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無外露拉繩百葉窗的卷繩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百葉窗簾,特別是涉及一種直接推、拉下梁而使葉片產生展開、收起操作動作的無外露拉繩百葉窗的卷繩單元。
借此,利用該蝸狀彈簧8與輸出輪6連接的作用,可在上拉動百葉窗簾的下梁時,因卷線輪7釋放拉繩9且帶動同軸設置的輸出輪6同步轉動,而輸出上蝸狀彈簧8,一旦停止向下拉動的操作,利用下梁的重力抵消蝸狀彈簧8的回釋彈力,可使下降中的下梁位置獲得固定。相反地,當向上推動百葉窗簾的下梁時,利用蝸狀彈簧8的回釋彈力可驅動輸出輪6及卷線輪7反向轉動,并卷收拉繩9而達到收起葉片的目的,一旦停止向上推動的操作,也利用下梁的重力抵消蝸狀彈簧8的回釋彈力,可使上升途中的下梁位置獲得固定。
雖然,這種卷繩單元1具有不外露拉繩的功效,但是實際上仍然存在有以下的缺失一、該第一、二軸桿3、4以懸臂軸接方式設置在該背壁201上,又必須承受貯存輪5、輸出輪6及卷線輪7轉動時的作用力,所以相當不穩固,容易產生晃動。
二、該第一、二軸桿3、4必須以螺絲、鉚接或扣環等零件定位在背壁201上,所以增加組裝的麻煩。
三、托架2是以金屬板彎折而成,其中一側面更為開放式,所以必須以螺絲鎖固在上梁內部,耗費組裝的時間。
本實用新型無外露拉繩百葉窗的卷繩單元,包含一固定架、一對插置在該固定架內部的定位板、二軸設在該定位板之間的軸桿、一可轉動地軸設在一軸桿上的貯存輪、一軸設在另一軸桿的輸出輪、一與該輸出輪同軸設置且可供應拉繩卷繞的卷線輪及一連接在貯存輪與該輸出輪之間的蝸狀彈簧。該固定架是制成中空殼體且至少具有呈透空的一頂面,該頂面周緣向下延伸有一對平行設置橫和板及一對與該等橫向側板垂直相接的縱向側板,且由該等橫向側板及縱向側板圍設有一空間,對應該空間的橫向側板內側面各具有一水平設置的底面、二由該底面二側端向上延伸的側面及一銜接在二側面之間的支撐面,三者相配合界定出一具有開口且貫穿至頂面的卡槽,開口緊鄰空間,且該等縱向側板各設有一可供拉繩穿過的穿孔。該等定位板對應該卡槽具有一底緣及二由該底緣兩端向上延伸的側緣,且該定位板可插置在該卡槽內部,在該定位板上各設有二沿水平排列的軸孔。該二軸桿的二端部分別軸設在該定位板的軸孔中。該貯存輪呈可轉動地軸設在一軸桿上。該輸出輪呈可轉動地軸設在另一軸桿上且平行設置在貯存輪一側。該卷線輪是與該輸出輪同軸設置,供卷繞一拉繩,且該拉繩的二端部可穿經縱向側板的穿孔而伸設在一上梁內部后再穿過數百葉窗葉片及與一下梁連結。該蝸狀彈簧連接在該貯存輪與輸出輪之間,其蘊藏的回釋彈力可驅動輸出輪及卷線輪同步轉動。
借該蝸狀彈簧與輸出輪連接的作用,可在拉、推百葉窗簾的下梁時,可達到拉繩自動釋放及卷收的目的。
該固定架10是制成中空殼體且具有呈透空的一頂面11及一底面12,該頂面11周緣向下延伸有一對平行設置的橫向側板13及二與該等橫向側板13垂直相接的縱向側板14,且由該等橫向側板13及縱向側板14圍設有一空間15。對應該空間15的橫向側板13一內側面131上各具有一水平設置的底面132、二由該底面132二側端向上延伸的側面133及一銜接在二側面133之間的支撐面134,三者相配合界定出一具有開口135,且可貫穿至頂面11的卡槽135’,該開口135’緊鄰空間15,該卡槽135制成鴆尾狀,該二側面133制成傾斜狀,且使開口135’的寬度小于支撐面134的寬度。該等縱向側板14各設有一穿孔141。
