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連接裝配式輕鋼?輕墻?樓板的雙功能節點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連接裝配式輕鋼—輕墻—樓板的雙功能節點,屬于土木工程領域。再生混凝土薄墻板,帶肋雙功能耳板、輕鋼梁和輕鋼柱,及樓板由工廠預制、現場裝配。帶肋雙功能耳板一方面連接框架梁與樓板,當樓板受彎變形后,耳板及焊接在其上的加勁肋可約束樓板防止其變形從梁上脫落;一方面起到了連接輕鋼框架梁與再生混凝土薄墻板的作用。再生混凝土薄墻板和輕鋼框架作為圍護和抗側力構件,在施工和使用階段具有足夠的承載力,在受力過程中,輕鋼,輕墻構件相互協調,共同承力。本發明綜合了帶肋雙功能耳板構造技術、預制裝配式住宅技術、再生混凝土技術,適用于裝配式抗震節能一體化建筑結構。
【專利說明】
一種連接裝配式輕鋼-輕墻-樓板的雙功能節點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連接裝配式輕鋼一輕墻一樓板的雙功能節點,屬于建筑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我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多數建筑在地震區,抗震能力十分薄弱。唐山、汶川、玉樹、雅安大地震,房屋破壞與倒塌極其慘重。特別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級特大地震,造成四川、甘肅、陜西、重慶等16省(直轄市、自治區)、417多個縣(市、區)、4624個鄉鎮、46574個村莊不同程度受災,受災面積約44萬km2,此次地震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失蹤17923人,直接經濟損失達8451億元,造成人員傷亡直接原因是房屋倒塌。可見,房屋的安全性和抗震性差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此外,住宅產業化在城市住宅建設中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節能減排、減少污染、快速裝配的優勢正在被市場所接受。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操作簡單、整體性高、可裝配化施工等優點的連接裝配式輕鋼一輕墻一樓板的雙功能節點構造作法,以期有效解決傳統建筑抗震能力低,施工速度慢等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種連接裝配式輕鋼一輕墻一樓板的雙功能節點,其特征在于,該構造包括帶肋雙功能耳板(I)、輕鋼梁(2)、輕鋼柱(3)、樓板(4)、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螺栓(6)。
[0006]所述帶肋雙功能耳板(I)連接輕鋼梁(2)、樓板(4),樓板(4)的端部設有孔洞;樓板
(4)的端部孔洞穿過焊接于輕鋼梁(2)上的帶肋雙功能耳板(I)并搭接在輕鋼梁(2)上,當樓板(4)受彎產生變形后,帶肋雙功能耳板(I)的加勁肋能夠約束樓板(4)防止其變形從輕鋼梁(2)上脫落;輕鋼梁(2)上的帶肋雙功能耳板高出樓板(4)上表面50mm-100mm,并在高出部分的耳板上不設加勁肋,同時加工圓孔,該圓孔與裝配式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邊框的鋼板圓孔用螺栓(6)連接,實現輕鋼梁(2)與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的連接。帶肋雙功能耳板
(I)的設置以200mm-400mm間距為宜,輕鋼梁(2)、輕鋼柱(3)上每層不得少于兩個。
[0007]所述輕鋼梁(2)和輕鋼柱(3)焊接成矩形鋼框架;帶肋雙功能耳板(I)焊接在輕鋼梁(2)、輕鋼柱(3)上。輕鋼梁(2)和輕鋼柱(3)為構造的主要承重構件;輕鋼梁(2)和輕鋼柱(3)由輕鋼管組成,輕鋼管的尺寸隨著房屋的高度而加大,輕鋼管采用方鋼管或圓鋼管兩種形式,方鋼管尺寸為10mm?200mm,圓鋼管直徑為10mm?150mm。輕鋼柱(3)內饒筑再生混凝土并形成鋼管再生混凝土整體結構,可有效提高整體結構側向力。
