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體建筑的連接體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結構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連體建筑的連接體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高層建筑連接體結構是指兩個或多個高層建筑由設置在一定高度處的連接體相連而組成的一種結構形式,通過在不同主體樓之間設置連接體將單體結構連在一起,方便不同建筑物之間的空間聯系。
[0003]連接體作為連體建筑的關鍵構成,水平荷載作用下內力及變形復雜,成為連體建筑抗震設計的關鍵問題與技術難點。目前,國內外廣泛采用的連接體有兩類,即剛接強連接體和滑動弱連接體。其中,剛接強連接體采用斜腹桿桁架、空腹桁架,通過兩端剛接或鉸接支座將主體結構連接為整體,協調兩側結構共同工作,如圖1所示;滑動弱連接一端與主體結構鉸接,一端做成滑動支座,或者兩端均做成滑動支座,不參與協調兩側結構的共同工作,如圖2所示。
[0004]現有技術中連體建筑的連接體結構至少存在如下問題:高位強連接體,如圖1所示,結構形成空間整體,其動力特性及受力狀態復雜,在水平荷載作用下,連接體處于彎、剪、扭的復雜受力狀態,各主體支承結構及連接體的受力及變形復雜,主體樓之間相互約束及影響較顯著,地震響應復雜。弱連接結構,如圖2所示,僅適用于低位、小跨度連接,在支座處設置限位隔震墊,其舒適度較差,使用功能受限,大多僅有連廊功能,難以作為正常的辦公、商業等場所,且已有震害表明,大震作用下滑動弱連接塌落情況嚴重,存在安全以及連接體屋面、墻體永久縫的防水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連體建筑的連接體結構,能夠解決強連接體造成的主體樓之間相互約束、地震響應復雜,弱連接體舒適度差和功能受限的技術問題。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提供一種連體建筑的連接體結構,所述連接體結構為鉸接弱連接體結構,包括連體梁,所述連體梁為無腹桿結構,所述連體梁的兩端均鉸接有鉸接支座,所述連體梁與所述鉸接支座構成鉸接弱連接,所述鉸接支座與主體樓連接。
[0008]進一步的,所述鉸接支座還連接水平支撐。
[0009]進一步的,所述鉸接支座與所述連體梁之間通過銷軸鉸接,且所述鉸接支座與所述連體梁之間的間隙設有彈性墊。優選的,所述彈性墊為阻尼橡膠墊。
[0010]進一步的,所述水平支撐跨過連體梁,且將面外剪力直接傳遞給主體樓。
[0011]進一步的,所述鉸接支座與主體樓固定連接。
[0012]進一步的,所述鉸接支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設有兩個相互平行的立板,所述立板上設有第一鉸接孔,所述底板與所述主體樓固定連接;所述連體梁兩端均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設有與第一鉸接孔相適應的第二鉸接孔;所述第一鉸接孔與所述第二鉸接孔共同穿設有銷軸,且所述立板與所述連接板之間設有彈性墊。
[0013]進一步的,所述主體樓的兩個主受力方向的剛度、穩定性及承載力均滿足獨立條件,不依賴于其他結構支撐。
[001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連體建筑的連接體結構,連體梁與鉸接支座構成鉸接弱連接體結構,與強連接體相比,能夠釋放連接體的端部彎矩,減小連接體的地震作用和頂部剛度突變程度,改善連接體結構的抗震性能,適用于高位連接;與滑動弱連接體相比,能夠提高其舒適度,增強且使用功能,并且避免大震作用下連接體塌落的安全隱患,還適用于低位連接。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現有技術中強連接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現有技術中滑動弱連接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連體建筑的連接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圖3中,連接體結構俯視局部結構示意圖;
[0019]圖5為圖4中,連接體結構主視局部結構示意圖。
[0020]附圖標記說明:
[0021]1、主體樓,2、鉸接支座,3、連體梁;
[0022]201、底板,202、立板,203、水平支撐,204、銷軸,205、彈性墊;
[0023]301、連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連體建筑的連接體結構進行詳細描述。
[0025]本實施例是一種連體建筑的連接體結構,如圖3-圖5所示,連接體結構為鉸接弱連接體結構,包括連體梁3,連體梁3為無腹桿結構,連體梁3的兩端均鉸接有鉸接支座2,連體梁3與鉸接支座2構成鉸接弱連接,鉸接支座2與主體樓I連接。
