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定型化建筑外架連墻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定型化建筑外架連墻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外架搭設過程中,為保證架體的穩定,通常采用連墻件將架體與建筑物進行連接加固,以保證外架受風荷載或其他水平荷載時保持穩定,故外腳手架連墻件是腳手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置方法直接影響腳手架的使用安全。傳統的外架連墻裝置是使用短鋼管預埋在樓板邊梁,再通過扣件和鋼管與外架連結。
[0003]該傳統的連墻件裝置存在以下弊端:1、該裝置屬于一次性消耗品,預埋短鋼管不可重復利用,且后期拆除要采用氣焊切割;2、當預埋鋼管部位要砌墻時,只能在墻體上留個大洞,后期連墻裝置拆除后墻體補洞麻煩且有滲漏水隱患;3、裝飾裝修階段,該裝置拆除后,業內一般采用鋼管抱柱的方法來使外架進行二次拉結。我國相關規范對連墻件的具體做法并未作出明確規定,因此在整個施工領域當中,連墻件形式多樣,缺乏統一性,且普遍存在浪費材料、一次性使用、拆除麻煩及拆除后二次拉結不可靠等缺陷。
[0004]目前業內與本實用新型最相近的方案是采用短鋼管與鋼板焊接,再通過膨脹螺栓與建筑樓板連接的方式制作外架連墻件,但是這種做法最大的弊端即是采用膨脹螺栓與樓板的連接受力無法理論確定。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使用方便的新型定型化建筑外架連墻裝置,它構造合理,安裝拆卸方便快捷,整套裝置組合除U型環外均可重復使用,受力構造符合規范要求,可靠性高,構造統一、規范、利于管理,占用墻體面積小,不影響外墻砌筑等下道工序施工,無砌體洞口封堵給外墻防水留下滲漏隱患,無高度限制及明火安全隱患。
[0006]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它包括U型環、方形鋼板底座、六角螺母及墊片、鍍鋅鋼管、扣件;所述U型環在前期樓板混凝土施工時預埋好并定好位置,鍍鋅鋼管與方形鋼板底座通過焊接連接,混凝土澆筑后通過六角螺母及墊片將方形鋼板底座固定在U型環上,連墻鋼管通過扣件與鍍鋅鋼管連接,連墻鋼管將整個連墻件與外架連接成整體。
[0007]進一步的,所述U型環選用直徑14mm的HPB300鋼筋,上部套絲長度不小于50mm。
[0008]進一步的,所述方形鋼板底座選用Q235鋼板,厚度為8?10mm,尺寸為180 X 180mm,與U型環采用螺母連接,方形鋼板底座對角位置開設兩個長條孔,孔徑大小以方便U形環穿過為適宜,便于現場施工。
[0009]進一步的,所述六角螺母及墊片為2個,孔徑為Φ 14六角螺母及墊片與U型環配套使用,可購買成品。
[0010]進一步的,所述鍍鋅鋼管采用Φ48 X 3.5鋼管,標準長度為0.3?0.5m,兼顧小橫桿,鍍鋅鋼管和連墻鋼管涂刷紅色油漆,警示禁止拆除。
[0011]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它構造合理,安裝拆卸方便快捷,整套裝置組合除U型環外均可重復使用,受力構造符合規范要求,可靠性高,構造統一、規范、利于管理,占用墻體面積小,不影響外墻砌筑等下道工序施工,無砌體洞口封堵給外墻防水留下滲漏隱患,無高度限制及明火安全隱患。
[0012]【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一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二的結構示意圖。
[0015]附圖標記說明:U型環1、對拉螺桿2、方形鋼板底座3、六角螺母及墊片4、鍍鋅鋼管
5、扣件6。
[0016]【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8]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19]【具體實施方式】一:
[0020]如圖1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它包括U型環1、方形鋼板底座3、六角螺母及墊片4、鍍鋅鋼管5、扣件6;所述U型環I在前期樓板混凝土施工時預埋好并定好位置,鍍鋅鋼管5與方形鋼板底座3通過焊接連接,混凝土澆筑后通過六角螺母及墊片4將方形鋼板底座3固定在U型環I上,連墻鋼管通過扣件6與鍍鋅鋼管5連接,連墻鋼管將整個連墻件與外架連接成整體。
[0021 ] 進一步的,所述U型環I選用直徑14mm的HPB300鋼筋,上部套絲長度不小于50mm。
[0022]進一步的,所述方形鋼板底座3選用Q235鋼板,厚度為8?10mm,尺寸為180 X 180mm,與U型環I采用螺母連接,方形鋼板底座3對角位置開設兩個長條孔,孔徑大小以方便U形環穿過為適宜,便于現場施工。
[0023]進一步的,所述六角螺母及墊片4為2個,孔徑為Φ 14六角螺母及墊片4與U型環I配套使用,可購買成品。
[0024]進一步的,所述鍍鋅鋼管5采用Φ48 X 3.5鋼管,標準長度為0.3-0.5m,兼顧小橫桿,鍍鋅鋼管5和連墻鋼管涂刷紅色油漆,警示禁止拆除。
[0025]建筑樓板混凝土澆筑時,提前預埋U型環1,將U型環I用扎絲固定在板體鋼筋內,并在U型環I套絲部分使用PVC套管保護,混凝土凝固后,取下PVC套管,用六角螺母及墊片4將方形鋼板底座3和鍍鋅鋼管5的焊接體與U型環I固定,使用時將刷紅色油漆的連墻鋼管用扣件6分別與鍍鋅鋼管5和建筑外架立桿連結鎖緊即可,此裝置能很好地克服傳統外架連墻裝置的缺點,裝置能保證腳手架與建筑物的穩定連接。
