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腳手架,具體是涉及一種建筑工程用的腳手架。
背景技術:
現有的腳手架缺少安全防護措施,有的安全防護措施,只是安裝一張防護網,然而展開的防護網,容易妨礙建筑施工,同時墜落者掉下來,可能會滾落出去。網體如果發生破損,后果更是不堪設想。而有些防護裝置,其成本較高,不便于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安全性低,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種建筑工程用的腳手架。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建筑工程用的腳手架,包括支撐架,所述支撐架的上部設有長頂架,所述長頂架的中部通過彈簧連接橫板,彈簧固定連接橫板的邊側,橫板的下側面中部固定連接安全繩,所述橫板的四個角活動連接第一傳動桿的一端,所述第一傳動桿的中部活動連接在掛鉤的鉤頭上,掛鉤與長頂架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架的外側開設滑槽,所述滑槽處設有第二傳動桿,所述第二傳動桿的兩端均設有滑塊,滑塊與滑槽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傳動桿的另一端與第二傳動桿的上端滑塊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傳動桿下端的滑塊固定連接斜桿的一端,所述斜桿的另一端活動連接伸縮桿的腔桿一端,所述伸縮桿的腔桿另一端與支撐架活動連接,所述伸縮桿的內桿端部均連接防護網的網角。
進一步的,所述安全繩的上部設有分叉繩,分叉繩連接在橫板的四個邊角處。
進一步的,所述橫板的寬度設為等于兩個所述的長頂架之間的間距長度。
進一步的,所述滑塊的外側位于滑槽的外部。
進一步的,所述防護網設置于橫板的下方,防護網的中部設有緩沖墊。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一種建筑工程用的腳手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在使用者墜落的同時,將防護網的網邊抬起,使得墜落者直接停留在防護網的中間,而且一旦網體破掉,安全繩還具有保護作用,雙重的防護設施,更加的安全,使用起來,成本低,安全性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建筑工程用的腳手架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建筑工程用的腳手架支撐架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為:1-支撐架;2-長頂架;3-彈簧;4-橫板;5-安全繩;6-第一傳動桿;7-掛鉤;8-滑槽;9-第二傳動桿;10-滑塊;11-斜桿;12-伸縮桿;13-防護網。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參照圖1至圖2可知:一種建筑工程用的腳手架,包括支撐架1,所述支撐架1的上部設有長頂架2,所述長頂架2的中部通過彈簧3連接橫板4,彈簧3固定連接橫板4的邊側,橫板4的下側面中部固定連接安全繩5,所述橫板4的四個角活動連接第一傳動桿6的一端,所述第一傳動桿6的中部活動連接在掛鉤7的鉤頭上,掛鉤7與長頂架2固定連接,所述支撐架1的外側開設滑槽8,所述滑槽8處設有第二傳動桿9,所述第二傳動桿9的兩端均設有滑塊10,滑塊10與滑槽8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傳動桿6的另一端與第二傳動桿9的上端滑塊10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傳動桿9下端的滑塊10固定連接斜桿11的一端,所述斜桿11的另一端活動連接伸縮桿12的腔桿一端,所述伸縮桿12的腔桿另一端與支撐架1活動連接,所述伸縮桿12的內桿端部均連接防護網13的網角。
所述安全繩5的上部設有分叉繩,分叉繩連接在橫板4的四個邊角處,防止下落時橫板4偏斜;所述橫板4的寬度設為等于兩個所述的長頂架2之間的間距長度,便于安裝第一傳動桿6;所述滑塊10的外側位于滑槽8的外部,便于第二傳動桿9的上下移動;所述防護網13設置于橫板4的下方,防護網13的中部設有緩沖墊,避免墜落者受傷。
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優點:拉伸伸縮桿12,展開防護網13,使用時,將安全繩5捆綁在身上,使用者如果從腳手架上落下,安全繩5拉動橫板4下降,橫板4帶動第一傳動桿6的一端下降,第一傳動桿6的另一端上升,上升的第一傳動桿6帶動第二傳動桿9在滑槽8內滑動上升,第二傳動桿9下端的滑塊10帶動斜桿11上升,斜桿11帶動伸縮桿12上移,伸縮桿12連接的防護網13兜起,將墜落者接住,墜落者向防護網13中間滾。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