[0026]本實施例提供的連體建筑的連接體結構,連體梁3與鉸接支座2構成鉸接弱連接體結構,與強連接體相比,能夠釋放連接體的端部彎矩,減小連接體的地震作用和頂部剛度突變程度,改善連接體結構抗震性能,適用于高位連接;與滑動弱連接體相比,能夠提高其舒適度,增強器使用功能,并且避免大震作用下連接體塌落的安全隱患,還適用于低位連接。
[0027]本實施例中,鉸接支座2還連接水平支撐203,如圖4所示,用來限制鉸接支座2水平滑動。
[0028]如圖4和圖5所示,具體的,鉸接支座2與連體梁3之間通過銷軸204鉸接,且彈性墊205設在鉸接支座2與連體梁3之間的間隙內,本實施例中,彈性墊20選擇阻尼橡膠墊,以保證面外剪力的傳遞,避免鉸接支座2與連體梁3之間發生點接觸。
[0029]如圖4所示,水平支撐203跨過連體梁3,且將面外剪力直接傳遞給主體樓I。
[0030]如圖4和圖5所示,鉸接支座2與主體樓I固定連接,具體結構及連接方式為,鉸接支座I包括底板201,底板201上固設有兩個相互平行的立板202,立板202上設有第一鉸接孔(圖中未示出),底板201與主體樓I固定連接;連體梁3兩端均設有連接板301,連接板301上設有與第一鉸接孔相適應的第二鉸接孔(圖中未示出);第一鉸接孔與第二鉸接孔共同穿設有銷軸204,且立板202與連接板301之間設有彈性墊205 (阻尼橡膠墊),避免立板202與連接板301之間發生點接觸。
[0031]另外,主體樓I的兩個主受力方向的剛度、穩定性及承載力均滿足獨立條件,不依賴于其他結構支撐。
[0032]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0033]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所述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主權項】
1.一種連體建筑的連接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體結構為鉸接弱連接體結構,包括連體梁,所述連體梁為無腹桿結構,所述連體梁的兩端均鉸接有鉸接支座,所述鉸接支座與主體樓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支座還連接水平支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接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支座與所述連體梁之間通過銷軸鉸接,且所述鉸接支座與所述連體梁之間的間隙設有彈性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墊為阻尼橡膠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撐跨過連體梁,且將面外剪力直接傳遞給主體樓。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接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支座與所述主體樓固定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連接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鉸接支座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設有兩個相互平行的立板,所述立板上設有第一鉸接孔,所述底板與所述主體樓固定連接;所述連體梁兩端均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上設有與第一鉸接孔相適應的第二鉸接孔;所述第一鉸接孔與所述第二鉸接孔共同穿設有銷軸,且所述立板與所述連接板之間設有彈性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連接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樓的兩個主受力方向的剛度、穩定性及承載力均滿足獨立條件,不依賴于其他結構支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連體建筑的連接體結構,涉及建筑結構工程技術領域,能夠解決強連接體造成的主體樓之間相互約束、地震響應復雜,弱連接體舒適度差和功能受限的技術問題。該連接體結構為鉸接弱連接體結構,包括連體梁,連體梁為無腹桿結構,連體梁的兩端均鉸接有鉸接支座,鉸接支座與主體樓連接。本實用新型能夠釋放連接體的端部彎矩,減小連接體的地震作用和頂部剛度突變程度,改善連接體結構抗震性能,提高其舒適度,增強其使用功能,并且避免大震作用下連接體塌落的安全隱患。
【IPC分類】E04B1-36, E04B1-98, E04B1-19
【公開號】CN204266371
【申請號】CN201420692436
【發明人】傅學怡, 吳兵, 邸博, 高穎, 吳國勤
【申請人】悉地國際設計顧問(深圳)有限公司, 悉地(北京)國際建筑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201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