[0008]所述樓板(4)與焊接于輕鋼梁(2)上的帶肋雙功能耳板(I)連接,澆筑樓板(4)時,與帶肋雙功能耳板(I)連接部位采用纖維混凝土抹平,以增加樓板(4)韌性。
[0009]所述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為結構抗側力體系中的一部分,其四周為帶孔洞的鋼邊框,并與帶肋雙功能耳板(I)通過螺栓(6)連接。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由粒徑小于1mm的再生混凝土澆筑而成,同時起到圍護、裝飾和保溫的作用。
[0010]所述螺栓(6)通過預留孔洞固定焊接于輕鋼框架上的帶肋雙功能耳板(I)和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起到連接輕鋼框架與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的作用。
[0011]利用上述結構進行的一種連接裝配式輕鋼一輕墻一樓板的雙功能節點構造作法,其具體制作方法如下:
[0012]第一步:將耳板上焊接加勁肋,肋的高度與樓板高度一致。
[0013]第二步:將帶肋雙功能耳板焊接在輕鋼梁、輕鋼柱上,耳板的設置以200-400mm間距為宜,輕鋼梁、輕鋼柱每層不得少于兩個。耳板上的螺栓孔位與再生混凝土薄墻板鋼邊框上孔洞一致。
[0014]第三步:樓板與輕鋼梁通過帶肋雙功能耳板連接,澆筑樓板時,在耳板連接部位采用纖維混凝土抹平,增加樓板韌性。
[0015]第四步:再生混凝土薄墻板通過耳板與輕鋼框架連接。工業化制作再生混凝土薄墻板。依據工程實際情況對模板切割時,板邊應順直、無毛刺,其切割后尺寸偏差不應大于+3mm,盡量做到少裁切或者不裁切。
[0016]第五步:將再生混凝土薄墻板吊裝至焊接在輕鋼框架上的耳板之間,螺栓孔洞對準后,用螺栓連接固定。
[0017]第六步:清理輕型鋼管與墻板基層上的塵土、雜物和積水,待輕型鋼管與再生混凝土薄墻板驗收合格后,對鋼管進行粒徑小于1mm的再生混凝土澆筑施工,澆筑完成后,使得輕鋼再生混凝土框架無空腔,形成輕鋼、輕墻、輕質樓板一體化裝配結構。
[0018]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適用于裝配式輕鋼框架一墻板一樓板連接節點構造,具有以下優勢:
[0019](I)工業化水平高。本發明的再生混凝土薄墻板、帶雙功能耳板輕鋼框架、樓板為工廠化生產,生產效率高、質量好、節省資源、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0020](2)標準化程度高。再生混凝土薄墻板結構分為一字型、T型、L型和十字型墻板。與此相對應,按照本發明的預制構件制作方法在工廠依據統一的規格制作墻板構件。
[0021](3)抗震節能一體化。本發明的輕鋼、輕墻結構自重輕,在地震作用下所承受的地震力小,抗震效果明顯。采用的再生混凝土材料為綠色環保材料,可循環利用。
[0022 ] (4)運輸、安裝方便。本發明采用的預制構件重量輕,運輸安裝方便。
[0023](5)顯著減少施工現場工作量,加快施工進度。采用本發明提出的帶肋雙功能耳板的輕鋼框架一墻板一樓板組合結構減少或避免鋼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和抹灰工程等,節約資源、節省人工、減少管理費用,確保工程質量。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帶肋雙功能節點在裝配式輕鋼一輕墻一樓板連接中結構的立面圖;
[0025]圖2是帶肋雙功能耳板連接圖;
[0026]圖3是再生混凝土薄墻板;
[0027]圖4帶肋雙功能節點在裝配式輕鋼一輕墻一樓板連接中結構的俯視圖。
[0028]圖中:1、帶肋雙功能耳板,2、輕鋼梁,3、輕鋼柱,4、樓板,5、再生混凝土薄墻板,6、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30]如圖1所示,一種連接裝配式輕鋼一輕墻一樓板的雙功能節點,該構造包括帶肋雙功能耳板(I)、輕鋼梁(2)、輕鋼柱(3)、樓板(4)、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螺栓(6)。
