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振動臺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混凝土振動臺。
背景技術:
混凝土振動臺主要用于建工、建材及科研單位,對混凝土試塊振實之用。混凝土振動臺包括臺面、振動器以及底架等構成,當使用時,將裝滿混凝土的試模放置在臺面上,且試模必須牢固地固定在臺面上,以防止試模與臺面之間發生震動而使臺面損壞。但是傳統采用模具或卡槽等試模固定的方式操作較為不便。因此需要提出一種新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凝土振動臺,使得試模能夠便捷地固定在臺面上。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混凝土振動臺,包括底架、固定在底架上的臺面以及固定在臺面下端面的振動電機,所述臺面沿臺面中心線對稱設置有多個電磁鐵,所述電磁鐵均連接有自啟動裝置,所述自啟動裝置包括,檢測單元,固定于電磁鐵上端面,用于檢測電磁鐵上端面受到的壓力,并輸出壓力檢測信號;控制單元,耦接于所述檢測單元,用于接收并響應于所述壓力檢測信號,以控制電磁鐵的通斷;以及電源單元,用以為所述自啟動裝置提供工作電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臺面上設置多個電磁鐵,且電磁鐵沿臺面中心線對稱設置,試模放置在電磁鐵上,被電磁鐵吸住后固定,電磁鐵沿臺面中心線對稱設置,使得試模的放置可以與臺面的中心線相對稱,使得臺面負載平衡;電磁鐵又連接了自啟動裝置,當試模放上后,檢測單元輸出的壓力檢測信號大于預設值,控制單元就會控制電磁鐵接通,吸住試模,從而將試模固定在臺面上,固定方式便捷。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振動電機連接有時間控制器。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振動電機連接一時間控制器,可以設定振動時間,當達到設定時間后,可以自動停止振動,使控制更加簡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底架四角各固定有支撐彈簧,所述支撐彈簧一端固定在底架上端面,另一端固定在臺面下端面,所述臺面下端面固定有套設在支撐彈簧內的調幅螺桿,所述底架開設有通孔,所述調幅螺桿一端固定在臺面上,另一端穿過通孔后螺紋連接有限位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臺面下端面固定一根套設在支撐彈簧內的調幅螺桿,調幅螺桿一端固定在臺面下端面,另一端穿過底架上的通孔后螺紋連接了一個限位塊,通過調節限位塊與通孔的間距來調節臺面的振幅。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調幅螺桿的另一端套設有緩沖彈簧,所述緩沖彈簧一端抵接在限位塊上,另一端抵接在底架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因為臺面震動時,會帶動調幅螺桿上的限位塊與底架發生碰撞,而損壞限位塊,在調幅螺桿的另一端套設一緩沖彈簧,緩沖彈簧一端抵接在限位塊上,另一端抵接在底架上,起到了緩沖的作用,防止限位塊與底架發生直接碰撞。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檢測單元包括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固定于電磁鐵上端面,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控制單元耦接,并輸出壓力檢測信號。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控制單元根據壓力檢測信號控制電磁鐵的通斷,當檢測單元輸出的壓力檢測信號高于預定值且持續預定時間后,控制單元接通電磁鐵。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控制單元包括,比較電路,耦接于檢測單元,用于將接收到的檢測電壓信號與參考電壓相比較輸出一比較信號;防干擾電路,耦接于比較電路,用于根據預定時間內比較信號的變化情況輸出一控關信號;開關電路,耦接于防干擾電路,用于根據控關信號控制電磁鐵與電源單元之間的通斷。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比較電路包括,參考電壓生成電路,具有一第一電阻,其一端耦接于第二直流電,另一端與一第二電阻串聯后接地;其中,自第一電阻和第二電阻之間產生所述參考電壓;比較器,具有一同相輸入端、一反相輸入端及一輸出端,所述同相輸入端耦接于壓力傳感器的輸出端,反相輸入端耦接于參考電壓,輸出端輸出一比較信號。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防干擾電路包括,延時電路,其輸入端耦接于所述比較電路的輸出端并輸出一延時比較信號;與門,具有兩個輸入端與一個輸出端,其第一輸入端與延時電路的輸出端耦接,第二輸入端與比較電路的輸出端耦接,其輸出端輸出控關信號。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開關電路包括,NPN三極管,其發射極接地,基極通過一第三電阻耦接于所述控關信號并通過一第四電阻與發射極共地;繼電器,其線圈一端耦接于第一直流電,另一端耦接于該NPN三極管的集電極,其常開觸點開關串接于電源單元與電磁鐵之間;二極管,其陰極耦接于該第一直流電,陽極耦接于NPN三極管的集電極與該繼電器的線圈的連接點。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自啟動裝置的檢測單元對電磁鐵上端面受到的壓力進行檢測,當有試模放置在電磁鐵上端面時,壓力傳感器輸出的壓力檢測信號大于參考電壓,比較器輸出高電平,輸入到延時電路,延時預定時間后輸出,若當下的比較器輸出仍為高電平,則與門輸出的控關信號為高電平,導通NPN三極管,繼電器通電,內部鐵芯吸合常開觸點開關,導通電磁鐵,使得電磁鐵產生磁力,吸住固定放在電磁鐵上端面的試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圖;
