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建筑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建筑物常見結構有混磚結構、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這三種結構。
在建筑結構中,起到支撐作用通常為包括基礎結構(基礎件)、支撐柱、支撐梁和墻體的建筑物。
在現有技術中的建筑物中,墻體通常為使用鋼筋或者磚作為支撐體,然后在澆筑混凝土制成,支撐柱與支撐梁之間的連接方式為錨固連接。
通過上述方式制成的墻體的重量較大,從而使得建筑物的自重較大,不能增大建筑物的使用面積;且由于需要在墻體內預埋走線管路和走水管路,施工的過程較為復雜,因此使得施工效率較低,施工周期較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施工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建筑物自重較大、施工過程復雜、施工效率低、周期長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包括:在基礎件上設置支撐柱;
在支撐柱上安裝支撐梁;
在所述支撐柱和所述支撐梁之間安裝墻體,安裝所述墻體的步驟包括:使用連接件連接第一墻板和第二墻板,以形成墻體框架;將所述墻體框架放置于所述支撐柱與所述支撐梁圍成的區域中,在所述墻體框架中澆筑輕質混凝土;其中,所述第一墻板與所述第二墻板均由石塑板制成且具有空腔。
進一步地,在支撐柱上安裝支撐梁的步驟具體包括:
將支撐梁中的支撐架與支撐柱中的鋼管隼接后電焊;向所述支撐架澆筑混凝土;向所述鋼管中澆筑混凝土。
進一步地,在安裝所述墻體的步驟之后還包括:安裝樓板,所述樓板與所述支撐梁和所述支撐柱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樓板指將所述樓板中的支撐體與所述支撐梁和所述支撐柱澆筑為一體。
進一步地,在設置所述支撐柱的步驟之前還包括:設置基礎件,設置所述基礎件包括在地面開挖建筑基礎并采用混凝土澆筑基礎墊層,在所述基礎墊層上設置基礎鋼筋構件。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所述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優勢:
使用本發明所述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建造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在墻體中,第一墻板和第二墻板均由石塑板制成,且均具有空腔,因此,與現有技術中相同厚度的墻體相比較,本發明所述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建造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墻體重量更輕,從而使得建筑主體結構的自重減輕。
此外,由于第一墻板和第二墻板內具有空腔,可用于裝設走水管路及走線管路,因此無需預埋管路,簡化了施工過程,提高了施工效率,縮短了工期。
綜上,使用本發明提供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施工方法施工效率高,工期較短,制造出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重量較輕。
因此,與現有技術中的建筑物相比,本發明提供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建造出的建筑物的支撐強度高,穩定性好,且制造過程簡單,施工效率高。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建筑物自重較大、施工過程復雜、施工效率低、周期長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應用如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建造而成,包括建筑主體結構,所述建筑主體結構包括:基礎件、支撐柱、支撐梁和墻體,
所述支撐柱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基礎件和所述支撐梁連接,所述支撐柱和所述支撐梁連接形成支撐框架結構;
所述墻體與所述支撐柱和所述支撐梁連接;所述墻體包括平行設置且通過連接件連接的第一墻板和第二墻板,所述第一墻板與所述第二墻板之間澆筑有混凝土,所述第一墻板與所述第二墻板均由石塑板制成且具有空腔。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柱包括鋼管,所述鋼管內澆筑有混凝土。
優選地,所述支撐梁包括由c型鋼或工字鋼制成的支撐架,所述支撐架上澆筑有混凝土,所述支撐架通過隼接電焊錨固方式與所述支撐柱的鋼管連接。
可選地,所述連接件由直徑10mm的圓柱型鋼材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梁的斷面為尺寸為200~500mm×150~200mm的矩形。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所述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具有以下優勢:
