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折疊式躺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折疊式躺椅,尤其一種于收折后可大幅減小收納體積,并可依使用者的需求自行變換調整靠躺角度的折疊式躺椅。
背景技術:
一般躺椅于結構設計上,乃趨向可調整靠躺角度及可折收此兩方面為重點,故各式的躺椅因應而生,其中不泛具有可無段式的傾仰角度、躺椅框架的角接或彎折結構等,市面上所見的各式躺椅,其于折收后的體積仍過于龐大,令躺椅于收藏或包裝時皆感不便、浪費空間,且各式的角接或彎折結構過于復雜,制造成本相對增加。
如臺灣新型專利公告第173483號為折疊式躺椅結構,其屬收折后體積較小的設計,但躺椅的各座部的框桿寬度相同(共具有三座部),故躺椅于折收后,其各座部的框桿皆成上下疊置狀,再加上剪樞型腳架的收折,仍具有相當的厚度。
本設計人本精益求精、鍥而不舍的精神,努力鉆研提出本實用新型一種折疊式躺椅結構,其主要令躺椅于收折后可大幅減小收納體積,且藉由簡易的調整即可改換躺椅的靠躺角度。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折疊式躺椅結構,令躺椅于收折后其各框架可相互框罩容置,而使收折后的整體體積減縮至極薄的狀態,該折疊式躺椅無論于收藏或包裝時,皆不占據過大的空間。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折疊式躺椅結構,該躺椅的結構框體以一伸展框、一背框及一前、后座架等框架所搭接組成,令背框的底端側樞套于伸展框的后端內側,而后座架的上端側則可扣搭于背框內側的橫桿,且前、后座架于相互樞接后乃得與伸展框及其U型腳架相連結,令躺椅于組成后,可藉兩側的伸展框配合后座架扣搭背框的橫桿位置,而施以各種靠坐的角度變換。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折疊式躺椅,該躺椅由一伸展框、一背框及一前、后座架等框架搭接組成,其中伸展框,由兩外管、兩伸縮內管及一腳架所組成,外管于管體上設有數個調整穿孔,其末端處具有一徑向的樞接套管,上述伸縮內管的管徑與外管的內徑相配合,伸縮內管末端管體處設有一定位孔,伸縮內管藉由一插銷自調整穿孔穿入插植于定位孔中與外管插置結合,該腳架的兩端各設有一樞接環;背框,其架體內側橫向設有數個間隔的橫桿,架體的底端兩側各設有一軸套,一樞軸穿置過該軸套與伸展框的樞接套管相接合;前座架,由二側桿及一軸桿組接成,該側桿的前后端處皆設有一套環,軸桿穿設于二側桿一端的套環中,該軸桿兩端凸伸出套環的外端部與腳架及伸縮內管穿設;后座架,由二勾桿及一軸桿組接成,該勾桿的兩端分別設有套環及掛鉤,前、后座架的套環依序套置于該軸桿的兩端處,前、后座架軸接組合,該掛鉤勾持于背框的橫桿上;背框、后座架、前座架依序組立于伸展框的兩外管和兩伸縮內管內側,各框架可折收并相互框罩設置。
所述插銷的銷體呈斜錐狀。
所述背框于各軸套的套緣向內凸伸有一擋板。
所述背框于樞軸兩端軸桿上各設有一擋塊。
所述前座架二側桿之間乃撐張設有一椅面。
所述后座架二勾桿之間撐張設有一椅面。
所述后座架其軸桿的兩端具有階梯狀的供前、后座架的套環套置定位的縮管部。
所述伸縮內管前端管口的管壁上凸設有一擋片。
所述腳架于樞接環的外側環口處設置有一卡止部。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及優點是,克服了公知技術中的諸多缺陷,藉由躺椅于收折后其各框架可相互框罩容置,使收折后的整體體積減小到最薄狀態,收藏及包裝時不必占據較大空間,并可藉兩側的伸展框配合后座架扣搭背框的橫桿位置,對靠坐的角度進行調整變換。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立體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伸展框與前座架結合處的局部放大立體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掛鉤扣勾于橫桿時的局部放大立體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伸展框與背框銜接處的局部放大立體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呈收折狀態時的立體示意圖;圖7至圖9為躺椅各種靠坐角度的狀態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1、伸展框 11、外管 111、調整穿孔112、樞接套管113、插銷12、伸縮內管 121、定位孔 122、擋片13、腳架 131、樞接環132、卡止部2、背框 21、橫桿 22、軸套 221、擋板23、樞軸 231、擋塊 3、前座架31、側桿 311、套環32、軸桿 33、椅面 4、后座架41、勾桿 411、套環412、掛鉤 42、軸桿 421、縮管部 43、椅面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審查員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作用、目的能夠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茲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如圖1及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折疊式躺椅,該躺椅的主要結構以一伸展框1、一背框2及一前、后座架3、4等框架所搭接組成,其中。
