠圍合成具有上開口的柱體;或者上述梁底板和四塊整石能夠圍合成具有上側開口的橫梁;或者上述梁底板和五塊能夠整石圍合成完整的橫梁。
實施例一
在本實施例中,此整石-鋼筋混凝土組合仿石結構體為整石-鋼筋混凝土組合仿石柱。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以四塊整石1與基底圍合成仿石柱為例,四塊整石1分別按常規的方式固定放置于基底上,且各整石1分別相互拼接呈中空柱狀,各第一鋼筋網2的下部分別按常規方式固設于基底的施工位置上。
具體的,四塊整石1和基底的施工位置圍合成具有中空結構和上開口11的柱子,各第一鋼筋網2均位于此中空結構內。并且,相鄰的兩塊整石1的橫向截面呈l字型,兩者之間通過多個l型角鋼4固定連接在一起,且各l型角鋼分別沿柱體的高度方向安裝布置;以兩塊相鄰的整石1為例,各l型角鋼4均位于上述中空結構內,且各l型角鋼4分別等間距地裝設于兩者之間的拐角處,各l型角鋼4的兩臂與兩整石1的內側壁相對應的位置處分別開設有供螺栓穿入的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且各螺栓分別配設有的螺母,通過兩兩相對應的第一安裝孔和第二安裝孔與螺栓、螺母的配合,將各l型角鋼4分別螺鎖于兩塊整石1的相應位置處,以加固兩塊整石1。同樣地,其他相鄰的兩塊整石之間均采用上述的方式進行加固。此外,混凝土由上述上開口11澆入中空結構內。
同時,各整石1的內側壁的中部分別沿水平方向等間距地開設有供第二鋼筋3垂直插入的若干個石安裝孔,且各石安裝孔內分別注入有粘接劑,各第二鋼筋3的一端分別通過上述粘接劑固設于對應的石安裝孔內,此時各第二鋼筋3的自由端分別就近搭接于第一鋼筋網2,以加強四塊整石1之間的牢固性。較佳地,各第二鋼筋3的自由端和第一鋼筋網的搭接處焊接在一起,進一步地加強整石1與第一鋼筋網2之間的穩固性。
作為優選地,在同一整石1上,相鄰的兩石安裝孔之間間距為300mm。
進一步地,各整石1的內側壁上分別噴涂有隔離劑,兩塊相鄰整石1之間的內側壁的連接處也噴涂有隔離劑,此隔離劑為瀝青或高分子聚合物防水涂料等。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四塊整石包裹鋼筋混凝土,一方面四塊整石和基底可作為鋼筋混凝土的定型、加固模板,并具有施工方便、可精準掌握組合仿石柱的外形尺寸的優點,另一方面鋼筋混凝土成型后,仿石柱的外側壁無明顯可見的拼接接縫,增加仿石柱的整體美觀性。同時,由于鋼筋混凝土位于中空結構內,故鋼筋混凝土作為仿石柱的受力部分,且各整石分別與鋼筋混凝土中的第一鋼筋網通過多根第二鋼筋植筋連接在一起,加強了仿石柱的整體受力性能。
本發明還提出根據上述實施例中整石-鋼筋混凝土組合的仿石柱的施工方法:
(1)、準備四塊或四的倍數的整石,復數塊l型角鋼、復數個螺栓和復數個螺母,以及鋼筋混凝土所需的混凝土,復數根第一縱向鋼筋,復數根第一箍筋和各整石所需的復數根第二鋼筋,并且在基底施工中確定整石-鋼筋混凝土組合仿石柱的施工位置;
(2)、將部分所述第一縱向鋼筋在基底施工中分別固設于步驟(1)中的施工位置處,并在所述第一縱向鋼筋上綁扎所述第一箍筋,形成第一下鋼筋網,并且此部分的所述第一縱向鋼筋的上端凸出于基底;
(3)、對各所述l型角鋼的兩臂分別鉆設有第一安裝孔,對各所述整石的表面進行處理,按照各石安裝孔的孔深應分別滿足植筋的埋置深度的要求,各整石的內側壁分別沿水平方向等間距垂直鉆設多個石安裝孔,隨后清理各第一安裝孔和各石安裝孔,之后各石安裝孔內分別注入粘接劑,將各所述第二鋼筋分別沿水平方向垂直固結于對應的石安裝孔內;
(4)、待所述粘接劑強度達到要求后,將三塊所述整石分別沿各所述第二鋼筋相互靠近的方向吊裝于步驟(2)中的施工位置的外圍,使各所述第二鋼筋均位于三塊所述整石的半包圍的范圍內,三塊所述整石吊裝就位后的整體的橫向截面呈“匚”字型狀,此時各所述第一鋼筋的上端位于三塊整石半圍合的下部;
