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轉懸浮式抱桿頭部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470843閱讀:458來源:國知局
一種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轉懸浮式抱桿頭部結構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旋轉懸浮式抱桿,尤其是一種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轉懸浮式抱桿頭部結構。



背景技術:

輸電線路工程鐵塔組立大多數采用懸浮抱桿吊裝塔材,而懸浮式抱桿皆需配置一種用于布置起吊滑車組、外拉線、內拉線的抱桿頭部。之前的抱桿頭部存在以下問題:頭部轉動不靈活;容易出現起吊鋼絲繩跳槽而引起鋼絲繩損傷的安全風險;在滑車組存在側向偏角時,起吊鋼絲繩容易與就近的鋼結構件相磨而造成鋼絲繩磨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對現有技術方案進行完善與改進,提供一種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轉懸浮式抱桿頭部結構,以解決懸浮式抱桿頭部轉動不靈活、起吊鋼絲繩跳槽及磨損為目的。為此,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轉懸浮式抱桿頭部結構,包括起吊滑車組件、設于起吊滑車組件上端的外拉線組件、設于起吊滑車組件下端的內拉線組件,所述的起吊滑車組件包括左右對稱的兩個滑車組、設于對稱中心的豎向的主套管,所述的外拉線組件可旋轉的連接于主套管的上端,所述的內拉線組件可旋轉的連接于主套管的下端,每個所述的滑車組的兩側均設有用于防止鋼絲繩側向滑脫的滑車側板、所述的滑車側板上位于滑車組的外上方設有防止鋼絲繩跳出滑車槽的防跳槽裝置,所述的滑車側板上位于滑車組的外下方設有用于防止鋼絲繩與兩側的滑車側板直接接觸摩擦的防磨裝置。工作時,外拉線組件和內拉線組件可圍繞主套管旋轉,從而滿足不同方位的外拉線和內拉線的打設要求,降低了與鋼絲繩的摩擦和因鋼絲繩方位偏差太大而發生的跳槽現象,在外拉線和內拉線的牽拉過程中,滑車側板和防跳槽裝置防止了鋼絲繩的跳槽現象,防磨裝置防止了鋼絲繩與滑車側板的摩擦損耗,提升了安全性。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以下附加技術特征。

所述的主套管通過其中軸線上設置的上軸承組件和下軸承組件分別與外拉線組件和內拉線組件可旋轉連接。軸承的可旋轉連接方式穩定可靠。

所述的上軸承組件包括設于主套管上端的上軸、與上軸軸接的上軸承和下軸承,所述的上軸的下端連接于主套管的上端,上軸的主體位于主套管上方,所述的下軸承為軸接于上軸中下部的圓錐滾子軸承,上軸承為軸接于上軸中上部的球軸承,所述的下軸承設于外拉線組件中心下部的下軸承座中,所述的上軸承設于下軸承上面的上軸承座中。通過上軸承和下軸承提供更可靠穩定的旋轉支撐。

所述的下軸承組件包括設于主套管中下部中心的下軸、設于主套管內底部的與下軸軸接的下軸軸承,所述的下軸軸承為圓錐滾子軸承,所述的下軸的上端可轉動地連接于主套管中部,下軸的下端伸出主套管,并與內拉線組件連接。通過上下兩個可轉動的連接部位,下端采用軸承連接的方式可穩定方便的實現內拉線組件與起吊滑車組件之間的旋轉連接。

所述的內拉線組件的中心設有固定套管,內拉線組件的下端設有法蘭板,所述的下軸的下端伸入固定套管的中心孔并與固定套管間隙配合,下軸的下端端面與法蘭板相貼,下軸的下端設有與固定套管上端面相平的臺階面,內拉線組件的上端設有固定蓋板壓蓋住固定套管和下軸下端的臺階面。方便實現的把下軸固定在內拉線組件上。

所述的防跳槽裝置為可轉動的連接于滑車組兩側滑車側板的滾杠。滾杠的設置可以防止鋼絲繩跳出滑車組,而且滾杠的可轉動方式,使鋼絲繩大大降低了與滾杠的摩擦接觸。

所述的滾杠共2根,一根設置于滑車組的正上方,另一根設置于滑車組的上方外側,滾杠與滑車組的外周面的垂直距離小于滑車輪槽中所穿的鋼絲繩的直徑。通過設置2根滾杠并且滾杠與滑車組的外周面的垂直距離小于鋼絲繩的直徑能更好的防止鋼絲繩跳槽。

所述的防磨裝置包括設于滑車側板外下方的防磨棒固定座和設于防磨棒固定座上的可更換的尼龍防磨棒。在鋼絲繩與尼龍防磨棒摩擦時,尼龍防磨棒不會損傷鋼絲繩,在尼龍防磨棒損傷較大時,可以方便進行更換。

所述的尼龍防磨棒可旋轉的連接于防磨棒固定座上。通過可旋轉連接可以大大降低摩擦損傷,更好的降低對鋼絲繩的摩擦阻力。

所述的尼龍防磨棒與滑車組上鋼絲繩的牽拉時的夾角在70~90度的之間。尼龍防磨棒近乎與鋼絲繩的垂直設置,在鋼絲繩牽拉時,接觸的尼龍防磨棒可以更小受力的實現轉動,防磨效果更好。

