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粉煤灰制造陶瓷飾面磚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陶瓷飾面磚的制造方法。
在本發明作出以前,建材技術雜志《陶瓷》曾有采用粉煤灰制造陶瓷飾面磚的報導。根據報道,蘇聯和我國唐山建筑陶瓷廠曾在此領域進行過試驗研制。粉煤灰是火力發電廠煤粉燃燒后的殘渣,其化學組成為SiO250.2%、Al2O321.5%、Fe2O35.9%、FeO12.6%、CaO4.8%、MgO1.6%、K2O2.0%、Na2O0.5%、燒失量0.7%。由于粉煤灰是煅燒過的瘠性物料,比重小,含鐵量較高,一般當做廢物處理。即使在工業廢渣燒制陶瓷中,作為工業二次資源、和煤矸石、磷礦渣、高爐渣、銅礦渣、碎玻璃、珍珠巖等廢料相比較、粉煤灰也用得較少。據“建筑衛生陶瓷工業二次資源的利用”一文(張頌茀著《陶瓷》1983年第2期第55頁)報導,蘇聯試驗研究成功用粉煤灰生產墻地磚,他們認為在坯料中摻入粉煤灰的最佳含量應低于30%。蘇聯穆加切夫工廠試制地磚燒成溫度為1050°-1060℃,外墻磚的燒成溫度為1020°-1030℃。中國南京化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吳曉東等在“等外原料及工業廢渣低溫快燒制造釉面磚”的研究中(見《陶瓷》1983年第3期第4-7頁),采用南京熱電廠的粉煤灰為原料之一,燒制釉面磚。他們采用的坯體配方組成為
唐山建筑陶瓷廠試制深色墻地磚時(見《陶瓷》1983年第3期第48頁),摻入粉煤灰的量為30%。
現有的國內外利用粉煤灰燒制陶瓷磚的工藝,其坯體配方組成復雜、多由三種以上配料組成,在其坯體配方組成中,粉煤灰的用量圽未超過30%。而且,未有將粉煤灰使用工藝與滾底窯爐生產工藝相結合的報道,即還沒有人在滾底窯爐的陶瓷磚燒制生產線中使用過粉煤灰作胚體原料。因而,現有技術中,配料復雜、成本較高,粉煤灰用量小。利用率低,不能從根本上實現對熱電廠大量產生的粉煤灰的綜合利用,無法消除其為害、變廢為寶,并且,沒有在滾底窯爐生產線中得到應用,生產效率低,無法實現粉煤灰的現代工業化大生產利用。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粉煤灰燒制陶瓷飾面磚的新方法,旨在大幅度增加粉煤灰的用量,并使之能投入滾底窯生產線中使用,以便改變原料組成,簡化配料,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縮短生產流程時間,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方案實現的。
用粉煤灰制造陶瓷飾面磚的方法,主要包括備料、成型和燒成三大步驟。在備料和成型步驟中,使用的陶瓷飾面磚的胚體配料為粉煤灰、黃泥粘土和焦寶石,除此而外,不用其他陶瓷原料。而且,當粉煤灰的用量較大時,焦寶石可以省去不用,這時,陶瓷飾面磚的胚體配料僅為粉煤灰和黃泥粘土兩種。胚體的燒成在滾底窯中進行。胚體配料的用量配方為粉煤灰30-67份,黃泥粘土33-35份,焦寶石0-35份。在經此胚體配料配方所形成的胚體中,粉煤灰的含量為30-67%。各配方比值均采用各配料的干重量進行計算。
實施例1
稱取干粉煤灰2公斤,干黃泥粘土1公斤,球磨機磨球4.5公斤,一并放入間隙式實驗球磨罐中,再加入水3公斤,球磨2小時,即成灰泥漿。壓濾后,烘干、到灰泥漿含水6%為止。手工造粒,用12目篩過篩。用60T摩擦壓機將烘干過篩后的細灰泥壓制成100×200×8mm的胚體,可得6塊胚體。將全部胚體放入35M滾底窯中,開始燒成、2小時升溫至1150℃,維持此溫度20分鐘,然后用2小時降溫。取出即得陶瓷飾面素磚,此磚達到紅色防潮地磚的使用要求。
