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幕墻,尤其是一種用于建筑幕墻中伸縮縫的活動密封結構。
背景技術:
建筑伸縮縫是指為防止建筑物構件由于氣候溫度變化(熱脹、冷縮)或者其他不可抗力,使結構產生裂縫或破壞,沿建筑物施工縫方向適當部位設置的一條構造縫,使建筑物可做水平伸縮。
建筑幕墻作為建筑的外圍護結構,在實現建筑外立面效果基礎上,既要保證建筑的保溫隔熱、密封等性能,又要適應建筑結構的各種變化。在建筑結構伸縮縫位置,相應幕墻伸縮縫的設計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環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建筑幕墻中伸縮縫的活動密封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建筑幕墻中伸縮縫的活動密封結構,包括與外部主體鋼結構固定連接的第一立柱,與外部主體混凝土結構固定連接的第二立柱,所述主體鋼結構和主體混凝土結構之間存在伸縮縫,還包括第一轉接件,第二轉接件,以及外側面固定有面板的橫梁板,所述橫梁板一側沿其長度方向設有“Z”字形滑槽,所述第一轉接件的一端與第一立柱的外側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橫梁板轉動連接,所述第二轉接件的一端與第二立柱的外側固定連接,另一端設有沿“Z”字形滑槽滑動的滑桿。
一種優選方案是伸縮縫內設有保溫巖棉或彈性膠皮,保溫巖棉或彈性膠皮的一端與主體鋼結構固定連接,另一端與主體混凝土結構固定連接。
一種優選方案是滑桿為不銹鋼螺栓。
一種優選方案是面板為石材幕墻。
綜合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夠有效保證面板外立面的效果;能夠有效保證保溫隔熱性能;又要適應建筑結構的各種變化,使得建筑物可做水平伸縮;便于日拆卸維護。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正常狀態時的橫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壓縮時的橫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最大壓縮狀態時橫剖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最大拉伸狀態時橫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用于建筑幕墻中伸縮縫的活動密封結構,包括與外部主體鋼結構100固定連接的第一立柱108,與外部主體混凝土結構101固定連接的第二立柱109,主體鋼結構100和主體混凝土結構101之間存在伸縮縫102,還包括第一轉接件103,第二轉接件104,以及外側面固定有面板107的橫梁板105,橫梁板105一側沿其長度方向設有“Z”字形滑槽106,第一轉接件103的一端與第一立柱108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橫梁板105轉動連接,第二轉接件104的一端與第二立柱109固定連接,另一端設有沿“Z”字形滑槽106滑動的滑桿110。
如圖1至圖4所示,伸縮縫102的左側為主體鋼結構100,右側為主體混凝土結構101。用于建筑幕墻中伸縮縫102的活動密封結構還包括第一立柱108和第二立柱109,主體鋼結構100通過第一立柱108與第一轉接件103固定連接,主體混凝土結構101通過第二立柱109與第二轉接件104固定連接。為了保證用于建筑幕墻中伸縮縫的活動密封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和密封性能,在伸縮縫102內設置有保溫巖棉或彈性膠皮。保溫巖棉或彈性膠皮的一端與主體鋼結構100固定連接,另一端與主體混凝土結構101固定連接。在左側的第一立柱108上焊接固定有第一轉接件103,在右側的第二立柱109上焊接固定有第二轉接件104,第一轉接件103和第二轉接件104分別為鋼轉接件2。在第一轉接件103和第二轉接件104上開設φ6.5mm過孔,在橫梁板105的左側開設φ6.5mm過孔,右側開設7mm寬為“Z”字形滑槽106,橫梁板105的左側與第一轉接件103通過鋼轉接件111旋轉連接,橫梁板105的右側通過不銹鋼螺栓與第二轉接件104滑動連接。其中橫梁板105上的“Z”字形滑槽106的開孔長度和位置,決定了面板伸縮縫位移變形。
如圖2和圖3所示,當主體鋼結構100和主體混凝土結構101相互靠近時,即壓縮時,橫梁板105帶動面板繞著鋼轉接件111向外側旋轉,此時,不銹鋼螺栓沿著“Z”字形滑槽106向左側運動,面板107與右側的面板107錯開。
如圖4所示,當當主體鋼結構100和主體混凝土結構101相互遠離時,即拉伸時,橫梁板105帶動面板107沿著不銹鋼螺栓向右側水平移動,逐漸拉開與右側面板107之間的間隙。
本實用新型中,面板107為石材幕墻。
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