(5)、各所述整石1的外部分別按常規的方式架設有多個加固件,各加固件分別為加固用的鋼管;
(6)、確定步驟(3)中各l型角鋼的兩臂分別在相鄰的兩塊所述整石的內側壁上的安裝位置,在每塊所述整石的安裝位置對應于相對應的所述第一安裝孔處分別鉆設第二安裝孔;
(7)、清理各所述第二安裝孔,將步驟(1)中的各螺栓分別安裝至對應的所述第二安裝孔內,待強度達到要求后,將各所述l型角鋼分別通過對應的所述第一安裝孔與相對應的所述螺栓安裝在一起,并旋入相配設的所述螺母,對相鄰的兩所述整石進行加固;
(8)、待步驟(7)完成后,將剩下的所述第一縱向鋼筋沿各所述整石的高度方向綁扎續接于步驟(2)中所述的第一縱向鋼筋的上端,并綁扎剩下的所述第一箍筋,形成第一上鋼筋網,所述第一下鋼筋網和所述第一上鋼筋網構成所述第一鋼筋網;在綁扎過程中,將各所述第二鋼筋的自由端分別就近搭接于所述第一鋼筋網上;
(9)、將第四塊所述整石按照其上的各所述第二鋼筋朝內的方式吊裝至步驟(4)中三塊所述整石半圍合的開口處,吊裝就位后,四塊所述整石將所述第一鋼筋網圍合于內,且第四塊所述整石與其相鄰的所述整石通過所述l型角鋼、所述螺栓和所述螺母的配合固定在一起;
(10)待步驟(9)完成后,四塊所述整石與基底圍合成具有上開口的柱子;
(11)、待步驟(1)-步驟(9)完成后,從步驟(9)中的上開口澆注混凝土;;
(12)、待混凝土凝結后便得到整石-鋼筋混凝土組合仿石柱,此時即可拆除步驟(5)中的加固件。
需說明的是:前面所述的各整石1均可先在工廠進行集中制造和處理。
作為優選地,待步驟(3)完成后,對四塊整石1的內側壁分別噴涂一定厚度的隔離劑,并且待步驟(4)完成后,對各整石之間的內側壁的連接處分別噴涂一定厚度的隔離劑,以阻隔在步驟(11)的過程中混凝土順著整石1的縫隙滲透出整石1的外側污染各整石的外側壁,減少了后期的清洗和修整的工作量,節約時間和經濟成本,同時,混凝土凝結后能夠使得整石1與鋼筋混凝土的接觸面之間形成一道柔性層,協調整石1和鋼筋混凝土之間溫度應力產生的變形和可能產生的開裂現象。
此外,步驟(5)中,各整石1的外部還可按常規方式搭接常見用于加固用的輔助模板。
作為優選地,步驟(8)中的每根第二鋼筋3的自由端與第一鋼筋網2進行焊接。
采用上述施工方法后,由于各整石均預先在工廠中制造和處理,所以,以減少作業人員的調動和原材料的多次轉運,避免了各整石在現場處理時的損耗,且其在現場施工過程中,可直接進行吊裝使用,現場實施效率高、施工快捷。
實施例二
在本實施例中,此整石-鋼筋混凝土組合仿石結構體為整石-鋼筋混凝土組合仿石梁。
如圖2-3所示,以四塊整石1與梁底板5圍合成仿石梁為例,各整石1分別按常規的方式固定安裝于梁底板5上,且各整石1分別相互拼接構成中空梁狀,第一鋼筋網2沿梁的長度方向設置且放置于梁底板5上。其中,此梁底板5按常規的方式以平行于地面的方向安裝于施工位置上。
在本實施例中,梁底板5也為整石。
具體的,四塊整石1和梁底板5圍合成具有中空結構和上側開口12的橫梁,第一鋼筋網2位于此中空結構內,各整石1分別位于梁底板5的前側、后側、左側和右側,并且,相鄰的兩塊整石1的橫向截面呈l字型,兩者之間通過多個l型角鋼4固定連接在一起,且各l型角鋼分別沿梁的高度方向安裝布置。其中,相鄰的兩塊整石1與l型角鋼4之間按實施例一中所述的方式固定安裝。在本實施例中,混凝土由上述上側開口12處澆入此中空結構內。
同時,各整石1的內側壁的中部分別沿水平方向等間距垂直鉆設有多個石安裝孔,各第二鋼筋3分別沿水平方向垂直插入于對應的石安裝孔內,且各石安裝孔均按實施例一中所述的方式與第二鋼筋黏接在一起。
作為優選地,為增加仿石梁的整體美觀性,本實施例中還可增設一塊上整石,此上整石的寬度等于兩相對的整石之間的距離,且上整石可按常規方式固定貼合于上側開口12處。其中,梁底板5的大小、形狀與上整石的大小、形狀相適配。
