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機械設備,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砂漿機。
背景技術:
砂漿機是一種將水泥、砂石和水混合并攪拌制成砂漿混合料的機械,通過轉軸帶動攪拌葉旋轉,攪拌葉能夠在同一水平面內旋轉對砂漿進行攪拌。
目前,公開號為CN205674353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環保節能立式砂漿機,包括支座、攪拌罐、卸料口、電機、減速機、固定管、支架、直線電機、傳動管、花鍵套、花鍵軸、攪拌桿和攪拌片,支座上端設置攪拌罐,攪拌罐底部一側開設卸料口,支座上分別設置電機、減速機,電機與減速機傳動,攪拌罐內部豎直設置固定管,攪拌罐上端焊接支架,支架上豎直設置直線電機,傳動管上端穿過攪拌罐底部并伸入固定管內部,傳動管下端與減速機傳動,傳動管上部內側固定設置花鍵套,花鍵軸下部與花鍵套相配合,花鍵軸上部均布焊接三只弧形的攪拌桿,攪拌桿底部設置攪拌片,花鍵軸上端與直線電機的伸縮軸旋轉連接。
使用時將水泥、砂石和水裝入攪拌罐內后,電機啟動,電機通過減速機將轉動作用傳遞給攪拌片,實現了設備的攪拌作用;但在攪拌過程中,攪拌片只能在該層進行攪拌,當部分砂漿快速穿過該位置后,砂漿未得到充分的攪拌,攪拌不完全,使得砂漿不夠粘稠,砂漿質量不夠穩定。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砂漿機,通過螺旋葉片的添加,使得砂漿內質量較大的部分能夠沿螺旋葉片上升,再次攪拌,使得砂漿能夠攪拌均勻,增加了砂漿質量。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砂漿機,包括底座和固定連接在底座上的攪拌罐,所述攪拌罐內穿設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上固定連接有若干個攪拌葉片,所述轉動軸上固定連接有螺旋葉片,所述螺旋葉片套設在攪拌葉片的外端。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水泥、砂石和水在攪拌罐內混合,攪拌葉片攪拌時,混合形成的砂漿在攪拌罐內不斷轉動,且由于砂漿未攪拌均勻時,水泥與砂石堆積,該部分的砂漿相對密度較大,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抵接在攪拌罐的內壁上,落到抵接在攪拌葉片外側的螺旋葉片上,且由于砂漿受到較大的攪拌的作用力,該作用力沿螺旋葉片切向的分力大于砂漿重力與摩擦力沿螺旋葉片切向的分力,砂漿能夠不斷上升,使得水泥與砂石能夠再次和水進行混合,使得砂漿能夠充分攪拌,增加了砂漿的粘稠度,增加了砂漿的質量。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螺旋葉片靠近底座的一端螺距較小,遠離底座的一端螺距較大,所述螺旋葉片自下而上螺距不斷增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螺旋葉片螺距較大時,螺旋葉片周向的傾斜角度增大,當質量較大的砂漿上升至攪拌罐的上端后,砂漿所在的位置切面角度不斷增大,砂漿所受到的攪拌力難以支撐砂漿向上滑移,砂漿向靠近轉動軸的一側滑移,攪拌葉片能夠再次對該部分砂漿進行混合,使得砂漿能夠攪拌均勻,通過螺距的改變即可實現砂漿向靠近轉動軸軸心的一側滑移。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螺旋葉片遠離轉動軸軸心的一側較高,所述螺旋葉片靠近轉動軸軸心的一側較低,所述螺旋葉片靠近轉動軸軸心的一端向下傾斜。
砂漿向靠近轉動軸軸心的一側滑移時,砂漿仍然受到較大的摩擦力的作用,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再次改變了砂漿在位置的切面角度,使得砂漿能夠方便地向靠近轉動軸軸心的一側滑移,實現了攪拌葉片再次對砂漿進行攪拌。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若干個所述攪拌葉片沿轉動軸的軸心方向分布在轉動軸上。
原有的攪拌葉片與砂漿之間的接觸面積較小,且只有攪拌葉片所在的一層有較大的攪拌作用,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增大了攪拌葉片的分布范圍,增加了攪拌葉片與砂漿的接觸面積,使得砂漿能夠充分混合。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遠離底座一端的攪拌葉片與轉動軸軸心之間的間距較小,靠近底座一端的攪拌葉片與轉動軸之間的間距較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下端的攪拌葉片有較大的攪拌區域,下端的砂漿受到的攪拌作用較大,上端的較短的攪拌葉片在攪拌時能夠借助下端的砂漿進行攪拌,且上端的攪拌作用較小,也減小了提升到上端的砂漿所受的攪拌力,使得砂漿能夠順利地落到攪拌葉片之間再次進行攪拌。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攪拌罐的底端開設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位于攪拌罐的軸心位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攪拌完成后的砂漿能夠直接從卸料口中流出,無需從攪拌罐的上抽取出砂漿,且由于攪拌罐邊緣的砂漿粘稠度較小,砂漿內的物質未充分攪拌均勻,攪拌罐中心的砂漿粘稠度較大,開設在攪拌罐中心的卸料口能夠得到較高質量的砂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攪拌罐內固定連接有過濾網,所述過濾網固定連接在螺旋葉片和攪拌葉片的下側。