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模板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可分割多尺寸的澆筑混凝土墻面用建筑模板。
背景技術:
建筑模板是一種臨時性支護結構,按設計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結構、構件按規定的位置、幾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確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載。進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證混凝土工程質量與施工安全、加快施工進度和降低工程成本。
現澆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用的建筑模板結構,主要由面板、支撐結構和連接件三部分組成。面板是直接接觸新澆混凝土的承力板;支撐結構則是支承面板、混凝土和施工荷載的臨時結構,保證建筑模板結構牢固地組合,做到不變形、不破壞;連接件是將面板與支撐結構連接成整體的配件。現有技術中的建筑模板使用有很多的不便,安裝拆卸困難,再利用效果差,而且生產時需要制作多種模具,且實際使用時并不能適應各種工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新型可分割多尺寸建筑模板,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新型可分割多尺寸建筑模板,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內部為依次排列的矩形空腔,所述底板一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的分割結構,所述分割結構為矩形且其內部為至少一個所述矩形空腔,所述底板此面的兩側、所述分割結構的一側或兩側均設置有連接結構,所述連接結構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凸起。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底板此面的加強結構,所述加強結構為矩形且其內部為至少一個所述矩形空腔,所述加強結構設置在所述分割結構之間,或者設置在所述分割結構與所述連接結構之間。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連接結構包括相互連接的邊一和邊二,所述凸起設置在所述邊一上,所述邊二靠近所述分割結構或者與所述底板的兩側平齊。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邊一和邊二之間為所述矩形空腔。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矩形空腔包括用于減輕質量結構加強的第一空腔以及用于減輕質量結構加強的同時用來分割的分割空腔,
所述底板中,若干個所述第一空腔之間為一個所述分割空腔,
所述分割結構中,均為所述分割空腔,且與所述底板中的分割空腔對齊,
所述連接結構中,均為第一空腔。
本實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中,建筑模板為塑料材質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建筑模板的底板上面設置有分割結構可以很方便的對建筑模板進行分割,從而變換出多種規格,建筑模板整體為300mm的建筑模板,可以方便的切出200mm、180mm、100mm的建筑模板,建筑模板整體為250mm的建筑模板,可以方便的切出150mm的建筑模板,因而可以很好的滿足各種狀況及尺寸的需求,生產時只需少量的模具生產出的產品便能夠實現多規格的應用。
本實用新型中,底板兩側、分割結構的一側或兩側均設置有連接結構,連接結構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凸起,在使用時,連接結構可以很方便的將不同用模板之間通過連接件卡住兩個模板上的凸起實現連接,特殊設計的連接件已另申請專利,因此本實用新型還具有連接方便,簡單實用,便于重復安裝拆卸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中,底板上還設置有加強結構,加強結構可以很好的提高建筑模板的結構穩定性和強度,同時連接結構包括相互連接的邊一和邊二,此些設計均將建筑模板的整體強度提高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在使用過程中,與原有模板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
本實用新型中,底板內部為依次排列的矩形空腔,矩形空腔包括用于減輕質量結構加強的第一空腔以及用于減輕質量結構加強的同時用來分割的分割空腔,因此整體穩定性和強度得到了很好的保證,同時底板中的分割空腔和分割結構中的分割空腔能夠讓施工人員很方便的進行切割,分割結構上以及底板上可以設置分隔指示線和分隔尺寸標注,從而使施工人員不僅切割簡單方便,而且不會切錯,因此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產品具有很明顯的優勢。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板,2-矩形空腔,21-第一空腔,22-分割空腔,3-分割結構,4-連接結構,41-邊一,42-邊二,5-凸起,6-加強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新型可分割多尺寸建筑模板,包括
底板1,底板1內部為依次排列的矩形空腔2,底板1一面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的分割結構3,分割結構3為矩形且其內部為至少一個矩形空腔2,底板1此面的兩側、分割結構3的一側或兩側均設置有連接結構4,連接結構4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凸起5。
本實用新型中,建筑模板為塑料材質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建筑模板的底板1上面設置有分割結構3可以很方便的對建筑模板進行分割,從而變換出多種規格,如圖1的建筑模板整體為300mm的建筑模板,從圖中A處切割可以得到200mm的建筑模板,從圖中B處切割可以得到180mm的建筑模板,圖中C處切割可以得到100mm的建筑模板,如圖2建筑模板整體為250mm的建筑模板,從圖中A處切割可以得到150mm的建筑模板,根據實際調研此些尺寸為最常用尺寸,因而可以很好的滿足各種狀況及尺寸的需求,生產時只需少量的模具生產出的產品便能夠實現多規格的應用。
本實用新型中,底板1兩側、分割結構3的一側或兩側均設置有連接結構4,連接結構4上設置有至少一個凸起5,在使用時,連接結構4可以很方便的將不同用模板之間通過連接件卡住兩個模板上的凸起5實現連接,特殊設計的連接件已另申請專利,因此本實用新型還具有連接方便,簡單實用,便于重復安裝拆卸的優點。
進一步,還包括設置在底板1此面的加強結構6,加強結構6為矩形且其內部為至少一個矩形空腔2,加強結構6設置在分割結構3之間,或者設置在分割結構3與連接結構4之間。
進一步,連接結構4包括相互連接的邊一41和邊二42,凸起5設置在邊一41上,邊二42靠近分割結構3或者與底板1的兩側平齊。
進一步,邊一41和邊二42之間為矩形空腔2。邊一41和邊二42的設計方式只是一種優選方案,根據模板尺寸需求,還可以增加邊三、邊四等更多結構從而使產品質量和適用范圍得到進一步保證。
本實用新型中,底板1上還設置有加強結構6,加強結構6可以很好的提高建筑模板的結構穩定性和強度,同時連接結構4包括相互連接的邊一41和邊二42,此些設計均將建筑模板的整體強度提高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在使用過程中,與原有模板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
進一步,矩形空腔2包括用于減輕質量結構加強的第一空腔21以及用于減輕質量結構加強的同時用來分割的分割空腔22,
底板1中,若干個第一空腔21之間為一個分割空腔22,
分割結構3中,均為分割空腔22,且與底板1中的分割空腔22對齊,
連接結構4中,均為第一空腔21。
本實用新型中,底板1內部為依次排列的矩形空腔2,矩形空腔2包括用于減輕質量結構加強的第一空腔21以及用于減輕質量結構加強的同時用來分割的分割空腔22,因此整體穩定性和強度得到了很好的保證,同時底板1中的分割空腔22和分割結構3中的分割空腔22能夠讓施工人員很方便的進行切割,分割結構3上以及底板1上可以設置分隔指示線和分隔尺寸標注,從而使施工人員不僅切割簡單方便,而且不會切錯,因此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產品具有很明顯的優勢。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