[0031]所述帶肋雙功能耳板(I),功能1:連接輕鋼梁(2)與樓板(4),樓板(4)端部設孔,樓板端部孔洞穿過焊接于輕鋼梁(2)上的帶肋雙功能耳板(I),搭接在輕鋼梁(2)上,當樓板受彎變形后,耳板及焊接在其上的加勁肋可約束樓板(4)防止其變形從梁上脫落;功能2:梁上穿過樓板孔洞的雙功能耳板,一般高出樓板上表面50mm-100mm,并在高出部分的耳板上不設加勁肋,并加工圓孔,該圓孔與裝配式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邊框的鋼板圓孔用螺栓連接,起到了輕鋼梁(2)與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連接的作用。帶肋雙功能耳板(I)的設置以200-400mm間距為宜,輕鋼梁(2)、輕鋼柱(3)上每層不得少于兩個。
[0032]所述輕鋼梁(2)和輕鋼柱(3)焊接成矩形鋼框架;帶肋雙功能耳板(I)焊接在輕鋼梁(2)、輕鋼柱(3)上。輕鋼梁(2)和輕鋼柱(3)為構造的主要承重構件,輕鋼管的尺寸隨著房屋的高度而加大,采用方鋼管和圓鋼管兩種形式,方鋼管尺寸為100?200mm,圓鋼管直徑為100?150mm。輕鋼柱(3)內澆筑再生混凝土并形成鋼管再生混凝土整體結構,可有效提高整體結構側向力。
[0033]所述樓板(4)與焊接于輕鋼梁(2)上的帶肋雙功能耳板(I)連接,澆筑樓板(4)時,與帶肋雙功能耳板(I)連接部位采用纖維混凝土抹平,增加樓板(4)韌性。
[0034]所述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為結構抗側力體系中的一部分,其四周為帶孔洞的鋼邊框,與帶肋雙功能耳板(I)通過螺栓(6)連接。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由粒徑小于1mm的再生混凝土澆筑而成,同時起到圍護、裝飾和保溫的作用。
[0035]所述螺栓(6)通過預留孔洞固定焊接于輕鋼框架上的帶肋雙功能耳板(I)和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起到連接輕鋼框架與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的作用。
[0036]所述的一種連接裝配式輕鋼一輕墻一樓板的雙功能節點構造作法,其制作方法如下:
[0037]第一步:將耳板上焊接加勁肋,肋的高度與樓板高度一致。
[0038]第二步:將帶肋雙功能耳板焊接在輕鋼梁、輕鋼柱上,耳板的設置以200-400mm間距為宜,輕鋼梁、輕鋼柱每層不得少于兩個。耳板上的螺栓孔位與再生混凝土薄墻板鋼邊框上孔洞一致。
[0039]第三步:樓板與輕鋼梁通過帶肋雙功能耳板連接,澆筑樓板時,在耳板連接部位采用纖維混凝土抹平,增加樓板韌性。
[0040]第四步:再生混凝土薄墻板通過耳板與輕鋼框架連接。工業化制作再生混凝土薄墻板。依據工程實際情況對模板切割時,板邊應順直、無毛刺,其切割后尺寸偏差不應大于+3mm,盡量做到少裁切或者不裁切。
[0041]第五步:將再生混凝土薄墻板吊裝至焊接在輕鋼框架上的耳板之間,螺栓孔洞對準后,用螺栓連接固定。
[0042]第六步:清理輕型鋼管與墻板基層上的塵土、雜物和積水,待輕型鋼管與再生混凝土薄墻板驗收合格后,對鋼管進行粒徑小于1mm的再生混凝土澆筑施工,澆筑完成后,使得輕鋼再生混凝土框架無空腔,形成輕鋼、輕墻、輕質樓板一體化裝配結構。
[0043]采用的帶肋雙功能耳板,再生混凝土薄墻板、帶耳板的輕鋼框架工業化程度高。再生混凝土薄墻板與輕鋼框架,樓板與輕鋼梁通過耳板連接牢固、整體性好,裝配化程度高,再生混凝土的應用滿足綠色低碳環保的要求,輕鋼框架,再生混凝土薄墻板作為主要承重和抗側力構件,自重較輕,且兩種構件通過耳板連接,相互作用,抗震能力提高。框架梁與樓板通過帶肋雙功能耳板固定,當樓板受彎變形時,耳板及焊接在其上的加勁肋可約束樓板防止其變形從梁上脫落。該類構造適應于抗震節能裝配一體化需求。
[0044]以上是本發明的一個典型實施例,本發明的實施不限于此。
【主權項】
