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回轉式金剛石帶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鋸,特別是一種回轉式金剛石帶鋸,適用于將石材荒料切割成板材。
目前,石材加工行業把石材荒料切割成板材主要是使用圓盤鋸,而焊接在圓盤鋸上的金剛石刀頭的厚度過厚(通常都是9mm)。從而大量浪費石材資源、金剛石資源和動力資源。CN97203100.6號專利創造了“不均勻多點鍍砂技術”,將金剛石鍍在帶鋸上,金剛石顆粒不易脫落,可用來切割拼花石板。但是,這種帶鋸沒有足夠的強度承受在石材荒料上切割板材時產生的巨大阻力,用這種帶鋸在石材荒料上切割板材還相當困難。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但能在石材荒料上切割出板材、又能大幅度地節約石材原料、金剛石原料和動力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經濟效益的回轉式金剛石帶鋸。
本實用新型的回轉式金剛石帶鋸,其特征在于金剛石是做成刀頭按等距或不等距焊接在帶鋸的同一側邊,而不是作為顆粒電鍍在帶鋸的側面,刀頭的大小由帶鋸的規格決定,一般長為8~18mm、寬為10-14mm,厚為1.5~3.5mm。刀頭間距通常采用40~100mm。
為了增大焊接面積,使金剛石刀頭與帶鋸側邊焊接更牢固,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三種方式一是金剛石刀頭底部具有凹槽,帶鋸側邊鑲嵌焊接在凹槽內。凹槽在底部中間沿長度方向開設,槽寬與帶鋸的厚度吻合,槽深1.5~3mm。
二是將帶鋸側邊焊接金剛石刀頭處做成T型,金剛石刀頭焊接在T型頂部。T型頂部長、厚與刀頭一致,寬為2~4mm。
三是增加一個底部帶凹槽的底座,帶鋸側邊鑲嵌焊接地凹槽內,金剛石刀頭焊接在底座頂部。底座的長度、厚度大體與刀頭一致,寬度為2~4mm。凹槽在底部中間沿長度方向開設,槽寬與帶鋸的厚度吻合,槽深1.5~3mm。
本實用新型的回轉式金剛石帶鋸,金剛石刀頭焊接牢靠,能承受在石材荒料切割板材時所產生的巨大阻力,所以能順利完成在石材荒料上切割板材的工作。由于刀頭厚度小且不會脫落,能大幅度地節約石材原料、金剛石原料和動力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經濟效益。
圖1是本實用新型回轉式金剛石帶鋸第一種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三種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圖中,1是鋸體,2是金剛石刀頭,3是底座,4是凹槽,5是鋸體的一個側邊(焊縫未畫出)。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回轉式金剛石帶鋸的具體結構。
下列實施例的帶鋸長為6.5米,寬為100mm,厚1.05mm。刀頭按60mm等距焊接在帶鋸上。
實施例1帶鋸包括鋸體1,金剛石刀頭2,金剛石刀頭2底部中間沿長度方向開設凹槽4,帶鋸的一個側邊5鑲嵌焊接在凹槽4內。金剛石刀頭2長16mm,寬15mm,厚2.6mm;凹槽寬1.1mm,深2mm。
實施例2帶鋸包括鋸體1,金剛石刀頭2。鋸體1側邊焊接刀頭2處做成T型,刀頭2焊接在T型頂部。金剛石刀頭2長16mm,寬12mm,厚2.6mm;鋸體側邊T型頂長16mm,寬3mm,厚2.6mm。
實施例3帶鋸包括鋸體1,金剛石刀頭2,底座3。底座3底部有一凹槽4,帶鋸鋸體1的一個側邊5與凹槽4鑲嵌焊接。刀頭2長16mm,寬12mm,厚2.6mm;底座3長16mm,寬3mm,厚2.6mm;凹槽4在底座3底部沿長度方向開設,槽寬1.1mm,槽深2mm。
在實施例1、3中,凹槽與鋸體的焊接間隙最好能保證在0.05~0.10mm之間,以提高焊接質量。
采用本實施例的回轉式金剛石帶鋸切割,1立方米的石材荒料可切割得50平方米16mm厚的板材,比用9mm刀頭的圓盤鋸切割多得12半方米,大大減少了粉塵,從而實現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回轉式金剛石帶鋸,其特征在于金剛石是做成刀頭按等距或不等距焊接在帶鋸的同一側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式金剛石帶鋸,其特征在于金剛石刀頭底部具有凹槽,帶鋸側邊鑲嵌焊接在凹槽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式金剛石帶鋸,其特征在于帶鋸側邊焊接金剛石刀頭處呈T型,金剛石刀頭焊接在T型頂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式金剛石帶鋸,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一個底部帶凹槽的底座,帶鋸側邊鑲嵌焊接在凹槽內,金剛石刀頭焊接在底座頂部。
專利摘要提供一種回轉式金剛石帶鋸,其特征在于金剛石是做成刀頭按等距或不等距焊接在帶鋸的同一側邊。本實用新型的帶鋸制作容易,用它既能在石材荒料上切割出板材,又能大幅度地節約石材原料、金剛石原料和動力資源,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B28D1/02GK2346558SQ9824627
公開日1999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1998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1998年11月18日
發明者梁裕鵬, 李振森 申請人:梁裕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