當制造陶瓷飾面釉磚時,將上述所得陶瓷飾面素磚經手工浸釉后,在35M滾底窯中第二次燒成,燒成溫度為1050℃,升溫和降溫各2小時,最高溫度1050℃。成品完全達到國家標準。
實施例2稱取干粉煤灰1.5公斤,干黃泥粘土1.75公斤,球磨機磨球4.5公斤,一并放入間隙式實驗球磨罐中,加入水3公斤、球磨2小時,即成灰泥漿。壓濾后,烘干,直到灰泥漿含水6%為止。手工造粒,用12目篩過篩。用60T磨擦壓機將烘干過篩后的細灰泥漿壓制成100×200×7mm的胚體,可得7塊胚體。將全部胚體放入35M滾底窯中燒成,用2小時升溫至1050℃,維持1050℃15分鐘,然后用2小時降溫,即可得到素磚,此磚達到紅色防潮地磚的使用要求。
制造釉磚時,將上述所得素磚經手工浸釉后,在35M滾底窯中第二次燒成,燒成溫度980℃,升溫和降溫各2小時,最高溫度980℃。成品達到國家標準。
實施例3稱取干粉煤灰0.9公斤、干黃泥粘土1.05公斤、干焦寶石1.05公斤,混勻后與4.5公斤磨球一起放入間隙式實驗球磨罐中,加水3公斤,球磨2小時后成均勻灰泥漿。壓濾,烘干,到灰泥漿含水6%為止。手工造粒,過12目篩。用60T摩擦壓機將烘干過篩后的細灰泥壓制成100×200×8mm的坯體,可得6塊坯體。將全部胚體放入35M滾底窯中燒成,燒成溫度1200℃,升溫和降溫各2小時,中間維持1200℃15分鐘,即得素磚。此磚達到防潮地磚的使用要求。
制造釉磚時,將上述所得素磚進行手工浸釉,在35M滾底窯中再次燒成。升溫2小時,達到最高溫度1100℃,后降溫2小時即得釉磚。達到國家標準。
本發明具有如下特點1.由于本發明坯體配料中,使用了30%~67%的粉煤灰,因而既大大降低了使用本發明所提供的方法生產陶瓷飾面磚的生產成本,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熱電廠的廢渣。據報道,熱電廠每發電1,000萬度就會產生1,500~2,000噸粉煤灰,所以,本發明可充分利用熱電廠的工業廢渣,進行綜合利用,治理污染,變廢為寶,保護環境。
2.由于粉煤灰的用量比已有技術得到大幅度增加,因而本發明改變了傳統的陶瓷飾面胚體的原料組成,僅用2~3種原料,且均為最便宜的原料,這樣做,既簡化了配料,又提高了其生產經濟效益。
3.滾底窯是當今世界上較先進的陶瓷燒結窯爐,本發明實現了含有大量粉煤灰的陶瓷飾面磚在滾底窯中的燒成,將粉煤灰的利用與滾底窯生產線結合起來,從而,擴大了滾底窯的使用范圍,實現了粉煤灰在陶瓷飾面磚工業生產中的大量利用。
4.本發明由于胚體配料簡化,采用滾底窯二次燒成,從而縮短了生產流程時間,比原來減少了8-10小時,使生產效率得到提高。
權利要求
1.用粉煤灰制造陶瓷飾面磚的方法,主要包括備料、成型和燒成三大步驟,其特征是在備料和成型步驟中,使用的陶瓷飾面磚的胚體配料為粉煤灰、黃泥粘土和焦寶石,其燒成在滾底窯中進行。
2.按照權利要求1的飾面磚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所使用的陶瓷飾面磚胚體配料的用量配方為粉煤灰30-67份,黃泥粘土33-35份,焦寶石0-35份。
全文摘要
用粉煤灰制造陶瓷飾面磚的方法,主要包括備料、成型和燒結三大步驟,在備料和成型中使用粉煤灰、黃泥粘土和焦寶石為原料,粉煤灰在其中的含量為30~67%。胚體在滾底窯中燒成。本發明大量采用粉煤灰,可以對熱電廠的工業廢渣進行綜合利用,治理污染,保護環境。具有原料構成簡單、投資少、成本低、流程短、生產能力強、經濟效益高、適用面廣等特點。
文檔編號C04B33/16GK1070177SQ9110728
公開日1993年3月24日 申請日期1991年9月2日 優先權日1991年9月2日
發明者尹大錫 申請人:尹大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