1.一種連接裝配式輕鋼一輕墻一樓板的雙功能節點,其特征在于:該構造包括帶肋雙功能耳板(I)、輕鋼梁(2)、輕鋼柱(3)、樓板(4)、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螺栓(6); 所述帶肋雙功能耳板(I)連接輕鋼梁(2)、樓板(4),樓板(4)的端部設有孔洞;樓板(4)的端部孔洞穿過焊接于輕鋼梁(2)上的帶肋雙功能耳板(I)并搭接在輕鋼梁(2)上,當樓板(4)受彎產生變形后,帶肋雙功能耳板(I)的加勁肋能夠約束樓板(4)防止其變形從輕鋼梁(2)上脫落;輕鋼梁(2)穿過樓板(4)端部孔洞的帶肋雙功能耳板(I),輕鋼梁(2)高出樓板(4)上表面50mm-100mm,并在高出部分的耳板上不設加勁肋,并加工圓孔,該圓孔與裝配式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邊框的鋼板圓孔用螺栓(6)連接,實現輕鋼梁(2)與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的連接;帶肋雙功能耳板(I)的設置以200mm-400mm間距為宜,輕鋼梁(2)、輕鋼柱(3)上每層不得少于兩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裝配式輕鋼一輕墻一樓板的雙功能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輕鋼梁(2)和輕鋼柱(3)焊接成矩形鋼框架;帶肋雙功能耳板(I)焊接在輕鋼梁(2)、輕鋼柱(3)上;輕鋼梁(2)和輕鋼柱(3)為構造的主要承重構件;輕鋼梁(2)和輕鋼柱(3)由輕鋼管組成,輕鋼管的尺寸隨著房屋的高度而加大,輕鋼管采用方鋼管或圓鋼管兩種形式,方鋼管尺寸為10mm?200mm,圓鋼管直徑為10mm?150mm ;輕鋼柱(3)內饒筑再生混凝土并形成鋼管再生混凝土整體結構,可有效提高整體結構側向力。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裝配式輕鋼一輕墻一樓板的雙功能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樓板(4)與焊接于輕鋼梁(2)上的帶肋雙功能耳板(I)連接,澆筑樓板(4)時,與帶肋雙功能耳板(I)連接部位采用纖維混凝土抹平,以增加樓板(4)韌性。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裝配式輕鋼一輕墻一樓板的雙功能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為結構抗側力體系中的一部分,其四周為帶孔洞的鋼邊框,并與帶肋雙功能耳板(I)通過螺栓(6)連接;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由粒徑小于1mm的再生混凝土澆筑而成,同時起到圍護、裝飾和保溫的作用。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裝配式輕鋼一輕墻一樓板的雙功能節點,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6)通過預留孔洞固定焊接于輕鋼框架上的帶肋雙功能耳板(I)和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起到連接輕鋼框架與再生混凝土薄墻板(5)的作用。6.利用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連接裝配式輕鋼一輕墻一樓板的雙功能節點,其特征在于:該作法的具體制作過程如下, 第一步:將耳板上焊接加勁肋,肋的高度與樓板高度一致; 第二步:將帶肋雙功能耳板焊接在輕鋼梁、輕鋼柱上,耳板的設置以200mm-400mm間距為宜,輕鋼梁、輕鋼柱每層不得少于兩個;耳板上的螺栓孔位與再生混凝土薄墻板鋼邊框上孔洞一致; 第三步:樓板與輕鋼梁通過帶肋雙功能耳板連接,澆筑樓板時,在耳板連接部位采用纖維混凝土抹平,增加樓板韌性; 第四步:再生混凝土薄墻板通過耳板與輕鋼框架連接;工業化制作再生混凝土薄墻板;依據工程實際情況對模板切割時,板邊應順直、無毛刺,其切割后尺寸偏差不應大于+3mm,盡量做到少裁切或者不裁切; 第五步:將再生混凝土薄墻板吊裝至焊接在輕鋼框架上的耳板之間,螺栓孔洞對準后,用螺栓連接固定; 第六步:清理輕型鋼管與墻板基層上的塵土、雜物和積水,待輕型鋼管與再生混凝土薄墻板驗收合格后,對鋼管進行粒徑小于1mm的再生混凝土澆筑施工,澆筑完成后,使得輕鋼再生混凝土框架無空腔,形成輕鋼-輕墻-輕質樓板一體化裝配結構。
【文檔編號】E04B1/19GK106088324SQ201610460874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2日
【發明人】賈穗子, 曹萬林, 劉巖, 張宗敏, 任樂樂, 王如偉
【申請人】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