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冷熱兩用墊體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128600閱讀:26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冷熱兩用墊體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可提供局部冷卻或保溫的加熱兩用墊體裝置,尤其是指一種可攜式的加熱兩用墊體裝置,其可用在床上、座椅上或衣服上。在夏季用為涼墊、冬季用為暖墊。
背景技術
一般需長期采取坐臥姿勢的人士,如汽車駕駛、辦公人員、長期病患,多會因為坐臥時間長久,容易導致身體的局部位置不易散熱及汗液不易揮發,而有不舒服的感覺。為了解決及避免此問題,便有人研發出一種采用風扇循環氣冷的結構以裝置在坐墊下,借以達到排熱通風的效果,然而此類產品多會因為其通風口受到人體重量的壓迫堵住,導致通風不良,影響散熱,且其風扇的噪音亦高。
就長期躺臥床上的病患而言,為了避免褥瘡及皮膚病的發生,亦有在躺臥部位設有內部充填有液體的墊體結構,并借助設置電熱器或冷煤壓縮式冷凍機的方式來達到加熱或冷卻墊體內的液體的效果,惟此種墊體多半體積龐大,且操作時噪音量極高,此外不易攜帶。
另外從事戶外活動人士或軍警人員,時常因為身上穿著的限制,而必須忍受令他們受冷或感覺太熱的情況。
臺灣專利公告第361249號揭示了一種冷熱兩用敷袋及其裝置,如圖7所示,其主要是包括有一電致冷模塊10,該電致冷模塊通以直流電源后,可同時產生吸熱及放熱的現象(Peltier effect),并使其構成一可吸熱的冷面部份101及一可放熱的熱面部分102,且當流經的電流相位相反時,該冷面部份則改為放熱,而熱面部份則改為吸熱;一集熱器11,為具有良好傳導材質所制成的,是貼合設置于該電致冷模塊的冷面部份,該集熱器內部則穿設構成有一呈婉蜒狀的孔道111,并于集熱器外各設置有一出水口112及入水口113,該出水口及入水口各連接有一導管20;一敷袋30,是與該集熱器11借助導管20相連接,記敷袋內借助復數的分隔面31構成有一婉蜒狀的曲道32,使得該集熱器、導管及敷袋內連接構成一封閉的空間,其內并充滿設置有適量抗凍防銹的導溫液體40;一泵14,是連接設置于該集熱器出水口的導管上,可將該導溫液體40自集熱器11內抽往該敷袋30內,使得該導溫液體在集熱器、導管及敷袋內部構成一循環者;一散熱器12,是貼合設置于該電致冷模塊的熱面部份102,并借助一風扇15而借以排放熱氣者。此前案裝置雖然改善了體積龐大,噪音量極高及不易攜帶等缺點,但仍然有下列缺失。液體40大部份集中在敷袋30內,造成使用者必須在敷袋30內的液體未被加熱或冷卻到想要溫度前即與敷袋30接觸,使得使用者不舒服。另外敷袋30重量太重,也限制了敷袋30與衣服結合的可能性。因為集熱器11及導管20內的液體量太少,泵14容易不正常運作而損壞。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具有上述先前技藝的缺失的冷熱兩用墊體置。
為了達到上述的實用新型目的,依本實用新型內容完成的冷熱兩用墊體裝置包括有墊體部、水箱部及熱交換部,墊體部為可加以折迭的雙薄片袋狀結構,其內部以超音波熱熔接合等方式在墊體部中形成有復數個接合部位,而接合部位間便形成為可供水流動的水道(channel),該水道并具備有一入水口及出水口;水箱部具備有水箱及循環泵,于水箱上設置有入水口及出水口,且該水箱的入水口與該水道的出水口相連接,且該循環泵將該水箱內的水由該水箱的出水口輸送到該水道的入水口;熱交換部包括有一熱電半導體芯片,貼設于熱電半導體芯片的一側的散熱片,設置于散熱片外側的散熱風扇,及設置于該熱電半導體芯片的另一側的導熱片,其中該導熱片直接與該水箱內的冷卻水接觸或者該導熱片被設置在該循環泵將該水箱內的水由該水箱的出水口輸送到該水道的入水口的一水路(path)上,于是該冷卻水可與該導熱片進行熱交換。
較佳的,該水箱具有一冷卻水儲存容量是1.5至4倍于該墊體部內的水道的冷卻水容量,以約2~3倍為更佳。如此,可使得該水箱內有足夠的冷卻水量使循環泵正常運作及儲存熱能,以及減輕該墊體部含冷卻水后的重量。本實用新型中的冷卻水可以是任何已知的冷卻液體。
