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砂線切割設備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水平切割砂線切割機床往復走線組件。
背景技術:
玉石、瑪瑙等非金屬材料可以用砂線切割機床進行切割,現有砂線切割機床一般為垂直切割砂線切割機床。這種砂線切割機床適宜于尺寸較小、較輕的非金屬材料,對于尺寸較大、較重的非金屬材料,則安裝比較費時費事,生產效率較低,如果能夠實現砂線水平切割,則能將尺寸較大、較重的非金屬材料安裝在水平工作臺上,方便快捷,因此,需要研制水平切割砂線切割機床往復走線組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能實現砂線水平切割的水平切割砂線切割機床往復走線組件。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
水平切割砂線切割機床往復走線組件,包括貯線筒、貯線筒運動部件、砂線、導輪支承架、導輪組件;所述貯線筒中心軸線平置,設置在貯線筒運動部件上,由貯線筒運動部件驅動實現橫向左右移動;導輪組件設置在導輪支承架上;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導輪組件包括導線槽平置的第一導輪、第二導輪、第三導輪、第六導輪、第七導輪以及導線槽豎置的第四導輪、第五導輪;所述第一導輪、第二導輪、第三導輪、第六導輪、第七導輪導線槽對稱中心軸線在同一高度上;所述第二導輪、第一導輪橫向并排左右設置在貯線筒的前端;所述第三導輪從橫向看設置在第一導輪、第二導輪之間,從縱向看設置在貯線筒、第一導輪之間;所述第六導輪從縱向看設置在第一導輪、第三導輪之間,從橫向看,第六導輪的中心軸線在第三導輪中心軸線的右側;所述第七導輪從縱向看設置在第二導輪、第三導輪之間,從橫向看,第七導輪的中心軸線在第三導輪中心軸線的左側;所述第四導輪從縱向看設置在貯線筒、第七導輪之間,第四導輪的中心軸線與貯線筒中心軸線平行;所述第五導輪的中心軸線與第四導輪中心軸線相互垂直,第五導輪從橫向、縱向看均設置在第四導輪、第七導輪之間;所述第五導輪的中心軸線高于第七導輪,第四導輪的中心軸線高于第五導輪中心軸線;所述砂線從貯線筒上側依次從第四導輪導線槽上側、第五導輪導線槽右側、第七導輪導線槽左側、第二導輪導線槽左側、第一導輪導線槽右側、第六導輪導線槽右側、第三導輪導線槽左側嵌入到各個導輪導線槽中,然后繞到貯線筒下側,第一導輪、第二導輪、第三導輪、第六導輪、第七導輪、第四導輪、第五導輪的位置應保證砂線繞在各導輪導線槽中時與所繞導輪導線槽對稱中心軸線重合;所述第六導輪、第七導輪一側分別設有張緊機構;所述第六導輪、第七導輪分別與相應的張緊機構連接,可分別縱向移動第六導輪、第七導輪,實現砂線張緊。
上述結構中,所述張緊機構包括直線式導軌組件、氣缸、連接板;所述直線式導軌組件設置在導輪支承架上端面上;所述第六導輪、第七導輪分別設置在不同的直線式導軌組件上;所述氣缸中心軸線平置,缸體固定連接在導輪支承架上;所述連接板一端與氣缸活塞桿連接,另一端與直線式導軌組件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1. 本實用新型在貯線筒的前端橫向并排左右設置第二導輪、第一導輪,使砂線處于水平狀態,實現水平切割,對于尺寸較大、較重非金屬材料,可以安裝在平置的工作臺上,能方便快捷地實現尺寸較大、較重非金屬材料的安裝,顯著提高生產效率。
2.第六導輪、第七導輪一側分別設有張緊機構,實現砂線的張緊。
3. 張緊機構由氣缸驅動直線式導軌組件實現張緊,實現氣動張緊,結構緊湊,操作環境清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剖面圖。
圖3為圖1俯視圖。
圖4為圖1中Ⅰ部分放大示意圖。
圖5為圖3中Ⅱ部分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根據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所示水平切割砂線切割機床往復走線組件,包括貯線筒2、貯線筒運動部件5、砂線3、導輪支承架1、導輪組件4;貯線筒2中心軸線平置,設置在貯線筒運動部件5上,由貯線筒運動部件5驅動實現橫向左右移動;導輪組件4設置在導輪支承架1上。
導輪組件4包括導線槽平置的第一導輪4.1、第二導輪4.2、第三導輪4.3、第六導輪4.6、第七導輪4.7以及導線槽豎置的第四導輪4.4、第五導輪4.5;第一導輪4.1、第二導輪4.2、第三導輪4.3、第六導輪4.6、第七導輪4.7導線槽對稱中心軸線在同一高度上;第二導輪4.2、第一導輪4.1橫向并排左右設置在貯線筒2的前端;第三導輪4.3從橫向看設置在第一導輪4.1、第二導輪4.2之間,從縱向看設置在貯線筒2、第一導輪4.1之間;第六導輪4.6從縱向看設置在第一導輪4.1、第三導輪4.3之間,從橫向看,第六導輪4.6的中心軸線在第三導輪4.3中心軸線的右側;第七導輪4.7從縱向看設置在第二導輪4.2、第三導輪4.3之間,從橫向看,第七導輪4.7的中心軸線在第三導輪4.3中心軸線的左側;第四導輪4.4從縱向看設置在貯線筒2、第七導輪4.7之間,第四導輪4.4的中心軸線與貯線筒2中心軸線平行;第五導輪4.5的中心軸線與第四導輪4.4中心軸線相互垂直,第五導輪4.5從橫向、縱向看均設置在第四導輪4.4、第七導輪4.7之間;第五導輪4.5的中心軸線高于第七導輪4.7,第四導輪4.4的中心軸線高于第五導輪4.5中心軸線;砂線3從貯線筒2上側依次從第四導輪4.4導線槽上側、第五導輪4.5導線槽右側、第七導輪4.7導線槽左側、第二導輪4.2導線槽左側、第一導輪4.1導線槽右側、第六導輪4.6導線槽右側、第三導輪4.3導線槽左側嵌入到各個導輪導線槽中,然后繞到貯線筒2下側,第一導輪4.1、第二導輪4.2、第三導輪4.3、第六導輪4.6、第七導輪4.7、第四導輪4.4、第五導輪4.5的位置應保證砂線3繞在各導輪導線槽中時與所繞導輪導線槽對稱中心軸線重合;第六導輪4.6、第七導輪4.7一側分別設有張緊機構8;第六導輪4.6、第七導輪4.7分別與相應的張緊機構8連接,可分別縱向移動第六導輪4.6、第七導輪4.7,實現砂線3張緊。
使用時,在貯線筒運動部件5驅動下,貯線筒2先向一個方向移動,砂線3向一個方向運動,實現向左或向右的切割;貯線筒2移動到這個方向限位時,貯線筒2變換移動方向,向相反方向移動,砂線3向相反方向運動,實現相反方向的切割。這樣,貯線筒2不斷變化移動方向,實現砂線3切割的換向。
張緊機構8包括直線式導軌組件8.1、氣缸8.2、連接板8.3;直線式導軌組件8.1設置在導輪支承架1上端面上;第六導輪4.6、第七導輪4.7分別設置在不同的直線式導軌組件8.1上;氣缸8.2中心軸線平置,缸體固定連接在導輪支承架1上;連接板8.3一端與氣缸8.2活塞桿連接,另一端與直線式導軌組件8.1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