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綠化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生態樓頂花園。
背景技術:
在日益發展的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城市空間,樓頂成為了冰冷的荒原,樓房頂部顯得荒涼而無生機,建筑都是用無機物的材料建成,冰冷而又荒蕪;許多城市的街心花園街邊花園由于缺少水分長勢極不如人意甚至枯萎死亡,這給城市綠化、房頂綠化,生態城市建設、生態建筑規劃設計以及生態鄉村的建設,提出了嚴峻挑戰。建筑樓頂具有較大的面積,可以用來修建樓頂花園,樓頂花園的修建有助于空氣凈化,減少城市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同時能夠減少城市霧霾。為此,我們提出一種生態樓頂花園。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生態樓頂花園,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生態樓頂花園,包括第一防水層,所述第一防水層鋪設在樓板頂部,所述樓板的頂部邊緣固定連接有護欄,所述護欄靠近樓板中心的一側鋪設有第二防水層,且第二防水層的底部與第一防水層的頂部邊緣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防水層的上方設置有透水混凝土層,且透水混凝土層的邊緣與第二防水層連接,所述透水混凝土層的底部固定連接有若干支撐柱,所述支撐柱的底部固定連接第一防水層,所述透水混凝土層的頂部設置有海綿層,且海綿層的邊緣與第二防水層連接,所述海綿層的底部固定連接有若干吸水海綿條,所述吸水海綿條的一端貫穿透水混凝土層垂到第一防水層頂部,所述海綿層頂部鋪設有泥土層,所述泥土層的頂部放置有網格板,所述網格板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由上至下依次貫穿泥土層、海綿層和透水混凝土層,所述護欄上安裝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位于透水混凝土層的下方,且第二排水管貫穿第二防水層。
優選的,所述支撐柱至少有三個。
優選的,所述透水混凝土層內預埋有縱向和橫向的鋼筋。
優選的,所述第一排水管的管徑不小于網格板網格的孔徑,所述第二排水管的管徑不小于第一排水管的管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生態樓頂花園具有美化環境和使栽種植物不易枯死的優點;使用時第一防水層上方可以留存部分水,在缺水的時候,由于泥土層較干燥吸水海綿條可將水分吸到海綿層,從而使泥土層保持濕潤,保障栽種的植物生存;在下雨的時候,第一排水管可將泥土層上的水排走;設置網格板,可幫助植物定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第一防水層、2樓板、3護欄、4第二防水層、5透水混凝土層、6支撐柱、7海綿層、8吸水海綿條、9泥土層、10網格板、11第一排水管、12第二排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生態樓頂花園,包括第一防水層1,所述第一防水層1鋪設在樓板2頂部,所述樓板2的頂部邊緣固定連接有護欄3,所述護欄3靠近樓板2中心的一側鋪設有第二防水層4,且第二防水層4的底部與第一防水層1的頂部邊緣固定連接,所述第一防水層1的上方設置有透水混凝土層5,且透水混凝土層5的邊緣與第二防水層4連接,所述透水混凝土層5內預埋有縱向和橫向的鋼筋,所述透水混凝土層5的底部固定連接有若干支撐柱6,所述支撐柱6至少有三個,所述支撐柱6的底部固定連接第一防水層1,所述透水混凝土層5的頂部設置有海綿層7,且海綿層7的邊緣與第二防水層4連接,所述海綿層7的底部固定連接有若干吸水海綿條8,所述吸水海綿條8的一端貫穿透水混凝土層5垂到第一防水層1頂部,所述海綿層7頂部鋪設有泥土層9,所述泥土層9的頂部放置有網格板10,所述網格板10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排水管11,所述第一排水管11由上至下依次貫穿泥土層9、海綿層7和透水混凝土層5,所述護欄3上安裝有第二排水管12,所述第二排水管12位于透水混凝土層5的下方,且第二排水管12貫穿第二防水層4,所述第一排水管11的管徑不小于網格板10網格的孔徑,所述第二排水管12的管徑不小于第一排水管11的管徑。
本生態樓頂花園具有美化環境和使栽種植物不易枯死的優點;使用時第一防水層1上方可以留存部分水,在缺水的時候,由于泥土層9較干燥吸水海綿條8可將水分吸到海綿層7,從而使泥土層9保持濕潤,保障栽種的植物生存;在下雨的時候,第一排水管11可將泥土層9上的水排走;設置網格板10,可幫助植物定植。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