本發明所述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中,在墻體中,第一墻板和第二墻板均由石塑板制成,且均具有空腔,因此,與現有技術中相同厚度的墻體相比較,本發明所述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墻體重量更輕,從而使得建筑主體結構的自重減輕。
此外,由于第一墻板和第二墻板內具有空腔,可用于裝設走水管路及走線管路,因此無需預埋管路,簡化了施工過程,提高了施工效率,縮短了工期。
綜上,與現有技術中的建筑物相比,本發明提供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重量較輕,施工效率高,工期較短。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制造出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制造出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中支撐柱的截面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制造出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中墻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制造出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中第一墻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支撐柱;11-鋼管;20-支撐梁;30-墻體;31-第一墻板;311-隔層;312-空腔;32-第二墻板;33-連接件;40-基礎件;50-混凝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一
如圖1-4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包括:
在基礎件40上設置支撐柱10;
在支撐柱10上安裝支撐梁20;
在支撐柱10和支撐梁20之間安裝墻體30,安裝墻體30的步驟包括:使用連接件33連接第一墻板31和第二墻板32,以形成墻體框架;將墻體框架放置于支撐柱10與支撐梁20圍成的區域中,在墻體框架中澆筑輕質混凝土;其中,第一墻板31與第二墻板32均由石塑板制成且具有空腔312。
具體實施時,當墻體30為外墻時,墻體30的第一墻板31和第二墻板32容重為900公斤/立方米,以使得墻體30強度達到c7.5。當墻體30為內墻時,墻體30的厚度為120mm,墻體30的第一墻板31和第二墻板32容重為500公斤/立方米,以使得墻體30的強度達到c3.0。
進一步地,在設置支撐柱10的步驟之前還包括:設置基礎件40,設置基礎件40包括在地面開挖建筑基礎并采用混凝土澆筑基礎墊層,在基礎墊層上設置基礎鋼筋構件。具體地,使用c30高性能混凝土50澆筑基礎墊層,安裝基礎墊層鋼筋或者樁基礎鋼筋籠。
進一步地,在支撐柱10上安裝支撐梁20的步驟具體包括:將支撐梁20中的支撐架與支撐柱10中的鋼管11隼接后電焊;向支撐架澆筑混凝土50;向鋼管11中澆筑混凝土50,從而形成支撐柱10。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鋼管11為無縫鋼管,鋼管11壁厚為3mm~15mm,斷面尺寸為150~400mm×150~400mm的矩形,向鋼管11內澆筑的混凝土50為c30-c40高性能混凝土,該種在鋼管11內澆筑高性能混凝土制成的支撐柱10的結構剛度為同截面尺寸普通鋼筋混凝土的5倍左右,其抗壓強度為同截面尺寸普通鋼筋混凝土柱子3倍左右,其抗剪抗扭強度為同截面尺寸普通鋼筋混凝土的3倍左右。
進一步地,在安裝墻體30的步驟之后還包括:安裝樓板,樓板與支撐梁20和支撐柱10連接。安裝樓板指將樓板中的支撐體與支撐梁20和支撐柱10澆筑為一體。樓板中的支撐體結構與第一墻板31的結構相同。
安裝完樓板后繼續重復上述安裝支撐柱10、支撐梁20、墻體30的操作,以進行上一層結構的安裝,重復上述步驟直至建造好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頂層結構。
在頂層結構的上部安裝屋面板,屋面鋼筋等預制件,并在上澆筑高性能輕質混凝土,采用防水膠安裝大板樹脂瓦作為屋頂。
屋面板與墻體30的結構類似,包括兩側由uv固化處理過的石塑板,內部澆筑有60mm厚的混凝土50,并在外側貼鋪有3mm的由uv固化處理過的高性能大板樹脂瓦。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使用的混凝土50中均采用m42.5水泥。
實施例二
如圖1-4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二提供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應用實施例一中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建造,包括建筑主體結構,建筑主體結構包括:基礎件40、支撐柱10、支撐梁20和墻體30,支撐柱10和支撐梁20連接形成支撐框架結構。