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過濾網的設置能夠對攪拌后的砂漿再篩選,使得符合要求的砂漿能夠穿過過濾網,砂漿內的大顆粒物質也能夠再次在攪拌罐內進行再破碎與攪拌,使得砂漿能夠攪拌均勻,增加了砂漿的粘稠度,增加了砂漿的質量。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攪拌罐的下端還連通有連通管,所述卸料口連通在卸料口上,所述連通管的內壁半徑與卸料口的半徑相同。
攪拌罐內的砂漿仍在旋轉,砂漿有較大的動能,砂漿流出后易于飛濺,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砂漿能夠流過連通管,減小了砂漿的動能,砂漿能夠穩定流出。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通管的內壁上開設有若干個豎直方向的導流槽,所述導流槽圍繞連通管的軸心分布在連通管的內壁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砂漿能夠沿著導流槽的方向繼續流動,再次減小砂漿的動能,穿過連通管的砂漿質量較高。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螺旋葉片的添加,使得砂漿內較大質量的堆積部分能夠沿著螺旋葉片再次回到攪拌罐的上端,再次進行攪拌過程,使得砂漿能夠充分攪拌,增加了砂漿的粘稠度,增加了砂漿的質量;攪拌葉片沿轉動軸軸心方向設置,增大了攪拌葉片與砂漿之間的接觸面積,增加了攪拌葉片的攪拌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施例的內部結構圖;
圖3為本實施例中螺旋葉片的立體圖;
圖4為本實施例中攪拌葉片的立體圖;
圖5為本實施例中連通管的立體圖。
附圖標記:1、底座;2、攪拌罐;3、固定座;4、電機;5、減速機;6、轉動軸;7、固定套;8、支架;9、上擋板;10、下擋板;11、連接軸;12、螺旋葉片;13、攪拌葉片;14、過濾網;15、卸料口;16、連通管;17、導流槽。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5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砂漿機,包括支撐在地面上的底座1,底座1上方固定連接有圓柱狀的攪拌罐2,底座1固定連接在攪拌罐2底座1的三個角落,且圍繞攪拌罐2的軸心呈為120°,攪拌罐2的上端固定連接有固定座3,固定座3上固定連接有電機4,固定座3上還固定連接有與電機4連接的減速機5,減速機5上固定連接有穿設在固定座3上的轉動軸6,轉動軸6的軸心與攪拌罐2的軸心共線,且轉動軸6的下端位于攪拌罐2內,攪拌罐2的上端設有圓柱狀的固定套7,固定套7套設在轉動軸6上,固定套7的外端通過支架8固定連接在攪拌罐2的上端。
如圖2和圖3所示,位于攪拌罐2內的轉動軸6上固定連接有上擋板9和固定連接在轉動軸6底端的下擋板10,上擋板9和下擋板10通過連接軸11固定連接在轉動軸6上,上擋板9和下擋板10之間設有螺旋葉片12,螺旋葉片12為無軸螺旋葉片12,螺旋葉片12的外端抵接在攪拌罐2的內壁上,螺旋葉片12的上端螺距較大,下端螺距較小,螺旋葉片12自下而上螺距不斷增大,位于同一豎直面內的螺旋葉片12外端較高,內端較低,螺旋葉片12靠近軸心的一端向下傾斜。
如圖2和圖4所示,轉動軸6上沿其軸心方向設有六個攪拌葉片13,最上端的攪拌葉片13長度最小,最下端的攪拌葉片13長度最大,同一高度上有兩個攪拌葉片13,且兩個攪拌葉片13圍繞轉動軸6的軸心呈180°,六個攪拌葉片13位于同一平面內,攪拌葉片13為直角梯形,攪拌葉片13的斜邊位于最外側,且攪拌葉片13的短邊位于上側,長邊位于下側,且攪拌葉片13位于螺旋葉片12內。
如圖2和圖5所示,攪拌罐2內還固定連接有圓盤狀的過濾網14,過濾網14固定連接在攪拌罐2的內壁上,過濾網14位于攪拌葉片13與螺旋葉片12的下端,攪拌罐2的底端開設有卸料口15,攪拌罐2的軸心下側固定連接有圓筒狀的連通管16,連通管16的內壁上開設有四個豎直方向的導流槽17,四個導流槽17圍繞連通管16的軸心均勻分布在連通管16的內壁上。
工作原理:將水泥、砂石和水裝入攪拌罐2內后,電機4啟動,電機4通過減速機5將轉動作用傳遞給攪拌葉片13與螺旋葉片12,攪拌葉片13轉動,實現了砂漿的混合,當部分砂石與水泥堆積處的砂漿,該部分砂漿質量較大,所受的離心力較大,砂漿抵接在攪拌罐2的內壁上,砂漿受到較大的攪拌的作用力,該作用力沿螺旋葉片12切向的分力大于砂漿重力與摩擦力沿螺旋葉片12切向的分力,砂漿能夠沿螺旋葉片12向上滑移,由于上端的螺旋葉片12螺距加大,螺旋葉片12的傾斜程度加大,攪拌力難以支撐質量較大那一部分的砂漿上升或是穩定在螺旋葉片12上,砂漿能夠再次落到攪拌葉片13的上方,對砂漿進行破碎與攪拌,使得砂漿能夠充分攪拌,攪拌完成后,砂漿能夠經過過濾網14,對流出卸料口15的砂漿進行篩選,最終能夠從連通管16中流出質量較高的砂漿。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