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攜式探傷暗室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暗室棚,尤其涉及便攜式探傷暗室棚。
【背景技術】
[0002]作為五大常規無損檢測方法之一的射線檢測,在工業上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對于常用的工業射線探傷來說,一般使用的是X射線探傷、T射線探傷。射線探傷的基本原理如下:當強度均勻的射線束透照射物體時,如果物體局部區域存在缺陷或結構存在差異,它將改變物體對射線的衰減,使得不同部位透射射線強度不同,這樣,采用一定的檢測器(例如,射線照相中采用膠片)檢測透射射線強度,就可以判斷物體內部的缺陷和物質分布等。
[0003]X射線與自然光并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電磁波,只是X射線的光量子的能量遠大于可見光。它能夠穿透可見光不能穿透的物體,而且在穿透物體的同時將和物質發生復雜的物理和化學作用,可以使原子發生電離,使某些物質發出熒光,還可以使某些物質產生光化學反應。如果工件局部區域存在缺陷,它將改變物體對射線的衰減,引起透射射線強度的變化,這樣,采用一定的檢測方法,比如利用膠片感光,來檢測透射線強度,就可以判斷工件中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缺陷的位置、大小。
[0004]在鑄鍛件生產過程中,需要對鑄造過程中的鑄鍛件進行探傷檢測。但是一些特種鑄鍛件由于生產工藝、質量等因素需要在生產現場檢測,而生產現場因各種原因導致探傷檢測時,光線比較強,給檢測帶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便攜式探傷暗室棚,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0006]便攜式探傷暗室棚,包括黑色棚布和用于支撐棚布的若干個支架,支架之間相互鉸接,支架與棚布連接,所述便攜式探傷暗室棚設置有兩個金屬底架,底架之間鉸接,底架與棚布的底部固定連接;底架的下方設置有兩塊海綿塊,海綿塊的長度大于底架的長度,海綿塊與底架固定連接;底架的上方設置有圓環,圓環外圍與棚布連接;圓環的中間設置有與圓環相配合的具有彈性的不透光的塞子,塞子的中央設置有圓形通孔,通孔中設置有數據線、電源線和黑色膠黏劑,數據線和電源線穿過通孔,數據線和電源線通過膠黏劑與塞子固定連接。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海綿塊的一端設置有三角形頭部,頭部設置在底架鉸接處的正下方。
[0008]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圓環的下端與底架固定連接。
[0009]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底架和海綿塊,避免底架與地面接觸時產生縫隙,導致光線射入便攜式探傷暗室棚內,影響暗室效果。通過圓環和塞子,方便用于連接便攜式探傷暗室內、外界檢測儀器的數據線和電源線的進出,同時進一步加強了便攜式探傷暗室棚的封閉效果。該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便于攜帶,實用性強,有效保證在生產過程中各種鑄鍛件探傷檢測時的暗室需求,實施效果好。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便攜式探傷暗室棚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便攜式探傷暗室棚展開時結構示意圖;
[0012]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便攜式探傷暗室棚折疊后結構示意圖;
[0013]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海綿塊結構示意圖;
[0014]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塞子結構示意圖;
[0015]圖6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塞子結構示意圖(俯視狀態)。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7]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便攜式探傷暗室棚結構示意圖。所述便攜式探傷暗室棚,包括黑色棚布10和用于支撐棚布10的若干個支架11,支架11之間相互鉸接,支架11與棚布10連接。所述便攜式探傷暗室棚還設置有兩個金屬底架12,底架12之間鉸接,底架12與棚布10的底部固定連接。
[0018]由于地面平整度達不到理想狀態,底架12和地面之間存在大大小小的間隙,導致光線會透過間隙射入便攜式探傷暗室棚,使得便攜式探傷暗室棚中的光線較強,不利于檢測。因此在底架12的下方設置有兩塊海綿塊13,海綿塊13和底架12固定連接。
[0019]如圖2和圖3所示,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便攜式探傷暗室棚展開時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便攜式探傷暗室棚折疊后結構示意圖。在待檢測的產品和檢測儀器的外圍套上折疊后的便攜式探傷暗室棚,然后將折疊后的便攜式探傷暗室棚展開,展開方向如圖2中箭頭方向所示。當底架12之間的夾角為180度時,便攜式探傷暗室棚完全展開。由于底架12為金屬材料制成,重力很大,在底架12的重力作用下,海綿塊13被壓縮,底架12與地面之間的縫隙被海綿塊13填充,便攜式探傷暗室棚與地面之間形成封閉結構,避免光線射入便攜式探傷暗室棚中。