本發明還提出根據上述實施例中整石-鋼筋混凝土組合的仿石梁的施工方法:
(1)、準備四塊整石,與梁的長度適配的梁底板,復數塊l型角鋼、復數個螺栓和復數個螺母,鋼筋混凝土所需的混凝土,復數根第一縱向鋼筋,復數根第一箍筋和各整石所需的復數根第二鋼筋,并確定梁底板的安裝位置;
(2)、各所述l型角鋼的兩臂分別鉆設第一安裝孔,對各所述整石的表面進行處理,按照各石安裝孔的孔深應分別滿足植筋的埋置深度的要求,各所述整石的內側壁分別沿水平方向等間距垂直鉆設多個石安裝孔,隨后清理各所述第一安裝孔和各所述石安裝孔,之后各所述石安裝孔內分別注入粘接劑,將各所述第二鋼筋分別沿水平方向垂直固結于對應的所述石安裝孔內;
(3)、通過建筑領域內常見的方式將所述梁底板安裝于安裝位置上,將各所述第一縱向鋼筋和各所述第一箍筋按常規方式進行綁扎,形成第一鋼筋網,并將此第一鋼筋網放置于所述梁底板上;
(4)、待所述粘接劑強度達到要求后,將四塊所述整石分別沿各所述第二鋼筋相互靠近的方向吊裝于所述梁底板上,吊裝就位后,四塊所述整石分別位于所述梁底板的前側、后側、左側和右側,四塊所述整石和所述梁底板圍合成具有上側開口的橫梁,且四塊所述整石將所述第一鋼筋網圍合于其內;
(5)、各所述整石1的外部分別按常規的方式架設有多個加固件,各加固件分別為鋼管;
(6)、在吊裝過程中,每塊所述整石上的各所述第二鋼筋的自由端分別就近搭接于所述第一鋼筋網上;
(7)、在每塊所述整石吊裝完成后,均需確定各所述l型角鋼的兩臂分別在相鄰兩塊所述整石的內側壁的安裝位置,在每塊所述整石的安裝位置對應于相對應的所述第一安裝孔處分別鉆設第二安裝孔,隨后清理各所述第二安裝孔,將各所述螺栓分別安裝至對應的所述第二安裝孔內,待強度達到要求后,將各所述l型角鋼分別通過對應的所述第一安裝孔與相對應的所述螺栓安裝在一起,并旋入相配設的所述螺母,對相鄰的兩所述整石進行加固;
(8)、待步驟(1)-步驟(7)完成后,從步驟(4)中的上側開口處澆注混凝土。
(9)、待混凝土凝結后便得到整石-鋼筋混凝土組合仿石梁,此時即可拆除步驟(5)所述的加固件。
需說明的是:前面所述的各整石1均可先在工廠進行集中制造和處理。
作為優選地,待步驟(2)完成后,對每塊整石噴涂一定厚度的隔離劑,并且待步驟(4)完成后,對各整石1之間的內側壁的連接處也分別噴涂一定厚度的隔離劑。
作為優選地,在步驟(6)中,每根第二鋼筋3的自由端與第一鋼筋網2的搭接處進行焊接。
作為優選地,準備另一塊整石,即為上整石,待澆注混凝土后,將上整石貼合于步驟(8)中的上側開口處。
在本發明中,加固件為現有建筑領域內常見的加固用的鋼管;此外,步驟(5)中,各整石1的外部還可按常規方式搭接常見的用于加固用的輔助模板。。
在本發明中,粘接劑為植筋膠或者環氧膠。
作為優選地,各整石的外側壁上做浮雕加工,以增加整體的美觀性。
在本發明中,各第二鋼筋分別與對應的第一鋼筋的焊接滿足“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1012”和“鋼筋焊接接頭試驗方法標準(jgj/t27-2014)”等國家規范和規程的要求。整石-混凝土組合仿石中鋼筋混凝土的部分由于為承重受力構件,故按照“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和“鋼筋混凝土設計規范gb50010-2010”等國家規范和規程進行結構的計算。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施例的優選實施例,凡跟本發明權利要求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和修飾,均應屬于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