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料儲存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土建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高山峽谷中的骨料儲存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高山峽谷地區進行的建筑工程越來越多,由于地形所限,施工場地極度匱乏,為了滿足工程的施工需要,必須壓縮各施工設施的占地面積。目前骨料儲存的結構主要采用料堆形式,即在平臺上設置擋墻,分隔場地分堆堆存,堆場容量受平臺寬度、物料堆積角等因素制約,用地效率低,占地面積大,而且不利于控制骨料的溫度、濕度。
[0003]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少用地、大存量的骨料儲存問題,結合工程投資的因素,需要研究能夠利用地形高差,節約場地的骨料儲存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克服現有骨料堆放用地效率低,占地面積大等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充分利用地形,占地少、儲量大的骨料儲存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骨料儲存裝置,包括設置在山體中的井體,井口位于山頂,井底位于山腳,所述井口上方設有防護蓋,井底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從井底通往山體外部,所述井體的內壁上設有襯砌,襯砌外側設有噴護層。
[0006]進一步的是,所述井體的井口部位的內壁上設有一層采用鋼筋混凝土制成的防護層。
[0007]進一步的是,所述防護層的上端面高于井口所在的山體表面。
[0008]進一步的是,所述井體的井口部位和井底部位的內壁上設有排水孔。
[0009]進一步的是,所述井體的井底設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一端位于井底,與井體相通,另一端通往山體外部。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高山峽谷地形條件,通過在山體中開挖井體來儲存骨料,節約了空間,并且堆放和取料都很方便,井口處設置防護蓋,井體中設置排水措施,能很好的控制骨料的溫度和濕度,在特殊情況下井體還能作為連接通道,解決不同高程平臺間骨料儲運的高差問題。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不意圖。
[0012]圖中標記為,1-井體,2-防護蓋,3-出料口,4-襯砌,5-噴護層,6_防護層,7_排水孔,8-排水通道,9-山體,11 -井口,12-井底。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4]傳統的骨料儲存一般是采用堆放的形式,即在平臺上設置擋墻,分隔場地分堆堆存,堆場容量受平臺寬度、物料堆積角等因素制約,用地效率低,占地面積大,在很多高山峽谷的施工現場經常無法提供較大的平臺用于儲放骨料,如果采用推平山頭或填平山谷的方式來增大平臺都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且對環境破壞較大。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方案是在山體中開挖井體來儲存骨料,具體的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主體結構是設置在山體9中的井體I,井口 11位于山頂,井底12位于山腳,井體I一般設置在巖層較厚的山體9中,保證井體I和山體9的穩定性。在井口 11的上方設有防護蓋2,防護蓋2主要起遮擋雨水的作用,所以最好采用鋼結構的雨棚設計。井底12設有出料口 3,出料口 3從井底12通往山體9外部,用于取出骨料。由于井體I內徑一般較大,為了防止井壁出現垮塌,在井體I內壁上設置了襯砌4,襯砌4采用磚體或鋼筋混凝土制成,在襯砌4外側再采用砂楽進行噴護,形成噴護層5,提高井壁的穩定性和光滑度。
[0015]由于山體9表面多為沙土,且井口11部位的巖層較薄,為了防止井口 11部位的山體出現垮塌,需要對從井口 11往井底12的一段距離內的井壁做加固處理,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方案是在井口 11部位的內壁上設置一層采用鋼筋混凝土制成的防護層6,該防護層6的厚度應大于襯砌4的厚度,充分保障井口 11部位的穩定性。
[0016]防護層6的上端面應高于井口11所在的山體表面,主要是為了防止雨水順著山體流入到井中,造成骨料含水過多或是帶入其他雜物,當然,為了保障工人操作安全,也可以在井口周圍設置圍欄等防護措施。
[0017]由于山體9中普遍都含有浸水,為了防止浸水過多又因襯砌4太厚而無法排出,可能會對井體I的內壁造成一定影響,所以在井體I的井口 11部位和井底12部位的內壁上設置了排水孔8,排水孔8貫穿襯砌4和噴護層5,深入山體9中,使得浸水能順著排水洞8進入井體I,減少對襯砌4和防護層5的影響。
[0018]為了控制骨料的含水量,需要及時將井體I中的浸水排出,如果只通過出料口3進行排水會影響取料,并且會對后續的一些設備造成影響,所以在井體I的井底12設有專用于排水的排水通道8,所述排水通道8—端位于井底12,與井體I相通,另一端通往山體9外部,因為浸水一般是順著井壁流到井底12的,所以排水通道8最好設置在井底12的邊緣位置,有利于浸水的及時排出。
[0019]本實用新型具有節省占地,堆放、取料方便,有利于保溫、控制含水等優點,并且特殊情況下還能作為連接通道,解決不同高程平臺間骨料儲運的高差問題。
【主權項】
1.骨料儲存裝置,包括設置在山體(9)中的井體(I),井口(11)位于山頂,井底(12)位于山腳,其特征是:所述井口(11)上方設有防護蓋(2),井底(12)設有出料口(3),所述出料口(3)從井底(12)通往山體(9)外部,所述井體(I)的內壁上設有襯砌(4),襯砌(4)外側設有噴護層(5)。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骨料儲存裝置,其特征是:所述井體(I)的井口(11)部位的內壁上設有一層采用鋼筋混凝土制成的防護層(6)。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骨料儲存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防護層(6)的上端面高于井口(11)所在的山體表面。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骨料儲存裝置,其特征是:所述井體(I)的井口(11)部位和井底(12)部位的內壁上設有排水孔(7)。5.如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骨料儲存裝置,其特征是:所述井體(I)的井底(12)設有排水通道(8),所述排水通道(8)—端位于井底(12),與井體(I)相通,另一端通往山體(9)夕卜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是土建工程技術領域的一種骨料儲存裝置,該裝置包括設置在山體中的井體,井口位于山頂,井底位于山腳,所述井口上方設有防護蓋,井底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從井體底部通往山體外部,所述井體的內壁上設有襯砌,襯砌外側設有噴護層,井口部位設有防護層,井口和井底內壁上設有排水孔,井底還設有排水通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節約了空間,堆放和取料都很方便,還能很好的控制骨料的溫度和濕度,并且特殊情況下還能作為連接通道,解決不同高程平臺間骨料儲運的高差問題。
【IPC分類】E02D29/05, E04H7/26, E04H7/22
【公開號】CN205116855
【申請號】CN201520917182
【發明人】董加利
【申請人】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