伸展框1,由兩外管11、兩伸縮內管12及一U型腳架13所組成,兩外管11于管體上設有數個調整穿孔111,且于其末端處乃具有一徑向的樞接套管112,伸縮內管12的管徑與外管11的內徑相配合,于伸縮內管12末端管體選定處設有一定位孔121,伸縮內管12可藉由一斜錐狀的插銷113自調整穿孔111穿入插植于定位孔121中而與外管11相結合,伸縮內管12前端管身與管本體呈垂向彎折狀,并于管口的管壁上凸設有一擋片122,而該U型腳架13的兩端各設有一樞接環131,且于樞接環131的外側環口處設置有一卡止部132。
背框2,一設于椅座后端的托架,其架體內側橫向設有數間隔的橫桿21,于架體的底端兩側各設有一軸套22,且令一樞軸23穿過該軸套22與伸展框1的樞接套管112相接合,如圖5所示,而各軸套22的套緣向內凸伸具有一擋板221,樞軸23兩端軸桿上亦于緊鄰擋板221的內側各設有一擋塊231。
前座架3,由二側桿31及一軸桿32所組接成,該側桿31的前后端處皆設有一套環311,而二側桿31之間則是撐張結設有一椅面33,軸桿32活動穿設于二側桿31的套環311中,且其兩端凸伸出套環311的外端部供U型腳架13及伸縮內管12穿設,如圖3所示。
后座架4,其由二勾桿41及一軸桿42所組接成,該勾桿41的兩端分別設有套環411及掛鉤412,該軸桿42的兩端成為階級狀的縮管部421,藉此以供套環311、411依序套置于該縮管部421,使前、后座架3、4可軸接組合,請參照圖2所示,二勾桿41之間撐張結設有一椅面43,且掛鉤412勾持于背框2的選定橫桿21上,如圖4所示,藉此以組成一可折疊的躺椅。
利用上述構件,伸展框、背框及前、后座架的框架寬度依序由大至小排列,可將背框2、后座架4、前座架3依序組立于伸展框1的兩外管11和兩伸縮內管12內側,使躺椅利用樞軸23與軸桿32將各框架折收成相互框罩容置的狀態,如圖6所示,得以構成一最不占空間的型態(即整體收折后的厚度最小),該折疊式躺椅無論于收藏或包裝時,皆不占據過大的空間。
本實用新型的折疊式躺椅,其操做收折的調整動作如下所述當欲將躺椅展開使用時,如圖3所示,先令腳架13藉軸桿32作為支軸而向外翻轉,直至卡止部132與擋片122相觸抵為止,而后亦將背框2自伸展框1內側以樞軸23作為支軸而向外翻轉,直至擋板221觸抵至擋塊231為止,如圖5所示的狀態,此時再將后座架4的掛鉤412扣勾于背框2的選定橫桿21上,請參閱圖4所示,即便輕松簡易地將躺椅搭組完成。
如圖7至圖9所示,若需調整躺椅其靠坐時的角度時,使用者可依其需求,先將掛鉤412自橫桿21上取下,將插銷113自選定的調整穿孔111穿入并插植于定位孔121中,使伸展框1兩側的外管11和伸縮內管12其結合長度作調整變化,再將前、后座架3、4一并提起,使掛鉤412可扣勾于背框2對應長度的橫桿21上,故可令躺椅其靠坐角度自由變換乘坐。
權利要求1.一種折疊式躺椅,該躺椅由一伸展框、一背框及一前、后座架等框架搭接組成,其特征在于伸展框,由兩外管、兩伸縮內管及一腳架所組成,外管于管體上設有數個調整穿孔,其末端處具有一徑向的樞接套管,上述伸縮內管的管徑與外管的內徑相配合,伸縮內管末端管體處設有一定位孔,伸縮內管藉由一插銷自調整穿孔穿入插植于定位孔中與外管插置結合,該腳架的兩端各設有一樞接環;背框,其架體內側橫向設有數個間隔的橫桿,架體的底端兩側各設有一軸套,一樞軸穿置過該軸套與伸展框的樞接套管相接合;前座架,由二側桿及一軸桿組接成,該側桿的前后端處皆設有一套環,軸桿穿設于二側桿一端的套環中,該軸桿兩端凸伸出套環的外端部與腳架及伸縮內管穿設;后座架,由二勾桿及一軸桿組接成,該勾桿的兩端分別設有套環及掛鉤,前、后座架的套環依序套置于該軸桿的兩端處,前、后座架軸接組合,該掛鉤勾持于背框的橫桿上;背框、后座架、前座架依序組立于伸展框的兩外管和兩伸縮內管內側,各框架可折收并相互框罩設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折疊式躺椅,其特征在于該插銷的銷體呈斜錐狀。
3.如權利要求1所述折疊式躺椅,其特征在于該背框于各軸套的套緣向內凸伸有一擋板。
4.如權利要求1所述折疊式躺椅,其特征在于該背框于樞軸兩端軸桿上各設有一擋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折疊式躺椅,其特征在于該前座架二側桿之間乃撐張設有一椅面。
6.如權利要求1所述折疊式躺椅,其特征在于該后座架二勾桿之間撐張設有一椅面。
7.如權利要求1所述折疊式躺椅,其特征在于該后座架其軸桿的兩端具有階梯狀的供前、后座架的套環套置定位的縮管部。
8.如權利要求1所述折疊式躺椅,其特征在于該伸縮內管前端管口的管壁上凸設有一擋片。
9.如權利要求1所述折疊式躺椅,其特征在于該腳架于樞接環的外側環口處設置有一卡止部。
專利摘要一種折疊式躺椅,該躺椅以一伸展框、一背框及一前、后座架等框架所搭接組成,伸展框、背框及前、后座架的框架寬度依序由大至小排列,使背框的底端側樞套于伸展框的后端內側,而后座架的上端側則可扣搭于背框內側的橫桿,且前、后座架于相互樞接后與伸展框及其U型腳架相連結。本實用新型的躺椅于收折后,伸展框、背框及前、后座架可盡量位于同一平面而相互容置疊合,以達減少收納體積的效果,并可簡易的調整改換躺椅的靠躺角度。
文檔編號A47C4/00GK2643745SQ0327660
公開日2004年9月29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20日 優先權日2003年8月20日
發明者朱文燦 申請人:朱文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