該等定位板20對應該卡槽135各具有一底緣21及二由該底緣21兩端向上延伸的側緣22,該側緣22也對應該側面133而制成斜面狀,當該定位板20插置在該卡槽135內部時,該側緣22與側面133對應貼合,且無掉落至空間15之虞。且在該等定位板20上各設有二沿水平排列的第一、二軸孔23、24。
該第一軸桿30的二端部各凸設有一榫柱31,利用該榫柱31嵌套在該等定位板20的第一軸孔23中,可使第一軸桿30定位在二定位板20之間且位于空間15內部。
該第二軸桿40的二端部也各凸設有一榫柱41,利用該榫柱41嵌套在該等定位板20的第二軸孔24中,可使第二軸桿40平行于第一軸桿30而定位在二定位板20之間且位于空間15內部。
該貯存輪50呈可轉動地軸設在第一軸桿30上,具有一圓柱形卷收部51及一對自該卷收部51兩端沿徑向朝外延伸的側壁52。該卷收部51設有一扣孔53。
輸出輪60也呈可轉動地軸設在第二軸桿40上且平行設置在貯存輪50一側,具有一圓柱形卷繞管61及一對自該卷繞管61兩端沿徑向朝外延伸的側壁62。該卷繞管61設有一卡孔63。
該卷線輪70是與該輸出輪60同軸設置,實施例中是將卷線輪70與輸出輪60制成一體,彼此之間以一連接管71予以連結,該卷線輪70可供卷繞一拉繩90,該拉繩90的二端部91可穿經縱向側板14的穿孔141而伸設在一上梁200內部后再穿過數百葉窗葉片300及一與下梁400連結(如圖6所示)。
該蝸狀彈簧80具有一第一端部81及一第二端部82,該第一、二端部81、82分別嵌扣在貯存輪50的扣孔53及輸出輪60的卡孔63中,促使蝸狀彈簧80得以連接在該貯存輪50與輸出輪60之間,在正常狀態下是卷收在該貯存輪50的卷收部51上。
如圖4、圖5所示,當欲進行組配時,預先將蝸狀彈簧80套設在貯存輪50的卷收部51上,并使第一端部81嵌卡在扣孔53中,再將貯存輪50套設在第一軸桿30上,且將輸出輪60、繞設有拉繩90的卷線輪70同時套設在第二軸桿40上,又將第一、二軸桿30、40的榫柱31、41嵌套在二定位板20的第一、二軸孔23、24中。繼續,將定位板20對準卡槽135并由上朝下套入,就可以使得貯存輪50、輸出輪60、卷線輪70等構件均定位在空間15中,最后再將蝸狀彈簧80的第二端部82由下朝上地拉引并嵌扣在輸出輪60的卡孔63中,就可以完成整體的組配。
且當定位板20嵌套在該卡槽135內部時,利用側面133與側緣22的配合作用,可使定位板20不會自卡槽135的開口135’脫離,而第一、二軸桿30、40的軸向也可獲得定位,且使貯存輪50、輸出輪60、卷線輪70等構件均可獲得穩定的支撐。
再如圖6所示,將拉繩90的二端部91牽引在上梁200內部,當由上梁200兩端部的底面向下穿出且依序穿過各葉片300后,再使末端與下梁400連結。則當向下拉動該下梁400時,利用拉繩90的牽引可使卷線輪70被制動而會帶動輸出輪60產生轉動,且使輸出輪60開始卷收蝸狀彈簧80,該貯存輪50上所卷繞的蝸狀彈簧80圈數漸漸變少。一旦停止向下拉動的操作,利用下梁400的重力抵消蝸狀彈簧80的回釋彈力,可終止下梁400的下降位置。相反地,當操作者施力向下推動下梁400時,利用蝸狀彈簧80的回釋彈力的作用可驅動輸出輪60暨卷線輪70反向轉動,并開始卷收拉繩90,以達到收起葉片300的目的,一旦停止向上推動的操作,也是利用下梁400的重力抵消蝸狀彈簧80的回釋彈力,可使上升途中的下梁400位置獲得固定。