[0026]【具體實施方式】二:
[0027]如圖2所示,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它將【具體實施方式】一中的U型環I替換為對拉螺桿2,前期在梁(側邊)、剪力墻上預留貫穿的孔洞,將鍍鋅鋼管5、方形鋼板底座3與對拉螺桿2進行焊接形成連墻裝置,在梁、墻體靠建筑內側通過六角螺母及墊片4將連墻件端部對拉螺桿2固定,通過扣件6將連墻裝置與外架連接成整體。
[0028]按設計尺寸準備定型化連墻件各構件,購置對拉螺桿2、六角螺母及墊片4、鍍鋅鋼管5,將對拉螺桿2的一端與方形鋼板底座焊接,鍍鋅鋼管5與方形鋼板底座另一面進行滿焊,焊縫厚度為3mm,要均勻,不得有裂紋等缺陷,滿足單個扣件6的抗拔需要;使用前,提前在需要設置連墻裝置的剪力墻部位預埋穿墻PVC管,管中穿一根對拉螺桿2防止混凝土振搗時PVC管變形,PVC管的放置位置距外腳手架主節點30cm范圍內;墻體拆摸后,將預埋置PVC管中的對拉螺桿2拔出即是預留孔洞;在內墻面,將對拉螺桿2穿入預留孔洞,在對拉螺桿2上擰緊六角螺母及墊片4,連墻裝置即與墻體固定,使用時直接用扣件6將鍍鋅鋼管5與建筑外架立桿連結鎖緊即可。
[0029]此裝置可解決建筑裝飾裝修階段樓層外架連墻裝置拆除后,二次拉結不方便、不可靠的問題,裝置能保證腳手架與建筑物的穩定連接。
[0030]本【具體實施方式】通過預埋件形狀特點與混凝土內部形成鎖鍵作用,在混凝土中抗拔承載力遠大于由鍍鋅鋼管(扣件抗滑)傳遞過來的剪力和拉拔力,可滿足《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中的要求。
[0031]以上所述,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主權項】
1.一種新型定型化建筑外架連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環(I)、方形鋼板底座(3)、六角螺母及墊片(4)、鍍鋅鋼管(5)、扣件(6);所述U型環(I)在前期樓板混凝土施工時預埋好并定好位置,鍍鋅鋼管(5)與方形鋼板底座(3)通過焊接連接,混凝土澆筑后通過六角螺母及墊片(4)將方形鋼板底座(3)固定在U型環(I)上,連墻鋼管通過扣件(6)與鍍鋅鋼管(5)連接,連墻鋼管將整個連墻件與外架連成整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定型化建筑外架連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環(I)選用直徑14mm的HPB300鋼筋,上部套絲長度不小于50m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定型化建筑外架連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鋼板底座(3)選用Q235鋼板,厚度為8?10mm,尺寸為180 X 180mm,與U型環(I)采用螺母連接,方形鋼板底座(3)對角位置開設兩個長條孔,孔徑大小以方便U形環穿過為適宜。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定型化建筑外架連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角螺母及墊片(4)為2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定型化建筑外架連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鍍鋅鋼管(5)采用Φ48Χ3.5鋼管,標準長度為0.3?0.5m,鍍鋅鋼管(5)和連墻鋼管涂刷紅色油漆。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定型化建筑外架連墻裝置,其特征在于將U型環(I)替換為對拉螺桿(2),前期在梁、剪力墻上預留有貫穿的孔洞,鍍鋅鋼管(5)、方形鋼板底座(3)與對拉螺桿(2)通過焊接形成連墻裝置,在梁、墻體靠建筑內側通過六角螺母及墊片(4)將對拉螺桿(2)固定,通過扣件(6)將連墻裝置與外架連接成整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定型化建筑外架連墻裝置,它涉及建筑領域。它包括U型環、方形鋼板底座、六角螺母及墊片、鍍鋅鋼管、扣件;所述U型環在前期樓板混凝土施工時預埋好并定好位置,鍍鋅鋼管與方形鋼板底座通過焊接連接,混凝土澆筑后通過六角螺母及墊片將方形鋼板底座固定在U型環上,連墻鋼管通過扣件與鍍鋅鋼管連接,連墻鋼管將整個連墻件與外架連接成整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它構造合理,安裝拆卸方便快捷,整套裝置組合除U型環外均可重復使用,受力構造符合規范要求,可靠性高,構造統一、規范、利于管理,占用墻體面積小,不影響外墻砌筑等下道工序施工,無砌體洞口封堵給外墻防水留下滲漏隱患,無高度限制及明火安全隱患。
【IPC分類】E04G3/20
【公開號】CN205206281
【申請號】CN201521057443
【發明人】鄒國民, 唐窗, 毛福祿
【申請人】江西國金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4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