借助上述的結構,本實用新型可將墊體部的結構縮小,且墊體部可加以折迭。本實用新型可在該墊體部的水道的入及出水口上設置一水管快速接頭,如此該墊體部可獨立的使用,于需要時再將該水箱部及熱交換部的水管連接該水管快速接頭,來加熱或冷卻該該墊體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墊體部第一實施例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墊體部第二實施例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墊體部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6顯示本實用新型被應用于衣服上的示意圖。
圖7顯示一已知技藝的冷熱兩用敷袋裝置。
附圖標記10.墊體部 11.水道 110.接合部位 12.入水口13.出水口 20.水箱部 21.水箱22.循環泵23.入水口 24.出水口 30.熱交換部31.冷卻水匣310.導熱片32.熱電半導體芯片 33.散熱片34.散熱風扇 35.入水口 36.出水口 40.循環水管50.墊體部 51.循環泵 52.熱交換部53.入水口530.導管 54.出水口 55.冷卻水箱56.導熱片57.熱電半導體芯片 58.散熱片 59.散熱風扇60.循環水管 61.墊塊 70.外箱80.背心具體實施方式
現請參看圖1所示,依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較佳實施例所完成的冷熱兩用墊體裝置具備有墊體部10、水箱部20及熱交換部30,墊體部10為可加以折迭且周緣呈封閉狀的雙薄片袋狀結構,其內部設置有供水流動的水道11,該水道11具備有一入水口12及出水口13。
水箱部20具備有水箱21及循環泵22,于水箱21上設置有入水口23及出水口24,且該出水口24與循環泵22的出口相接。
熱交換部30包括有冷卻水匣31、貼設在冷卻水匣31上的熱電半導體芯片32、貼設在熱電半導體芯片32上的散熱片33以及設置于散熱片33外側的散熱風扇34,冷卻水匣31內設置有導熱片310、入水口35及出水口36,當欲對冷卻水匣31內部所流動的水進行冷卻時,是借助冷卻水匣31內的導熱片310將所流動的水的熱導向冷卻水匣31上的熱電半導體芯片32,再借助散熱風扇34與散熱片33加以散熱,亦可以借助熱電半導體芯片32對冷卻水匣31內部所流動的水進行加熱動作,為了達到更好的傳熱效果;墊體部10、水箱部20的水箱21以及熱交換部30的冷卻水匣31則是借助循環水管40加以連接,使得冷卻水可在墊體部10、水箱部20及熱交換部30之間流通。
此第一實施例的冷熱兩用墊體裝置于使用時,該水箱內的水在由該水箱的出水口輸送到該水道的入水口的一水路(path)上與該導熱片進行熱交換。首先借助水箱部20的循環泵22將水經由循環水管40流至冷卻水匣31處,依使用需要將流經冷卻水匣31內部的水進行冷卻或加熱,再經由循環水管40流至墊體部10,由墊體部10所流出的水再經由循環水管40流回至水箱部20的水箱21中。
再請參看圖2及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墊體部10內部可以設有復數道水道11,借助水道11的分布使得水可以均勻的流經墊體部10上的每一個部位。其中,水道11的形成力式可利用熱壓合、超音波熱接合等方式在雙片薄片結構的墊體部10中,形成有復數個接合部位110,而接合部位110間便形成為水道11。
請參看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墊體部10可以復數個加以串聯使用,如此便可以符合大面積使用時的需要。
再請參看圖5所示,于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的冷熱兩用墊體裝置中將冷卻水匣與水箱設計成為一體者。此一實施例的冷熱兩用墊體具備有墊體部50、循環泵51及熱交換部52,墊體部50與上述實施例結構相同,而墊體部50、循環泵51及熱交換部52間以循環水管60加以連接。本實施例的熱交換部52具備有設置有入水口53及出水口54的冷卻水箱55、設置于冷卻水箱55內一側的導熱片56、設置于冷卻水箱55外部的熱電半導體芯片57、與熱電半導體芯片57貼設的散熱片58及設置于散熱片58外側的散熱風扇59。其中,于冷卻水箱55的入水口53處可設置有能將入水加以噴散至導熱片56的導管530,而為了增加傳熱效果,于熱電半導體57及導熱片56間可夾設有墊塊61。