圖4為電源單元的電路圖。
圖中:1、臺面;2、底架;3、電磁鐵;4、振動電機;5、時間控制器;6、支撐彈簧;7、調幅螺桿;8、通孔;9、限位塊;10、緩沖彈簧;11、控制單元;12、壓力傳感器;13、比較電路;14、防干擾電路;15、開關電路;16、參考電壓生成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一種混凝土振動臺,如圖1、圖2、圖3所示,包括底架2、固定在底架2上的臺面1以及固定在臺面1下端面中間位置的振動電機4,振動電機4連接有一個時間控制器5,以控制振動電機4運行時間,定時停止;在底架2的四個角各固定有一個用來固定臺面1的支撐彈簧6,支撐彈簧6一端固定在底架2的上端面,另一端固定在臺面1的下端面,并且在臺面1的下端面固定了一根套設在支撐彈簧6內的調幅螺桿7,調幅螺桿7另一端穿過開設在底架2上的通孔8后螺紋連接了一個限位塊9,該限位塊9為蝶形螺母,也可以為其他外徑大于通孔8的螺母,通過調節限位塊9與通孔8之間的間距,來調節臺面1的振動幅度。又在調幅螺桿7的另一端套設了一個緩沖彈簧10,緩沖彈簧10一端抵接在限位塊9上,另一端抵接在底架2上,避免臺面1振動時,帶動調幅螺桿7,而使得限位塊9與底架2發生直接碰撞。
在臺面1沿臺面1中心線對稱安裝了六個電磁鐵3,并且每個電磁鐵3都單獨連接有一個自啟動裝置,自啟動裝置包括,檢測單元,固定于電磁鐵3上端面,用于檢測電磁鐵3上端面受到的壓力,并輸出壓力檢測信號;控制單元11,耦接于檢測單元,用于接收并響應于壓力檢測信號,以控制電磁鐵3的通斷;以及電源單元,用以為自啟動裝置提供工作電壓。
本實用新型中,電源單元電路圖如圖4所示,其輸入端耦接于220V交流電源,經過整流降壓濾波后輸出第一直流電Vout_1,該第一直流電Vout_1為12V;第二直流電Vout_2,該第二直流電Vout_2為5V,以供控制單元11使用,此外,由電源單元的輸入端直接向電磁鐵3供電,即電磁鐵3的電源為220V交流電源。
檢測單元包括壓力傳感器12,壓力傳感器12固定于電磁鐵3上端面,當混凝土試模放置在電磁鐵3位置后,壓力傳感器12可以檢測到受到的壓力,壓力傳感器12與控制單元11耦接,并輸出壓力檢測信號。
控制單元11根據壓力檢測信號控制電磁鐵3的通斷,當檢測單元輸出的壓力檢測信號高于預定值且持續預定時間后,控制單元11接通電磁鐵3。
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單元11包括,比較電路13,耦接于檢測單元,用于將接收到的檢測電壓信號與參考電壓相比較輸出一比較信號;防干擾電路14,耦接于比較電路13,用于根據預定時間內比較信號的變化情況輸出一控關信號;開關電路15,耦接于防干擾電路14,用于根據控關信號控制電磁鐵3與電源單元之間的通斷。
其中,比較電路13包括,一參考電壓生成電路16,具有一第一電阻R1,其一端耦接于第二直流電Vout_2,另一端與一第二電阻R2串聯后接地;其中,自第一電阻R1和第二電阻R2之間產生參考電壓;一比較器A,具有一同相輸入端、一反相輸入端及一輸出端,同相輸入端耦接于壓力傳感器(12)的輸出端,反相輸入端耦接于參考電壓,輸出端輸出一比較信號。比較器A為有源電壓比較器,其電源接入端耦接于第二直流電Vout_2,接地端接地。
防干擾電路14包括,延時電路,其輸入端耦接于比較電路13的輸出端并輸出一延時比較信號;與門AND_1,具有兩個輸入端與一個輸出端,其第一輸入端與延時電路的輸出端耦接,第二輸入端與比較電路13的輸出端耦接,其輸出端輸出控關信號。
本實用新型中延時電路可以選擇由555芯片為核心組成的延時電路,由于延時電路已被公開,為現有技術,本領域人員應當理解其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贅訴。
另外,開關電路15包括,一NPN三極管Q1,其發射極接地,基極通過一第三電阻R3耦接于控關信號并通過一第四電阻R4與發射極共地;一繼電器KM,其線圈一端耦接于第一直流電Vout_1,另一端耦接于該NPN三極管Q1的集電極,其常開觸點開關S串接于電源單元與電磁鐵3之間;一二極管D1,其陰極耦接于該第一直流電Vout_1,陽極耦接于NPN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該繼電器KM的線圈的連接點。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自啟動裝置的壓力傳感器12對電磁鐵3上端面受到的壓力進行檢測,當有試模放置在電磁鐵3上端面時,壓力傳感器12輸出的壓力檢測信號大于參考電壓,比較器A輸出高電平,輸入到延時電路,延時預定時間后輸出,若當下的比較器A輸出仍為高電平,則與門AND_1輸出的控關信號為高電平,導通NPN三極管Q1,繼電器KM通電,內部鐵芯吸合常開觸點開關S,導通電磁鐵3,使得電磁鐵3產生磁力,吸住固定放在電磁鐵3上端面的試模,從而方便試模的固定。
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