[0020]為保證折疊后海綿塊13之間不存在縫隙,海綿塊13的長度大于底架12的長度。如圖4所示,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海綿塊結構示意圖。為方便海綿塊13間的折疊和擠壓,海綿塊13的一端設置有三角形頭部13a,頭部13a設置在底架12鉸接處的正下方。完全展開后,兩塊海綿塊13的頭部13a在相互擠壓下,將海綿塊13間縫隙填充,避免光線射入。
[0021]底架12的上方設置有圓環14,圓環14外圍和棚布10連接。如圖5所示,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塞子結構示意圖。所述圓環14的中間還設置有與圓環14相配合的具有彈性的不透光的塞子15,塞子15的中央設置有圓形通孔15a。為方便塞子15的安裝,圓環14的下端和底架12固定連接。
[0022]如圖5和圖6所示,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塞子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塞子結構示意圖(俯視狀態)。在通孔15a處設置有用于連接便攜式探傷暗室內、外界檢測儀器的數據線16和電源線17,再用黑色膠黏劑18將數據線16、電源線17粘合在塞子15上,保證塞子15和數據線、電源線之間無縫隙,黑色膠黏劑18起粘合、填充作用,并且,黑色膠黏劑還具有不透光效果。
[0023]由于便攜式探傷暗室棚中的檢測儀器中的數據線16和電源線17需要穿過便攜式探傷暗室棚跟外界連接,若數據線16和電源線17從海綿塊13中穿過,雖然前期在海綿塊13擠壓下,封閉效果良好;但是和數據線16、電源線17接觸的那部分海綿塊13在長時間的擠壓下,容易發生變形,彈性會變差,產生縫隙,造成光線射入,影響暗室效果。因此,通過將數據線16和電源線17安裝在塞子15上,再將塞子15塞在圓環14上,圓環14外圍和棚布10固定連接,塞子15、圓環14和棚布10形成封閉結構,即避免了光線射入,又保證便攜式探傷暗室棚內部的檢測儀器與外界的檢測儀器的連接。
[0024]檢測完成后,斷開便攜式探傷暗室棚內外數據線16、電源線17的連接,將便攜式探傷暗室棚折疊收好,如圖3所示,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便攜式探傷暗室棚折疊后結構示意圖。折疊后的便攜式探傷暗室棚體積小,方便攜帶,方便使用,成本低。
[0025]在上述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底架12和海綿塊13,避免底架12與地面接觸時產生縫隙,導致光線射入便攜式探傷暗室棚內,影響暗室效果。通過圓環14和塞子15,方便用于連接便攜式探傷暗室內、外界檢測儀器的數據線16和電源線17的進出,同時進一步加強了便攜式探傷暗室棚的封閉效果。該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便于攜帶,實用性強,有效保證在生產過程中各種鑄鍛件探傷檢測時的暗室需求,實施效果好。
[002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便攜式探傷暗室棚,包括黑色棚布(10)和用于支撐棚布(10)的若干個支架(11),支架(11)之間相互鉸接,支架(11)與棚布(10)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攜式探傷暗室棚設置有兩個金屬底架(12 ),底架(12 )之間鉸接,底架(12 )與棚布(10 )的底部固定連接;底架(12)的下方設置有兩塊海綿塊(13),海綿塊(13)的長度大于底架(12)的長度,海綿塊(13)與底架(12)固定連接;底架(12)的上方設置有圓環(14),圓環(14)外圍與棚布(10)連接;所述圓環(14)的中間設置有與圓環(14)相配合的具有彈性的不透光的塞子(15),塞子(15)的中央設置有圓形通孔(15a),通孔(15a)中設置有數據線(16)、電源線(17)和黑色膠黏劑(18),數據線(16)和電源線(17)穿過通孔(15a),數據線(16)和電源線(17)通過膠黏劑(18)與塞子(15)固定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探傷暗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綿塊(13)的一端設置有三角形頭部(13a),頭部(13a)設置在底架(12)鉸接處的正下方。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攜式探傷暗室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環(14)的下端與底架(12)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便攜式探傷暗室棚,屬于探傷檢測領域,所述便攜式探傷暗室棚設置有兩個金屬底架,底架之間鉸接,底架與棚布的底部固定連接;底架的下方設置有兩塊海綿塊,海綿塊的長度大于底架的長度,海綿塊與底架固定連接;底架的上方設置有圓環,圓環外圍與棚布連接;圓環的中間設置有與圓環相配合的具有彈性的不透光的塞子,塞子的中央設置有圓形通孔,通孔中設置有數據線、電源線和黑色膠黏劑,數據線和電源線穿過通孔,數據線和電源線通過膠黏劑與塞子固定連接。該裝置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便于攜帶,實用性強,有效保證探傷檢測時的暗室需求,實施效果好。
【IPC分類】G01N23/00, E04H5/02
【公開號】CN204826779
【申請號】CN201520506536
【發明人】崔明勝, 周亞軍, 胡正龍
【申請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鑄鍛廠
【公開日】2015年12月2日
【申請日】2015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