本實施例于使用時仍借助循環泵51將冷卻水箱55的水抽至墊體部50,再經由循環水管60將墊體部50的水導回冷卻水箱55中,經由熱交換部52的作用以達到對循環水加熱或冷卻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冷熱兩用墊體裝置除了可用于座椅及床墊上,也可用于一衣服上。如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水箱部及熱交換部被一起裝置于一外箱70內,及該墊體部被結合于一背心80,其中該墊體部內的水通過循環水管60與外箱70內的被加熱或冷卻過的水進行循環。
權利要求1.一種冷熱兩用墊體裝置,包含一墊體部、一水箱部及一熱交換部,其中,其特征是該墊體部內部設置有供水流動的水道,該水道具備有一入水口及出水口;該水箱部具備有水箱及循環泵,于水箱上設置有入水口及出水口,且該水箱的入水口與該水道的出水口相連接,且該循環泵將該水箱內的水由該水箱的出水口輸送到該水道的入水口;該熱交換部包含一熱電半導體芯片,貼設于熱電半導體芯片的一側的散熱片,設置于散熱片外側的散熱風扇,及設置于該熱電半導體芯片的另一側的導熱片,其中該導熱片直接與該水箱內的冷卻水接觸或者該導熱片被設置在該循環泵將該水箱內的水由該水箱的出水口輸送到該水道的入水口的一水路上,于是該冷卻水可與該導熱片進行熱交換。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熱兩用墊體裝置,其中墊體部為可加以折迭的雙薄片袋結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冷熱兩用墊體裝置,其中該雙薄片袋結構借助熱壓或超音波熱熔接合在其中形成有復數個接合部位,且該接合部位之間形成為該水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熱兩用墊體裝置,其中該導熱片被設置在該循環泵將該水箱內的水由該水箱的出水口輸送到該水道的入水口的一水路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熱兩用墊體裝置,其中該導熱片直接與該水箱內的冷卻水接觸。
6.如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冷熱兩用墊體裝置,其中該水箱具有一冷卻水儲存容量是1.5至4倍于該墊體部內的水道的冷卻水容量。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冷熱兩用墊體裝置,其中該水箱具有一冷卻水儲存容量是2至3倍于該墊體部內的水道的冷卻水容量。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可提供局部冷卻或保溫的加熱兩用墊體裝置,尤其是指一種可攜式的加熱兩用墊體裝置,裝置包括墊體部、水箱部及熱交換部,墊體部為可加以折迭的雙薄片袋狀結構,其內部以超音波熱接合等方式在墊體部中形成有復數個接合部位,而接合部位間便形成為可供水流動的水道,該水道并具備有一入水口及出水口;水箱部具備有水箱及循環泵,于水箱上設置有入水口及出水口,且該水箱的入水口與該水道的出水口相連接,且該循環泵將該水箱內的水由該水箱的出水口輸送到該水道的入水口;熱交換部包括有一熱電半導體芯片,及設置于該熱電半導體芯片的一側的導熱片。該水箱內有足夠的冷卻水量使循環泵正常運作及儲存熱能。
文檔編號A47C21/04GK2757677SQ20042008764
公開日2006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11日
發明者黃秉鈞, 吳升達, 呂學政 申請人:優融行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