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玻璃體建筑。
背景技術:
玻璃體建筑并不罕見,但真正做到通透、精致、純凈的玻璃體建筑則需要深入的設計和后期控制。現在市面上所見的大部分玻璃幕墻建筑存在玻璃劃分尺度小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玻璃體建筑,以保證外立面純凈精致,同時不影響功能上對玻璃界面保溫隔熱、結構支撐的需求。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玻璃體建筑,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的四周設置玻璃幕墻,每一面玻璃幕墻上設置安裝框架,所述安裝框架上矩形陣列有若干安裝位,每個安裝位安裝玻璃模組,每個玻璃模組包括位于外側的表皮玻璃層以及位于內側的結構玻璃層,單個模組的寬度為2.2-2.6m,高度為3-3.5m。
作為優選:所述本體為單層結構。
作為優選:所述玻璃幕墻的底部為內凹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玻璃體建筑能保證外立面純凈精致,同時不影響功能上對玻璃界面保溫隔熱、結構支撐的需求。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中玻璃體建筑主視圖。
圖2為實施例中玻璃體建筑左視圖。
圖3為實施例中玻璃體建筑后視圖。
圖4為實施例中玻璃體建筑俯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玻璃模組,11表皮玻璃層,12結構玻璃層,2前門,3后門。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到圖4,一種玻璃體建筑,包括本體,所述本體的四周設置玻璃幕墻,每一面玻璃幕墻上設置安裝框架,所述安裝框架上矩形陣列有若干安裝位,每個安裝位安裝玻璃模組,每個玻璃模組包括位于外側的表皮玻璃層以及位于內側的結構玻璃層,單個模組的寬度為2.2-2.6m,高度為3-3.5m。
所述本體為單層結構,即一層。所述玻璃幕墻的底部為內凹結構,頂部與底部不處于同一豎向平面,提高整體舒適性,利于后期維護。
表皮玻璃層與結構玻璃層的底部兩相對側(內側與外側)分別設置倒角結構。避免安裝過程中傷人,同時避免安裝過程中造成玻璃損傷,同時還可起到標識識別作用,便于安裝。靠近門處的結構玻璃層的內側的頂部的兩側可設置螺紋孔,螺紋孔處設置結構凸柱,結構凸柱上設置結構孔,結構孔處可固定拉索,便于在拉索上根據需要設置布簾(便于識別)等結構,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本玻璃體建筑能保證外立面純凈精致,同時不影響功能上對玻璃界面保溫隔熱、結構支撐的需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凡是屬于本實用新型原理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進行的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