有益效果:有效的防止鋼絲繩的跳槽現象,減少了鋼絲繩與接觸部位的磨擦磨損,提升了懸浮抱桿使用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主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外拉線組件部位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起吊滑車組件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圖4中A向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內拉線組件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拉線組件;2-起吊滑車組件;3-內拉線組件;4-上軸承組件;5-下軸承組件;201-主套管;202-滑車側板;203-滾杠;204-防磨棒固定座;205-滑車組;206-尼龍防磨棒;301-法蘭板;302-固定套管;303-固定蓋板;401-下軸承;402-下軸承座;403-上軸承;404-上軸承座;405-上軸;501-下軸;502-下軸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6所示,一種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轉懸浮式抱桿頭部結構,包括起吊滑車組件2、設于起吊滑車組件2上端的外拉線組件1、設于起吊滑車組件2下端的內拉線組件3,起吊滑車組件2包括左右對稱的兩個滑車組205、設于對稱中心的豎向的主套管201,外拉線組件1可旋轉的連接于主套管201的上端,內拉線組件3可旋轉的連接于主套管201的下端,每個滑車組205的兩側均設有用于防止鋼絲繩側向滑脫的滑車側板202、滑車側板202上位于滑車組205的外上方設有防止鋼絲繩跳出滑車槽的防跳槽裝置,滑車側板202上位于滑車組205的外下方設有用于防止鋼絲繩與兩側的滑車側板202直接接觸摩擦的防磨裝置。

為了實現可靠的旋轉連接,主套管201通過其中軸線上設置的上軸承組件4和下軸承組件5分別與外拉線組件1和內拉線組件3可旋轉連接。軸承的可旋轉連接方式穩定可靠。

為了使上軸承組件4的旋轉連接更穩定可靠,上軸承組件4包括設于主套管201上端的上軸405、與上軸405軸接的上軸承403和下軸承401,上軸405的下端連接于主套管201的上端,上軸405的主體位于主套管201上方,下軸承401為軸接于上軸405中下部的圓錐滾子軸承,上軸承403為軸接于上軸405中上部的球軸承,下軸承401設于外拉線組件1中心下部的下軸承座402中,上軸承403設于下軸承401上面的上軸承座404中。通過上軸承403和下軸承401提供更可靠穩定的旋轉支撐。

為了實現下軸承401組建的旋轉連接,下軸承組件5包括設于主套管201中下部中心的下軸501、設于主套管201內底部的與下軸501軸接的下軸軸承502,下軸軸承502為圓錐滾子軸承,下軸501的上端可轉動地連接于主套管201中部,下軸501的下端伸出主套管201,并與內拉線組件3連接。通過上下兩個可轉動的連接部位,下端采用軸承連接的方式可穩定方便的實現內拉線組件3與起吊滑車組件2之間的旋轉連接。

為了實現對下軸501的固定,內拉線組件3的中心設有固定套管302,內拉線組件3的下端設有法蘭板301,下軸501的下端伸入固定套管302的中心孔并與固定套管302間隙配合,下軸501的下端端面與法蘭板301相貼,下軸501的下端設有與固定套管302上端面相平的臺階面,內拉線組件3的上端設有固定蓋板303壓蓋住固定套管302和下軸501下端的臺階面。方便實現的把下軸501固定在內拉線組件3上。

為了防止鋼絲繩跳槽,防跳槽裝置為可轉動的連接于滑車組205兩側滑車側板202的滾杠203。滾杠203的設置可以防止鋼絲繩跳出滑車組205,而且滾杠203的可轉動方式,使鋼絲繩大大降低了與滾杠203的摩擦接觸。

為了更好的防止鋼絲繩跳槽,滾杠203共2根,一根設置于滑車組205的正上方,另一根設置于滑車組205的上方外側,滾杠203與滑車組205的外周面的垂直距離小于滑車輪槽中所穿的鋼絲繩的直徑。通過設置2根滾杠203并且滾杠203與滑車組205的外周面的垂直距離小于鋼絲繩的直徑能更好的防止鋼絲繩跳槽。

為了更好的實現防磨效果和便于維護,防磨裝置包括設于滑車側板202外下方的防磨棒固定座204和設于防磨棒固定座204上的可更換的尼龍防磨棒206。在鋼絲繩與尼龍防磨棒206摩擦時,尼龍防磨棒206不會損傷鋼絲繩,在尼龍防磨棒206損傷較大時,可以方便進行更換。

為了更好的降低摩擦,尼龍防磨棒206可旋轉的連接于防磨棒固定座204上。通過可旋轉連接可以大大降低摩擦損傷,更好的降低對鋼絲繩的摩擦阻力。

為了使防磨效果更好,尼龍防磨棒206與滑車組205上鋼絲繩的牽拉時的夾角在70~90度的之間。尼龍防磨棒206近乎與鋼絲繩的垂直設置,在鋼絲繩牽拉時,接觸的尼龍防磨棒206可以更小受力的實現轉動,防磨效果更好。

工作時,外拉線組件1和內拉線組件3可圍繞主套管201旋轉,從而滿足不同方位的外拉線和內拉線的打設要求,降低了與鋼絲繩的摩擦和因鋼絲繩方位偏差太大而發生的跳槽現象,在外拉線和內拉線的牽拉過程中,滑車側板202和防跳槽裝置防止了鋼絲繩的跳槽現象,防磨裝置防止了鋼絲繩與滑車側板202的摩擦損耗,提升了安全性。

本實例中, 2個滑車組205對稱連接于主套管201上焊接的2個鎖孔上;滑車側板202焊接固定于滑輪組固定支架上;滑車側板202與防磨棒固定座204之間為焊接固定。

以上圖1-6所示的一種防跳槽和防磨的可旋轉懸浮式抱桿頭部結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已經體現出本實用新型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可根據實際的使用需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對其進行形狀、結構等方面的等同修改,均在本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列。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