在本實施例中,墻體30與支撐柱10和支撐梁20之間均采用隼接然后錨固的連接方式。墻體30包括第一墻板31和第二墻板32,第一墻板31與第二墻板32平行設置,第一墻板31與第二墻板32之間連接有連接件33,第一墻板31與第二墻板32之間澆筑有混凝土50。優選地,第一墻板31和第二墻板32均由石塑板制成,且表面經由uv(ultraviolet,紫外線)固化處理。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中,在墻體30中,第一墻板31和第二墻板32均由石塑板制成,且均具有空腔312,因此,與現有技術中相同厚度的墻體相比較,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墻體30重量更輕,從而使得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自重減輕。
此外,由于第一墻板31和第二墻板32內具有空腔312,可用于裝設走水管路及走線管路,因此無需預埋管路,簡化了施工過程,提高了施工效率,縮短了工期。
綜上,與現有技術中的建筑物相比,本發明提供實施例提供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重量較輕,施工效率高,工期較短。
在本實施例中,支撐柱10包括鋼管11,鋼管11內澆筑有混凝土50。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中,鋼管11采用無縫鋼管,使用無縫鋼管作為支撐柱10的外圍結構,并在無縫鋼管內澆筑混凝土50以形成支撐柱10,與現有技術中使用鋼筋擰制構造柱的外圍結構相比,支撐柱10的制造過程簡便、效率高、施工周期短,且制成的支撐柱10整體性強,抗剪抗扭強度較強,因此支撐穩定性較好。
因此,與現有技術中的建筑物相比,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的支撐強度高,穩定性好,且制造過程簡單,施工效率高。
在本實施例中,支撐梁20包括支撐架,支撐架采用c型鋼或工字鋼,支撐架上澆筑有混凝土50,支撐梁20的斷面為尺寸為200~500mm×150~200mm的矩形,支撐梁20的支撐架通過隼接電焊錨固方式與支撐柱10的鋼管11連接。也就是說,支撐架采用c型鋼制成,或者支撐架采用工字鋼制成,支撐架與支撐柱10的鋼管11之間采用先隼接、然后電焊、最后錨固的三種連接方式相結合的方式連接,使得連接穩固性更強。具體地,先將支撐架的一端與鋼管11的一端進行隼接,然后在隼接處采用電焊工藝將支撐架與鋼管11的連接處焊接,最后,再采用錨固工藝將焊接處進一步固定。
進一步地,在第一墻板31和第二墻板32的表面設置大理石紋路的圖案且表面經由uv固化處理,具體地,設置大理石紋路的圖案的方式可以為噴涂、刻制、壓制等,在進行uv固化處理后,墻體30的兩側表面均光滑且帶有大理石紋路的圖案。如此設計,當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搭建完成后,無需再次對室內墻面進行裝修,從而可以避免在室內裝修過程中由于刷漆而造成的環境污染,且可減少裝修廢棄材料。
此外,由石塑板制成且經由uv固化處理的第一墻板31及第二墻板32具有強度高、質輕、抗震、防火達b1級、保溫、隔熱、隔音、防水、不褪色、耐磨耐擦洗、防滑、防輻射等多種優點。
在本實施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用于連接第一墻板31和第二墻板32的連接件33由直徑10mm的圓柱型鋼材制成。
第一墻板31與第二墻板32之間的連接件33用于在澆筑的過程中固定兩個墻板的位置,因此,連接件33的設置方式有多種。在本實施例的其中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連接件33與第一墻板31和第二墻板32垂直,且連接件33的數量為多個,多個連接件33在第一墻板31與第二墻板32之間間隔設置。
具體地,多個連接件33可在第一墻板31與第二墻板32的整面區域間隔且均勻設置,或者,多個連接件33在第一墻板31與第二墻板32的四周邊緣區域均勻且間隔設置。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提供的建筑主體結構還包括樓板,樓板與墻體30的結構相似,包括由石塑板制成的支撐體,支撐體內具有空腔,支撐體與支撐梁20和支撐柱10澆注為一體結構。
由于改變了現有技術中的樓板的結構,因此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建筑主體結構進一步減輕了自身重量。
進一步地,樓板的支撐體內部的空腔中設置有擋板,擋板將支撐體內部的空腔分隔為多個容納區域。如此設計,樓板的空腔內的容納區域可以作為穿線管道或者排水管道等。
進一步地,鋼管混凝土桁架建筑物還包括在頂層的支撐柱10和支撐梁20的上部安裝的屋面板、屋面鋼筋等預制件,并在上澆筑高性能輕質混凝土,用防水膠安裝大板樹脂瓦作為屋頂。
具體地,屋面板與墻體30的結構類似,包括兩側由uv固化處理過的石塑板,內部澆筑有60mm厚的混凝土50,并在外側貼鋪有3mm的由uv固化處理過的高性能大板樹脂瓦。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使用的混凝土50中均采用m42.5水泥。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