所以,本實用新型不但可達到預期的操作及使用目的,且在組配上具有下列優點一、該第一、二軸桿30、40的兩端穩固軸設在定位板20的第一、二軸孔23、24內部,且定位板20又嵌套在固定架10的卡槽135中,所以第一、二軸桿30、40可承受貯存輪50、輸出輪60及卷線輪70轉動時的作用力,且整體結構相當穩固,不會產生晃動。
二、該第一、二軸桿30、40完全不需要利用螺絲、鉚接、扣環等零件加以定位,且卷繩單元100整體也不需要利用任何工具行組裝,組裝相當容易且快速。
三、卷繩單元100整體可利用固定架10直接迫套在上梁200內部而獲得固定,且固定架10也相當穩固,在不需要利用螺絲鎖固定位的情形下,可省時地、輕易地組裝在上梁200的內部。
歸納上述,本實用新型無外露拉繩百葉窗的卷繩單元100具有組裝容易、結構穩固的功效,且確實能在室預期的使用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無外露拉繩百葉窗的卷繩單元,包含一固設在一上梁內部的固定架、二設在該固定架上的軸桿、一軸設在一軸桿上的貯存輪、一軸設在另一軸桿上的輸出輪、一與輸出輪同軸設置的卷線輪及一連接在該貯存輪與輸出輪之間的蝸狀彈簧,其特征在于該固定架,制成中空殼體且至少具有呈透空的一頂面,該頂面周緣向下延伸有一對平行設置橫向側板及一對與該等橫向側板垂直相接的縱向側板,且由該等橫向側板及縱向側板圍設有一空間,對應該空間的橫和板內側面各具有一水平設置的底面、二由該底面二側端向上延伸的側面及一銜接在二側面之間的支撐面,三者相配合界定出一具有開口且貫穿至頂面的卡槽,開口緊鄰空間,且該等縱向側板各設有一可供拉繩穿過的穿孔;二定位板,對應該卡槽各具有一底緣及二由該底緣兩端向上延伸的側緣,且該定位板可插置在該卡槽內部,在該定位板上各設有二沿水平排列的軸孔;該二軸桿,二端部軸設在該二定位板的軸孔中;該貯存輪,呈可轉動地軸設在一軸桿上,且位于二定位板之間;該輸出輪,呈可轉動地軸設在另一軸桿上且平行設置在貯存輪一側;該卷線輪,供卷繞一拉繩,且該拉繩的二端部可穿經縱向側板的穿孔而伸設在一上梁內部后再穿過數百葉窗葉片及與一下梁連結;該蝸狀彈簧,連接在該貯存輪與輸出輪之間,其蘊藏的回釋彈力可驅動輸出輪及卷線輪同步轉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外露拉繩百葉窗的卷繩單元,其特征在于該卡槽制成鴆尾狀,該二側面制成傾斜狀,且使開口的寬度小于支撐面的寬度,且定位板的二側緣也制成可與該側面對應的斜面狀。
專利摘要一種無外露拉繩百葉窗的卷繩單元,包含一固定架、一對插置在該固定架內部的定位板、二軸設在該定位板之間的軸桿、一可轉動地軸設在一軸桿上的貯存輪、一軸設在另一軸桿的輸出輪、一與該輸出輪同軸設置且可供拉繩卷繞的卷線輪及一連接在貯存輪與該輸出體之間的蝸狀彈簧。借該蝸狀彈簧與輸出輪連接的作用,可在拉、推百葉窗簾的一下梁時,可達到拉繩自動釋放及卷收的目的。
文檔編號E06B9/322GK2504375SQ01233679
公開日2002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01年8月14日 優先權日2001年8月14日
發明者黃太郎 申請人:麗方企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