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加工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直混凝土攪拌站自動降塵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及國家政策的要求,大多數混凝土攪拌站對其粉塵排放都采取了一定的除塵措施,混凝土攪拌站主要由攪拌主機、物料稱量系統、物料輸送系統、物料儲存系統和控制系統等五大系統及其他附屬設施組成。
目前,現有的混凝土攪拌站大多采用以下幾種收塵方式:振動式收塵機、脈沖反吹收塵機、地面強制收塵、主樓布袋收塵、主樓強制收塵等,以收集在粉料倉打灰時產生的粉塵、處理粉料倉內壓力的增加及收集主機工作時主樓內產生的粉塵等,但是這些除塵方式均需要設置較多的管路,并且管路較為彎曲,從而導致對粉料倉內的壓力不容易釋放,對風量的要求高,設備能耗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專利號為2013104837256的中國專利,其介紹了一直混凝土攪拌站,通過利用簡單的管道結果將對各粉倉產生的粉塵統一回收到攪拌主機重新利用,不僅防止了粉塵向外界空氣排放,避免了對外界環境的污染,而且需要的能量較少,不會對粉料倉內產生較高的壓力,但是該方案在實際工作式,會有大量的粉塵飄散在攪拌站主樓內部,特別是較細的難以沉降的粉塵,會大量飄散或附著在攪拌站主樓內部的空間及設備上,從而導致使用設備的使用壽命變短,長時間集聚后需要停機進行人工清理,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凝土攪拌站自動降塵系統,通過將攪拌站主樓內不易沉降的細小粉塵通過負壓發生裝置收集至集塵倉進行收集回收,從而不僅降低了污染,同時提高了物料的回收利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混凝土攪拌站自動降塵系統,包括配料機、提升機、攪拌站主樓、粉料倉,所述攪拌站主樓內設置有攪拌主機進行攪拌作用,同時還設置有集塵機,集塵機通過設置主管道與粉料倉連通,集塵機通過管道連接攪拌主機,所述攪拌站主樓側壁上還通過設置管道一連接至主管道,所述管道一上安裝有負壓發生器。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攪拌站主樓的側壁上通過設置管道一連接至主管道,并且在主管道上設置負壓發生器,這樣通過負壓發生器將攪拌站主樓內的空氣以及飄揚的粉塵吸入管道一輸入至主管道,因為主管道會將粉料倉內的粉料吸入到集塵機內,因此攪拌站主樓內的粉塵也能夠被吸附至主管道內進入集塵機進行處理,從而能夠很好的處理飛揚的細小粉塵,提高了粉塵的回收效率,避免細小粉塵附著在機器設備上從而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的,所述負壓發生器為文丘里管。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負壓發生器設置為文丘里管,通過文丘里原理將攪拌站主樓內的空氣進行吸附抽送流通,從而實現粉塵的收集,并且動力強,風量大。
進一步的,所述主管道上設置有控制主管道通斷的主閥門。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主管道上設置主閥門用于控制主管道的通斷,這樣在需要吸塵時及時打開,在不需要進行吸塵處理時,則關閉主閥門可以方便控制。
進一步的,所述粉料倉與主管道連接的部分設置有用于控制其通斷的分閥門。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粉料倉與主管道之間設置控制粉料倉通斷的分閥門,因為粉料倉設置有多個,并不是所有的粉料倉同時工作,因此通過對每個粉料倉設置分閥門便于控制對應的粉料倉。
進一步的,所述粉料倉頂部設置有泄壓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粉料倉頂部設置泄壓閥用于及時釋放壓力,避免爆倉的情況發生。
進一步的,所述攪拌主機下方固定安裝有集料斗。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攪拌主機下方設置集料斗用于收集攪拌后的物料進行暫存。
進一步的,所述集料斗設置有至少兩個出倉口。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集料斗下方設置至少兩個出倉口用于提高放料效率。
進一步的,所述出倉口在其水平方向上通過軸承可水平轉動。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出倉口設置成可水平轉動的,能夠根據接料車的具體位置進行調整,方便快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下述優點:通過在攪拌站主樓側壁上設置管道一連通至主管道形成回路,并且管道一上設置負壓發生器在,這樣通過負壓發生器產生負壓將攪拌站主樓內的揚塵進行收集并循環到主管道內進入集塵機,從而提高了粉塵的回收效率,同時還能夠避免揚塵附著在攪拌站主樓內的機器設備或電子器件上,從而導致機器設備的使用壽命收到影響,這樣就能夠達到環保節能的目的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混凝土攪拌站自動降塵系統的結構原理圖。
圖中:1、配料機;2、提升機;3、攪拌站主樓;4、粉料倉;5、攪拌主機;6、集塵機;7、主管道;8、主閥門;9、管道一;10、負壓發生器;11、分閥門;12、泄壓閥;13、粉料計量稱;14、集料斗;15、出倉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混凝土攪拌站自動降塵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攪拌站主樓3,在攪拌站主樓3的一側設置有配料機1,配料機1通過提升機2將物料運輸至攪拌站主樓3內,在攪拌站主樓3的一側還設置有多個粉料倉4,粉料倉4通過主管道7連接至攪拌站主樓3內,在攪拌站主樓3內依次設置有集塵機6,集塵機6用于與主管道7連通用于將粉料倉4內的粉料輸送至集塵機6內,在集塵機6下方設置有粉料計量稱13用于稱量粉料的數量,然后就通過管道連接至攪拌主機5內進行攪拌作用;同時在攪拌站主樓3的側壁上開設有開口,在開口處通過管道一9連通至主管道7,并且管道一9上還固定安裝有負壓發生器10,負壓發生器10可以為文丘里管。
這樣當攪拌站主樓3內部進行物料的運輸及攪拌時,攪拌站主樓3內會產生大量的細小粉塵,這些粉塵難以發生沉降作用,此時通過啟動文丘里管使管道一9產生負壓,從而將攪拌站主樓3內的空氣吸入管道一9內,從管道一9運輸至主管道7直至被集塵機6收集,這樣就形成了系統內部的自循環,從而將這些難以吸收的粉塵進行收集再次利用,同時在主管道7上設置有主閥門8用于控制主管道7的通斷,在每個粉料倉4上均安裝有分閥門11用于控制每個粉料倉4的粉料輸送,同時在每個粉料倉4上均安裝有泄壓閥12,通過泄壓閥12及時將粉料倉4內的高壓卸除,保證施工的安全性;當物料被運輸至攪拌主機5內進行攪拌后存入位于攪拌主機5下方的集料斗14,集料斗14下方設置有至少兩個出倉口15,并且出倉口15通過密封軸承轉動連接在集料斗14下方的,這樣當有多輛運輸車來進行運輸物料時,就能夠很方便的進行同時放料,并且能夠根據運輸車的位置進行調節出倉口15的方向,從而更加方便放料;以上就能夠達到將攪拌站主樓3內的粉塵進行收集并循環到集塵機6內進行收集再次利用,從而提高了物料的回收利用效率,同時不會導致設備的使用壽命變短;符合節能減排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